專利名稱:風扇及其扇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及其扇框,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波浪狀結構以增進風量與風流的扇框及應用此扇框的風扇。
背景技術:
散熱裝置與電子產品的發展息息相關。由于電子產品在運作時,電路中的電流會因阻抗的影響而產生不必要的熱能,如果這些熱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積在電子產品內部的電子元件上,電子元件便有可能因為不斷升高的溫度而損壞。因此,散熱裝置的優劣影響電子產品的運作甚巨。目前,電子產品最常用的散熱裝置是透過將熱管的一端接觸會產生熱的電子元件,另一端連接散熱鰭片,并以風扇對散熱鰭片進行散熱。因此,風扇的風量及風流便會對 散熱裝置整體的散熱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風扇的扇框的入風側與出風側皆呈平坦狀,使得由扇葉牽引進入扇框的風量及風流有限,進而降低散熱裝置整體的散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具有波浪狀結構以增進風量與風流的扇框及應用此扇框的風扇,以解決上述的問題,其具有波浪狀結構,能夠增進風量與風流。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風扇,其包含一扇框,包含一框體,具有一入風側以及一出風側,該入風側與該出風側相對;以及—第一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入風側上,該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一波峰以及多個第一波谷,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間隔排列;以及—扇輪,能夠轉動地設置于該扇框中。所述的風扇,其中,該扇輪包含多個扇葉,該多個扇葉的葉緣最高點位于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之間。 所述的風扇,其中,該框體具有一高度H,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 D1,且 O. 5H 彡 Dl 彡 O. 6H。所述的風扇,其中,該扇框另包含一第二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出風側上,該第二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二波峰以及多個第二波谷,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間隔排列。所述的風扇,其中,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1,該第二波峰與該第二波谷相距一第二距離D2,且D1>D2。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0016]所述的風扇,其中,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的數量之和大于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的數量之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扇框,其包含一框體,具有一入風側以及一出風側,該入風側與該出風側相對;—第一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入風側上,該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一波峰以及多個第一波谷,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間隔排列。所述的扇框,其中,該框體具有一高度H,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 D1,且 O. 5H 彡 Dl 彡 O. 6H。所述的扇框,其中,另包含一第二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出風側上,該第二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二波峰以及多個第二波谷,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間 隔排列。所述的扇框,其中,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l,該第二波峰與該第二波谷相距一第二距離D2,且D1>D2。所述的扇框,其中,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所述的扇框,其中,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所述的扇框,其中,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的數量之和大于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的數量之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于扇框的框體的入風側形成第一波浪狀結構,當扇輪轉動時,第一波浪狀結構可有效增進由扇葉牽引進入扇框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于扇框的框體的出風側形成第二波浪狀結構,以增進由扇葉牽引流出扇框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可以通過以下的實用新型詳述及所附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圖I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扇的俯視立體圖;圖2為圖I中的風扇的仰視立體圖;圖3為圖I中的風扇的分解圖; 圖4為圖I中的風扇的側視圖;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扇框的側視圖;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扇框的側視圖;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扇框的側視圖;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扇框的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_風扇;10、20、30、40、50_扇框;12_扇輪;100-輪轂;102-框體;104-第一波浪狀結構;106-第二波浪狀結構;120-扇葉;S1-入風側;S2_出風側;P1_第一波峰;P2-第二波峰;V1-第一波谷;V2-第二波谷;H-高度;D1-第一距離;D2-第二距離;HP-葉緣最高點。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至圖4,圖I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扇I的俯視立體圖,圖2為圖I中的風扇I的仰視立體圖,圖3為圖I中的風扇I的分解圖,圖4為圖I中的風扇I的側視圖。如圖I至圖4所不,風扇I包含一扇框10以及一扇輪12。扇輪12樞接于扇框10底部的輪轂100 (如圖3所示),而可轉動地設置于扇框10中。扇輪12包含多個扇葉120。扇框10包含一框體102、一第一波浪狀結構104以及一第二波浪狀結構106。框體102具有一入風側SI以及一出風側S2,其中入風側SI與出風側S2相對。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形成于框體102的入風側SI上。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具有多個第一波峰Pl以及多個第一波谷VI,其中第一波峰Pl與第一波谷Vl間隔排列,如圖I所示。此外,第二波浪狀結構106形成于框體102的出風側S2上。第二波浪狀結構106具有多個第二波峰P2以及
多個第二波谷V2,其中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間隔排列,如圖2所示。于此實施例中,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形成于框體102的入風側S I的圓形側緣上,且第二波浪狀結構106形成于框體102的出風側S2的圓形側緣上,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波峰Pl與第二波峰P2相對,且第一波谷Vl與第二波谷V2相對。如圖4所示,框體102具有一高度H,第一波峰Pl與第一波谷Vl相距一第一距離D1,且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相距一第二距離D2。于此實施例中,O. 5H彡Dl彡O. 6H,且D1=D2,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在風扇I組裝完成后,扇葉120的葉緣最高點HP位于第一波峰Pl與第一波谷Vl之間。由此,當扇輪12轉動時,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可有效增進由扇葉120牽引進入扇框10的框體102的風量及風流,且第二波浪狀結構106可有效增進由扇葉120牽引流出扇框10的框體102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I的散熱效果。配合圖4,請參閱圖5,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扇框20的側視圖。扇框20與上述的扇框1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波浪狀結構104的第一波峰Pl與第一波谷Vl的第一距離Dl大于第二波浪狀結構106的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的第二距離D2(亦即,D1>D2)。圖I至圖4中的扇框10可以圖5中的扇框20替換。由此,當扇輪12轉動時,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可進一步增進由扇葉120牽引進入扇框10的框體102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需說明的是,圖5中與圖4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配合圖4,請參閱圖6,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扇框30的側視圖。扇框30與上述的扇框1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波浪狀結構104的第一波峰Pl與第二波浪狀結構106的第二波谷V2相對,且第一波浪狀結構104的第一波谷Vl與第二波浪狀結構106的第二波峰P2相對。換言之,第一波峰P1、第一波谷VI、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的相對位置可根據所需的風量及風流來調整。需說明的是,圖6中與圖4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配合圖4,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扇框40的側視圖。扇框40與上述的扇框1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第二波浪狀結構106的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的數量之和大于第一波浪狀結構104的第一波峰Pl與第一波谷Vl的數量之和。換言之,第一波峰P1、第一波谷VI、第二波峰P2與第二波谷V2的數量可根據所需的風量及風流來調整。需說明的是,圖7中與圖4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配合圖4,請參閱圖8,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扇框50的側視圖。扇框50與上述的扇框1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扇框50僅具有第一波浪狀結構104,而不具有第二波浪狀結構106。換言之,在圖I至圖4中的扇框10以圖8中的扇框50替換后,扇框50利用第一波浪狀結構104增進由扇葉120牽引進入扇框10的框體102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需說明的是,圖8中與圖4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于扇框的框體的入風側形成第一波浪狀結構,當扇輪轉動時,第一波浪狀結構可有效增進由扇葉牽引進入扇框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于扇框的框體的出風側形成第二波浪狀結構,以增進由扇葉牽引流出扇框的風量及風流,進而提升風扇的散熱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風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扇框,包含 一框體,具有一入風側以及一出風側,該入風側與該出風側相對;以及 一第一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入風側上,該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一波峰以及多個第一波谷,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間隔排列;以及 一扇輪,能夠轉動地設置于該扇框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扇輪包含多個扇葉,該多個扇葉的葉緣最高點位于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之間。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框體具有一高度H,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1,且O. 5H彡Dl彡O. 6H。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扇框另包含一第二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出風側上,該第二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二波峰以及多個第二波谷,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間隔排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l,該第二波峰與該第二波谷相距一第二距離D2,且D1>D2。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的數量之和大于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的數量之和。
9.一種扇框,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體,具有一入風側以及一出風側,該入風側與該出風側相對; 一第一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入風側上,該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一波峰以及多個第一波谷,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間隔排列。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該框體具有一高度H,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1,且O. 5H彡Dl彡O. 6H。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波浪狀結構,形成于該框體的該出風側上,該第二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二波峰以及多個第二波谷,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間隔排列。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波峰與該第一波谷相距一第一距離D1,該第二波峰與該第二波谷相距一第二距離D2,且D1>D2。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一波峰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相對,且該多個第一波谷分別與該多個第二波峰相對。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第二波峰與該多個第二波谷的數量之和大于該多個第一波峰與該多個第一波谷的數量之和。
專利摘要一種風扇,包含一扇框以及一扇輪。扇框包含一框體以及一第一波浪狀結構。框體具有一入風側以及一出風側,其中入風側與出風側相對。第一波浪狀結構形成于框體的入風側上。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多個第一波峰以及多個第一波谷,其中第一波峰與第一波谷間隔排列。扇輪可轉動地設置于扇框中。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2718924SQ20122038786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詹偉隆, 黃啟榮 申請人: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