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特別是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原絲通常性能較差,需要經過加彈機來提高性能才能進行紡絲。加彈機是將原料掛于掛絲架上,經過上油、加熱工序來提高原絲性能,由于上油后需要進行加熱處理,由于加熱會產生一些難聞的渾濁氣體,還會導致車間溫度升高。造成車間工作環境差,嚴重影響工人的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清潔環保、方便實用的加彈機廢氣回收
目.ο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包括絲架、上油機構和加熱箱;所述上油機構包括上油輥、油箱和補油杯;還包括廢氣回收機構,廢氣回收機構包括抽氣管和冷卻腔,所述加熱箱上連接抽氣管,抽氣管內設置冷卻腔,冷卻腔與加熱箱連通。
[0006]所述廢氣回收機構包括廢氣冷卻機構,廢氣冷卻機構設置在冷卻腔內,廢氣冷卻機構包括進水管、冷卻管和出水管。
[0007]所述冷卻管兩端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
[0008]所述冷卻管成蛇形分布。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0]1、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包括絲架、上油機構和加熱箱;所述上油機構包括上油輥、油箱和補油杯;還包括廢氣回收機構,廢氣回收機構包括抽氣管和冷卻腔,所述加熱箱上連接抽氣管,抽氣管內設置冷卻腔,冷卻腔與加熱箱連通。上油后需要進行加熱處理,難聞的渾濁氣體多在加熱時產生,加熱箱上連接抽氣管,抽氣管內設置冷卻腔,冷卻腔與加熱箱連通。通過抽氣管將加熱箱的難聞的渾濁氣體抽出,高溫渾濁氣體在冷卻腔內冷卻降溫后排出工廠外,減少了工廠內的渾濁氣體的排放,更加清潔環保。同時降低了工廠溫度,工人工作環境大幅改善。
[0011]2、廢氣回收機構包括廢氣冷卻機構,廢氣冷卻機構設置在冷卻腔內,廢氣冷卻機構包括進水管、冷卻管和出水管。在冷卻腔內設置水冷,進一步提升冷卻效果。
[0012]3、冷卻管兩端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所述冷卻管成蛇形分布。冷卻管均勻排布在冷卻腔內,有效填充冷卻腔的空間,充分利用冷卻腔的空間內冷卻。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所示的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包括絲架1、上油機構和加熱箱5 ;所述上油機構包括上油輥2、油箱3和補油杯4 ;還包括廢氣回收機構,廢氣回收機構包括抽氣管6和冷卻腔7,所述加熱箱5上連接抽氣管6,抽氣管6內設置冷卻腔7,冷卻腔7與加熱箱5連通。所述廢氣回收機構包括廢氣冷卻機構,廢氣冷卻機構設置在冷卻腔7內,廢氣冷卻機構包括進水管8、冷卻管9和出水管10。所述冷卻管9兩端分別與進水管8和出水管10連通。所述冷卻管9成蛇形分布。
[0015]使用時,將抽氣管6與氣栗連接,氣栗抽氣吸出加熱箱5內難聞的渾濁氣體,渾濁氣體在冷卻腔7和冷卻管9的作用下迅速降溫,冷卻管成蛇形分布。冷卻管均勻排布在冷卻腔內,有效填充冷卻腔的空間,充分利用冷卻腔的空間內冷卻。再由抽氣管6排除廠房,大幅改善了廠房環境。
【主權項】
1.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包括絲架(I)、上油機構和加熱箱(5);所述上油機構包括上油輥(2)、油箱(3)和補油杯(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廢氣回收機構,廢氣回收機構包括抽氣管(6 )和冷卻腔(7 ),所述加熱箱(5 )上連接抽氣管(6 ),抽氣管(6 )內設置冷卻腔(7 ),冷卻腔(7 )與加熱箱(5 )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回收機構包括廢氣冷卻機構,廢氣冷卻機構設置在冷卻腔(7)內,廢氣冷卻機構包括進水管(8)、冷卻管(9)和出水管(1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9)兩端分別與進水管(8)和出水管(10)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9)成蛇形分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特別是一種加彈機廢氣回收裝置。包括絲架、上油機構和加熱箱;所述上油機構包括上油輥、油箱和補油杯;還包括廢氣回收機構,廢氣回收機構包括抽氣管和冷卻腔,所述加熱箱上連接抽氣管,抽氣管內設置冷卻腔,冷卻腔與加熱箱連通。上油后需要進行加熱處理,難聞的渾濁氣體多在加熱時產生,加熱箱上連接抽氣管,抽氣管內設置冷卻腔,冷卻腔與加熱箱連通。通過抽氣管將加熱箱的難聞的渾濁氣體抽出,高溫渾濁氣體在冷卻腔內冷卻降溫后排出工廠外,減少了工廠內的渾濁氣體的排放,更加清潔環保。同時降低了工廠溫度,工人工作環境大幅改善。
【IPC分類】B01D53/00
【公開號】CN204723981
【申請號】CN201520370334
【發明人】張劍, 許慧英, 胡俊
【申請人】浙江慧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