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豎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000214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豎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的豎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術
沉淀池是水處理中重要的基礎設施。現有沉淀池功能單一,基本只有沉淀和分離的功能。沉淀效率和分離效果與靜止分離面積和時間有關,要獲得高的分離效率和出水水質,必須要有足夠的沉淀面積和靜止分離時間,但是這將會造成沉淀池的占地面積過大,并且對于一些細小的懸浮物,實際上仍然很難通過靜止分離沉淀將其去除。因此對于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增加附屬設施的方式,例如在二沉池后增加曝氣生物濾池或者其它設施來進行深度處理,從而提高沉淀分離的效率和效果。采用增加附屬設施的方式雖然會提高出水水質和出水效率,但是卻存在著占地面積大,投資成本大等缺陷中國專利文獻CN201439493U公開了一種高效沉淀池,該沉淀池在池壁上部和周邊內和/或外懸置有過濾或沉淀環槽,內置過濾介質或斜管、斜板分離裝置,使得該沉淀池的出水先經過濾或沉淀環槽分離后,再由原出水堰排出。該沉淀池克服了在沉淀池外采用其他的附屬設施進行深度處理時占地面積大投資大的缺陷,但是該沉淀池在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以下缺陷該高效沉淀池在池壁上部和周邊內和/或外懸置有過濾或沉淀環槽,沉淀環槽內裝填有濾料。該高效沉淀池的沉淀環槽設置在與出水堰鄰側的位置,距離出水管的距離很短,一旦濾料不均勻就會造成不均勻排水;同時,由于該沉淀池的沉淀環槽徑向設置過濾面積較小,導致水流速過大,造成過濾的不徹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高效沉淀池由于過濾部分設計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出水不均勻以及過濾不徹底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能夠均勻出水且過濾徹底的一體化沉淀池。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包括從池頂伸入到池下部的進水區,所述進水區設置有進水管,從上到下依次環繞所述進水區設置有檢修區、集水區、過濾區以及沉淀區,所述沉淀區的下部連通有一個集泥區,所述集水區內設置有一個可根據水位進行調節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與出水管連通;所述集水區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集水裝置下部的過濾水緩沖段。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過濾區內裝填有生物填料。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通過固定在池壁上的底部具有鏤空的孔的上下兩層鋼格網固定在所述過濾區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在所述格網內的裝填體積為 75%-80%。[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過濾區的高度為0. 5m-l. 5m。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為球形,直徑為80mm-150mm。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格網的孔的直徑為40mm-50mm,所述格網在豎直方向的厚度為8mm。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進水區為一個中心進水筒,所述中心進水筒的底部與一個傘狀反射板的頂面固定,所述傘狀反射板的傘尖部朝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進水管從所述集水區伸入所述中心進水筒與 位于所述中心進水筒內的進水喇叭口的小口端相接,,所述進水喇叭口的大口端豎直向上開放。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集水裝置為集水槽和可調式溢流堰板,所述可調式溢流堰板上設有豁口,所述集水槽可以沿著所述豁口上下移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包括從池頂伸入到池下部的進水區,所述進水區設置有進水管,從上到下依次環繞所述進水區設置的檢修區、集水區、過濾區以及沉淀區,所述沉淀區的下部連通有一個集泥區,所述集水區內設置有一個可根據水位進行調節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與出水管連通;所述集水區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集水裝置下部的過濾水緩沖段。由于過濾水緩沖段的存在,經過過濾區過濾后的水首先進入過濾水緩沖段進行緩沖,然后再進入集水裝置,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即使存在濾料或者生物填料聚集的情況,由于過濾水緩沖段的作用,在出水處仍然可以保證均勻出水;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過濾區和沉淀區環繞進水區橫向設置,所述過濾區斷面面積與沉淀區斷面面積一致,與對比文件所提到的沉淀池相比,具有更大的過濾面積,進而在處理水量相同的情況下,濾速較低,本池體濾速僅為l_2m/h,過濾效果自然更好,同時納污能力也更強,可以延長過濾區的反沖洗周期,此外由于濾速較低,生物膜易于成長,因此本池體具有很好的生物處理效果。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設置有一個獨立的過濾區,所述過濾區內裝填有生物填料,使得該豎流式沉淀池具有了生物處理的功能,由于生物填料的表面具有生物膜,使得本實用新型相對于對比文件對污水其它指標特別是BOD5和TN有較好的處理能力。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通過固定在池壁上的底部具有鏤空的孔的上下兩層鋼格網固定在所述過濾區內。生物填料通過鋼格網固定在過濾區內, 避免了懸浮填料的跑料現象和濾料聚集缺陷的產生。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在所述格網內的裝填體積為 75%-80%。通過對生物填料的裝填體積和密度的合理設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具有了合理的膨脹空間,減小了過濾阻力,降低了對上游池體水位高度的要求,進而降低了運行費和基建費用。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過濾區的高度為0. 5m-l. 5m。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對過濾區的高度進行不同的設計,其中,當污水中雜質含量較多時,過濾區的高度優選在這一數值范圍內的較大數值,反之亦反。過濾區高度的合理設計,能夠使過濾效果更好,生物處理能力更強。[0023]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生物填料為球形,直徑為80mm-150mm; 所述格網的孔的直徑為40mm-50mm。生物填料設計為球形,使得生物填料與污水的接觸面積最大,降低了 BOD5表面有機負荷,生物處理效果更好;將所述生物填料的直徑設計為 80mm-150mm,所述格網的孔的直徑設計為40mm-50mm,可以有效的將所述生物填料固定在格網內,避免了濾料的跑料現象;另外,將格網在豎直方向的厚度設計為8mm,可以使得所述格網對所述生物填料具有良好的支撐。 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進水區優選為一個中心進水筒,所述中心進水筒的底部與一個傘狀反射板的頂面固定,所述傘狀反射板的傘尖部朝上。所述進水管從所述集水區伸入所述中心進水筒,并與位于所述中心進水筒內的進水喇叭口的小口端相接,所述進水喇叭口的大口端豎直向上開放。這樣兩種結構設計均能夠使得進水均勻,避免了進水不均可能造成的生物填料被局部聚集而影響水的生物處理效果的缺陷。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所述集水裝置為集水槽和可調式溢流堰板, 所述可調式溢流堰板上設有豁口,所述集水槽可以沿著所述豁口上下移動。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該沉淀池可以根據集水區的水位進行適時調節,進一步保證了出水的均勻性。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設有獨立的檢修區,檢修區具有檢修平臺,并具有沿池壁伸入直至沉淀區的底部的檢修爬梯,方便了對池體各個區域的維修。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1-1剖面圖;圖3為圖1中的2-2剖面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中心進水筒;2-檢修平臺;3-可調式溢流堰板;4-集水槽;5-反射板;6-鋼格網;7-生物填料;8-進水管;9-進水喇叭口 ;10-出水管;11-反沖洗水管;12-排泥管;13-檢修爬梯;14-進水區;15-集水區;16-檢修區;17-沉淀區;18-過濾區;19-集泥區;20-膨脹螺栓;21-鋼筋;22-不銹鋼管;23-槽鋼;24-角鋼。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豎流式沉淀池,整個池體為方形,也可以設計為圓形。所述豎流式沉淀池包括一個從池頂伸入到池下部的進水區14,所述進水區14內設置有進水管8,該豎流式沉淀池還包括從上到下依次環繞所述進水區14設置的檢修區16、集水區15、過濾區 18以及沉淀區17,所述沉淀區的下部連通有集泥區19,所述集水區15內設置有一個可根據水位進行調節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與出水管10連通,所述集水區15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集水區15下部的過濾水緩沖段。本實施例中的豎流式沉淀池可以設計為圓形也可以設計為方形,所述進水區優選為一個中心進水筒1,所述進水管8從所述集水區伸入至所述中心進水筒1內,并與與位于所述中心進水筒1內的進水喇叭口 9的小口端相接,所述進水喇叭口 9的大口端豎直向上開放。所述集泥區19具有兩條側壁和一個底面,兩條側壁關于縱軸成軸對稱,所述側壁與水平面的夾角大于30°小于90°,沿所述集泥區19的側壁設有一個排泥管12 (見圖3)。 位于所述集泥區19上部并與所述集泥區19連通的沉淀區17內設有一個傘狀的反射板5, 所述中心進水筒1的底部通過d=5mm的鋼筋21與所述傘狀反射板5的頂面固定,所述傘狀反射板5的傘尖部朝上。所述沉淀區17的上部設置有過濾區18,所述過濾區18的高度為 0. 5-1. 5米,所述過濾區18內設有上下兩層鋼格網6.所述上下兩層鋼格網通過槽鋼23固定,上面槽鋼23通過膨脹螺栓20與池壁固定,下面槽鋼23既通過角鋼24與池壁固定,又通過不銹鋼管22與池底固定;鋼格網6的底面具有鏤空的孔,所述孔的直徑為40mm-50mm, 本實施例中孔的直徑選擇50mm,所述鋼格網6在豎直方向的厚度為8mm ;所述鋼格網內固定有球形的生物填料7,所述球形的生物填料7直徑為80mm-150mm,所述生物填料在所述鋼格網6內的裝填體積為75%-80%,密度為0. 85-0. 95g/cm3。所述過濾區18的上部與設置在所述集水區15內的過濾水緩沖段相連,所述集水區15內設置有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位于所述過濾水緩沖段的上部,所述集水裝置為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與可調式溢流堰板3固定,所述可調式溢流堰板3上有一個豁口,所述集水槽4可沿著所述豁口上下移動(見圖2 和圖3),出水管10與集水槽4連通。所述集水區15上部有一個檢修區16,檢修區16上設有檢修平臺2,所述中心進水筒1通過檢修平臺2固定,檢修爬梯13從所述檢修平臺2沿著池壁伸入所述集泥區19的上部,檢修平臺2上設有反沖洗進水管11,所述反沖洗進水管11 (見圖1和圖3)可以伸入至所述過濾區。本實施例中的豎流式沉淀池的工作流程為1.進水如圖2和圖3所示,進水管8進入中心進水筒1之后上翻,與出水喇叭口 9相接, 水流沿著中心進水筒1向下流動,中心進水筒1的出口處與反射板5相碰,水被均勻分布于沉淀區17內。
2.沉淀如圖2和圖3所示,泥水混合液在沉淀區17內發生泥水分離,即沉淀過程,沉淀表面水力負荷為l-2m3/m2,大部分活性污泥在此下沉進入集泥區19,少量活性污泥隨水流上升至過濾區18。3.過濾如圖2和圖3所示,過濾區18是由鋼格網6和生物填料7組成,生物填料7被上下兩層鋼格網6固定,過濾區的高度為0. 5m-l. 5m,濾速為l_2m/h,濾后水繼續上流進入集水區15,被生物填料截流下來的懸浮物及生物填料表面脫落的生物膜會逐漸下降,經過沉淀區17進入集泥區19。4.集水如圖2和圖3所示,從過濾區18過來的濾后水首先經過過濾水緩沖段進行緩沖, 然后經過可調式溢流堰3進入集水槽4,進而通過出水管10排出池外。5.排泥如圖2和圖3所示,從沉淀區17沉降下來的活性污泥以及從過濾區18脫落的生物膜等在集泥區19聚集,最后通過排泥管12排出池外。6.反洗如圖1和圖3所示,過濾區18內的生物填料過濾一段時間后需要反洗,反洗方式采用水洗方式,進水由反沖洗水管11提供,操作人員可在檢修平臺2上操作反沖洗管11對生物填料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時,本池體停止進水,反沖洗完畢,本池體正常進水。7.日常維護如圖1和圖3所示,本池體設有檢修爬梯13,發生事故時,檢修人員通過檢修 爬梯 13進入池底進行維修。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 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豎流式沉淀池,包括從池頂伸入到池下部的進水區(14),所述進水區(14)設置有進水管(8),從上到下依次環繞所述進水區(14)設置有檢修區(16)、集水區(15)、過濾區 (18)以及沉淀區(17),所述沉淀區(17)的下部連通有一個集泥區(19),所述集水區(15)內設置有一個可根據水位進行調節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與出水管(10)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區(15)內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集水裝置下部的過濾水緩沖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區(18)內裝填有生物填料(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7)通過固定在池壁上的底部具有鏤空的孔的上下兩層鋼格網(6)固定在所述過濾區(18)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7)為球形,直徑為 80mm-15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網(6)的孔的直徑為 40mm-50mm,所述格網(6)在豎直方向的厚度為8mm。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區(18) 的高度為0. 5m-1. 5mο
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區(14) 為一個中心進水筒(1),所述中心進水筒(1)的底部與一個傘狀反射板(5)的頂面固定,所述傘狀反射板(5)的傘尖部朝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8)與位于所述中心進水筒(1)內的進水喇叭口( 9 )的小口端相接,所述進水喇叭口( 9 )的大口端豎直向上開放。
9.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豎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裝置為集水槽(4)和可調式溢流堰板(3),所述可調式溢流堰板(3)上設有豁口,所述集水槽(4)可以沿著所述豁口上下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的豎流式沉淀池,包括從池頂伸入到池下部的進水區,所述進水區設置有進水管,從上到下依次環繞所述進水區設置的檢修區、集水區、過濾區以及沉淀區,所述沉淀區的下部連通有一個集泥區,所述集水區內設置一個可根據水位進行調節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與出水管連通;所述集水區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集水裝置下部的過濾水緩沖段。由于過濾水緩沖段的存在,經過過濾區過濾后的水首先進入過濾水緩沖段進行緩沖,然后再進入集水裝置,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即使存在濾料或者生物填料聚集的情況,由于過濾水緩沖段的作用,在出水處仍然可以保證均勻出水。
文檔編號B01D21/02GK201988234SQ201120091670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孔剛, 李林, 王麗麗, 田兆東, 郭清平, 黃謙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