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和氨的吸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體治理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與氨的吸收劑。
背景技術:
在石油煉制工藝中,原油經過加熱、加壓、催化等生產過程后,會產生大量的有機硫、有機胺等惡臭物質,這些惡臭物質在生產、儲運過程中,以排放、揮發、泄漏等方式直接或間接排入大氣,引起周圍環境不同程度的惡臭污染。這些污染物通過嗅覺刺激到人的感官神經系統,破壞人體新陳代謝。人們長期生活在惡臭環境中,就會引起頭昏、失眠、厭食、 記憶力下降和心情煩躁等諸多功能性疾病,進而影響人體健康。石油煉制行業惡臭污染一般為非單一惡臭物質所引起的,具有多種惡臭物質共同作用的復合惡臭源的特點。臭氣的種類很多,主要是由于氣體中含有以下五類化合物(1) 含硫化合物,如!!力、SO2、硫醇、硫醚;(2)含氮的化合物,如胺類、酰胺、吲哚;(3)鹵素及其衍生物,如氯氣、鹵代烴;(4)烴類,包括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5)含氧有機物,包括醇、 醛、酚、酮、酯、有機酸等。煉廠惡臭氣體主要的來源有,一是重質油罐退油后用蒸汽吹掃油罐時,蒸汽攜帶出原本溶解在污油中的惡臭氣體從罐頂排出。二是酸性水罐及污水罐頂部排放出的原本溶解在污水中的惡臭氣體。而對污水處理過程中如隔油池、浮選池、曝氣池、污泥濃縮池、 沉砂池、消化池等也產生大量含有硫化氫、氨、甲硫醇等污染物質的惡臭氣體。目前國內開發的惡臭氣體吸收劑以脫硫吸收劑為主,能同時去除多種污染物質的很少見報道CN1421264公開了一種從氣體混合物中脫除硫化物的吸收液,該吸收液包括(1) 主吸收劑,由空間位阻胺⑴和N-甲基二乙醇胺(II)組成;(2)助溶劑(III)。采用該溶液,能同時將H2S、COS、硫醇、硫醚等硫化物脫除。該吸收劑以有機胺為主體,該吸收劑運行費用昂貴,有機溶劑胺本身容易降解,需要脫除熱穩定鹽。引進美國Conoco Inc配方研制而成的SJT系列吸收劑對硫化氫、硫醇、硫醚等污染物質有很好的吸收效果,該吸收劑能夠將硫化物氧化為高價無機硫的鹽類,該吸收劑吸收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給實際生產帶來安全隱患。CN1393282公開了一種新型脫氨劑,該脫氨劑由90_50%的活性氧化鋁和10_50% 的檸檬酸所組成,在常溫條件下,對加氫裂化干氣中的微量氨進行脫除。該吸收劑僅能吸收一種污染物組分,不滿足混合氣體吸收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能同時脫除惡臭氣體中存在的硫化物和氨,降低運行費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同時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和氨的吸收劑。該吸收劑能吸收硫化氫、硫醇、硫醚等含硫酸性氣體和氨氣,吸收后不產生二次污染物,廢液易處理,產物中不含單質硫,避免了反應器堵塞。 本發明提供的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和氨的吸收劑的原料組成和含量如下
權利要求
1. 一種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和氨的吸收劑,其特征在于,該吸收劑的原料組成和含量如下(A)稀釋劑50 --80重量%,(B)強無機堿10 --30重量%,(C)絡合物助溶劑0. 5 2重量%,⑶催化劑0. 1 1重量%,(E)氧化劑0. 5 2重量%,(F)強化吸收劑1 4重量%,(G)活化劑1 15 1■量%,將上述原料按下述制備方法進行混合、反應即可制得本發明的吸收劑(1)按照原料中各組分的比例計算出各組分所需的重量;(2)先向容器中加入應加組分(A)總量的60% 80%,之后加入足量的組分(C),并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組分(B),并攪拌至溶解,最后將足量的組分(D)和(E)加入容器中進行溶解、反應;(3)待步驟(2)中所有組分全部溶解且溫度降至40°C以下后,向容器中加入組分(F) 和組分(G),同時補充加入剩余的組分(A)并攪拌混合;其中,所述稀釋劑(A)為純凈水或自來水;所述強無機堿(B)為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 所述絡合物助溶劑(C)為乙二胺四乙酸的鈉鹽(EDTA)或酒石酸鉀鈉,或兩者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劑(D)為對苯醌或單寧;所述氧化劑(E)為五氧化二釩或偏釩酸鈉;所述強化吸收劑(F)為乙醇胺;所述活化劑(G)為次氯酸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釋劑為自來水,強無機堿為氫氧化鈉,絡合物助溶劑為乙二胺四乙酸的鈉鹽,催化劑為單寧,氧化劑為偏釩酸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脫除惡臭氣體中硫化物和氨的吸收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不能同時脫除惡臭氣體中存在的硫化物和氨以及運行費用高的問題。該吸收劑以水、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乙二胺四乙酸的鈉鹽(EDTA)或酒石酸鉀鈉、對苯醌或單寧、五氧化二釩或偏釩酸鈉、乙醇胺、次氯酸鈉為原料按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該吸收劑可以吸收硫化氫、硫醇、硫醚等含硫酸性氣體和氨氣,脫除率高,成本低,使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B01D53/48GK102266711SQ20101018882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日
發明者何慶生, 劉獻玲, 張建成 申請人: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