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墻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水處理的沉淀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CN2414822Y專利公開一種沉淀器,該沉淀器具有一殼體, 一設置在 殼體上的進水管, 一排泥管和一清水出水管,在殼體內沿垂直方向重疊設 置至少一組由多個傾斜引導部件組成的沉淀室,引導部件為斜管或斜板, 沿立面布置,稱為沉淀墻,斜管或斜板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在沉淀墻的 兩側。該沉淀器存在著在工程應用中容易出現流水分配不均,沉淀池面積 利用率較低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墻式沉淀器占地面積大,被處理液體流動 不穩定的問題,提供一種由若干道沉淀墻構成的沉淀墻式沉淀池。
本實用新型的墻式沉淀池,包括一個殼體、在殼體內的沉淀墻、設置 在殼體底部的排泥裝置,在殼體內設置多組沉淀墻,沉淀墻的排列方式為 相鄰兩道沉淀墻互為鏡像,相鄰兩道沉淀墻的進水側圍成原水分配渠,出 水側圍成清水集水渠,每道沉淀墻的兩側分別為原水分配渠和清水集水渠, 相鄰兩道沉淀墻共用一條原水配水渠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解決方案為-
在殼體內,在沉淀墻的兩端與其縱向方向垂直地設置原水分配隔墻和 清水集水隔墻,隔墻上的開孔分別與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相通,并沿 多孔墻的垂直方向分布;原水分配隔墻上的開孔與原水自絮凝反應池相通;清水集水隔墻外側還設置一出水堰,在清水集水隔墻和出水堰之間形 成清水渠;
在殼體的頂部可移動地設置刮吸泥機,吸泥機包括若干根吸泥管,吸
泥管的吸口臨近殼體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解決方案為在殼體內設置一托板,沉淀墻安裝在 托板上,在清水集水渠的上部設置集水槽,集水槽與一清水渠連通。原水配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伸展方向水平流動并均勻分配到每根斜管 或每組斜板中,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按照與原水配水渠內的水流相同的方向 流動;原水配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立面方向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流動并均勻 分配到每根斜管或每組斜板中,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按照與原水配水渠內的 水流相同的方向流動。本實用新型的墻式沉淀池根據流體力學原理設計,使每根斜管或每組 斜板都在相同的壓差下工作,原水分配和清水收集都很均勻,可顯著改善 出水質量相鄰兩道沉淀墻共用一條原水配水渠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大 大提高了沉淀池面積利用率。同時具有表面負荷高、防止青苔繁殖、排泥 方便等特點。
圖1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伸展方向水平流動的 沉淀墻式沉淀池的俯視圖圖2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伸展方向水平流動的 沉淀墻式沉淀池的A-A剖視圖圖3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伸展方向水平流動的 沉淀墻式沉淀池的B-B剖視圖圖4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伸展方向水平流動的 沉淀墻式沉淀池的C-C剖視圖圖5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立面方向自下而上流 動的沉淀墻式沉淀池的俯視圖圖6為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內的水沿沉淀墻立面方向自下而上流 動的沉淀墻式沉淀池的D-D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描述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參見圖l、圖2、圖3、圖4,本實用新型沉淀墻式沉淀池,或者稱墻 式沉淀池,主要包括隔殼體3、沉淀墻5、刮吸泥機4、隔墻ll、隔墻12、 出水堰9、原水配水多孔墻2、清水集水多孔墻8等。沉淀墻5安裝在基臺15上,相鄰兩道沉淀墻5互為鏡像,互為鏡像的 相鄰兩道沉淀墻5的進水側圍成原水配水渠6、出水側圍成清水集水渠7, 每道沉淀墻的兩側分別為原水配水渠6和清水集水渠7,每道沉淀墻5的 兩側分別為原水配水渠6和清水集水渠7,相鄰兩道沉淀墻5共用一條原 水配水渠6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7。刮吸泥機4設置若干根吸泥管14分 別插入到原水配水渠6和清水集水渠7的底部,原水配水渠6和清水集水 渠7的底部為集泥室16,吸泥管的吸口臨近殼體的底部,并可以沿著固定 在沉淀池殼體3頂部的軌道移動。在殼體3內,在沉淀墻的兩端與其縱向方向垂直地設置原水分配隔墻 11和清水集水隔墻12,隔墻11、 12上的開孔2、 8分別與原水配水渠6和 清水集水渠7相通,并沿多孔墻的垂直方向分布。清水集水隔墻12外側還設置一出水堰9,在清水集水隔墻12和出水 堰9之間形成清水渠13。在出水堰9外設置出水管10,或其他收集裝置。工作原理原水自絮凝反應池1通過隔墻11上的原水配水多孔墻2均 勻流入原水配水渠6,原水在原水配水渠6內沿沉淀墻5伸展方向流動, 再均勻地分配進入沉淀墻5,水中的懸浮顆粒沉淀到斜管或斜板底部集聚 成泥渣滑落回沉淀墻5的原水配水渠6底部的集泥室16,清水流過沉淀墻 5進入清水集水渠7,清水在清水集水渠7內按與原水在原水配水渠6內的 流動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動,再通過隔墻12上的清水集水多孔墻8流入清水 渠13再越過出水堰9進入出水管10排出;刮吸泥機4通過傳動裝置帶動 沿著沉淀墻5伸展方向來回移動抽吸排出原水配水渠6底部集泥室16內的 泥渣和清水集水渠7底部的積泥。參見圖5、圖6,所示實施例與圖1、 2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 是沉淀墻5安裝在托板18上。集水槽17設置在清水集水渠7的上部,與 清水渠13連通。工作原理原水自下而上流入原水配水渠6,原水在原水配水渠6內 沿沉淀墻5立面方向流動,再均勻地分配進入沉淀墻5,水中的懸浮顆粒 沉淀到斜管或斜板底部集聚成泥渣滑落回沉淀墻5的原水配水渠6底部的 集泥室16,清水流過沉淀墻5進入清水集水渠7,清水在清水集水渠7內 按與原水在原水配水渠6內的流動方向相同的方向自下而上流動流入上部 集水槽17,再匯流到清水渠13進入出水管10排出;泥渣沉積到下部集泥 室16再通過排泥管排出。
權利要求1、 一種墻式沉淀池,包括一個殼體、在殼體內的沉淀墻、設置在殼體 底部的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說殼體內設置多組沉淀墻,沉淀墻的 棑列方式為相鄰兩道沉淀墻互為鏡像,相鄰兩道沉淀墻的迸水側圍成原水 分配渠,出水側圍成清水集水渠,每道沉淀墻的兩側分別為原水分配渠和 清水集水渠,相鄰兩道沉淀墻共用一條原水配水渠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說殼體內,在沉 淀墻的兩端與其縱向方向垂直地設置原水分配隔墻和清水集水隔墻,所說 隔墻上的開孔分別與原水配水渠和清水集水渠相通,并沿多孔墻的垂直方 向分布。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說原水分配隔墻上 的開孔與原水自絮凝反應池相通。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清水集水隔墻外 側還設置一出水堰,在清水集水隔墻和出水堰之間形成清水渠。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殼體的頂部可移動 地設置刮吸泥機,所說吸泥機包括若干根吸泥管,吸泥管的吸口臨近殼體 的底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說殼體內設置一 托板,所說沉淀墻安裝在托板上,在清水集水渠的上部設置集水槽,所說 集水槽與一清水渠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墻式沉淀池,包括一個殼體、在殼體內的沉淀墻、設置在殼體底部的排泥裝置,在殼體內設置多組沉淀墻,沉淀墻的排列方式為相鄰兩道沉淀墻互為鏡像,相鄰兩道沉淀墻的進水側圍成原水分配渠,出水側圍成清水集水渠,每道沉淀墻的兩側分別為原水分配渠和清水集水渠,相鄰兩道沉淀墻共用一條原水配水渠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本實用新型的墻式沉淀池根據流體力學原理設計,使每根斜管或每組斜板都在相同的壓差下工作,原水分配和清水收集都很均勻,可顯著改善出水質量相鄰兩道沉淀墻共用一條原水配水渠或共用一條清水集水渠,大大提高了沉淀池面積利用率。同時具有表面負荷高、防止青苔繁殖、排泥方便等特點。
文檔編號B01D21/02GK201020301SQ200720066148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8日
發明者劉澄清 申請人:劉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