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鋼鐵企業含油塵泥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國內外對含油污泥的處理方法總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氧化分解法,即用強氧化劑或焚燒,該油泥處理技術較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產生油煙二次污染問題;二是化學分離法,即在油泥中加入化學清洗劑和水,通過攪拌、洗滌達到油和泥分離的目的,所用的設備多種多樣,設備投資大,清洗成本高。
[0003]人們以往對油田產生的油泥處理方法研宄較多,對鋼鐵企業熱軋工序產生的油泥的處理方法研宄相對較少,而熱軋油泥的除油處理和循環利用是冶金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如某大型鋼鐵企業熱軋廠平流池產生的油泥年產量達幾萬噸,其干基含油率一般為5?27%,燒后全鐵含量一般為65?70%,是寶貴的鐵素資源,但不經過除油處理的油泥因含水含油很難與其他物料混合均勻,焙燒時產生油煙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0004]申請號為201410816074.2,專利名稱為含油污泥分離處理設備記載了一種分離設備,其在密封的氣浮池上方兩側壁上用軸套裝有二級螺旋外筒,在二級螺旋外筒內同軸心設有二級螺旋空心軸,傳動齒輪的外側面上用連接銷軸固定連接二級螺旋外筒,即一級螺旋葉片軸的左側端面,在二級螺旋外筒外面的一級螺旋外筒右端面上插裝大顆料固定沖洗管,在氣浮池內、一級螺旋外筒的下方設有振動篩,在氣浮池的底部設有斜板,在料斗內裝有對輥破碎機,在氣浮池的右側面上、下設有排油口和排水口,含油污泥分離處理設備實現了油泥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級選洗,可同時完成油污泥分離處理的多種功能。該專利處理對象為油田油泥、油泥需要破碎,處理過程中還要加入清洗劑,存在處理成本高的問題。
[0005]申請號為201310402723.X,專利名稱為一種軋鋼油泥清分劑及清分方法的專利介紹了一種常溫條件下對熱軋油泥的除油方法,即按質量百分比向油泥中加入1%?2%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6501、I %?3 %的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LAS和2 %?4 %的助洗劑,余量為水,其中助洗劑為三聚磷酸鈉、硅酸鈉、硫酸鈉一種及以上。該方法生產過程環保,不產生其它二次污染,但加藥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具有設備投資小、處理量大、生產過程環保、不產生二次污染、處理成本低等特點。
[0007]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8]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包括加水攪拌系統和油泥分離系統,所述加水攪拌系統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連通。油泥加水攪拌稀釋后,通入油泥分離系統,即可實現油、水、泥的分離,處理過程環保,不產生二次污染,且可重復利用其中的鐵素資源。
[0009]進一步的,所述加水攪拌系統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內部安裝有攪拌機;所述加水攪拌系統的混合池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的連通管路間設置有渣漿泵。油泥與水充分混合形成懸濁液,完成油泥的預處理步驟,然后渣漿泵將懸濁液泵送到油泥分離系統,有利于進行分離處理。
[0010]優選的,所述混合池的池壁頂部開設有溢油口。懸濁液上的浮油可通過溢油口流出,從而分尚出部分油分。
[0011]進一步的,所述加水攪拌系統還包括料斗和給料機,所述給料機將所述料斗與所述混合池連通。通過料斗和給料機將油泥加注到混合池中,并可根據混合池和油泥分離系統的處理能力,實現定量投放。
[0012]進一步的,所述油泥分離系統包括氣浮池、撇油刮渣機和出泥輸送機,所述撇油刮渣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頂部,所述出泥輸送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底部。氣浮池中的微氣泡吸附懸濁液中的油脂并上升到液面的頂部,液面油渣層下為水,而比重大的成分沉降到系統的底部,因而實現了油-水-泥的分離。
[0013]進一步的,所述油泥分離系統還包括產氣部,所述產氣部包括依次連通的氣泵、氣罐和釋放器,所述釋放器設置在所述氣浮池的中部。撇油刮渣機刮出浮在液面上的油分和懸浮物,出泥輸送機輸出沉積在池底的含鐵泥料。傳統的氣浮池的釋放器位于底部,而本實用新型中釋放器位于氣浮池的中部,即有效實現分離鐵鱗和油分離的目的,又不影響在池底安裝的出泥輸送機將除油后的鐵鱗輸送出來的目的。
[0014]優選的,所述釋放器為微氣泡發生器,所述微氣泡發生器水平設置在所述氣浮池的中部。微氣泡發生器釋放出微米級的氣泡,可有效吸附比重小的組分。
[0015]優選的,所述氣浮池的上部連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別與所述加水攪拌系統和所述氣罐連通。油層下部的水分可通過出水管,分別流到混合池和產氣部,從而實現水分的循環利用。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備投資小、油泥處理量大;生產過程環保、不產生任何二次污染,處理工藝簡單,處理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中A-A截面圖。
[0019]圖中,1、料斗;2、給料機;4、攪拌機;6、混合池;7、渣漿泵;8、氣浮池;9、撇油刮渣機;11、釋放器;13、出泥輸送機;17、氣罐;18、氣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包括加水攪拌系統和油泥分離系統。
[0021]加泥攪拌系統包括料斗1、給料機2、混合池6和攪拌機4。氣浮分離系統由渣漿泵
7、氣浮池8、撇油刮渣機9、出泥輸送機13、釋放器11、氣罐17、氣泵18。
[0022]油泥料斗I的下料口與給料機2的加料端相連,給料機2的出料端與溜槽的上部相接,溜槽的下部與混合池6的加泥口相連,混合池6中設有攪拌機4。混合池6的池壁頂部設有溢油口,溢油口與集油槽相連。混合池6中部設有濁水出口,該出水口與渣漿泵7的入水口相連,渣漿泵7出水口與氣浮池8入水口相連。
[0023]如圖2所示,氣浮池8頂部設有撇油刮渣機9,油渣通過刮板刮入集油槽。氣浮池8底部安裝有出泥輸送機13。產氣部包括依次連通的氣泵18、氣罐17和釋放器11,其能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并通過釋放器11通入氣浮池8中。釋放器11布設在氣浮池8池壁的中部,釋放器11通過溶氣水管路與氣罐17連接,氣泵18出口與氣罐17相連。氣浮池8上部的出水口分別通過循環水路、回流管路與混合池、氣泵連接。
[0024]其中,料斗1、溜槽、混合池6、氣浮池8由鋼板焊接而成,連接管線為金屬管。
[002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26]熱軋油泥由抓斗抓入料斗中,定量的油泥經給料機輸送至混合池中,當油泥與水攪拌一定時間,即形成的泥、水、油懸濁液,并被渣漿泵泵送至氣浮池。氣浮池中的釋放器釋放出大量微米級氣泡,大部分油和比重小的懸浮物與氣泡形成絮體上浮至液面形成油層,中層為水層,比重大的物質自然沉降,蓄積到池底部。懸濁液經氣浮除油后,安裝在氣浮池頂部的撇油刮渣機將液面上的油渣刮出到集油槽中。氣浮池的底部的比重大的細鐵鱗顆粒,則被安裝在氣浮池底部的出泥輸送機將這些沉積的鐵鱗顆粒排出氣浮池。
[0027]混合池桶壁的頂部開設有溢油口,浮在表面的油渣可以通過溢油口流入集油槽中。氣浮池的上部設有出水口,一部分除油后的水經過管路由回流水泵打入溶氣罐中,另外通過氣泵把氣體注入溶氣罐,在溶氣罐中形成的溶氣水經溶氣水管路輸送至釋放器,釋放器在氣浮池中釋放出大量的微米級氣泡,實現油泥除油。而另一部分除油后的水經過循環水管路注入混合池中與油泥混合攪拌循環使用。
[0028]除油后的泥池中泥料干基含油率不大于4%,而鐵素含量很高,因此,泥料可作為燒結原料直接利用。而分離出的油渣中含有大量的廢油,可賣給煉油廠利用。
[0029]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水攪拌系統和油泥分離系統,所述加水攪拌系統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攪拌系統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內部安裝有攪拌機;所述混合池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的連通管路中設置有澄楽泵。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的池壁頂部開設有溢油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攪拌系統還包括料斗和給料機,所述給料機將所述料斗與所述混合池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分離系統包括氣浮池、撇油刮渣機和出泥輸送機,所述撇油刮渣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頂部,所述出泥輸送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底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分離系統還包括產氣部,所述產氣部包括依次連通的的氣泵、氣罐和釋放器,所述釋放器設置在所述氣浮池的中部。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器為微氣泡發生器,所述微氣泡發生器水平設置在所述氣浮池的中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浮池的上部連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別與所述加水攪拌系統和所述氣罐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軋鋼油泥的處理裝置,包括加水攪拌系統和油泥分離系統,所述加水攪拌系統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連通;加水攪拌系統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內部安裝有攪拌機;所述加水攪拌系統與所述油泥分離系統的連通管路間設置有渣漿泵;所述油泥分離系統包括氣浮池、撇油刮渣機和出泥輸送機,所述撇油刮渣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頂部,所述出泥輸送機安裝在所述氣浮池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備投資小、油泥處理量大;生產過程環保、不產生任何二次污染,處理工藝簡單,處理成本低。
【IPC分類】C02F103/16, C02F11/00
【公開號】CN204714674
【申請號】CN201520365248
【發明人】唐鴻芳
【申請人】唐鴻芳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