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網格平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目前采用的平流式沉淀池進水布水不均,這是由于現在通用的穿孔花樣水力阻力太小,這一阻力不能占沉淀池中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使得沉淀池中水流速度分配不均,顯然在流速高的地方不能達到預期的沉淀結果。平流池沉淀的水力條件遠不如淺池,水流處于湍流狀態,湍流渦旋對反應不完善的小的礬花顆粒的沉降產生了嚴重的干擾作用。盡管平流式沉淀池都是在其尾部表面集水,平流沉淀池的表層水進入集水設備距離最短,不需轉彎,水力阻力最小,因此表層水進入集水區的流量最大。但是從水力計算可以看出平流池的中、下部的水流也要進入集水區,只不過越靠近下部的水流走的路程越長,轉的彎越大,其水力阻力越大,故此越靠近下部的水進入集水區的數量越少。因此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好,影響出水水質,而且沉淀池設備體積大,水停留時間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制一種網格平流沉淀池,是在目前平流沉淀池入水端的垂直水流方向增加多層網格,增加過網水流的水力阻力,防止某些局部流速過高,提高沉淀池的水處理能力。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沉淀池體1、網格2、排泥坡3、排泥槽4、出水槽5組成,如圖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網格2鉛垂固定在沉淀池體1的進水端部內處,排泥坡3位于沉淀池體1進水端部內的底面上,并與網格2下端相接,構成網格平流沉淀池。
本實用新型是在平流沉淀池入水端垂直水流方向增設多層網格2。這可分兩種情況,對于新建平流沉淀池,取消進水部分穿孔花墻,用多層網格2代替;對原有平流沉淀池改造來說,可以在穿孔花墻之后增設多層網格2。為了便于設置網格部分的排泥,在平流沉淀池的入水端設置成斜坡的排泥坡3,網格2設置在排泥坡3的上面,并且在網格2與排泥坡的斜面之間留有一定的排泥空隙,以便沉積在排泥坡3上的泥自動滑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下述好處由于在平流沉淀池的進入端處增設多層網格2和排泥坡3,有如下作用1、增加過網水流的水力阻力,使其成為沉淀池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這樣大大均化了沉淀池沿橫向的流速分布,防止某些局部地區流速高現象。2、利用過網水流時平均流速變化產生的慣性效應,增加不同尺度礬花顆粒的碰撞機率。3、增設網格2之后,大幅度減少了平流沉淀池中渦旋尺度,增大了微小渦旋的比例,利用微渦旋的離心慣性效應,增加礬花顆粒碰撞機率。這樣就大大強化了平流沉淀池進水端的絮凝作用,消除一些反應不完善的小的礬花顆粒,增強了礬花沉淀性能,有效的改善了水質,可以使平流沉淀池的處理能力提高30-40%。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面圖。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沉淀池體1、網格2、排泥坡3、排泥槽4、出水槽5組成,其中沉淀池體1、排泥槽4、出水槽5用鋼筋混凝土制成,網格2用鋼、木、塑料制成網格,排泥坡3用混凝土制成,是斜坡形的有利用排泥用的。
將排泥坡3置于沉淀池體1內進水端部內部底面上,將多層網格2鉛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體1內進水端部,并與排泥坡3的上面相接,排泥槽4、出水槽5與沉淀池體1成一體,組成網格平流沉淀池。
權利要求1.一種網格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體、排泥槽、出水槽,其特征在于網格(2)鉛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體(1)的進水端部內處,排泥坡(3)位于沉淀池體(1)進水端部內底面上,并于網格(2)下端相接,構成網格平流沉淀池。
專利摘要一種網格平流沉淀池,由沉淀池體、排泥槽、出水槽、網格、排泥坡組成,其特點是網格鉛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體進水端部內處,排泥坡位于沉淀池體進水端部內的底面上,并與網格下端相接。沉淀池由于在進水端增加了網格,增加過網水流的水力阻力,成為沉淀池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均化了沉淀池站橫向的流速分布,防止局部流速高的現象。加網格后,大幅度減少了平流沉淀池中渦旋尺度,消除了水的礬花顆粒,使平流沉淀池處理能力提高30—40%。
文檔編號C02F1/52GK2303835SQ97221848
公開日1999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25日
發明者王紹文 申請人:王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