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塔式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一)
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式塔式起重機,屬于建筑機械技術領域。
[0003](二)
【背景技術】
[0004]塔式起重機是建筑機械領域實現物料垂直和水平運輸以及建筑構配件安裝的重要設備,可有效降低勞動者的體力勞動強度,提高作業生產效率,傳統的非平頭塔式起重機上部分主要由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塔身、配重、臂架拉桿及小車等組成,起重臂和平衡臂均為簡支梁、外伸梁、連續梁,受力合理,但是安裝過程復雜;平頭塔式起重機雖然沒有塔帽和臂架拉桿,但其起重臂和平衡臂均為懸臂結構,便于空中拆卸,安裝過程簡單,但是質量比同級別的塔式起重機重5%-15%,因此將增加制造成本。
[0005](三)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便于空中拆卸、安裝方便且減少整機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的新式塔式起重機。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新式塔式起重機,包括配重平臺、支撐臂、塔身、起重臂和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一端與塔身連接,另一端與配重平臺固定連接,支撐臂上側通過若干根臂架拉桿與起重臂鉸接。
[0009]其中:
[001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方式是所述的支撐臂由多節臂節組成,支撐臂臂根和起重臂均與塔身鉸接。
[0011]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方式是所述的支撐臂為單節的整體桁架結構,支撐臂臂根和起重臂均與塔身固定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工作原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支撐臂兼具塔帽和平衡臂作用,基于力矩平衡原理,根據實地工況和用戶需求,經過校核計算,確定支撐臂與起重臂之間的最優角度及支撐臂長度,以確保塔身、支撐臂及起重臂受力合理,同時減少彎矩對塔身的影響,其中為了適應不同工況需要,所述支撐臂由單節或多節臂節組成。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從外形上根本性地改變了傳統的塔式起重機,不但保留了平頭塔機便于空中拆卸以及安裝簡單的優點,而且還保留了具有塔帽式結構中塔機的起重臂受力的優點;制造成本降低,便于推廣應用。
[0014](四)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A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2為實施例A支撐臂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B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配重平臺;2、支撐臂;3、塔身;4、起重臂;5、小車;6、臂架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
[0021]實施例A: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新式塔式起重機,包括配重平臺1、支撐臂2、塔身
3、起重臂4和小車5,所述的支撐臂2 —端與塔身3連接,另一端與配重平臺I固定連接,實現配重的放置,支撐臂2上側通過若干根臂架拉桿6與起重臂4鉸接,其中支撐臂2由多節臂節組成,支撐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與塔身3鉸接,起重臂4通過與單根或多根臂架拉桿6鉸接形成單吊點或多吊點結構形式,整個塔式起重機結構為靜定體系或超靜定體系。
[0023]實施例B:
[0024]如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新式塔式起重機,包括配重平臺1、支撐臂2、塔身3、起重臂4和小車5,所述的支撐臂2 —端與塔身3連接,另一端與配重平臺I固定連接,實現配重的放置,支撐臂2上側通過若干根臂架拉桿6與起重臂4鉸接,其中支撐臂2為單節的整體桁架結構,支撐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與塔身3固定連接,臂架拉桿6與起重臂4的連接方式仍與實施例A相同,此時,整個塔式起重機結構為超靜定體系,有利于改善起重臂的受力情況。
【主權項】
1.一種新式塔式起重機,包括配重平臺(I)、支撐臂(2)、塔身(3)、起重臂(4)和小車(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2)—端與塔身(3)連接,另一端與配重平臺(I)固定連接,支撐臂(2)上側通過若干根臂架拉桿(6)與起重臂(4)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塔式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2)由多節臂節組成,支撐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與塔身(3)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塔式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2)為單節的整體桁架結構,支撐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與塔身(3)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式塔式起重機。該新式塔式起重機包括配重平臺、支撐臂、塔身、起重臂和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一端與塔身連接,另一端與配重平臺固定連接,支撐臂上側通過若干根臂架拉桿與起重臂鉸接。從外形上根本性地改變了傳統的塔式起重機,不但保留了平頭塔機便于空中拆卸以及安裝簡單的優點,而且還保留了具有塔帽式結構中塔機的起重臂受力的優點;制造成本降低,便于推廣應用。
【IPC分類】B66C23-72, B66C23-78
【公開號】CN204490377
【申請號】CN201520066379
【發明人】王與與
【申請人】王與與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