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適用于非機動車車輪,如自行車、手推車等等,也適用于摩托車車輪。
在已有技術中,使用的車輪多由充氣膠帶圈、輪圈和輻條構成,其不足之處在于膠帶圈由內帶和外帶組成,內帶需充氣,且在使用中常被扎破漏氣;車體減震靠內帶充氣來實現,當內帶充氣不足時,減震效果下降并且容易損壞內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用打氣并且減震效果好的車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車輪由膠帶圈、輪圈和連接在輪轂與輪圈之間起輻條作用的彈性拉桿構成。膠帶圈由實心彈性橡膠做成,其橫斷面可以為長方形、半園形或弓形。膠帶圈箍在輪圈上。彈性拉桿由拉桿、套在拉桿上的的套筒和拉桿與套筒之間的壓簧構成,彈性拉桿為三個或三個以上(3-8個),其兩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在輪轂與輪圈之間,使彈性拉桿可作一定量的擺動。當作為車輪使用時,輪轂通過其內軸與車架體連接并可在輪圈平面內游動,實現減震。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1.采用無內帶實心膠帶圈,無需配備打氣工具,免除打氣、補帶之苦;2.輪轂與輪圈之間采用彈性拉桿結構,使用來支撐軸的輪轂在輪圈平面內作一定量的游動,減震效果好;3.采用彈性拉桿作為輻條,因其數量少,使車輪組裝方便。
圖1為車輪結構簡圖。
參見
圖1,車輪由輪圈1、箍在輪圈1上的實心膠帶圈2和連接在輪轂3與輪圈1之間的三個彈性拉桿4構成。彈性拉桿4包括拉桿5、套在拉桿5上的套筒6。拉桿5中間有個凸臺7,兩側分別套有壓簧8、壓簧9,凸臺7作用在于把拉桿5上的彈簧分為兩個壓簧8、9,使拉桿5上的壓簧始終受壓,使彈性結構更加合理,確保減震效果。彈性拉桿4兩端通過銷軸10、11分別與輪轂3和輪圈1活動連接,保證了拉桿5與套筒6同軸。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非機動車和摩托車上的車輪,包括輪圈、箍在輪圈上的膠帶圈、輪轂和輻條構成,其特征在于膠帶圈采用實心結構,輻條采用三根或三根以上彈性拉桿做成,彈性拉桿兩端通過銷軸分別與輪轂和輪圈活動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其特征在于彈性拉桿由拉桿、套在拉桿上的套筒和置拉桿于套筒之間的壓簧組成。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拉桿上有一個凸臺,壓簧置于凸臺兩側的拉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非機動車或摩托車的車輪。它由輪圈、箍在輪圈上的實心膠帶圈和連接在輪轂與輪圈之間起輻條作用的彈性拉桿構成。在車體重量作用下,輪轂可在輪圈平面內游動,起到減震作用。彈性拉桿可采用3—8根。本車輪具有減震效果好,無內帶,不用打氣補帶之優點。
文檔編號B60B9/00GK2200556SQ9420671
公開日1995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4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4日
發明者姜人鳳 申請人:姜人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