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輪轂。
背景技術: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輪胎始終與地面保持高強度的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如果無法及時散熱,過量的熱將積累在輪胎中,導致輪胎內壓升高,容易導致爆胎,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大多數家用汽車由于其載重量不高,輪胎與地面摩擦產生的熱能夠及時通過空氣散發。然而針對載重量較大的汽車,例如卡車,其在滿載行駛時,輪胎與地面摩擦產生的熱難以通過空氣及時散發。為了保障行駛安全,通常會在卡車上加裝水箱,將水箱中的水噴向輪胎,以冷卻輪胎表面。然而,這種方式只能冷卻輪胎外表面,輪胎與輪轂的結合面無法得到有效冷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輪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汽車輪轂,包括圓形的輪轂體,所述輪轂體的外圓面構成與輪胎貼合的安裝面,所述安裝面上設置有環狀的流水槽,所述輪轂體內具備環狀的冷卻液存儲腔,所述冷卻液存儲腔通過輪轂體內開設的通道與所述流水槽連通;
所述通道包括圍繞所述輪轂體的圓心布置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在從所述冷卻液存儲腔至所述流水槽的方向上導通;所述第二單向閥在從所述流水槽至所述冷卻液存儲腔的方向上導通。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輪胎安裝在輪轂體上,并與安裝面貼合。冷卻液存儲腔中存儲有冷卻液。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輪轂體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液存儲腔中的冷卻液通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進入流水槽,從而冷卻輪胎與輪轂體的結合面。在流水槽中存儲滿冷卻液后,冷卻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流回冷卻液存儲腔,從而實現冷卻液的循環。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用于保證冷卻液能夠單方向循環流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冷卻液的循環對輪胎與輪轂體的結合面進行冷卻,進一步提高了輪胎的冷卻能力,保障了汽車行駛安全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圍繞所述輪轂體的圓心均勻布置。
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均勻布置,提高了輪轂體在旋轉過程中的受力均衡性,能夠使得輪轂體能夠更加穩定的工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第三通道同軸,所述第二通道與所述第四通道同軸。
第一通道與第三通道同軸,第二通道與第四通道同軸,如此使得冷卻液在流動過程中作用在輪轂體上的力能夠被抵消,進一步提高輪轂體的工作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流水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所述流水槽的內壁與所述安裝面之間圓滑過渡。
流水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且流水槽的內壁與安裝面之間圓滑過渡,如此可以避免劃傷輪胎的內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輪轂體具備連通所述冷卻液存儲腔與所述輪轂體外部的排氣通道,所述排氣通道中設置有單向排氣閥。
設置排氣通道和排氣閥,使得冷卻液存儲腔中的多余空氣能夠被排出,避免冷卻液存儲腔中內壓過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輪轂體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液存儲腔中的冷卻液通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進入流水槽,從而冷卻輪胎與輪轂體的結合面。在流水槽中存儲滿冷卻液后,冷卻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流回冷卻液存儲腔,從而實現冷卻液的循環。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用于保證冷卻液能夠單方向循環流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冷卻液的循環對輪胎與輪轂體的結合面進行冷卻,進一步提高了輪胎的冷卻能力,保障了汽車行駛安全性。
2.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均勻布置,提高了輪轂體在旋轉過程中的受力均衡性,能夠使得輪轂體能夠更加穩定的工作。
3.第一通道與第三通道同軸,第二通道與第四通道同軸,如此使得冷卻液在流動過程中作用在輪轂體上的力能夠被抵消,進一步提高輪轂體的工作穩定性。
4.流水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且流水槽的內壁與安裝面之間圓滑過渡,如此可以避免劃傷輪胎的內表面。
5.設置排氣通道和排氣閥,使得冷卻液存儲腔中的多余空氣能夠被排出,避免冷卻液存儲腔中內壓過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10-輪轂體,11-安裝面,12-流水槽,13-冷卻液存儲腔,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4-第四通道,25-第一單向閥,26-第二單向閥,27-排氣通道,28-單向排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實用新型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汽車輪轂,包括圓形的輪轂體10,所述輪轂體10的外圓面構成與輪胎貼合的安裝面11,所述安裝面上設置有環狀的流水槽12,所述輪轂體10內具備環狀的冷卻液存儲腔13,所述冷卻液存儲腔13通過輪轂體10內開設的通道與所述流水槽12連通;
所述通道包括圍繞所述輪轂體10的圓心布置的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和第四通道24;所述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25;所述第二通道22和第四通道24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26;所述第一單向閥25在從所述冷卻液存儲腔13至所述流水槽12的方向上導通;所述第二單向閥26在從所述流水槽12至所述冷卻液存儲腔13的方向上導通。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輪胎安裝在輪轂體10上,并與安裝面11貼合。冷卻液存儲腔13中存儲有冷卻液。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輪轂體10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液存儲腔13中的冷卻液通過第一通道21和第三通道23進入流水槽12,從而冷卻輪胎與輪轂體10的結合面。在流水槽12中存儲滿冷卻液后,冷卻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第二通道22和第四通道24流回冷卻液存儲腔13,從而實現冷卻液的循環。第一單向閥25和第二單向閥26用于保證冷卻液能夠單方向循環流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冷卻液的循環對輪胎與輪轂體10的結合面進行冷卻,進一步提高了輪胎的冷卻能力,保障了汽車行駛安全性。
實施例2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通道21、所述第二通道22、所述第三通道23和所述第四通道24圍繞所述輪轂體10的圓心均勻布置。
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和第四通道24均勻布置,提高了輪轂體10在旋轉過程中的受力均衡性,能夠使得輪轂體10能夠更加穩定的工作。
實施例3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通道21與所述第三通道23同軸,所述第二通道22與所述第四通道24同軸。
第一通道21與第三通道23同軸,第二通道22與第四通道24同軸,如此使得冷卻液在流動過程中作用在輪轂體10上的力能夠被抵消,進一步提高輪轂體10的工作穩定性。
實施例4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流水槽1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所述流水槽12的內壁與所述安裝面11之間圓滑過渡。
流水槽1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且流水槽12的內壁與安裝面11之間圓滑過渡,如此可以避免劃傷輪胎的內表面。
實施例5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輪轂體10具備連通所述冷卻液存儲腔13與所述輪轂體10外部的排氣通道27,所述排氣通道27中設置有單向排氣閥28。
設置排氣通道27和排氣閥28,使得冷卻液存儲腔13中的多余空氣能夠被排出,避免冷卻液存儲腔13中內壓過大。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