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包裝用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690337閱(yue)讀:206來源:國知(zhi)局
專利名稱:包裝用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裝用薄膜。近年,在食品類和藥品類等包裝對象的包裝中,具有由合成樹脂或其組合物形成的層的單層或多層包裝用薄膜被廣泛地應用,特別是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包裝用薄膜被大量地使用。為了能夠從外部清楚地看見包裝對象,在這種包裝用薄膜中,至少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除了需要本身的透明性之外,還需要防霧性,而且,隨著包裝自動化,為了提供對包裝設備的適用性,還需要平滑性以及防結塊性。本發明涉及同時滿足以上要求的改良的包裝用薄膜。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如上所述的包裝用薄膜,為了使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具備防霧性、平滑性、防結塊性,已知的有,由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無機顆粒、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脂肪族多元醇的部分脂肪酸酯等化合物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所述的層而構成的薄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或者,由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有機顆粒、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脂肪族多元醇的部分脂肪酸酯等化合物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所述的層而構成的薄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以及5)。
但是,在這些現有的包裝用薄膜中,雖然,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不破壞原來的透明性,但是,存在不能同時滿足防霧性、平滑性以及防結塊性的問題。
專利文獻1特開平4-323228號公報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5346944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號公報專利文獻4特開平4-220436號公報專利文獻5特開平8-59852號公報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如下的包裝用薄膜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用作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多層包裝用薄膜,其中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不破壞其本來的透明性,并同時具有優異的防霧性、平滑性以及防結塊性。
于是,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使聚烯烴類樹脂含有規定比例的3種指定成分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所形成的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的薄膜是非常合適的。
即,本發明涉及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用作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其特征在于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其中,所述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是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下述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作為必需成分,且使這些組分總量為0.15-12重量%的樹脂組合物。
A成分選自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以及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B成分選自烷基碳原子數6-22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烷基碳原子數2-22的烷基芳基磺酸堿金屬鹽以及烷基碳原子數2-22的1,2-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堿金屬鹽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C成分選自氧化物類無機顆粒、硅酸鹽類無機顆粒以及有機交聯顆粒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
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是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用作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在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中,形成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是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的樹脂組合物。
作為在形成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使用的聚烯烴樹脂,可以列舉1)由選自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1,1-辛烯等碳原子數2-8的α-烯烴中的一種烯烴制得的聚乙烯、聚丙烯等α-烯烴單聚物、2)由選自如上所述的碳原子數2-8的α-烯烴的二種以上烯烴制得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等α-烯烴共聚物、3)由乙烯和乙酸乙酯制得的共聚物等,優選上述1)的α-烯烴單聚物、上述2)的-烯烴共聚物。另外,作為上述2)的α-烯烴共聚物,是乙烯和碳原子數4-8的α-烯烴的共聚物,并優選含有3.5-50重量%的由碳原子數4-8的α-烯烴構成的單元。該α-烯烴共聚物更優選使用任何公知的高活性齊格勒催化劑、金屬茂催化劑等單相催化劑,并利用氣相法、溶液聚合法等獲得的共聚物,特別優選密度為0.86-0.94g/cm3、MFR為0.01-20g/10分鐘的共聚物。以上列舉的聚烯烴類樹脂還可以混合二種以上的聚烯烴類樹脂而使用。
在用于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A成分中,含有1)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2)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3)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4)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5)以上1)-4)中任意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在作為A成分的3-6元的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中,作為原料的3-6元脂肪醇,可以列舉1)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3元脂肪醇、2)季戊四醇、葡萄糖、脫水山梨糖醇、雙甘油、乙二醇雙甘油醚等4元脂肪醇、3)二縮三甘油、三羥甲基丙烷雙甘油醚等5元脂肪醇、4)山梨糖醇、四甘油、二季戊四醇等6元脂肪醇等,其中,優選3元或者4元脂肪醇。另外,作為另一原料的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可以列舉辛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十八碳烯酸、十九烷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烯酸、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等,其中,優選碳原子數12-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更優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八烷酸。作為A成分的部分酯化物是由上述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適當組合而獲得的化合物,并且是在任何情況下分子中都具有至少1個游離羥基的化合物,特別優選由3元或者4元的脂肪族多元醇和碳原子數12-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制得的部分酯化物。作為該部分酯化物,可以列舉甘油=單月桂酸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雙甘油=單油酸酯等。
在作為A成分的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中,包括1)向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中加成1種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2)向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中加成2種以上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在該環氧烷烴加成產物中,作為原料的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醇,可以列舉辛醇、壬醇、癸醇、十一烷醇、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十六烷醇、十六烯醇、十七烷醇、十八烷醇、十八碳烯醇、十九烷醇、花生醇、二十碳烯醇、二十二烷醇、2-乙基己醇、3,5,5-三甲基己醇等,特別優選碳原子數12-18的一元脂肪醇,更優選為十二烷醇、十四烷醇、十八碳烯醇。另外,作為另一原料的環氧烷烴,可以列舉環氧乙烷、環氧丙烷、1,2-環氧丁烷、1,4-環氧丁烷等碳原子數2-4的環氧烷烴。當使用2種以上這些環氧烷烴時,作為相對于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環氧烷烴的加成方式,可以列舉無規添加、嵌段添加、無規·嵌段添加。作為A成分的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的環氧烷烴加成產物,優選任何一種均為平均分子量為200-1500的化合物,更優選300-1000的化合物。
在作為A成分的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環氧烷烴加成產物中,包括1)向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加成1種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2)向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加成2種以上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在所述環氧烷烴加成產物中,作為原料的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以及環氧烷烴與上述相同。作為上述A成分的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環氧烷烴加成產物,優選任何一種均為平均分子量為200-1500的化合物,更優選300-1000的化合物。
在作為A成分的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的環氧烷烴加成產物中,包括1)向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中加成1種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2)向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加成2種以上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在這些環氧烷烴加成產物中,作為原料的3-6元脂肪醇、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以及環氧烷烴、還有3-6元的脂肪族多元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與上述相同。作為上述A成分的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的環氧烷烴加成產物,優選任何一種均為平均分子量為200-1700的化合物,更優選300-1200的化合物。
以上,對A成分進行了描述,作為A成分,特別優選為3元或者4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12-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而且,優選作為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且總體的熔點為40℃以下的化合物。在這種情況下,A成分也可以是熔點為40℃以下的單一的部分酯化物,也可以是二種以上的部分酯化物的混合物,且該混合物的熔點最終為40℃以下,作為這種混合物,更優選含有30重量%以上的熔點為40℃以下的部分酯化物而形成的混合物。作為熔點為40℃以下的部分酯化物,可以列舉雙甘油=單油酸酯、雙甘油=單月桂酸酯、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等。另外,作為混合物,可以列舉雙甘油=單硬脂酸酯和雙甘油=單油酸酯的混合物、雙甘油=單硬脂酸酯和甘油=單油酸酯的混合物、雙甘油=單硬脂酸酯和甘油=單油酸酯的混合物、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和甘油=單油酸酯的混合物等。
在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使用的B成分中,包括1)烷基的碳原子數6-22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2)烷基的碳原子數2-22的烷基芳基磺酸堿金屬鹽、3)烷基碳原子數2-22的1,2-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堿金屬鹽、4)上述1)-3)中任意兩種以上金屬鹽的混合物。
作為B成分的烷基碳原子數6-22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可以列舉己基磺酸鈉、辛基磺酸鈉、癸基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十四烷基磺酸鋰、十六烷基磺酸鋰、十八烷基磺酸鋰、二十烷基磺酸鉀、二十二烷基磺酸鉀等,其中,優選烷基碳原子數12-18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
作為B成分的烷基碳原子數2-22的烷基芳基磺酸堿金屬鹽,可以列舉乙基苯磺酸鈉、丙基苯磺酸鈉、丁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八烷基苯磺酸鈉、二十烷基苯磺酸鉀、二丁基萘磺酸鈉等,其中,優選烷基碳原子數8-18的烷基芳基磺酸堿金屬鹽。
作為B成分的烷基碳原子數2-22的1,2-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堿金屬鹽,可以列舉1,2-二(乙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酯鈉、1,2-二(丙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酯鈉、1,2-二(辛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酯鈉、1,2-二(十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酯鋰、1,2-二(二十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酯鋰等,其中,優選烷基碳原子數4-18的1,2-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堿金屬鹽。
上面對B成分進行了描述,作為B成分,特別優選烷基碳原子數12-18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
在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使用的C成分中,包括1)氧化物類無機微粒、2)硅酸鹽類無機微粒、3)有機交聯微粒、4)以上1)-3)中任意二種物質的混合物。
作為C成分的氧化物類無機微粒,可以列舉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鋁、氧化鐵、鐵酸鹽等,其中,優選二氧化硅、硅藻土,更優選二氧化硅。
作為C成分的硅酸鹽類無機微粒,可以列舉沸石、滑石、硅灰石、云母、粘土等,其中,優選沸石、滑石、硅灰石,更優選沸石、滑石。
作為C成分的有機交聯微粒,可以列舉交聯硅氧烷微粒、交聯聚酰胺微粒、交聯聚三嗪微粒、交聯聚丙烯酸微粒、交聯聚苯乙烯微粒等,優選交聯硅氧烷微粒、交聯聚丙烯酸微粒、交聯聚苯乙烯微粒,其中,更優選交聯聚苯乙烯微粒。
在上述C成分中,特別優選氧化物類無機微粒、硅酸鹽類無機微粒,更優選二氧化硅、沸石、滑石。本發明對作為C成分的氧化物類無機微粒、硅酸鹽類無機微粒、有機交聯微粒的平均粒徑沒有特別地限制,優選平均粒徑為0.5-10μm的微粒,進一步優選1-5μm的微粒。作為C成分的氧化物類無機微粒、硅酸鹽類無機微粒還可以使用天然產生的礦物,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物。另外,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微粒,而不進行特別的處理,還可以由球磨機、酸、硅烷偶聯劑處理等處理后使用這些微粒。
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是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的薄膜,其中,所述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是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作為必需成分的上述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且使這些組分總量為0.15-12重量%的樹脂組合物,作為該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優選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0.05-5重量%的A成分、0.05-5重量%的B成分以及0.05-2重量%的C成分的組合物,更優選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0.3-4重量%的A成分、0.2-2.6重量%的B成分以及0.1-1重量%的C成分、且A成分/B成分=60/40-80/20(重量比)、C成分/(A成分+B成分)=10/100-100/100(重量比)的組合物。
根據目的,在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上述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還可以含有其他試劑。作為所述的其他試劑,可以列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中和劑、增滑劑、耐候劑、紫外線吸收劑、硅烷偶聯劑,優選使這些其他試劑的含量盡可能少。
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本身可以通過公知的方法進行制備。例如,可以列舉下列方法,1)事先把聚烯烴類樹脂、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投入滾筒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等混合機中進行混合,一邊通過單桿擠壓機和多桿擠壓機等擠壓機,對該混合物進行熔融混合,一邊進行造粒,從而制備含有高濃度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的主體顆粒,進一步把該主體顆粒與聚烯烴類樹脂混合并形成規定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方法、2)把聚烯烴類樹脂和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投入滾筒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等混合機并進行混合,一邊利用捏合機、單桿擠壓機和多桿擠壓機等進行熔融混合,一邊進行造粒,從而形成規定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方法等。
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本身可以通過公知的方法而形成。作為該成形方法,可以列舉空氣冷卻吹塑成型、2步空氣冷卻吹塑成型、水冷吹塑注射等吹塑成型、使用直線·歧管型、膜·掛鉤型以及組合這些模型的鑄型作為T模的T模成型,另外,作為成形薄膜的層壓方法,可以列舉干式層壓法、砂層壓法、擠壓層壓法、共擠壓法等,其中,作為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優選利用共擠壓法進行層壓包裝用薄膜。當形成多層包裝用薄膜時,可以使用聚氨酯類膠粘劑、有機鈦類粘固涂層劑、異氰酸酯類粘固涂層劑、膠粘性樹脂等。此外,當形成單層的包裝用薄膜時,以及形成多層包裝用薄膜時,都可以進一步對如上形成的薄膜進行拉制。作為涉及的拉制方法,可以逐次反復雙向拉伸法、同時雙向拉伸法、管式雙向拉伸法等。
上述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沒有破壞其本身的透明性,并且,同時具有優異的防霧性、平滑性以及防結塊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
作為本發明涉及的包裝用薄膜的實施方式,可以列舉如下1)-5)。
1)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由在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比例95%,密度0.920g/cm3,MFR2.1g/10分鐘)中含有0.39重量%的雙甘油=單月桂酸酯、0.24重量%的十二烷基磺酸鈉以及0.57重量%的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
2)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由使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6%、密度0.930g/cm3、MFR1.0g/10分鐘)中含有3.50重量%的雙甘油=單硬脂酸酯/雙甘油=單油酸酯為65/35(重量比)的混合物、1.20重量%的十四烷基磺酸鈉以及0.70重量%的二氧化硅(平均粒徑3.0m)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
3)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由使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8%,MFR1.5g/10分鐘)中含有1.40重量%的雙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為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0.60重量%的十五烷基磺酸鈉以及0.80重量%的沸石(平均粒徑4.0m)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
4)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由使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6%,密度0.90g/cm3,MFR8.0g/10分鐘)中含有3.80重量%的雙甘油=單月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為70/30(重量比)的混合物、2.10重量%的十六烷基磺酸鈉以及0.90重量%的滑石(平均粒徑2.0m)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
5)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由使聚丙烯(密度0.90g/cm3,MFR2.4g/10分鐘)中含有0.78重量%的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為70/30(重量比)的混合物、0.32重量%的十四烷基磺酸鈉/十五烷基磺酸鈉=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以及0.20重量%的滑石(平均粒徑4.5m)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
下面,為了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結構以及效果而列舉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并且,在以下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中,份表示重量份數,%表示重量%。
實施例實驗部分1(包裝用薄膜的制造)實施例1把88重量份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3,MFR2.1g/10分鐘)、3.9重量份的雙甘油=單月桂酸酯、2.4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鈉以及5.7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m)投入滾筒混合機,進行混合后,進一步利用雙螺桿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煉,從而制得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基本顆粒。利用滾筒混合機對10重量份的該基本顆粒和90重量份的上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2,MFR2.1g/10分鐘)進行混合,把上述混合物供應至75mm、裝有鉆刃間距為0.5mm的模具的吹塑成型機(中部化學機械制造所社制造的TKN-40),在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擠出溫度200℃以及BUR=1.8的條件下進行吹塑成型,從而制得厚40m的單層包裝用薄膜。
實施例2-27以及比較例1-6與實施例1的包裝用薄膜同樣地制造實施例2-27以及比較例1-6的包裝用薄膜。上述制造的各實施例的包裝用薄膜的內容物,并連同實施例1匯總地示于表1。
利用已知的陶瓷制備工藝技術,將該組合物全部加入去離子水中予以混合分散5小時后,加入7.5重量%的粘著劑、3.0重量%的塑化劑、0.5重量%的消泡劑及1.0重量%的脫模劑等以配制漿體。接著將該漿體采用刮刀成形技術制成陶瓷薄片,再將純銀(100%Agpaste)網版印刷于陶瓷薄片上作為內電極,經烤干后,將多層經印刷的陶瓷薄片堆棧,得到粗胚試片。待粘著劑分解后加溫燒結,其加工溫度與加工時間的變化圖如

圖1所示。最后,在試片兩端涂上外電極而制得鉍基氧化鋅積層芯片型變阻器。
表1實施例1的組成配方,其中,相對于氧化鋅,添加0~5重量%的硼鋅化合物。

根據表1的相同組合物在不同燒結溫度下制得變阻器,其密度與燒結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其結果可知,添加相對于氧化鋅0~5重量%的硼鋅化合物,在850~900℃區間可得最高的燒結密度,且所有組成皆顯示α值大于35。當燒結溫度超過1000℃時,則因硼鋅化合物揮發而造成密度逐漸下降。
實施例2首先,提供氧化鋅粉末,將該氧化鋅粉末研磨后使其d50的平均粒徑小于0.3μm。接著,依表2所示的比例將氧化錳(Mn2O3)、氧化鉻(Cr2O3)、氧化銻(Sb2O3)、氧化鉍(Bi2O3)、氧化鈷(Co2O3)及<p>在表1中,*1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的A成分的含有比例(重量%)*2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的B成分的含有比例(重量%)*3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的C成分的含有比例(重量%)*4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中的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的總含有比例(重量%)*5A成分/B成分的比例(重量比)*6相對合計為100重量份的A成分和B成分,C成分的比例(份)A-1雙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A-2雙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55℃)/雙甘油=單油酸酯(熔點2℃)=65/35(重量比)的混合物A-3雙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55℃)/甘油=單油酸酯(熔點12℃)=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A-4雙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甘油=單油酸酯(熔點12℃)=70/30(重量比)的混合物A-5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熔點8℃)/甘油=單油酸酯(熔點12℃)=70/30(重量比)的混合物A-6甘油=單辛酸酯(熔點35℃)/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5/85(重量比)的混合物A-7甘油=單芥子酸酯(熔點50℃)/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0/90(重量比)的混合物A-8四甘油=單油酸酯(熔點25℃)/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5/85(重量比)的混合物A-9四甘油=單芥子酸酯(熔點50℃)/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0/90(重量比)的混合物A-10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55 ℃)/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0/90(重量比)的混合物A-11四甘油=單油酸酯(熔點25℃)/二甘油=單月桂酸酯(熔點20℃)=10/90(重量比)的混合物。
A-12辛醇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450,熔點5℃)
A-13二十烷醇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1200,熔點50℃)A-14二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55℃)A-15脫水山梨糖醇=單硬脂酸酯(熔點60℃)A-16二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55℃)/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70℃)=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A-17脫水山梨糖醇=單硬脂酸酯(熔點60℃)/甘油=單硬脂酸酯(熔點70℃)=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A-18辛酸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450,熔點5℃)A-19二十烷酸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1200,熔點50℃)A-20甘油=單辛酸酯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900,熔點30℃)A-21二甘油=單辛酸酯(熔點-8℃)A-22十八烷醇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900,熔點2℃)A-23十二烷酸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350,熔點7℃)A-24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950,熔點-10℃)A-25甘油=單芥子酸酯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1000,熔點30℃)A-26四甘油=單辛酸酯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1200,熔點25℃)A-27四甘油=單芥子酸酯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平均分子量1400,熔點25℃)a-1N,N-二(2-羥基乙基)十二烷基胺B-1十二烷基磺酸鈉B-2十四烷基磺酸鈉B-3十五烷基磺酸鈉B-4十六烷基磺酸鈉B-5十四烷基磺酸鈉/十五烷基磺酸鈉=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B-6十二烷基磺酸鋰B-7十八烷基磺酸鋰
B-8十二烷基磺酸鉀B-9十八烷基磺酸鉀B-10已基磺酸鈉B-11二十二磺酸鈉B-12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B-13二乙基萘磺酸鉀/二十二烷基苯磺酸鉀=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B-14十四烷基磺酸鉀B-15十二烷基苯磺酸鋰B-16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鉀B-17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B-18二乙基磺基琥珀酸鉀B-19雙十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鈉B-20二乙基磺基琥珀酸鋰/雙十二烷基琥珀酸鋰=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B-21辛基磺酸鋰B-22己基苯磺酸鉀B-23二丁基萘磺酸鋰B-24辛基磺酸鋰/二丁基萘磺酸鋰=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B-25辛基磺酸鈉B-26雙二十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鉀B-27辛基磺酸鋰/雙二十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鋰=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1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C-2二氧化硅(平均粒徑3.0μm)C-3沸石(平均粒徑4.0μm)C-4滑石(平均粒徑2.0μm)C-5滑石(平均粒徑4.5μm)C-6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沸石(平均粒徑4.0μm)=20/80(重量比)的混合物C-7二氧化硅(平均粒徑3.0μm)/沸石(平均粒徑4.0μm)=70/30(重量比)的混合物C-8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滑石(平均粒徑2.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9滑石(平均粒徑4.5μm)/沸石(平均粒徑4.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10硅藻土(平均粒徑6.0μm)C-11硅灰石(平均粒徑4.0μm)C-12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硅藻土(平均粒徑6.0μm)(平均粒徑6.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13沸石(平均粒徑4.0μm)/硅藻土(平均粒徑6.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14滑石(平均粒徑4.5μm)/硅灰石(平均粒徑4.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15氧化鋁(平均粒徑2.0μm)C-16云母(平均粒徑7.0μm)C-17交聯硅氧烷微粒(平均粒徑2.0μm)C-18交聯聚丙烯酸微粒(平均粒徑4.0μm)C-19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μm)/云母(平均粒徑7.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20沸石(平均粒徑4.0μm)/交聯硅氧烷微粒(平均粒徑2.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C-21滑石(平均粒徑4.5μm)/交聯聚丙烯酸微粒(平均粒徑4.0μm)=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E-1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2,MFR2.1g/10分鐘)E-2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6%,密度0.930g/cm3,MFR1.0g/10分鐘)E-3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8%,MFR1.5g/10分鐘)
E-4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6%,密度0.90g/cm3,MFR8.0g/10分鐘)E-5聚丙烯(密度0.90g/cm3,MFR2.4g/10分鐘)E-6聚乙烯(密度0.927g/cm3,MFR4.0g/10分鐘)實驗部分2(包裝用薄膜的評價)如下所述,對實驗部分1制備的包裝用薄膜的透明性、防霧性、平滑性以及抗結塊性進行評價。在表2中匯總地表示上述結果。
●透明性在20C下以及相對濕度65%的條件下,對實驗部分1制備的包裝用薄膜進行24小時的調濕,對濁度進行測定。對在40℃以及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保存4個星期的包裝用薄膜進行同樣的評價。
評價標準不足5%(透明性優異)○5%以上、10%以下(透明性良好)△10%以上、15%以下(透明性較差)×15%以上(透明性非常差)●防霧性在20℃下以及相對濕度65%的條件下,對實驗部分1制備的包用薄膜進行24小時的調濕后,把該薄膜覆蓋在裝有20℃水的燒杯上,并使測定面成為內側,在5℃的氣氛中,靜置1小時,并觀察在測定面上水滴的附著程度,以下面的標準對測定值進行評價。對在40℃以及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保存4個星期的包裝用薄膜進行同樣的評價。
評價標準◎沒有水滴,而且透明,防霧性優異○有大水滴,但是透明,防霧性優異存在水滴,不太透明,防霧性差×存在小水滴,不透明,防霧性非常差,不具實用性。
●平滑性在20℃下以及相對濕度65%的條件下,對實驗部分1制備的包用薄膜進行24小時的調濕后,使用東洋精機制造所社制造的摩擦測定機TR型,并根據ASTM-D-1894測定動摩擦系數,以下述的標準對測定值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0.05以上、0.25以下(平滑性優異)○0.25以上、0.35以下(平滑性良好)△0.35以上,0.45以下(平滑性差)×0.45以上(透明性非常差,沒有實用性)●抗結塊性從實驗部分1制造的剛剛制成的包裝用薄膜上切下2片長80mm×寬50mm尺寸的薄膜片,在長50mm×寬50mm的部位上,使2片薄膜片重合,并使得測定面相互重疊,在40℃下,對重合部位施加48小時的10kg/cm2的負荷后,去掉負荷,分別沿相反的方向(2片薄膜片的切應力方向),對2片薄膜片的兩端進行拉伸,并利用拉伸實驗測定裝置(島津制造所制造的商品名自動掃描儀AG-G),對剝離時所需的拉伸力進行測定,以下述的評價標準評價測定值。另外,對在40℃以及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保存4個星期的包裝用薄膜進行同樣的評價。
評價標準◎不足0.2N/cm2(抗結塊性優異)○0.2N/cm2以上,0.4N/cm2以下(抗結塊性良好)△0.4N/cm2,0.6N/cm2以下(抗結塊性差)×0.6N/cm2以上(抗結塊性非常差)
表2


實驗部分3(包裝用薄膜的制備)●實施例28把88重量份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3,MFR2.1g/10分鐘)、3.9重量份的雙甘油=單月桂酸酯、2.4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鈉以及5.7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平均粒徑4.0m)投入滾筒混合機,進行混合后,進一步利用雙螺桿擠出機進行熔融混合,從而制得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的基本顆粒。利用滾筒混合機對10重量份的該基本顆粒和90重量份的上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2,MFR2.1g/10分鐘)進行混合,從而制得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為了使該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并且,為了使上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共聚合比例95%,密度0.920g/cm3,MFR2.1g/10分鐘)形成中間層以及另一外層,一邊利用T模法冷卻至30℃,一邊進行成形,從而制得厚60μm的3層共擠出薄膜(各層的厚度之比與包裝對象接觸層/中間層/另一外層=1/4/1)。
●實施例29-54以及比較例7-12與實施例28的包裝用薄膜的制備過程同樣地制備實施例29-54以及比較例7-12的包裝用薄膜。上述制造的各實施例的包裝用薄膜的內容物,并連同實施例28匯總地示于表3。而且,表3中的各符號與表1中的各符號相同。
表3


實驗部分4(包裝用薄膜的評價)與實驗部分2同樣地,對實驗部分3制備的包裝用薄膜進行透明性、防霧性、平滑性以及抗結塊性的評價。把結果匯總地示于表4。
表4


權利要求
1.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者多層包裝用薄膜,其特征在于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其中,所述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為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合計為0.15-12重量%的下述A成分、B成分以及C成分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A成分選自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碳原子數8-22的一元脂肪醇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以及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的環氧烷烴的加成產物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B成分選自烷基碳原子數6-22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烷基碳原子數2-22的烷基芳基磺酸堿金屬鹽以及烷基碳原子數2-22的1,2-二(烷基羥基羰基)-1-乙烷磺酸堿金屬鹽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C成分選自氧化物類無機微粒、硅酸鹽類無機微粒以及有機交聯微粒中的一種或者二種以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其中,所述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為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0.05-5重量%的A成分、0.05-5重量%的B成分以及0.05-2重量%的C成分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而構成,其中,所述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為在聚烯烴類樹脂中含有0.3-4重量%的A成分、0.2-2.6重量%的B成分以及0.1-1重量%的C成分、且A成分/B成分=60/40-80/20(重量比),C成分/(A成分+B成分)=10/100-100/100(重量比)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A成分為3元或者4元的脂肪醇和碳原子數12-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A成分為3-6元脂肪醇和碳原子數8-2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的部分酯化物,且總體的熔點為40℃以下。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B成分為烷基碳原子數12-18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B成分為烷基碳原子數12-18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B成分為烷基碳原子數12-18的烷基磺酸堿金屬鹽。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為氧化物類無機微粒和/或硅酸鹽類無機微粒。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為氧化物類無機微粒和/或硅酸鹽類無機微粒。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為氧化物類無機微粒和/或硅酸鹽類無機微粒。
12.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選自二氧化硅、沸石以及滑石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選自二氧化硅、沸石以及滑石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包裝用薄膜,其中,C成分選自二氧化硅、沸石以及滑石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由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的單層或多層包裝用薄膜,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不破壞其本來的透明性,并同時具有優異的防霧性、平滑性以及防結塊性。由在聚烯烴類樹脂中以規定比例含有3種特定成分的聚烯烴類樹脂組合物形成與包裝對象接觸的層。
文檔編號C08J5/18GK1628967SQ20041010383
公開日2005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9日
發明者龜井利也, 板谷幸保 申請人:竹本油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