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路面用型材,具體地說用高分子復合材料作可移動的臨時路面型材及其加工技術。
在軍事作戰中,搶灘、坦克登陸、裝甲車行駛或在民用中工程搶險,沙漠開采石油等的車輛運行,往往遇到泥濘沼澤、沙灘等松軟地基。為確保車輛順利通行,需要快速鋪設臨時路面設備。常用的路面設備多是鋼制的,例如,中國專利號87210205,“一種路面器材”,公開了用薄鋼板沖壓成波紋板,組裝成路面。這種鋼制路面較笨重,使用不便。為改變笨重,國外開發一種鋁合金路面,雖然重量減輕,但價格昂貴。因此,開發新型材料作路面是有關科技人員研究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及其制備方法,它能夠有效地減輕重量,降低成本。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組分包括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 28~50%(重量比)無堿玻璃纖維(經過鈦酸脂偶聯劑表面處理)44~70%(重量比)過氧化二苯甲酰1~4%(重量比)
過苯甲酸叔丁酯1~2%(重量比)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通過引發劑引發固化后,用來作復合材料的基體樹脂。無堿玻璃纖維起增強材料作用,過氧化二苯甲酰及過苯甲酸叔丁酯起添加劑作用。
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結構式為 過氧化二苯甲酰的分子式為C14H10O4過苯甲酸叔丁酯的分子式為C11H14O3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制備方法將重量比28~50%的含量的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與1~4%的過氧化二苯甲酰、1~2%過苯甲酸叔丁酯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再將重量比含量44~70%的無堿玻璃纖維束經過鈦酸脂偶聯劑表面處理后,進行浸漬,然后將配料混合,在拉擠成型設備中進行口膜定型,再在牽引機拉力作用下高溫成型,溫度為140℃~200℃,牽引速度為0.3-1.2米/分鐘,最后切割成3-4米長的型材。
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用途是作可移動的路面。
本發明采用高分子復合型材作路面器材,與鋼制路面相比,重量降低30-40%,使用方便,型材能批量生產成本低,經測試證明,沖擊、彎曲強度等物理機械性能較好,是一種輕質路面器材。
以下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組分為(重量比)實施例1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27%無堿玻璃纖維(經過鈦酸偶聯劑表面處理)70%過氧化二苯甲酰 1%過苯甲酸叔丁酯 2%實施例2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38%無堿玻璃纖維(經過鈦酸偶聯劑表面處理)58%過氧化二苯甲酰 3%過苯甲酸叔丁酯 1%實施例3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50%無堿玻璃纖維(經過鈦酸偶聯劑表面處理)44%過氧化二苯甲酰 4%過苯甲酸叔丁酯 2%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制備方法為將組分含量的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與組分含量過氧化二苯甲酰,組分含量的過苯甲酸叔丁酯進行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倒入樹脂槽,再將組分含量的無堿玻璃纖維束,經過鈦酸脂偶聯劑表面處理后,通過樹脂槽進行浸漬,然后將配料混合,在拉擠成型設備中進行口模定型,再在牽引機拉力作用下進行高溫成型,溫度為180℃,牽引速度為0.4米/分種,最后切割成4米長的型材制品。
實施例1.2.3.的制備方法相同,采用實施例1.2.3中的各個組分含量,進行上述方法制備。
制備后的型材制品,用于可移動的臨時路面,制作路面單元時,在型材表面上涂覆改性環氧粘接劑,涂層厚度0.2-0.5毫米,型材上粘接抗咬合元件和裝上連接件,制成路面單元。
本實施例1.2.3,經上海測試中心,玻璃鋼/復合材料行業測試點檢測,其檢測結果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其特征在于組分包括為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28-50%(重量比)無堿玻璃纖維(經過鈦酸偶聯劑表面處理)44-70%(重量比)過氧化二苯甲酰1-4%(重量比)過苯甲酸叔丁酯1-2%(重量比)。
2.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重量比28-50%含量的間苯型不飽和聚酯與1-4%的過氧化二苯甲酰、1-2%過苯甲酸叔丁酯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再將重量比44-70%含量的無堿玻璃纖維束,經鈦酸脂偶聯劑表面處理后,進行浸漬,然后將配料混合,在拉擠成型設備中進行口膜定型,再在牽引機拉力作用下高溫成型,溫度為140℃-200℃,牽引速度為0.3-1.2米/分鐘,最后切割成3-4米長的型材。
3.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作可移動的路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路面用高分子復合型材及其制備方法,其特點是該材料的組分包括間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無堿玻璃纖維、過氧化二苯甲酰、過苯甲酸叔丁酯,經過混合,口膜定型,高溫成型成型材的制備方法,用該型材制作的路面其重量比鋼制路面降低30-40%,成本低、彎曲、沖擊性能好,是一種快速鋪設臨時用的輕質路面器材,適用于軍事或民用工程。
文檔編號C08L67/06GK1376738SQ0110579
公開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27日
發明者王東川, 李林, 周祝林, 王有智, 鐘小生, 吳妙生, 楊嶺 申請人:上海合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