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包括主軸箱和主軸,主軸箱的前端有前法蘭盤和端法蘭盤,前軸承后端有后隔套和絲母壓靠,主軸箱的后端有后法蘭盤;主軸箱上設有集油槽,前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與集油槽連通;后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與集油槽連通;在主軸箱上設有前進油口和后進油口,前進油口和后進油口分別與前軸承和后軸承的內外圈之間的腔腔相連通。前進油口、后進油口及集油槽均通過管路分別與稀潤滑油供油裝置相接,供油裝置中設有檢測油壓和流量的傳感器,主軸運行時,對前軸承和后軸承進行潤滑,形成稀油連續不斷的循環潤滑,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油脂潤滑的不足,延長了主軸軸承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結構,特別是一種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背景技術】
[0002]斜床身數控車床的主軸軸承多用長效潤滑脂進行潤滑,一般一個大修期更滑一次潤滑脂,此種潤滑形式用于單件或者小批量生產比較合適,但不適合用于無人看守的全自動生產線,由于全自動生產線設計上要求24小時工作,一旦潤滑脂失效將面臨主軸軸承損壞的危險,嚴重的會導致生產線停產,造成巨大損失。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于全自動生產線的數控車床主軸軸承可長期良好潤滑、提高該類機床主軸軸承使用壽命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包括主軸箱和通過前軸承和后軸承安裝在主軸箱上的主軸,主軸箱的前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外側并壓靠在前軸承前端外圈的前法蘭盤和端法蘭盤,前軸承后端內圈有套裝在主軸上的后隔套和螺紋連接在主軸上的絲母壓靠,主軸箱的后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上的后法蘭盤;主軸箱上設有集油槽,前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通過套裝在主軸上的后隔套和主軸箱之間形成的前回油腔與集油槽連通;前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套裝在主軸上的前隔套和前法蘭盤內側形成的前隔套間隙、 前法蘭盤內的油道孔、主軸箱上的主軸箱前回油道與集油槽連通;后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通過主軸箱與主軸之間形成的后軸承側空腔與集油槽連通;后軸承外圈與后法蘭盤之間裝夾有后軸承外壓圈,后軸承內圈有套裝在主軸上的后軸承內壓圈、后隔套和螺紋連接在主軸上的絲母壓靠,后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后軸承內壓圈和后軸承外壓圈形成的壓圈內腔、主軸箱后回油道與集油槽連通;前軸承至少排列兩個,相鄰軸承之間的外圈有中間外圈隔套相隔,相鄰軸承之間的內圈有中間內圈隔套相隔,在主軸箱上設有前進油口,前進油口通過中間外圈隔套和中間內圈隔套之間形成的隔套間隙與前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相連通;主軸箱上設有后進油口,后進油口通過后軸承外圈上的透孔與后軸承內外圈之間的空腔相連通。
[0005]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中所述的前法蘭盤和端法蘭盤之間有端法蘭盤內腔,端法蘭盤內腔的一側通過前法蘭盤的內孔和主軸之間的間隙與前隔套間隙相連通,端法蘭盤內腔的另一側通過端法蘭盤上的端法蘭盤油道與主軸箱前回油道相連通。
[0006]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中所述的后軸承外壓圈和后法蘭盤之間有后法蘭盤內腔,后法蘭盤內腔通過后法蘭盤上的后法蘭盤油道與主軸箱后回油道相連通。
[0007]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中所述的端法蘭盤上設有進氣口,進氣口通過端法蘭盤與主軸之間的間隙與端法蘭盤內腔相連通。
[0008]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前進油口、后進油口及集油槽均通過管路分別與稀潤滑油供油裝置相接,供油裝置中設有檢測油壓和流量的傳感器,主軸運行時,對前軸承和后軸承進行潤滑,形成稀油連續不斷的循環潤滑,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油脂潤滑的不足,延長了主軸軸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圖1所示的前軸承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1]圖3是圖1所示的后軸承處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2、3所示:1為數控車床的主軸箱,在主軸箱1上通過前軸承5和后軸承10安裝有主軸2。主軸箱1的前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2外側并壓靠在前軸承5前端外圈的前法蘭盤 9和端法蘭盤19。前軸承5后端內圈有套裝在主軸2上的后隔套4和螺紋連接在主軸2上的絲母壓靠。主軸箱1的后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2上的后法蘭盤15。[〇〇13]主軸箱1上設有集油槽26。
[0014]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腔(即滾動體所在的空間)通過套裝在主軸2上的后隔套4 外圓表面和主軸箱1之間形成的環形前回油腔3與集油槽26連通。
[0015]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套裝在主軸2上的前隔套18和前法蘭盤9內側形成的前隔套間隙17、前法蘭盤9內的油道孔23、主軸箱1上的主軸箱前回油道25與集油槽26連通。
[0016]后軸承10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通過主軸箱1與主軸2之間形成的后軸承側空腔31與集油槽26連通。
[0017]后軸承10外圈與后法蘭盤15之間裝夾有后軸承外壓圈13,后軸承10內圈有套裝在主軸2上的后軸承內壓圈12、后隔套28和螺紋連接在主軸2上的絲母壓靠,后軸承10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后軸承內壓圈12和后軸承外壓圈13形成的壓圈內腔14、主軸箱1上的主軸箱后回油道30與集油槽26連通。[〇〇18]前軸承5共排列有三個,相鄰軸承之間的外圈有中間外圈隔套7相隔,相鄰軸承之間的內圈有中間內圈隔套8相隔,在主軸箱1上設有前進油口6,前進油口6通過中間外圈隔套7和中間內圈隔套8之間形成的隔套間隙16與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腔相連通。
[0019]主軸箱1上設有后進油口 11,后進油口 11通過后軸承10外圈上的透孔與后軸承10 內外圈之間的空腔相連通。
[0020]如圖2所示:前法蘭盤9和端法蘭盤19之間有端法蘭盤內腔20,端法蘭盤內腔20的一側通過前法蘭盤9的內孔和主軸2之間形成的間隙與前隔套間隙17相連通,端法蘭盤內腔 20的另一側通過端法蘭盤19上的端法蘭盤油道22與主軸箱前回油道25相連通。
[0021]如圖3所示:后軸承外壓圈13和后法蘭盤15之間有后法蘭盤內腔27,后法蘭盤內腔 27通過后法蘭盤15上的后法蘭盤油道29與主軸箱后回油道30相連通。
[0022]如圖2所示:端法蘭盤19上設有進氣口 32,進氣口 32通過端法蘭盤19與主軸2之間的間隙與端法蘭盤內腔20相連通。[〇〇23]如圖2、3所示:端法蘭盤內腔20、后法蘭盤內腔27的特殊形狀或保證進入此處的潤滑油隨主軸轉動盡量回流,減少向端部泄漏。[〇〇24]本實用新型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前進油口 6、后進油口 11及集油槽26 均通過管路分別與稀潤滑油供油裝置相接,供油裝置中設有檢測油壓和流量的傳感器,主軸2運行時,對前軸承5和后軸承10進行潤滑,形成稀油連續不斷的循環潤滑,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油脂潤滑的不足,延長了主軸軸承的使用壽命。進氣口 32通過管路與供氣壓裝置相接, 該氣壓可保證進入端法蘭盤內腔20內的潤滑油向后回流,防止潤滑油向前端外泄。
【主權項】
1.一種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包括主軸箱(1)和通過前軸承(5)和后軸承(10) 安裝在主軸箱(1)上的主軸(2),主軸箱(1)的前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2)外側并壓靠在前軸 承(5)前端外圈的前法蘭盤(9)和端法蘭盤(19),前軸承(5)后端內圈有套裝在主軸(2)上的 后隔套(4)和螺紋連接在主軸(2)上的絲母壓靠,主軸箱(1)的后端固定有套裝在主軸(2)上 的后法蘭盤(15);其特征在于:主軸箱(1)上設有集油槽(26),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通過套裝在 主軸(2)上的后隔套(4)和主軸箱(1)之間形成的前回油腔(3)與集油槽(26)連通;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套裝在主軸(2)上的前隔套(18)和前法蘭盤(9)內 側形成的前隔套間隙(17)、前法蘭盤(9)內的油道孔(23)、主軸箱(1)上的主軸箱前回油道 (25)與集油槽(26)連通;后軸承(10)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通過主軸箱(1)與主軸(2)之間形成的后軸承側空腔 (31)與集油槽(26)連通;后軸承(10)外圈與后法蘭盤(15)之間裝夾有后軸承外壓圈(13),后軸承(10)內圈有套 裝在主軸(2)上的后軸承內壓圈(12)、后隔套(28)和螺紋連接在主軸(2)上的絲母壓靠,后 軸承(10)內外圈之間的空腔還通過后軸承內壓圈(12)和后軸承外壓圈(13)形成的壓圈內 腔(14)、主軸箱后回油道(30)與集油槽(26)連通;前軸承(5)至少排列兩個,相鄰軸承之間的外圈有中間外圈隔套(7)相隔,相鄰軸承之 間的內圈有中間內圈隔套(8)相隔,在主軸箱(1)上設有前進油口(6),前進油口(6)通過中 間外圈隔套(7)和中間內圈隔套(8)之間形成的隔套間隙(16)與前軸承(5)內外圈之間的空 腔相連通;主軸箱(1)上設有后進油口(11),后進油口(11)通過后軸承(10)外圈上的透孔與后軸 承(10)內外圈之間的空腔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法蘭盤 (9)和端法蘭盤(19)之間有端法蘭盤內腔(20),端法蘭盤內腔(20)的一側通過前法蘭盤(9) 的內孔和主軸(2)之間的間隙與前隔套間隙(17)相連通,端法蘭盤內腔(20)的另一側通過 端法蘭盤(19)上的端法蘭盤油道(22)與主軸箱前回油道(25)相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軸 承外壓圈(13)和后法蘭盤(15)之間有后法蘭盤內腔(27),后法蘭盤內腔(27)通過后法蘭盤 (15)上的后法蘭盤油道(29)與主軸箱后回油道(30)相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控車床主軸的稀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法蘭盤 (19)上設有進氣口(32),進氣口( 32)通過端法蘭盤(19)與主軸(2)之間的間隙與端法蘭盤 內腔(20)相連通。
【文檔編號】B23B19/02GK205599932SQ201620299255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2日
【發明人】于立群, 孟國興, 周麗娜, 徐立偉, 姜魏梁, 董建軍, 招瑞豐, 李治, 賈文龍, 陳忠實
【申請人】大連華根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