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半導體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便攜的,防靜電的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的構造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當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設置薄膜晶體管,上基板玻璃上設置彩色濾光片,通過薄膜晶體管上的信號與電壓改變來控制液晶分子的轉動方向,從而達到控制每個像素點偏振光出射與否而達到顯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靜電的產生會帶來許多麻煩。電腦液晶顯示器的膠框容易攜帶靜電,靜電會使得電腦產生各種故障,縮短電腦的使用壽命;且電腦液晶顯示器的膠框容易老化,存在安全隱患。
通常液晶顯示器在使用過程中,當液晶顯示器表面有靜電放電時,液晶顯示器的偏光片和玻璃上會吸附靜電,當靜電不能及時釋放時,液晶盒中的液晶分子因靜電影響發生扭轉,導致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內容發生錯亂。
隨著液晶顯示器應用的推廣普及,在應用于對實時信息要求精確顯示的儀表設備上時,對于靜電引起的顯示內容錯亂,有可能導致因判斷錯誤而出現事故,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液晶顯示器的防靜電干擾性能。
調試人員在大型顯示裝置或只配備主機的儀器調試的時候,常需要攜帶顯示器,在干燥的氣候隨身攜帶顯示器,極易產生靜電或者磕碰損壞顯示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的,防靜電的液晶顯示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防靜電液晶顯示器,包括顯示器主體,其結構要點為,顯示器主體包括液晶盒,液晶盒上表面貼合有上偏振光片,液晶盒下表面貼合有下偏振光片,上偏振光片和下偏振光片表層均涂有導電層,液晶盒外設有塑料保護殼,液晶盒包括顯像區,顯像區無塑料保護殼覆蓋,塑料保護殼連接有上蓋,塑料保護殼和上蓋上均設有提手,塑料保護殼內設有金屬板,金屬板與導電層聯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金屬板位于顯像區的背面,金屬板被塑料保護殼包覆,金屬板上設有金屬圓塊與導電層接觸;金屬板用于排除靜電,也可對顯示器起到保護作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金屬圓塊包括前圓塊和后圓塊,前圓塊與上偏振光片連接,后圓塊與下偏振光片連接,金屬圓塊間由金屬片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塑料保護殼與上蓋通過軸連接,軸為金屬材質外包覆有塑料材質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上蓋為金屬外包塑料材質制成,上蓋與金屬板通過導電片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提手有兩個,位于塑料保護殼與上蓋的連接處中部,上蓋邊緣設有扣帶,扣帶設有金屬線與上蓋內的金屬連接,扣帶連接有設在塑料保護殼上的按扣,按扣為金屬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結實耐用,方便攜帶,防靜電干擾,塑料包覆金屬外殼,既可以導除靜電,還堅固耐磕碰,可以保護顯示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示意圖;
其中,1-液晶盒,2-上偏振光片,3-下偏振光片,4-塑料保護殼,5-顯像區,6-上蓋,7-提手,8-前圓塊,9-后圓塊,10-扣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解釋說明,但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攜式防靜電液晶顯示器,包括顯示器主體,顯示器主體包括液晶盒1,液晶盒1上表面貼合有上偏振光片2,液晶盒1下表面貼合有下偏振光片3,上偏振光片2和下偏振光片3表層均涂有導電層,液晶盒1外設有塑料保護殼4,液晶盒1包括顯像區5,顯像區5無塑料保護殼4覆蓋,塑料保護殼4連接有上蓋6,塑料保護殼4和上蓋6上均設有提手7,塑料保護殼4內設有金屬板,金屬板與導電層聯通。
所述的金屬板位于顯像區5的背面,金屬板被塑料保護殼4包覆,金屬板上設有金屬圓塊與導電層接觸;金屬板用于排除靜電,也可對顯示器起到保護作用。
所述的金屬圓塊包括前圓塊8和后圓塊9,前圓塊8與上偏振光片連接,后圓塊9與下偏振光片連接,金屬圓塊間由金屬片連接。
所述的塑料保護殼4與上蓋6通過軸連接,軸為金屬材質外包覆有塑料材質制成。
所述的上蓋6為金屬外包塑料材質制成,上蓋6與金屬板通過導電片連接。
所述的提手7有兩個,位于塑料保護殼4與上蓋6的連接處中部,上蓋6邊緣設有扣帶10,扣帶10設有金屬線與上蓋6內的金屬連接,扣帶10連接有設在塑料保護殼4上的按扣,按扣為金屬材質制成。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