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托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真空托輥。
【背景技術】
[0002]造紙工序中把紙漿進行均勻處理后,由于紙漿中有大量的水分,在紙品的成型過程中需要壓榨排除水分,真空輥是造紙機上常用脫水的部件,其對紙張的成型、脫水以及紙機的車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紙張的物理性能、光學性能、適印性能等也起著關鍵作用。現有的真空輥存在以下問題:紙頁在脫水時容易出現不穩定或受壓力不均勻,造成紙頁脫水不均勻,影響脫水效果,從而影響紙張的質量,同時在紙頁出網時若紙頁水分過高會導致甩漿,甚至斷紙,最終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情況,傳統真空輥的內膽與傳動側軸頭用一小軸承聯接,由于結構的限制,這個小軸承不能有大的尺寸,導致這個軸承的壽命過短,影響真空輥的使用。而且,由于密封條需經常更換,內膽拆卸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真空托輥,其結構簡單,維護方便,脫水平穩效果好。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真空托輥,包括輥體、真空箱、傳動側軸承、操作側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傳動側軸頸、操作側軸頸,所述傳動側軸頸、操作側軸頸分別通過所述傳動側軸承、操作側軸承支撐在傳動側軸承座、操作側軸承座上,所述真空箱設置在所述輥體內,所述真空箱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傳動側真空箱頭和操作側真空箱頭,所述傳動側真空箱頭和所述操作側真空箱頭分別穿過所述傳動側軸頸和所述操作側軸頸設置,所述傳動側真空箱頭的一端連接有真空吸口,所述輥體表面均布有吸水孔,所述真空箱上沿軸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吸水口,所述真空箱靠近所述輥體內壁端設有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端部密封裝置和軸向密封裝置,所述端部密封裝置沿真空箱的圓弧設置在所述真空箱的兩端,所述軸向密封裝置沿所述吸水口的邊沿軸向設置,所述端部密封裝置和軸向密封裝置配合能夠將所述吸水口包圍,所述密封裝置與所述真空箱配合形成真空室,所述真空箱呈空心圓柱體,在所述真空箱內、對應吸水口的下方設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與所述傳動側真空箱頭、操作側真空箱頭的下端內壁設置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真空箱的側壁上設有向所述輥體內壁噴水的噴水口,所述噴水口一上一下設置在所述真空箱的兩側壁上,所述真空箱底部正下方設有一個滾輪裝置,所述操作側真空箱頭上設置有噴水管,所述噴水管與所述噴水口相連接。
[0005]所述端部密封裝置和所述軸向密封裝置分別包括密封槽、密封條和彈性件,所述密封條和所述彈性件分別設置在所述密封槽內,所述密封條放置于所述彈性件的上方,所述密封條的上端與所述輥體的內壁形成動密封;
[0006]所述傳動側軸承、操作側軸承的兩端分別設有軸承蓋和迷宮圈形成迷宮密封,所述傳動側軸承座、操作側軸承座上端分別設有注油口,所述傳動側軸頸、操作側軸頸內分別設有卸油口。
[0007]在所述操作側真空箱頭上、所述操作側軸承座外側設有蝸輪蝸桿調節裝置,操作側軸承蓋封蓋在蝸輪蝸桿調節裝置上并通過端蓋、銅襯配合將所述蝸輪蝸桿調節裝置封裝,蝸輪上端的軸承蓋上還設有注油口。
[0008]所述輥體上外表面上包裹有橡膠面,所述橡膠面開設有與所述吸水孔位置一致的開孔,所述橡膠硬度為紹爾“A”95±2°。
[0009]所述棍體鉆孔為Φ 5mm,所述橡膠層為4mm,開孔率為18.25%,所述橡膠面上還開設有盲孔,所述盲孔為Φ2.5mm,開孔率14.25%,深度7_9mm,所述鉆孔和所述盲孔間隔排布,所述鉆孔和所述盲孔分別沿右下45度排列。
[0010]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托輥的簡化了真空托輥的結構,精簡了真空箱與輥體的連接軸承結構,便于維護,同時在真空箱內設置了調節裝置,可以調節輥上脫水部位的大小,適合對不同幅度的紙進行脫水,使得真空托輥的泛用性得以提高,也使得脫水效果更好,結構簡單,運行平穩,通過真空可強制脫水,不出現跳漿現象,使用該設備,能脫去紙漿的絕大部分水份,增強紙頁的濕強度,提高了紙的平滑度、勻度和裂斷長,印刷時不糊板,不掉毛;使用該設備,減少停機次數,提高了質量,增加產量,紙漿中的短纖維少流失,經濟效益好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真空托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B-B向的剖視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密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圖2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6]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真空托輥,包括輥體1、真空箱2、傳動側軸承3、操作側軸承4,輥體I的兩端分別連接傳動側軸頸5、操作側軸頸6,傳動側軸頸5、操作側軸頸6分別通過傳動側軸承3、操作側軸承4支撐在傳動側軸承座9、操作側軸承座10上,真空箱2設置在輥體I內,真空箱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傳動側真空箱頭11和操作側真空箱頭12,傳動側真空箱頭11和操作側真空箱頭12分別穿過傳動側軸頸5和操作側軸頸6設置,傳動側真空箱頭11的一端連接有真空吸口,輥體I表面均布有吸水孔,真空箱2上沿軸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吸水口 13,真空箱2靠近輥體I內壁端設有密封裝置,密封裝置包括端部密封裝置14和軸向密封裝置15,端部密封裝置14沿真空箱2的圓弧設置在真空箱2的兩端,軸向密封裝置15沿吸水口 13的邊沿軸向設置,端部密封裝置14和軸向密封裝置15配合能夠將吸水口包圍,密封裝置與真空箱2配合形成真空室,真空箱2呈空心圓柱體,在真空箱2內、對應吸水口 13的下方設有水平隔板16,水平隔板16與傳動側真空箱頭11、操作側真空箱頭12的下端內壁設置在同一水平高度,真空箱2的側壁上設有向棍體I內壁噴水的噴水口 17,噴水口 17 —上一下設置在真空箱2的兩側壁上,操作側真空箱頭12上設置有噴水管19,噴水管19與噴水口 17相連接,真空箱2底部正下方設有一個滾輪裝置18。
[0017]端部密封裝置14和軸向密封裝置15分別包括密封槽22、密封條23和彈性件24,密封條23和彈性件24分別設置在密封槽22內,密封條23放置于彈性件24的上方,密封條23的上端與輥體I的內壁形成動密封;
[0018]傳動側軸承3、操作側軸承4的兩端分別設有軸承蓋25和迷宮圈26形成迷宮密封,傳動側軸承座9、操作側軸承座10上端分別設有注油口 27,傳動側軸頸5、操作側軸頸6內分別設有卸油口 28。
[0019]在操作側真空箱頭12上、操作側軸承座10外側設有蝸輪蝸桿調節裝置29,操作側軸承蓋7封蓋在蝸輪蝸桿調節裝置29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