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安全錘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逃生工具領域,是針對現有的安全錘操作需要巨大的作用力而提供的一種使用方便的新型安全錘。包括外殼,外殼內設有端部為錐形的錘體,外殼內設有供該錘體活動的容納腔,外殼的前段部分尺寸小于錘體的后段部分的尺寸,錘體的后端設有頂壓錘體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后端設有一堵塞,堵塞螺紋連接在外殼上,在錘體上設有一盲孔,盲孔內設有卡塊和頂壓卡塊的第二彈簧,在外殼的相應位置處設有供卡塊卡入的卡孔,在卡孔上設有啟動按鈕,啟動按鈕通過壓板連接在外殼上,按鈕與外殼之間可相對運動。本實用新型安全錘使用方便,操作所需作用力小,其瞬間彈力比一般成年男子用安全錘砸玻璃的力量大數倍,可輕松擊碎玻璃實現逃生。
【專利說明】
新型安全錘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汽車逃生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安全錘。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安全錘的結構過于簡單,操作時要人力使用較大的作用力才能將玻璃擊碎,小孩或婦女或老人很難通過安全錘將玻璃擊碎,這就導致其使用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在場人員沒有年輕力壯的,安全錘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了。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安全錘操作需要巨大的作用力而提供的一種使用方便的新型安全錘。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新型安全錘,包括外殼,外殼內設有端部為錐形的錘體,外殼內設有供該錘體活動的容納腔,錘體分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對應的外殼的容納腔的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外殼的前段部分尺寸小于錘體的后段部分的尺寸,錘體的后端設有頂壓錘體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后端設有一堵塞,堵塞螺紋連接在外殼上,在錘體上設有一盲孔,盲孔內設有卡塊和頂壓卡塊的第二彈簧,在外殼的相應位置處設有供卡塊卡入的卡孔,在卡孔上設有啟動按鈕,啟動按鈕通過壓板連接在外殼上,按鈕與外殼之間可相對運動。
[0006]在錘體的臺階與容納腔的臺階之間的錘體外部套接有緩沖彈簧。
[0007]所述的錘體和容納腔截面為三角形或四邊形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安全錘使用方便,操作所需作用力小,只需按下按鈕使頂壓錘體的第一彈簧將錘體強力彈出,其瞬間彈力比一般成年男子用安全錘砸玻璃的力量大數倍,可輕松擊碎玻璃實現逃生。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
[0012]如圖1所示,新型安全錘,包括外殼1,外殼內設有端部為錐形的錘體2,外殼內設有供該錘體活動的容納腔3,錘體分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對應的外殼的容納腔的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外殼的前段部分尺寸小于錘體的后段部分的尺寸,值得注意的是,錘體的后端設有頂壓錘體的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后端設有一堵塞5,堵塞螺紋連接在外殼上,在錘體上設有一盲孔6,盲孔內設有卡塊8和頂壓卡塊的第二彈簧7,在外殼的相應位置處設有供卡塊卡入的卡孔9,在卡孔上設有啟動按鈕10,啟動按鈕通過壓板11連接在外殼上,按鈕與外殼之間可相對運動。
[0013]進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在錘體的臺階與容納腔的臺階之間的錘體外部套接有緩沖彈貪12。
[0014]更進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錘體和容納腔截面為三角形或四邊形結構。
[001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新型安全錘,包括外殼,外殼內設有端部為錐形的錘體,外殼內設有供該錘體活動的容納腔,錘體分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對應的外殼的容納腔的前段部分與后段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外殼的前段部分尺寸小于錘體的后段部分的尺寸,其特征在于:錘體的后端設有頂壓錘體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后端設有一堵塞,堵塞螺紋連接在外殼上,在錘體上設有一盲孔,盲孔內設有卡塊和頂壓卡塊的第二彈簧,在外殼的相應位置處設有供卡塊卡入的卡孔,在卡孔上設有啟動按鈕,啟動按鈕通過壓板連接在外殼上,按鈕與外殼之間可相對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錘,其特征在于:在錘體的臺階與容納腔的臺階之間的錘體外部套接有緩沖彈簧。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安全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錘體和容納腔截面為三角形或四邊形結構。
【文檔編號】A62B3/00GK205649747SQ201620374958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公開號201620374958.1, CN 201620374958, CN 205649747 U, CN 205649747U, CN-U-205649747, CN201620374958, CN201620374958.1, CN205649747 U, CN205649747U
【發明人】楊佳杭
【申請人】楊佳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