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窗外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窗結構,特別是一種窗外框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門窗外框最少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形狀、規格的型材 組合而成,窗芯最少采用了三種不同形狀、規格的型材組合而成,不但加工復雜,成本高, 安裝拼接也比較麻煩,而且由于型材的形狀、規格太多,裁剪后剩下的余料由于無法相互通 用,往往成為廢料,無法再次利用,浪費較大,對加工業的積壓資金較多,而且采用多種形 狀、規格不同的型材組合的窗外框和窗芯外觀也不夠美觀大方。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安裝方便且能有效較少材 料浪費、減少資金積壓且美觀大方的窗外框結構,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窗外框,包括滑道和 側企,在所述的滑道底部設有卡勾,在側企上與滑道的連接處設有卡位邊,該卡位邊與滑道 的卡勾相對應,滑道底部通過卡勾連接在側企上。上述的窗外框中,在所述滑道的頂部兩側設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邊。前述的窗外框中,還包括紗窗軌道,該紗窗軌道直接安裝在邊框上。前述的窗外框中,所述的紗窗軌道為半圓弧形。前述的窗外框中,在所述的側企上與墻體連接處設有連接卡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滑道和側企之間是通過 卡勾和卡位邊進行活動連接,采用的是組合式結構,這樣方便組合,可以將整個窗外框或窗 芯只采用一種形狀、規格的型材進行組裝即可,其構件加工簡單,成本較低,組裝的窗外框 和窗芯外形美觀大方,而且拆卸、安裝也方便。由于是使用同一種型材組裝整個窗外框和窗 芯,所以不同部位裁剪后剩下的余料可以相互通用,減少了材料浪費,節省了成本,減少了 資金積壓。窗芯采用一種形狀、規格一樣的型材組合而成,并將連接位割成45度角,既美觀 又大方。在紗窗軌道的設計上,本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將紗窗軌道直接安裝在窗外框的邊框 上,不但可以節省材料,而且安裝也比較方便。本實用新型還在側企上與墻體連接處設有連 接卡位,通過這個連接卡位,可以很方便的將整個窗外框與墻體牢固的連為一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與墻體的連接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包括滑道1和側企2,在滑道1的底部設有卡勾3,在側企 2上與滑道1的連接處設有卡位邊4,該卡位邊4與滑道1的卡勾3相對應,滑道1底部通 過卡勾3連接在側企2上,連接后滑道1的卡勾3卡在側企2的卡位邊4上。在滑道1的 頂部兩側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邊5,該定位邊5用于固定窗芯,防止窗芯晃動。為便于安 裝紗窗,還包括一個紗窗軌道6,該紗窗軌道6為半圓弧形,直接安裝在邊框7上。實施例2。如圖2所示,包括滑道1和側企2,在滑道1的底部設有卡勾3,在側企 2上與滑道1的連接處設有卡位邊4,該卡位邊4與滑道1的卡勾3相對應,滑道1底部通 過卡勾3連接在側企2上,連接后滑道1的卡勾3卡在側企2的卡位邊4上。在側企2上與 墻體連接處設有連接卡位8,該連接卡位8可以方便、快捷的將窗外框與墻體連接為一體, 并使與墻體的連接較為牢固,連接卡位8與墻體9的連接如圖3所示。在滑道1的頂部兩 側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定位邊5,該定位邊5用于固定窗芯,防止窗芯晃動。為便于安裝紗窗, 還包括一個紗窗軌道6,該紗窗軌道6為半圓弧形,直接安裝在邊框7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 出的各種變化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窗外框,包括滑道(1)和側企(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滑道(1)底部設有卡勾(3),在側企(2)上與滑道(1)的連接處設有卡位邊(4),該卡位邊(4)與滑道(1)的卡勾(3)相對應,滑道(1)底部通過卡勾(3)連接在側企(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外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道(1)的頂部兩側設有兩個相 互平行的定位邊(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外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紗窗軌道(6),該紗窗軌道(6) 直接安裝在邊框(7)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窗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紗窗軌道(6)為半圓弧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外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側企(2)上與墻體連接處設有 連接卡位(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窗外框,包括滑道(1)和側企(2),在所述的滑道(1)底部設有卡勾(3),在側企(2)上與滑道(1)的連接處設有卡位邊(4),該卡位邊(4)與滑道(1)的卡勾(3)相對應,滑道(1)底部通過卡勾(3)連接在側企(2)上。本實用新型只采用一種結構的型材進行組裝,其構件加工簡單,成本低,外形美觀,拆卸和安裝較方便,材料浪費少,大大節省了成本。
文檔編號E06B3/06GK201738731SQ20102020808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31日
發明者何光志, 王華榮, 田茂江 申請人:田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