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801242閱讀:359來(lai)源(yuan):國(guo)知局
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屬于建筑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抗震結構體系對安全和經濟起決定性作用,預制樓板是在制作完成后再固定在承重墻上,傳統的抗震方法采用以剛抗剛的模式是,將上部結構與地基牢牢地連接在一起,整體性差,易變性,抗震效果差,地震來臨時,地球內部釋放的能量通過地基傳遞到結構物的上部,使上部房屋結構發生振動變形甚至倒塌。單方面的增加房屋的強度,只是使建筑物各部分剛性連接,變形后無法恢復,即使未在地震中倒塌也會成為日后的安全隱患,當前能夠實現的隔震技術只能實現部分方向的“隔震消能”。有的抗震方式是將房屋地基打在地下深處的巖石上,可以隨震動一起移動,這種方式抗震效果較好,但價格高昂,施工難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變形后可復原,抗震效果顯著,大大保證了財物及人身安全的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在建筑主體內的立柱,立柱分立于預制樓板四周,相鄰立柱之間通過上梁和下梁相互連接,每相鄰兩個立柱與其之間的上梁和下梁形成門形框架,預制樓板與立柱和下梁之間填充熱熔橡膠,預制樓板通過剛性拉桿與四周立柱連接,剛性拉桿對稱排布,立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05]工作原理及過程:
[0006]在地震來臨時,由于預制樓板為懸掛式,將建筑主體與樓板分離,建筑主體結構在晃動過程中允許預制樓板發生擺動并與建筑主體框架結構產生一定的相對位移,預制樓板與建筑主體框架結構不會發生損壞,避免產生應力,保護了建筑主體,預制樓板與建筑主體通過熱熔橡膠變形以吸收一部分地震帶來的能量。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將建筑主體結構與樓板分離,建筑主體結構在晃動過程中允許預制樓板發生相對擺動并與建筑主體框架結構產生一定的相對位移,預制樓板與建筑主體框架結構不會發生損壞,避免產生應力,保護了建筑主體,懸掛樓板在與建筑主體結構相對反向擺動過程中消耗地震帶來的能量,同時預制樓板與建筑主體通過熱熔橡膠變形以吸收一部分地震帶來的能量,極大的避免了建筑主體的損傷及人員的傷亡,同時造價低廉,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意圖。
[0010]圖中:1、上梁;2、立柱;3、剛性拉桿;4、預制樓板;5、熱熔橡膠;6、下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1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在建筑主體內的立柱2,立柱2分立于預制樓板4四周,相鄰立柱2之間通過上梁I和下梁6相互連接,每相鄰兩個立柱2與其之間的上梁I和下梁6形成門形框架,預制樓板4與立柱2和下梁6之間填充熱熔橡膠5,預制樓板4通過剛性拉桿3與四周立柱2連接,剛性拉桿3對稱排布,立柱2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13]工作原理及過程:
[0014]在地震來臨時,由于預制樓板4為懸掛式,將建筑主體與樓板分離,建筑主體結構在晃動過程中允許預制樓板4發生相對擺動并與建筑主體框架結構產生一定的相對位移,預制樓板4與建筑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損壞,避免產生應力,保護了建筑主體,預制樓板4在與建筑主體結構相對反向擺動過程中消耗地震帶來的能量,同時預制樓板4與建筑主體通過熱熔橡膠5變形以吸收一部分地震帶來的能量。
【主權項】
1.一種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建筑主體內的立柱(2),立柱⑵分立于預制樓板⑷四周,相鄰立柱(2)之間通過上梁⑴和下梁(6)相互連接,每相鄰兩個立柱(2)與其之間的上梁⑴和下梁(6)形成門形框架,預制樓板⑷與立柱⑵和下梁(6)之間填充熱熔橡膠(5),預制樓板(4)通過剛性拉桿(3)與四周立柱(2)連接,剛性拉桿(3)對稱排布,立柱(2)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附加阻尼裝置的懸掛樓板式建筑減震結構,屬于建筑領域,包括固定在建筑主體內的立柱,立柱分立于預制樓板四周,相鄰立柱之間通過上梁和下梁相互連接,每相鄰兩個立柱與其之間的上梁和下梁形成門形框架,預制樓板與立柱和下梁之間填充熱熔橡膠,預制樓板通過剛性拉桿與四周立柱連接,剛性拉桿對稱排布,立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變形后可復原,抗震效果顯著,大大保證了財物及人身安全。
【IPC分類】E04B5-43, E04B1-98
【公開號】CN204510570
【申請號】CN201520076180
【發明人】李超, 夏鵬, 欒英成, 何紹衡, 邵爍, 王發東, 韓吉杰
【申請人】李超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2月3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