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及鋼筋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指一種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及鋼筋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對待大直徑鋼筋彎曲問題時,常規處理為加工棚機器彎曲再轉運至作業面。某工程為超高層建筑,結構為內核心筒外鋼結構框架結構,外墻模板采用爬模體系,外框鋼梁與所訴內核心筒通過埋件連接,且縱向剪力墻南北端部內置勁性柱,所訴內置勁性柱剪力墻通過東西向鋼筋混凝土結構梁連接。部分所訴鋼梁埋件置于所訴鋼筋混凝土結構梁外側面,所訴鋼筋混凝土結構梁與所訴內置勁性柱剪力墻節點為結構安全薄弱點,為確保結構安全,梁滿足力學性能要求,所訴梁縱筋端部必須滿足錨固長度并提高彎鉤段長度,而墻厚僅500_,直錨無法滿足錨固長度,若所訴梁縱筋接觸勁性柱腹板前彎錨,則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的錨固長度非彎鉤段大于0.61ab(結構梁上部縱筋當端部充分利用鋼筋時,錨固長度非彎鉤段應多0.61ab,下部縱筋錨固長度lab= 12d,且所訴節點處鋼筋錨固長度1 ab= 31d=31*25 = 775),且未直接與所訴勁性柱形成整體,不利于結構安全。若采用傳統方法加工棚彎曲再進行現場梁縱筋綁扎,梁縱筋彎鉤段難以穿過勁性柱,后續施工無法開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及鋼筋連接結構,解決現有的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連接節點結構施工中存在的先彎曲梁縱筋而使得梁縱筋難以穿過勁性柱,彎曲的梁縱筋不穿過勁性柱又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的錨固長度以及結構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0004]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明一種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所述鋼筋施工方法包括:
[0006]于勁性柱的腹板上對應結構梁的頂部梁縱筋開設第一排孔洞,對應底部梁縱筋開設第二排孔洞;
[0007]綁扎所述勁性柱內側和連接于所述腹板兩側的翼緣板外側的柱縱筋;
[0008]綁扎所述結構梁的梁縱筋和梁箍筋,將所述底部梁縱筋穿過所述腹板上對應的第二排孔洞并對穿過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向上彎折形成第二彎鉤段,將頂部梁縱筋穿過所述腹板上對應的第一排孔洞并對穿過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向下彎折形成第一彎鉤段;
[0009]提供補強鋼筋,將所述補強鋼筋與位于同一軸線上的所述第一彎鉤段和所述第二彎鉤段連接固定;以及
[0010]綁扎所述勁性柱外側的柱縱筋、柱箍筋、以及拉筋。
[0011]本發明通過在不破壞勁性柱性能的前提下鉆孔供梁縱筋穿過,穿過后的梁縱筋在彎折形成彎鉤段,解決了梁縱筋先彎曲而難以穿過勁性柱的問題;通過增加補強鋼筋解決梁縱筋無法滿足錨固長度的問題;本發明在鋼筋施工過程中提出了一種鋼筋作業面彎曲技術,適用于外墻爬模體系模板、剪力墻內置勁性柱的狹小空間內作業面彎曲的技術,具有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穩定性高等特點。
[0012]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于勁性柱的腹板上對應靠近底部梁縱筋的底二排梁縱筋開設第三排孔洞;
[0013]綁扎所述底二排梁縱筋時,將所述底二排梁縱筋穿過對應的所述第三排孔洞。
[0014]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排孔洞的孔徑適配于所述頂部梁縱筋,所述第一排孔洞的數量為三個;
[0015]所述第二排孔洞的孔徑適配于所述底部梁縱筋,所述第二排孔洞的數量為四個;
[0016]所述第三排孔洞的孔徑適配于所述底二排梁縱筋,所述第三排孔洞的數量為三個。
[0017]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底二排梁縱筋穿過所述第三排孔洞的端部位于所述翼緣板之間;
[0018]所述第一彎鉤段和所述第二彎鉤段凸伸出所述翼緣板。
[0019]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利用便攜式彎曲機將所述頂部梁縱筋穿過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彎折以形成第一彎鉤段;
[0020]利用便攜式彎曲機將所述底部梁縱筋穿過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彎折以形成第二彎鉤段。
[0021]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補強鋼筋的兩端部對應凸伸出所述頂部梁縱筋和所述底部梁縱筋。
[0022]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所述鋼筋連接結構包括:
[0023]開設于勁性柱腹板上的第一排孔洞和第二排孔洞,所述第一排孔洞對應結構梁的頂部梁縱筋設置,所述第二排孔洞對應結構梁的底部梁縱筋設置;
[0024]綁扎于所述勁性柱四周的柱縱筋和柱箍筋;
[0025]綁扎于待形成的結構梁位置處的梁縱筋和梁箍筋,所述梁縱筋中底部梁縱筋穿設所述第二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上彎折形成第二彎鉤段,所述頂部梁縱筋穿設所述第一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下彎折形成第一彎鉤段;
[0026]與位于同一軸線上的所述第一彎鉤段和所述第二彎鉤段連接固定的補強鋼筋。
[0027]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勁性柱的腹板上開設有第三排孔洞,所述第三排孔洞對應靠近底部梁縱筋的底二排梁縱筋設置。
[0028]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底二排梁縱筋穿設所述第三排孔洞且端部位于所述翼緣板之間,所述第一彎鉤段和所述第二彎鉤段凸伸出所述翼緣板。
[0029]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補強鋼筋的兩端部對應凸伸出所述頂部梁縱筋和所述底部梁縱筋。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的縱向剖視圖。
[0031]圖2為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中底部梁縱筋的橫向剖視圖。
[0032]圖3為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中勁性柱的側視圖。
[0033]圖4為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中勁性柱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及鋼筋連接結構,適用于外爬模體系模板、剪力墻內置勁性柱的狹小空間內鋼筋的彎曲施工。在現有的梁縱筋和勁性柱的連接結構中,直錨由于剪力墻厚度僅有500_而無法滿足錨固長度,彎錨時,傳統方法在加工棚內將梁縱筋彎曲再進行現場幫助,若該彎曲的梁縱筋設置在靠近勁性柱腹板,則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的錨固長度且梁縱筋與勁性柱未形成整體,結構存在安全隱患,若梁縱筋穿過勁性柱腹板,則由于彎曲的梁縱筋難以穿過勁性柱而導致施工困難。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鋼筋穿過勁性柱后再彎曲的施工方法,為了滿足規范要求的鋼筋錨固長度,在彎鉤段處增加補強鋼筋,增加了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施工方法及鋼筋連接結構進行說明。
[0036]參閱圖1,顯示了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的縱向剖視圖。下面結合圖1,對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進行說明。
[0037]如圖1所示,本發明結構梁和勁性柱的鋼筋連接結構中的勁性柱211設于剪力墻內,如圖2所示,勁性柱211設于剪力墻21的端部,而結構梁的鋼筋與勁性柱211連接在一起,通過后續的澆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