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棚拱形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材,尤其涉及主要應用于海產養殖、蔬菜種植、果品生產的一種大型塑料大棚的拱形梁。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大型塑料大棚的拱形梁大部分使用鋼鐵制成,由于大棚內環境濕度大,尤其是海產養殖于大棚內空氣中鹽分大,鋼鐵很容易銹蝕,影響使用年限,而且鋼鐵拱形梁造價也較高。另有一種拱形梁使用氯氧鎂水泥加入玻璃纖維固化而成,雖然造價大為降低,但在潮濕環境中容易粉化、受潮反鹵,使其強度下降,有可能發生突然斷裂倒塌,造成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些技術問題,人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公開號為CN101305680B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新型防水大棚支架及其制作方法”公開了一種技術方案,將玻璃纖維網布 逐漸拉入PVC管材中并同時充填氯氧鎂水泥,經過4-7小時的固化而成。但由于玻璃纖維網布進入PVC管材后,其褶皺在管內的分布是隨機的和不可控的,尤其是當PVC管材的軸向是彎曲時即當樣制作拱形梁時,玻璃纖維網布將會在彎曲的下弦處密集而在其他部位幾乎沒有,造成整個拱形梁各處的強度不一致,很容易在薄弱處斷裂;同時由于PVC管材內的充填物大部分由氯氧鎂水泥充填,使得制成品非常沉重,不利于運輸和施工;還由于PVC管材內的充填物只是由氯氧鎂水泥和玻璃纖維網布構成,在抗壓抗拉強度要求較高的大型塑料大棚中應用時為了滿足強度要求,勢必要加大截面尺寸,而這又進一步造成了造價的提高和原料的浪費、運輸和施工難度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而開發出一種重量輕、抗壓抗拉強度大、各處強度一致的大棚拱形梁。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大棚拱形梁,由兩個帶弧度的單體梁10、連梁箍11、不銹鋼螺釘12連接而成,單體梁10包括圓角矩形管狀殼體I和殼體I包容的填充料,填充料由氯鎂水泥和骨料組成,所述的骨料包括玻璃纖維網布3、竹片4-1、鋼筋4-2、鋼管4-3、泡沫塑料板5。為了提高抗壓強度同時減輕重量,所述的殼體I為PVC型材,其截面的高度大于寬度。優選方案是所述的連梁箍11為一段軸向曲率、截面形狀與單體梁10相同并可容單體梁10插入配合的PVC型材。為了便于安裝,所述的連梁箍11為一段軸向曲率與單體梁10相同并可容單體梁10插入的U形PVC型材。為了進一步方便安裝和降低成本,所述的連梁箍11為兩片高度與單體梁10截面高度相應的PVC板材。大棚拱形梁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備料將殼體I加熱彎曲成拱形;將軟干個竹片4-1用鐵絲捆扎后或者在泡沫塑料板的上下兩側貼合至少一個竹片4-1或至少一根鋼筋4-2或至少一根鋼管4-3并用鐵絲捆扎后,再用玻璃纖維網布纏繞2-4圈形成與殼體I長度相當、高寬均小于殼體I內徑高寬的骨料集合體,并在骨料集合體的一端連接一拉繩6 ;按照常規方法配置好氯化鎂和氧化鎂混合的氯鎂水泥漿;充填將拉繩6的自由端穿過殼體I并從另一端拉出,然后一邊拉動拉繩6使骨料集合體進入殼體I,一邊將氯鎂水泥漿注入殼體I,直至氯鎂水泥漿和骨料充滿整個殼體I的內部;固化在常溫下靜 置7-14天形成單體梁10 ;組裝將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按照曲率截成可相互接合的端面,再用至少四個不銹鋼螺釘12和連梁箍11將兩根單體梁10連接成一個整體。為了防止單體梁10截取后裸露的端面產生反鹵、粉化,在端面上涂刷防水涂層后,再用至少四個不銹鋼螺釘12和連梁箍11將兩根單體梁10連接成一個整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竹片和玻璃纖維網布作為骨料,既增加了大棚拱形梁的抗拉抗壓強度又減輕了大棚拱形梁的整體重量;將泡沫塑料放置到大棚拱形梁的中心,既大大減輕了大棚拱形梁的整體重量又使得大棚拱形梁形成管壁效應增加了抗壓強度;采用梁的截面高度大于寬度的技術方案既能滿足抗壓強度又能降低材料使用量、降低大棚拱形梁的整體重量;使用單獨制備完成單體梁然后再組裝成大棚拱形梁,比一次性制成大棚拱形梁由于長度減少一半,操作方便簡單,同時減少產生空腔等質量缺陷,容易保障質量一致。
圖I是本實用新型帶有插入配合連梁箍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帶有U形連梁箍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帶有板材連梁箍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A-A剖視圖;圖5是圖2中B-B剖視圖;圖6是圖3內部帶有竹片及泡沫板時C-C處的剖視圖;圖7是圖3內部帶有鋼筋及泡沫板時C-C處的剖視圖;圖8是圖3內部帶有鋼管及泡沫板時C-C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并給出具體實施例,用于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一參見圖I及圖4。將15米長、高X寬為25X6公分、壁厚為Imm的圓角矩形管狀的PVC型材I加熱彎曲成拱形殼體I ;將寬3公分的竹片用依次層層疊加后鐵絲捆扎竹片可以接續并用玻璃纖維網布纏繞2圈,捆扎后的骨料集合體的總長度為15. 2米、高為18公分、寬為3. 5公分,在骨料集合體的一端連接一拉繩6 ;按照常規方法配置好氯化鎂和氧化鎂混合的氯鎂水泥漿;將拉繩6的自由端穿過殼體I并從另一端拉出,然后一邊拉動拉繩6使骨料進入殼體I,一邊將氯鎂水泥漿注入殼體I,直至氯鎂水泥漿和骨料充滿整個殼體I的內部;[0030]在常溫下靜置7天形成單體梁10 ;將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按照曲率截成可相互接合的端面,端面涂刷有機硅防水齊U,再用長40公分、內徑高26. I公分、寬6. I公分、壁厚I. 5公分的連梁箍11的兩個端口分別插入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然后用電鉆6個穿過連梁箍11和兩根單體梁10的孔,用6個不銹鋼螺釘12和將其連接成一個整體。實施方式二參見圖2及圖5。將10米長、高X寬為18X5公分、壁厚為Imm的圓角矩形管狀的PVC型材I加熱彎曲成拱形殼體I ;將厚2公分的泡沫塑料板裁成的10公分長條的上下兩側貼合寬2公分的竹片用鐵絲捆扎后泡沫塑料板和竹片可以接續并用玻璃纖維網布纏繞3圈,捆扎后的骨料集合體的總長度為10. I米、高為15公分、寬為2. 5公分,在骨料集合體的一端連接一拉繩6 ;按照常規方法配置好氯化鎂和氧化鎂混合的氯鎂水泥漿;將拉繩6的自由端穿過殼體I并從另一端拉出,然后一邊拉動拉繩6使骨料進入 殼體I,一邊將氯鎂水泥漿注入殼體I,直至氯鎂水泥漿和骨料充滿整個殼體I的內部;在常溫下靜置12天形成單體梁10 ;將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按照曲率截成可相互接合的端面,端面涂刷JS復合防水涂料,再用長35公分、內徑高17公分、寬5公分、壁厚I公分的U形連梁箍11從下向上嵌入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然后用電鉆4個穿過連梁箍11和兩根單體梁10的孔,用4個不銹鋼螺釘12和將其連接成一個整體。實施方式三參見圖3及圖6。將6米長、高X寬為12X4公分、壁厚為Imm的圓角矩形管狀的PVC型材I加熱彎曲成拱形殼體I ;將厚I. 5公分的泡沫塑料板裁成的6公分長條的上下兩側貼合寬I. 5公分的竹片用鐵絲捆扎后泡沫塑料板和竹片可以接續并用玻璃纖維網布纏繞4圈,捆扎后的骨料集合體的總長度為6. 05米、高為10公分、寬為2公分,在骨料集合體的一端連接一拉繩6 ;按照常規方法配置好氯化鎂和氧化鎂混合的氯鎂水泥漿;將拉繩6的自由端穿過殼體I并從另一端拉出,然后一邊拉動拉繩6使骨料進入殼體I,一邊將氯鎂水泥漿注入殼體I,直至氯鎂水泥漿和骨料充滿整個殼體I的內部;在常溫下靜置14天形成單體梁10 ;將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按照曲率截成可相互接合的端面,端面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再用長30公分、高12公分、厚I公分的兩塊PVC板材片連梁箍11貼合在兩根單體梁10的一端,然后用電鉆8個穿過連梁箍11和兩根單體梁10的孔,用8個不銹鋼螺釘12和將其連接成一個整體。實施方式四參見圖3及圖7。其他同實施方式三,只不過用四根鋼筋4-2代替兩個竹片4-1。實施方式五參見圖3及圖8。其他同實施方式三,只不過用鋼管4-3代替竹片4-1。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雖僅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具體實施方式
,但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專利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 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1.大棚拱形梁,由兩個帶弧度的單體梁(10)、連梁箍(11)、不銹鋼螺釘(12)連接而成,單體梁(10)包括圓角矩形管狀殼體(I)和殼體(I)包容的填充料,填充料由氯鎂水泥和骨料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料包括玻璃纖維網布(3)、竹片(4-1)、鋼筋(4-2)、鋼管(4-3)、泡沫塑料板(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棚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I)為PVC型材,其截面的聞度大于覽度。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棚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梁箍(11)為一段軸向曲率、截面形狀與單體梁(10)相同并可容單體梁(10)插入配合的PVC型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棚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梁箍(11)為一段軸向曲率與單體梁(10)相同并可容單體梁(10)插入的U形PVC型材。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棚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梁箍(11)為兩片高度與單體梁(10)截面高度相應的PVC板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棚拱形梁,由兩個帶弧度的單體梁、連梁箍、不銹鋼螺釘連接而成,單體梁包括圓角矩形管狀殼體和殼體包容的填充料,填充料由氯鎂水泥和骨料組成,骨料從外向內依次包括玻璃纖維網布、竹片,也可以骨料從外向內依次包括玻璃纖維網布、竹片、泡沫塑料板。制作方法包括備料、充填、固化、組裝等步驟。與現有技術相比,既增加了大棚拱形梁的抗拉抗壓強度又減輕了大棚拱形梁的整體重量;操作方便簡單,同時減少產生空腔等質量缺陷,容易保障質量一致。
文檔編號E04C3/46GK202496251SQ20122003202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梁維新 申請人:梁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