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品茗壺具改良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dang)序號:1389243閱(yue)讀:237來源(yuan):國(guo)知局
專利名稱:品茗壺具改良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品茗壺具,尤指上壺體沖泡茶葉后,能使茶湯流入下壺體內的構造。
基于社會財富創造及累積,另一方面則因世界潮流趨勢影響,故人們在工作之余,非常注重生活環境及生活品質,其中除了熱衷戶外休閑活動外,也特別愛好泡茶、品茗,以陶冶身心性情,已經蔚為風尚。
按照常規,一般室內泡茶品茗須具備品茗壺、茶葉、茶盅、茶杯、茶盤、瓦斯爐(或電熱爐)及其它茶具等;實際泡茶品茗時,將茶葉置入品茗壺內,再沖注入沸騰熱開水進行沖泡,以蘊生出茶湯,再適時傾倒茶湯至茶盅(茶海)中暫存,以避免茶湯過濃。此項作法雖然能暫存大量的茶湯,并且防止茶湯過濃,但實際操作較為麻煩,而且茶湯容易冷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品茗壺具的茶壺與茶盅(茶海)本身構造及分開獨立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種品茗壺具改良構造,其主要采用組合式的上、下壺體,上壺體沖泡茶葉時,將出水孔與下壺體的進水孔相錯開,轉動上、下壺體將兩者的壺耳對正鉤扣,則茶湯經出水孔、進水孔流入下壺體內,使茶湯完全儲存,以控制茶湯濃度,避免變質,并且提高保溫性,整體使用簡易,不占空間,不燙手,符合實際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下壺體的中上段處設計一圈向內下處傾斜的環階面與數個小圓孔,使微量外泄的茶湯能導流入下壺體內。
基于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品茗壺具改良構造,包括一上壺體1,其頂壁有一壺口,與該壺口相配合的為一壺蓋11,上壺體底壁13上設有數組同一中心距離并等角度相隔的出水孔14;一下壺體2,其頂座23有一壺口,在頂座23上設有與上壺體1底壁13上的出水孔14相對應的進水孔24,下壺體2外周與頂座23之間形成一圈向內下處傾斜的環階面28,該環階面28上設有環列分布的小圓孔29,下壺體2側面設有壺嘴21;上壺體1置放于下壺體2的頂座23上,并且上壺體1底壁13的外環凸緣15套靠下壺體2的頂座23外側壁25。轉動上壺體1,使出水孔14與進水孔24相對準,則上壺體1內的茶湯經出水孔13、進水孔14而流入下壺體2內。
該上、下壺體1、2的側面各設有一往外突出的壺耳12、22,上壺體1的壺耳12底端延伸一彎鉤17,下壺體2的壺耳22頂端延伸一與之相配合的彎鉤27,使兩壺耳12、22能夠對正鉤扣,并作為進、出水孔相對正的基準。
下壺體2內部中上段處形成往內的凸環26,以供放置一濾杯3。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通過一可行實施例并配以附圖詳述如下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
圖1的立體分解圖。
圖3
圖1的組立剖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沖泡茶葉狀態示意圖。
圖5圖4的A-A剖視圖。
圖6圖4中轉為茶湯流出狀態示意圖。1-上壺體 11-壺蓋 12-壺耳 13-底壁 14-出水孔15-外環凸緣 16-內環凸緣 17-彎鉤 2-下壺體21-壺嘴 22-壺耳 23-頂座 24-進水孔 25-外側壁26-凸環 27-彎鉤 28-環階面 29-小圓孔 3-濾杯31-濾網首先請參閱
圖1,本實用新型品茗壺具在一實施例中由組合式的上壺體1、下壺體2所構成,該上壺體1頂壁設一壺口,以置放一壺蓋11,上壺體1、下壺體2各側設一往外突出的壺耳12、22,上壺體1的壺耳12底端延伸一彎鉤17,而下壺體2的壺耳22頂端也延伸一相配合的彎鉤27,使上、下壺體1、2的壺耳12、22能夠對整鉤扣。
請參閱圖2、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上壺體1底壁13具有往下延伸的外環凸緣15、內環凸緣16,而底壁13的外、內環凸緣15、16之間設有數組同一中心距離并等角度相隔的出水孔14,以配合下壺體2頂座23表面的進水孔24,并使外環凸緣15套靠頂座23的外側壁25,內環凸緣16置入頂座23的壺口。
下壺體2外周與頂座23之間形成一圈向內下處傾斜的環階面28,進而在環階面28上設有環列分布的小圓孔29。下壺體2內部中上段處形成往內的凸環26,以供放置固定一濾杯3(金屬材質),濾杯3下半段為濾網31型式。
請參閱圖4、5,本實用新型品茗壺具在實際使用時,首先轉動上壺體1,使上、下壺體的壺耳12、22錯開一角度,相對的上壺體1的出水孔14與下壺體2的進水孔24相錯開,配合上、下壺體1、2兩者密切接觸面,因此能在上壺體1內置入茶葉,再沖注入沸騰熱開水進行沖泡,以蘊生出茶湯。
請參閱圖6,當使用者轉動上壺體1,使上、下壺體1、2的壺耳12、22對正鉤扣,相對的上壺體1的出水孔14與下壺體2的進水孔24相對準,則上壺體1內的茶湯經由出水孔14、進水孔24、濾杯3而流入下壺體2內,達到儲置茶湯,防止茶湯過濃或變質,并且提高保溫性等目的。再者,若有微量茶湯由下壺體2的頂座23外側壁25往下流滲,則茶湯會流至環階面28,進而由環列分布的小圓孔29流入下壺體2內。
本實施例中上、下壺體1、2的壺耳12、22對正鉤扣,配合外、內環凸緣15、16與頂座23相套置,因此能夠直接提起上、下壺體1、2,以傾倒下壺體2內的茶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品茗壺具改良構造的優點是,采用組合式上、下壺體設計,以上壺體沖泡茶葉,進而使茶湯流入下壺體內,達到儲置茶湯,防止茶湯過濃、變質,并且提高保溫性,使用簡單方便,不占空間,不燙手,符合實際需要。
權利要求1.一種品茗壺具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壺具包括一上壺體(1),其頂壁有一壺口,與該壺口相配合的為一壺蓋(11),上壺體底壁(13)上設有數組同一中心距離并等角度相隔的出水孔(14);一下壺體(2),其頂座(23)有一壺口,在頂座(23)上設有與上壺體(1)底壁(13)上的出水孔(14)相對應的進水孔(24),下壺體(2)外周與頂座(23)之間形成一圈向內下處傾斜的環階面(28),該環階面(28)上設有環列分布的小圓孔(29),下壺體(2)側面設有壺嘴(21);上壺體(1)置放于下壺體(2)的頂座(23)上,并且上壺體(1)底壁(13)的外環凸緣(15)套靠下壺體(2)的頂座(23)外側壁(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品茗壺具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該上、下壺體(1)、(2)的側面各設有一往外突出的壺耳(12)、(22),上壺體(1)的壺耳(12)底端延伸一彎鉤(17),下壺體(2)的壺耳(22)頂端延伸一與之相配合的彎鉤(2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品茗壺具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下壺體(2)內部中上段處形成往內的凸環(26),置于凸環(26)上的為一濾杯(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品茗壺具改良構造,主要由可組卸的上、下壺體構成,上壺體頂壁設有壺口,在底壁設有數組同一中心距離并等角度相隔的山水孔,上壺體套置于下壺體預設相配合進水孔的頂座上,上壺體沖泡茶葉時,須使進、出水孔相錯開,當轉動上、下壺體將兩者的壺耳對正鉤扣,使進、出水孔相對正,則茶湯經出水孔、進水孔流入下壺體,以控制茶湯濃度,并能自壺嘴傾倒出茶湯。
文檔編號A47G19/00GK2253935SQ96209219
公開日1997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1996年5月9日 優先權日1996年5月9日
發明者潘鎮勝 申請人:潘鎮勝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