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頸椎椎間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wen)檔序號:8611387閱讀:333來源:國知(zhi)局(ju)
一種頸椎椎間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椎間融合器技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頸椎椎間融合器。
【背景技術】
[0002]椎間融合器(interbody fus1n cage),也常被稱作脊柱融合器(spine cage),是臨床上椎間植骨融合手術中常用的一種醫療器械,多用于全椎間盤置換術,在清除病變/壞死椎間盤后,置入裝有自體骨或其它植骨材料的椎間融合器,能有效起到即刻穩定、撐開并維持椎間隙高度,促進椎體相鄰節段融合的作用。
[0003]目前臨床使用的椎間融合器主要采用鈦合金、不銹鋼、聚醚醚酮、碳纖維、同種異體骨等材料制成。但這些材料在生理環境中均不可被降解吸收,因而在植入后將永久作為異物留存于體內,不是理想的骨修復材料。
[0004]近年來,人們利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如聚乳酸)開發出體內可降解吸收椎間融合器。這類椎間融合器在植入體內初期可以為椎間融合提供有效的力學支撐,維持椎間隙高度。隨著椎間植骨融合的進行,椎間融合器的材料逐漸降解,為患者的新生骨組織提供生長空間,并最終完全降解,同時兩相鄰節段實現完全融合,達到椎間融合的治療目的。聚乳酸材料在降解過程中能夠被分解成乳酸分子,參與到人體的三羧酸循環當中,并最終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排出體外。
[0005]然而,出于防止椎間融合器向前滑脫、提高相鄰融合節段的穩定性、維持椎間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等方面的需要,在經前路的頸椎椎間融合手術中通常還需要對上下椎體進行固定,這類固定裝置使用的是頸前路鈦板(或不銹鋼板),目前尚無可吸收材料的頸前路固定板。因此,目前的頸椎椎間融合手術即使采用可吸收椎間融合器,也需要使用頸前路鈦板/不銹鋼板進行固定,存在以下幾方面缺點:
[0006]1.頸前路鈦板/不銹鋼板對食管及其附近肌肉、組織造成壓迫,使患者長期具有異物感和不適感,尤其在吞咽時異物感明顯;
[0007]2.當行椎間融合術的頸椎兩節段融合之后,頸前路鈦板/不銹鋼板需通過二次手術取出,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
[0008]3.由于聚乳酸等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彈性模量相對于鈦、不銹鋼等金屬材料而言低得多,頸前路鈦板/不銹鋼板的高彈性模量在椎間隙的前方形成應力遮擋,不利于椎間形成骨融合;
[0009]4.頸前路鈦板/不銹鋼板僅在前部對椎間融合器形成阻擋,而并未與椎間融合器固定在一起,導致椎間融合器容易向后滑脫,進入椎管后將壓迫中樞神經,造成疼痛甚至癱瘓等嚴重后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10]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頸椎椎間融合器采用單獨的鈦板或不銹鋼板在前端對融合器進行阻擋存在上述缺陷的問題,提供一種采用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頸前路固定板并與融合器主體固定在一起的頸椎椎間融合器。
[0011]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頸椎椎間融合器,包括由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融合器主體和頸前路固定板,,所述融合器主體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述頸前路固定板中部具有用于與所述融合器主體前端連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頸前路固定板上下兩端還分別設有用于與頸椎連接的第二固定孔。
[0012]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主體長度為14.0-16.0mm,寬度為12.0-14.0mm,高度為6.0-9.0mm ;且所述融合器主體前端與后端的高度差為Imm以上。
[0013]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主體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設有深度為0.3-0.8mm、間距為1.5-2.5mm的齒狀結構。
[0014]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主體設有穿透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垂直通孔;所述垂直通孔為直徑3-6mm的圓柱形或者為邊長3_6mm的方形,并且所述垂直通孔邊緣到所述融合器主體后端面的距離不小于3mm。
[0015]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主體還設有穿透左右側面并與所述垂直通孔連通的水平通孔,所述水平通孔為直徑3-4mm的圓柱形。
[0016]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所述頸前路固定板的高度為20.0-28.0mm,寬度為8.0-12.0mm,厚度為1.5-3.0mm,且所述頸前路固定板的上下兩端為圓弧形或方形。
[0017]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頸前路固定板和融合器主體固定在一起,可以將整個頸椎椎間融合器固定在上下椎體上,防止其向前滑脫或者向后滑動而壓迫中樞神經;并且兩者均采用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可以在術后自行降解,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不適感,也避免了二次手術取出。
【附圖說明】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9]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的主視圖;
[0020]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的右視圖;
[0021]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的立體圖;
[0022]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頸前路固定板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3]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頸前路固定板的裝配示意圖;
[0024]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頸前路固定板第二實施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請參閱圖1至圖3,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的主視圖、右視圖和立體圖。如圖所示,該頸椎椎間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體I和頸前路固定板2。該融合器主體I和頸前路固定板2均采用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融合器主體I呈前高后低的楔形,頸前路固定板2位于融合器主體I的前端,該頸前路固定板2的中部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21,用于通過例如可吸收螺釘3與融合器主體I的前端固定連接,該頸前路固定板2的上下兩端還分別具有第二固定孔22,用于通過例如可吸收螺釘3與頸椎固定連接。
[0027]本實用新型中融合器主體I可以在植入體內后位于頸椎間隙中,起到穩定、撐開并維持椎間隙高度的作用,而與其前端固定連接的頸前路固定板2可以將整個頸椎椎間融合器固定在上下椎體上,防止其向前滑脫或者向后滑動而壓迫中樞神經。并且兩者均采用醫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可以在術后自行降解,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不適感,也避免了二次手術取出。此外,由于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的醫用可降解材料與自體骨彈性模量接近,在臨床應用中不會形成應力遮擋,有利于椎間形成骨融合。
[0028]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頸椎椎間融合器中融合器主體I和頸前路固定板2的具體結構分別進行說明。
[0029]在本實用新型中,融合器主體I的方位定義為:植入體內后,位于患者頸椎前方與頸前路固定板2相連、朝向食管的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前面,朝向患者椎管的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后面,朝向患者左、右頸總動脈的面分別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左側和右側,朝向患者顱骨的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上端面,朝向患者胸椎的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下端面。前后面之間的距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長度,左右側面之間的距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寬度,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的距離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高度。上端面和下端面中心連線的方向為該融合器主體I的軸向。
[0030]該融合器主體I的尺寸與成年人頸椎椎間隙的尺寸相匹配,其長度為14.0-16.0mm,寬度為12.0-14.0mm,高度為6.0-9.0mm。其中,融合器主體I前部的高度略高于后部,其高度差為Imm以上,且楔形前部的高度和后部的高度均在6.0-9.0mm的數值范圍內。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在該融合器主體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設有深度為0.3-0.8mm、間距為1.5-2.5mm的齒狀結構11。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例中,由于融合器主體I和頸前路固定板2通過可吸收螺釘固定在一起,使得融合器主體I可以很好地在椎間定位,因此融合器主體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并不需設置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xun)問(wen)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