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xu)號:9637808閱讀(du):583來源:國知局
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醫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起病多緩慢,病情輕重不一,主要臨床表現腹 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 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
[0003] 其中,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以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 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癥狀為左下腹疼、 腹瀉、里急后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腹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復發作。
[0004] 目前西醫是無法治愈慢性結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的,因為結腸炎住了多次院的人 大有人在,灌腸成了常規療法,只能起到緩解作用,無法根治。慢性結腸炎西藥多以抗菌藥 物、抑制腸運動、調整腸內菌群、調整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等治療方法為主,或配合使用激素 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其不足之處就是毒副作用較大,會對人體產生損害,不但不能全面有 效終止各種促炎癥因子的異常表達,而且進一步破壞了胃腸道的正常的菌群的平衡,抑制 正常菌群的生長,削弱病人的腸道抵抗力,讓病菌產生抗藥性,使疾病難以治愈,更嚴重的 是,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會損害人體其他正常器官。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針對現有中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 物,治療結腸炎療效確切。
[0006]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組分 的原料藥:
[0007] 第一組:桉葉10-20份、馬齒莧10-50份、地錦草10-20份、金錢草10-30份、黃芪 10-30份、黨參10-30份、山藥10-30份、黃芩10-20份、黃連10-20份、赤芍10-15份、肉桂 10-30份、石榴皮3-9份、川楝子5-10份、白頭翁5-10份、秦皮5-10份;
[0008] 第二組:炮姜10-15份、附子10-15份、肉豆蔻10-20份、血余炭5-10份、白術5-10 份、陳皮1〇 _15份。
[0009] 優選地,本發明一種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組分的原料 藥:
[0010] 第一組:桉葉15份、馬齒莧30份、地錦草15份、金錢草20份、黃芪20份、黨參20 份、山藥20份、黃芩15份、黃連15份、赤芍12份、肉桂20份、石榴皮5份、川楝子8份、白 頭翁8份、秦皮8份;
[0011] 第二組:炮姜12份、附子12份、肉豆蔻15份、血余炭8份、白術8份、陳皮12份。
[0012] 本發明治療結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及服用方法如下:
[0013] (1)按處方量稱取桉葉、馬齒莧、地錦草、金錢草、黃芪、黨參、山藥、黃芩、黃連、赤 芍、肉桂、石榴皮、川楝子、白頭翁、秦皮粉碎成粗粉,加入2倍量的水浸泡0. 5小時,水煎煮 1小時,取藥汁;然后再加入2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口服一日一次。
[0014] (2)按處方量稱取炮姜、附子、肉豆蔻、血余炭、白術、陳皮超微粉碎成細粉,粉粒徑 為5-10μm;用蜂蜜調成糊狀,取藥膏10-15克,攤于4厘米X4厘米紗布上,貼敷于足三里、 神闕、脾俞、中脘、大腸俞等穴位,每日一次,每次8-12小時。
[0015] 本病屬于祖國醫學"久泄","腸郁" "便血"等泄瀉范疇,中醫認為"泄瀉"的發生 與脾虛或濕勝關系密切,本發明人認為本病為外邪、飲食、情志等因素導致脾胃虛弱,濕熱 內生,蘊結于腸腑,氣血瘀滯,絡傷出血或化腐成膿所致,治療上當以健脾利濕為基本原則, "補澀為主,強調升散"。桉葉、馬齒莧、地錦草、金錢草、黃芩、黃連清熱解毒利濕;黃芪、黨 參、山藥益氣健脾;赤芍、川楝子行氣止痛;肉桂溫陽補火;石榴皮、白頭翁、秦皮澀腸止瀉, 止血化瘀;共同煎煮口服,既解腸胃之濕熱,又可調和中焦之氣血,行氣化瘀、溫陽利濕、調 腸固本之功,促進腸道功能恢復。穴位貼敷所用炮姜溫中散寒,附子回陽補火;肉豆蔻溫中 止瀉,血余炭活血化瘀,陳皮、白術益氣健脾。諸藥合用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止瀉活血 等功效。將各藥材超微粉碎處理后,藥物有效成分更易于吸收。
[0016] 本發明采用內服和外敷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外用穴位貼敷,體現了中醫"內病外 治"的思想,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具有穴位刺激和藥物吸收的雙重臨床治療作用。通過對 穴位的刺激與調節,使藥物有效成分從毛孔而入腠理,通經活絡"切于皮膚,徹于肉里,攝入 吸氣,融入滲液",與口服藥相得益彰。〃可與內治并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對許多沉疴痼 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顯著功效。
[0017] 本發明穴位貼選取足三里、神闕、脾俞、中脘、大腸俞等穴位,不經胃腸給藥,無損 傷脾胃之弊。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 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 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神闕穴乃神氣通行之門 戶,具有溫中止瀉,回陽救逆之功,主治急慢性胃腸炎癥。大腸俞穴與大腸相應,為大腸經氣 通行之門戶,具有調腸腑,利腰腿之功,主治腹中雷鳴,腸辟,腹瀉,便秘,食不消化等癥。脾 俞穴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功效。治療:胃潰瘍、胃炎、胃下垂、胃痙攣、胃擴張、胃出血、神 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腸炎、痢疾、肝炎、貧血、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肝脾腫大、慢性出血性疾 病、腎下垂、月經不調、糖尿病、腎炎、小兒夜盲、蕁麻疹、背痛等病癥。中脘穴,屬奇經八脈之 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 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 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治療惡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 胃痛等。
[0018] 各組分的藥理作用如下:
[0019] 桉葉:味辛;苦;性寒。歸肺;胃;脾;肝經。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痰理氣;殺蟲 止癢。主感冒;高熱喘咳;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鉤;絲蟲病;瘧疾;風濕痛;濕疹; 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0020] 馬齒莧:酸,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于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 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
[0021] 地錦草:辛,平。歸肝、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痢疾,泄瀉,咳血,尿血, 便血,崩漏,瘡fi?癰腫。
[0022] 金錢草:甘、咸,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清利濕熱,通淋,消腫。用于熱淋,沙 淋,尿澀作痛,黃疸尿赤,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肝膽結石,尿路結石。
[0023] 黃芪:甘,溫。歸肺、脾經。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 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24]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 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0025]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 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 瀉便溏,白帶過多。
[0026] 黃芩: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 不安。
[0027] 黃連: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 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 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 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0028]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 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0029]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于胸脅、脘 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0030] 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 經。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 奔豚,經閉,痛經。
[0031] 石榴皮:酸、澀,溫。歸大腸經。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 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0032] 白頭翁:苦,寒。歸胃、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于熱毒血痢,陰癢帶下,阿 米巴痢。
[0033] 秦皮:苦、濕,寒。歸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收濕,明目。用于熱痢,泄瀉,赤白 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0034] 炮姜: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 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0035]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 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0036] 肉豆蔻:辛,溫。歸脾、胃、大腸經。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寒,久瀉不 止,脘腹
當前第1頁1 2 
網(wa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