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苯丙酸衍生物的風濕病治療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鹽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
風濕性疾病是一種十分頑固的慢性炎性疾病,而關節滑膜是這種疾病的主要損傷部位,但是,人們對這種疾病的起因還并不很清楚,風濕性疾病有多種表現癥狀。風濕性疾病的一個病理特性是滑膜非正常增生以及隨后對軟骨和骨骼造成的破壞。風濕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因此,就藥物而言,甾類藥物和非甾類抗炎藥都已被用來治療風濕性疾病中的炎癥。由于不久前發現了免疫因素在風濕性疾病中的作用,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等都成為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藥物。此外,人們還試圖將多種藥物結合使用,這種嘗試的目的是減小各藥物副作用并最大可能地發揮各藥物療效。
現今,對于藥物新作用機制的研究也很活躍。白三烯B4(LTB4)拮抗劑就是其中之一。作為5-脂氧系統中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LTB4被認為對白細胞功能產生重要作用,同時還具有炎癥引發功能。特別是,它具有很強的遷移、趨化性、聚集、活化氧生成及向白細胞釋放活化氧的能力,此外,LTB4通過提高白細胞在血管內皮瘤(hemangioendothelial)細胞上的附著性而因此作用于血管內皮瘤(hemangioendothelium)。另一方面,有報導認為,風濕病患者關節液內的LTB4含量增高,同時,LTB4還會誘發培養的來自風濕病患者的滑膜細胞中白介素-1的生成,其中該滑膜培養細胞來源于風濕病患者(Rhumachi,31,762(1991)),另有文獻報導,當LTB4減少時,風濕病、炎性腸疾等疾病會得到改善(Exp.Opin.Invest.Drugs,5,73-77(1996))。
在公開號為7-39369的日本特許公報中公開了通式(Ⅰ)所示的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苯-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此后,將簡稱為“本發明化合物”),業已發現,該化合物具有LTB4拮抗作用并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或治療多種例如過敏性皮炎、風濕性疾病、痛風、牛皮癬、關節炎、毛癬菌病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另有報導稱,本發明化合物能夠競爭性抑制LTB4結合受體與人體中性白細胞的結合(前列腺素,44,261-275(1982)),對大鼠肝臟異體移植物也表現出免疫抑制活性(今日外科學Surg.Today 26,419-426(1996))。
此外,LTB4受體拮抗劑與其他種類藥物結合使用的研究也很繁多。例如,業已報導的有結合環烷基羧酸衍生物和非甾類抗炎藥對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的作用活性(風濕性關節炎Arthritis Rheum,39,515-521,(1996))、苯并吡喃衍生物與環氧合酶-2抑制劑結合物對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的作用(WO 96/41645)、以及吡啶取代芐醇衍生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物對交配型哮喘大鼠的功效(PCT(公表)日本公報譯本,7-505,401)。
然而,至今沒有關于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相結合用于治療功效的報導。
因此,本發明化合物(該化合物不僅具有LTB4受體拮抗劑作用并且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與非甾類抗炎藥結合使用的新用途發現十分令人感興趣。
本發明人著重于風濕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深入研究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的結合作用。利用動物模型考察藥物對風濕性疾病作用的多種方法已有報導。它們可是例如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模型的方法(自然Nature,283,666-668(1980);Proc.Natl.Acad.Sci.USA,92,517-521(1995))、佐劑誘發性關節炎模型的方法(風濕性疾病年鑒Ann.Rheum Dis.,15,379-380(1956);英國藥理學雜志Br.J.pharmcol,21,127-136(1963))等。由于風濕性疾病伴隨有炎癥和關節水腫,利用酵母多糖誘發性水腫模型作為急性炎癥模型的試驗方法也已有報導(Agents Actions,32,119-121(1991))。同樣地,本發明中的對風濕性疾病的功效也采取上述動物模型來測定。此后實施例的詳細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都證明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的結合使用能夠對試驗模型能夠產生顯著的抑制活性。此外,所產生的功效是協同作用并且是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單獨使用時所不能預料到的。這些結果清楚的表明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的結合物是十分有效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本發明所述治療劑對于風濕性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很有效。
附
圖1是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小鼠模型中關節炎每日發生率的變化圖示。在附圖中
表示接受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雙氯芬酸鈉(3mg/kg)結合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7例的平均值)。△和□表示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劑量分別是100mg/kg和200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各劑量下的9例受試動物的平均值)。○表示單獨接受雙氯芬酸鈉(3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9例的平均值)。●表示未給藥組的試驗結果(空白對照組,9例的平均值)。
附圖2是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小鼠模型中關節炎程度評分的每日變化圖示。附圖中,
表示接受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雙氯芬酸鈉(3mg/kg)結合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7例受試動物的平均值)。△和□表示本發明化合物(劑量分別是100mg/kg和200mg/kg)單獨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各劑量下9例受試動物的平均值)。○表示雙氯芬酸鈉(3mg/kg)單獨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9例平均值)。●表示未給藥組的試驗結果(空白對照組,9例的平均值)。
附圖3是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小鼠模型中的骨損傷評分圖示。附圖中,A表示接受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雙氯芬酸鈉(3mg/kg)結合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7例受試動物的平均值)。B和C表示本發明化合物(劑量分別是100mg/kg和200mg/kg)單獨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各劑量下9例受試動物的平均值)。D表示雙氯芬酸鈉(3mg/kg)單獨給藥受試組的試驗結果(9例平均值)。E表示未給藥組的試驗結果(空白對照組,9例的平均值)。
附圖4(a)和(b)表示佐劑誘發性關節炎大鼠模型中腳爪體積的日變化圖示。圖4a是左后爪體積的改變圖示而圖4b右后爪體積的變化圖示。在附圖中,o表示接受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雙氯芬酸鈉(1mg/kg)結合給藥組的試驗結果(7例平均值),□表示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8例平均值),△表示單獨給予雙氯芬酸鈉(1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8例平均值),●表示未給藥組(空白對照組,8例平均值)的試驗結果。
附圖5(a)和(b)表示佐劑誘發性關節炎大鼠模型中腳爪體積的日變化圖示。圖4a是左后爪體積的變化圖示而圖4b右后爪體積的變化圖示。在附圖中,o表示接受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氯索洛芬(3mg/kg)結合給藥組的試驗結果(8例平均值),□表示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8例平均值),△表示單獨給予氯索洛芬(3mg/kg)受試組的試驗結果(8例平均值),●表示未給藥組(空白對照組,8例平均值)的試驗結果。
本發明涉及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鹽的結合物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并且尤其涉及特征在于上述兩種藥物具有互相補充和/或相互協同作用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
在風濕性疾病的治療中,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既可以制成同一劑型給藥,也可以以獨立制劑的形式給藥,即將各制劑合并給藥。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是鹽的形式。本發明所述的鹽除應滿足是可藥用鹽的要求外并無其他限制,并且可例如是無機酸鹽,例如鹽酸、硝酸或硫酸的鹽;堿金屬鹽或堿土金屬鹽,例如鈉、鉀或鈣;銨鹽;以及與有機堿,例如二乙胺或三乙醇胺形成的鹽。本發明化合物也可以是水合物。
本發明特征在于結合使用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并對抗炎藥種類無限制。本發明中,抗炎藥是已知化合物并且可例如是雙氯芬酸、氯索洛芬、苯酮苯丙酸、布洛芬、甲氧萘丙酸、消炎痛和炎痛喜康。它們中的某些是鹽例如鈉鹽但在本說明書中不再贅述為鹽除非另有說明。有時,本發明的非甾類抗炎藥包括所謂的“前藥”。
適宜本發明的藥物制劑可以是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的同一制劑,也可以制成各自不同的劑型。制劑技術無需特別要求并可利用多種方法制備。劑型例包括片劑、膠囊、粉劑、顆粒劑和局部注射液、外用液體制劑和擦劑以及其他全身性和局部給藥方式的制劑。
當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制成獨立制劑時也可采用已知技術。例如,以日本專利公告7-39,369中公開的制劑作為本發明化合物制劑而已市售抗炎藥產品作為非甾類抗炎藥的制劑。在制備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時同樣可采用上述方法。例如,制備固體劑型例如片劑、膠囊、粉劑和顆粒劑,如果需要制劑中可采用稀釋劑,例如乳糖、結晶纖維素和淀粉;潤滑劑,例如硬脂酸鎂和滑石;粘合劑,例如羥丙基纖維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崩解劑,例如羧甲基纖維素鈣和低級取代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以及包衣劑,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大粒凝膠和聚硅氧烷樹脂。
制劑的一些例子可參見下面的實施例(制劑實施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制劑實施例。
本發明非甾類抗炎藥和本發明化合物所用劑量隨患者癥狀、年齡等而定,并且通常本發明化合物每天給藥一次或數次而日劑量介于1-1,000mg。優選日劑量介于10-500mg之間,更優選介于50-300mg。非甾類藥物劑量隨藥物種類而定,通常應根據所用抗炎藥本身的劑量范圍而定并隨病癥等情況調整,其日劑量范圍介于1-1000mg之間并每天給藥一次或數次。優選的日劑量介于10-600mg。特別是,使用雙氯芬酸鈉情況下的日劑量介于75-100mg并根據病癥等作一定調整。其他非甾類抗炎藥可按照同樣的宗旨確定。劑量還應該隨劑型而改變。劑量也應適于本發明化合物制劑和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給藥。當本發明和非甾類抗炎藥以同一制劑給藥時,制劑應選擇適當的藥物比例且日劑量介于上述劑量范圍內而所得制劑每天給藥一次或數次。
下文將描述藥理試驗和制劑實施例。但是,所述實施例僅作加深理解本發明用而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保護范圍。實施例藥理學試驗(1)對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的作用Ⅱ型膠原蛋白關節炎模型是廣泛采用的風濕性病動物模型且有關于利用該模型作為研究LTB4受體拮抗劑抑制作用的報導(Proc.Natl.Acad.Sci.USA.,92,517-521(1995))。
現在,按照與上述文獻相同的方法測定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給藥對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的作用。(試驗方法)將牛關節軟骨Ⅱ型膠原蛋白的稀釋鹽酸溶液(4mg/ml)與同體積弗氏完全佐劑混合制成乳液。以100μl的劑量在DBA/1系小鼠尾根部的真皮內注射該乳液達到初次致敏作用(相當于200μgⅡ型膠原蛋白/只小鼠)。初次致敏21天后,再在小鼠尾根部真皮內注射100μl上述乳液進行二次致敏。
制備本發明化合物的0.5%羧甲基纖維素懸浮液和非甾類抗炎藥的1%甲基纖維素懸浮液并將該試驗懸浮液自初次致敏前一天始連續以10ml/kg體重的劑量每日1次口服給藥。
以在關節部位出現伴隨紅斑的腫脹現象作為確證關節炎的開始發作。為評定關節炎嚴重程度,按照下面評分標準來對鼠爪關節炎級別評分并且四爪的總分值作為關節炎評分值。關節炎級別的評分標準
0無變化1可觀測到的輕微腫脹和淺紅斑2可觀測到的輕微腫脹和紅斑3可觀測到的嚴重腫脹和紅斑4可觀測到的伴隨有骨糜爛的嚴重腫脹和紅斑然后,二次致敏26天后,對四爪關節進行X-射線照相。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爪部并按照下面評分標準來評定骨損傷程度及以四爪的總分值作為骨損傷評分值。骨損傷級別評分標準0無變化1可觀測到的1指骨損傷2可觀測到的2或更多指的骨損傷3整個關節發生骨損傷(結果)在試驗結果的1例中,合并給予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用作非甾類抗炎藥的雙氯芬酸鈉(3mg/kg),關節炎發生率如附圖1所示;附圖2代表關節炎評分值的變化圖示,而附圖3是骨損傷評分值圖示。
為對比,分別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和200mg/kg)、雙氯芬酸鈉(3mg/kg)以及不給予任何化合物(空白對照)組的試驗結果如附圖1-3所示。
首先,在附圖1和2的空白對照組中,自二次致敏后第3天觀察到關節炎發作,第7天開始并且所有試驗動物都出現關節炎癥狀。隨后,自二次致敏起直至第21天,關節炎癥狀持續惡化。
不同于上述關節炎發作情況的是,結合給予100mg/kg本發明化合物和3mg/kg雙氯芬酸鈉的試驗中直至二次致敏后的第14天沒有出現關節炎癥狀,因此可認為該給藥方式可顯著延緩關節炎發作。同時關節炎發作程度的評分值也顯著改善,并且直至二次致敏后第19天都沒有觀測到伴隨有紅斑的嚴重水腫。
然而,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100mg/kg組中關節炎評分值的改善并不明顯而關節炎發生率接近于空白對照組的方式。該趨勢直至使用了200mg/kg劑量后才有所改善。
在單獨給予3mg/kg雙氯芬酸鈉組中,可觀察到關節炎評分改進但對延緩關節炎發作并無作用。
附圖3表示骨損傷抑制活性,100mg/kg本發明化合物和3mg/kg雙氯芬酸鈉結合給藥受試組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表現出顯著的骨損傷抑制作用。相反地,單獨給予100mg/kg本發明化合物組中觀測不到任何該抑制作用,即使是200mg/kg劑量給藥組也難以發現該作用。在單獨接受3mg/kg雙氯芬酸鈉組中,雖然觀察到了骨損傷抑制作用但該作用與兩種藥物合并給藥組的相比是很微弱的。
根據上述結果,顯然將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給藥能夠顯著抑制Ⅱ型膠原蛋白誘發性關節炎和骨損傷,此外,所得結果是如此優異以至于達到了本發明化合物或非甾類抗炎藥單獨給藥所不能預料的功效。(2)對佐劑誘發性關節炎的作用佐劑誘發性關節炎模型是廣泛使用的測定藥物對關節作用活性的試驗模型。因此,本發明化合物與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物也利用該模型來測定。(試驗方法)將丁酸分枝桿菌(佐劑)的液體石蠟懸浮液(0.6mg/μl)皮下注射到大鼠左后爪(雄性;9周齡;體重約為240g)以引發關節炎。佐劑注射后第14天起將待測化合物的懸浮液以0.5mg/100g體重的劑量口服給藥且每天1次,其中本發明化合物懸浮在0.5%羧甲基纖維素中且非甾類抗炎藥懸浮在1%的甲基纖維素中。
同樣,將不含待測化合物的懸浮液作為空白對照以同樣方式給予受試對象。(結果)關節炎誘發后,爪部出現水腫并且體積增大。100mg/kg本發明化合物與作為典型非甾類抗炎藥的1mg/kg雙氯芬酸鈉或3mg/kg氯索洛芬結合給藥,左后爪的體積變化分別如附圖4a和5a所示。同樣,關節炎是全身性的癥狀,這種癥狀不僅表現在佐劑注射的部位還出現在右后爪。附圖4b和5b是右后爪體積的測定結果。
作為對比,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單獨給藥及空白對照組的試驗結果將在相應附圖中給出。
此外,除了測得上述試驗結果,還進行了病理組織學檢測。
如附圖4a和5a所示,佐劑誘發性的左后爪水腫在第14天已基本穩定。在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給藥組中水腫已被明顯抑制。相反,本發明化合物單獨給藥組幾乎沒有任何水腫抑制跡象。雖然非甾類抗炎藥單獨組也可觀察到水腫抑制效果,但結合給藥組的抑制作用更加顯著。此外,如附圖4b和5b所示,佐劑注射后第10天右后爪出現水腫。測量爪體積時,與左后爪相似。上述結果都表明結合使用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的協同功效。
此外,在病理組織學檢驗中,單獨施用本發明化合物或非甾類抗炎藥組幾乎沒有觀察到對任何骨損傷、水腫等抑制作用,而結合給藥組的抑制活性則是顯然的。(3)對酵母多糖誘發性爪部水腫的作用風濕性疾病常伴隨有炎癥,可利用動物模型來試驗LTB4受體拮抗劑對這種炎癥的作用功效,酵母多糖誘發性爪部水腫模型是已知的試驗方法(藥劑與作用,Agents Actions,32,119-121(1991))。
因此,可按照上述文獻中記載的試驗方法來研究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結合使用的作用效果。
試驗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
將酵母多糖的鹽水懸浮液(2%)以100μl的劑量皮下注射到大鼠左后爪部位以誘發水腫,左后爪體積用器官充滿度測量器在注射前即開始測定并且在注射酵母多糖后的一段時間內同樣進行。待測化合物在注射酵母多糖前1小時即口服給藥。
待測化合物的作用功效用與酵母多糖注射前相比爪部體積變化為指數來評判。
結果表明,本發明化合物和非甾類抗炎藥結合給藥比單獨給予本發明化合物或非甾類抗炎藥的抑制作用更顯著。[制劑實施例]采用常規方法混合下列組分并填充在膠囊內。1)雙氯芬酸鈉 3g本發明化合物 100g乳糖 150g2)雙氯芬酸鈉 25g本發明化合物 50g乳糖 150g所需膠囊制劑可隨各組分用量比例的變化而制備。同樣可采用其它非甾類抗炎藥來代替雙氯芬酸鈉制備類似的膠囊劑。
根據上述藥理試驗結果,可認為非甾類抗炎藥與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鹽結合使用能夠很有效地治療風濕性疾病。
權利要求
1.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鹽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
2.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代次芐-2-基]丙酸或其鹽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其中各藥物的作用為彼此補充和/或協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其中的抗炎藥為雙氯芬酸鈉或其鹽。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鹽的新用途。本發明還涉及含有非甾類抗炎藥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鹽的風濕性疾病治療劑。各組分的作用是彼此補充和/或協同的。非甾類抗炎藥優選雙氯芬酸鈉或其鹽。
文檔編號A61K31/185GK1203788SQ98103148
公開日1999年1月6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17日
發明者犬飼利也, 松野圣, 藤澤幸史, 村井正明, 大回長茂, 寺井浩一郎 申請人:參天制藥株式會社, 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