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xu)號:12340891閱讀:337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潰瘍性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其癥狀主要表現為早期血性腹瀉,排出含有血、膿和黏液的糞便,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緩解。為臨床常見多發病,其發病較慢、病程較長、易反復,近年來大量文獻報道顯示該病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增高趨勢,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普遍重視。本病屬于中醫學“腹痛”“泄瀉”“久痢”等范疇。多因稟賦不足、感受外協、飲食所傷、情志失調、病后體虛所致。可單獨致病,亦可多種病因合而為病。發病機理主要是脾運失職,小腸無以分清泌濁,大腸傳導失司,濕濁蘊結,氣血凝滯,脈絡失和,血敗肉腐,而成本病。目前臨床多采用氨基水楊酸類和皮質類固酸類藥物治療,但存在停藥后反彈、療效不穩定、長期用藥副作用較大等缺點;手術治療,就是切除整個結腸,但由于手術的并發癥較多。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具有溫補脾腎、固澀止瀉、調和氣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療效確切,無任何毒副作用。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藥復方制劑的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白頭翁6-12份,訶子6-9份,白花蛇舌草3-10份,肉桂2-5份,萊菔子10-20份,紅骨參5-12份,牛舌草12-16份,馬鞭草11-13份,炒地榆6-9份,柏子仁15-25份,枳殼5-15份,馬牙七4-7份。優選的方案中,白頭翁8-10份,訶子7-8份,白花蛇舌草5-8份,肉桂3-4份,萊菔子12-18份,紅骨參7-10份,牛舌草13-15份,馬鞭草11.5-12.5份,炒地榆7-8份,柏子仁16-19份,枳殼8-12份,馬牙七5-6份。更加優選的,白頭翁9份,訶子7.5份,白花蛇舌草6.5份,肉桂3.5份,萊菔子15份,紅骨參8.5份,牛舌草14份,馬鞭草12份,炒地榆7.5份,柏子仁17.5份,枳殼10份,馬牙七5.5份。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將其制成藥學上可接受的膠囊劑,制備方法如下:(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6-10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1-3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80-12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8-12倍,回流提取35-55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20-5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1)加入7-9倍量的荷葉水(優選加入8倍量的荷葉水)。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加入1.5-2.5倍量的綠豆(優選加入2倍量的綠豆)。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過90-110目篩(優選過100目篩)。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3)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9-11倍(優選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10倍)。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3)回流提取40-50分鐘(優選回流提取45分鐘)。上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優選的方案是,步驟(4)每次各煎煮30-40分鐘(優選每次各煎煮35分鐘)。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仔細甄選各組分藥物,嚴格控制各組分的配比,具有溫補脾腎、固澀止瀉、調和氣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可以迅速改善癥狀,阻止病情發展,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2)本發明中藥復方制劑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癥狀較重者起效速度快,緩解癥狀效果明顯,治愈后不復發;(3)所選材料皆為傳統中藥材料,無任何毒副作用;藥源易得,藥材成本低廉,能夠減輕患者負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發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白頭翁: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根。性味:苦,寒。歸經:入大腸、肝、胃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訶子:基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果實。化學成份:果實含鞣質23.60~37.36%,其成分為訶子酸、訶黎勒酸、1,3,6-三沒食子酰葡萄糖及1,2,3,4,6-五沒食子酰葡萄糖、鞣云實精、原訶子酸、葡萄糖沒食子鞣甙、并沒食子酸及沒食子酸等。又含莽草酸、去氫莽草酸、奎寧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還含番瀉甙A、訶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抗壞血酸氧化酶等。藥理作用:收斂、止瀉作用;抗菌作用。性味:苦酸澀,溫。歸經:入肺、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斂肺,澀腸,下氣。治久咳失音,久瀉,久痢,脫肛,便血,崩漏,帶下,遺精,尿頻。白花蛇舌草:基源:為茜草種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化學成份: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對香豆酸等。藥理作用:①抗腫瘤作用;②抗菌、消炎作用。性味:苦甘,寒。歸經:《廣西中藥志》:“入心、肝、脾三經。”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治肺熱喘咳,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腫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癥。肉桂:基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化學成份:皮含揮發油(稱桂皮油)1-2%,主要成分為桂皮醛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藥理作用: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②降壓作用;③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性味:辛甘,熱。歸經:入腎、脾,膀胱經。功能主治: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萊菔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揮發油。揮發油內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②抗真菌作用。性味:辛甘,平。歸經:入肺、胃經。功能主治: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紅骨參:基源:為唇形種植物四花萊葉丹參的根。化學成份:根含丹參酮ⅠⅡA亞甲基丹參醌。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苦甘,平。"②《陜西中草藥》:“淡,溫。”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活絡強筋,溫經暖絡。治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軟戰搖動,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癭軟流痰。”牛舌草:基源: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藥理作用:1.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2.降壓作用;3.降低膽固醇;4.具有調節微血管擴張,改善組織微循環灌注;影響血液流變性;5.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馬鞭草: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帶根全草。化學成份:全草含馬鞭草甙,5-羥基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質;葉又含腺甙、β-胡蘿卜素。性味:苦,涼。歸經:入肝、脾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地榆:基源:為薔薇種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莖。化學成份:根含鞣質約17%,三萜皂甙2.5~4.0%。分離出的皂甙有:地榆糖甙I,水解后產生坡模醇酸、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地榆糖甙Ⅱ,水解后產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地柿皂甙B,初步鑒定是葡萄糖醛酸的三萜皂甙。莖葉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甙,熊果酸等三萜類物質。葉含維生素C。花含矢車菊甙、矢車菊雙甙壓作用。性味:苦酸,寒。歸經:入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涼血上血,清熱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腸風,痔漏,癰腫,濕疹,金瘡,燒傷。炒地榆的制備方法:向地榆中灑入白酒拌勻,悶潤10分鐘,將藥鍋燒熱,撒入麥麩,冒煙時加入地榆,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麥麩,即得。柏子仁:基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種仁。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約14%,并含少量揮發油、皂甙。性味:甘,平。歸經:入心、肝、脾經。功能主治: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治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枳殼: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圓或玳玳花等將近成熟的果實。化學成份:各種枳殼均含揮發油和黃酮甙等物質。性味:苦辛,涼。歸經:入肺、脾、大腸經。功能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馬牙七:基源:為蘭科植物流蘇蝦脊蘭和劍葉蝦脊蘭的假鱗莖和根。性味:辛;苦;涼;有毒。歸經:心;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主咽喉腫痛;牙痛;脘腹疼痛;腰痛;關節痛;跌打損傷;瘰疬瘡瘍;毒蛇咬傷。實施例1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260g/份):白頭翁6份,訶子6份,白花蛇舌草3份,肉桂2份,萊菔子10份,紅骨參5份,牛舌草12份,馬鞭草11份,炒地榆6份,柏子仁15份,枳殼5份,馬牙七4份。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6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1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8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8倍,回流提取35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2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本發明所得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實施例2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100g/份):白頭翁12份,訶子9份,白花蛇舌草10份,肉桂5份,萊菔子20份,紅骨參12份,牛舌草16份,馬鞭草13份,炒地榆9份,柏子仁25份,枳殼15份,馬牙七7份。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10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3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12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12倍,回流提取55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5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本發明所得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典型病例一:周XX,男,47歲,濟南人。患者于2014年7月22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自述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已半年有余,服藥后癥狀減輕,但易復發。后經朋友介紹來我院檢查治療。檢查:患者腹瀉,次數不等,里急后重,糞便中挾黏液膿血樣便,味腥臭,腹痛,小便短赤,乏力消瘦,發熱,口苦納呆,舌苔黃膩,脈細滑數。經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服用本發明所得中藥復方制劑,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服用一個療程后,患者不適癥狀全部減輕,精神佳,食欲增強;繼續服用兩個療程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停藥后半年內無復發。實施例3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220g/份):白頭翁8份,訶子7份,白花蛇舌草5份,肉桂3份,萊菔子12份,紅骨參7份,牛舌草13份,馬鞭草11.5份,炒地榆7份,柏子仁16份,枳殼8份,馬牙七5份。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7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1.5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9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9倍,回流提取40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本發明所得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實施例4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140g/份):白頭翁10份,訶子8份,白花蛇舌草8份,肉桂4份,萊菔子18份,紅骨參10份,牛舌草15份,馬鞭草12.5份,炒地榆8份,柏子仁19份,枳殼12份,馬牙七6份。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9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2.5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11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11倍,回流提取50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4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本發明所得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典型病例二:劉XX,女,38歲,濱州人。患者于2015年10月11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自述1年多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瀉癥狀,每日排便次數達5余次,伴有腹部疼痛癥狀,曾服用藥物治療,病情反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檢查:患者大便搪薄,挾有黏液,甚則泄瀉不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脈濡細;腸鏡檢查:腸黏膜里彌漫性充血,伴有潰瘍出血點。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經患者同意,服用本發明所得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服用一個療程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輕度炎癥;繼續服用兩個療程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大致正常。患者自感痊愈,停藥半年后回訪,無復發。實施例5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180g/份):白頭翁9份,訶子7.5份,白花蛇舌草6.5份,肉桂3.5份,萊菔子15份,紅骨參8.5份,牛舌草14份,馬鞭草12份,炒地榆7.5份,柏子仁17.5份,枳殼10份,馬牙七5.5份。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所述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1)取馬牙七置于藥鍋中,加入8倍量的荷葉水,小火慢煮2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取出,凍干成粉,備用;(2)取牛舌草、萊菔子和訶子混合,置于炒鍋內,加入2倍量的綠豆,小火拌炒至藥材表面略有焦斑,取出,篩去綠豆,碾碎成細粉,與步驟(1)所得細粉混合,過100目篩,得混合細粉,備用;(3)取紅骨參、肉桂和白頭翁混合,搗碎成粗粉,置于中藥提取器中,加入質量濃度為55%的乙醇,乙醇的量為所述原料量的10倍,回流提取45分鐘,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4,備用;(4)將白花蛇舌草、馬鞭草、炒地榆、柏子仁和枳殼置于藥鍋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4cm,大火加熱至沸,轉小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35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5)將步驟(3)所得濾液加入到步驟(4)所述稠膏中,邊攪拌邊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細粉,混勻,加入其它輔料,加工成膠囊劑型,即得。本發明所得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5天一個療程。試驗例本發明所得一種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實施例5)的臨床應用:1.資料和方法1.1一般資料篩選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共48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20例,年齡在35-68歲,平均40.5歲;平均病程2年。實驗組260例,年齡在35-66歲,平均40歲;平均病程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均以大便稀溏、黏液膿血便、腹部脹痛不適為主癥。均經過纖維結腸鏡、糞便常規檢查得到確診,且排除胃腸道惡性病變,排除由肝臟、胰腺等影響胃腸道的疾病1.2治療方法實驗組服用本發明所得中藥復方制劑,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對照組服用其他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腸胃寧膠囊、固腸止瀉丸)。兩組患者每天同等時間同等情況下用藥,同時觀察并記錄每小組患者的身體狀況。共觀察治療兩個療程。1.3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2007年“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制定標準進行評判。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大致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無改善。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有效率。1.4試驗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如表1所示。表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組別病例數完全緩解完全緩解率有效有效率無效無效率對照組220例141例64.1%51例23.2%28例12.7%實驗組260例221例85%31例11.9%8例3.1%療效分析:本發明以白頭翁、訶子、白花蛇舌草、肉桂、萊菔子、紅骨參、牛舌草、馬鞭草等12味中草藥進行配伍,使得這些藥物組合后產生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中,白頭翁、萊菔子和紅骨參為君藥,調和氣血,溫補脾腎、固澀止瀉;以訶子、白花蛇舌草、牛舌草和柏子仁為臣藥,清熱利濕,抗菌消炎,養心安神;肉桂、馬鞭草和枳殼為佐藥,破氣消積,溫脾散寒;以炒地榆和馬牙七為使藥,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諸藥合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為原則辨證論治,配合科學的護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治愈潰瘍性結腸炎。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服用本發明所得中藥復方制劑的無效率為3.1%,而服用對照組藥物治療的患者無效率高達12.7%,并且服用本發明所得中藥復方制劑的完全緩解率高達85%,總有效率高達96.9%,而對照組的完全緩解率只達到64.1%。實驗表明服用本發明所得中藥復方制劑的實驗組與服用其它藥物的對照組相比,其療效明顯較高,治愈率高,并且無效率低。真正解決病人疾病,并能解除潰瘍性結腸炎給病人帶來的巨大痛苦與折磨。應當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本發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范圍。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wen)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