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是由以下藥物為原料制備而成的:生地、元參、當歸、丹參、白蒺藜、木香、陳皮、荊芥、生龍骨、生牡蠣、大腹皮、茯苓皮、白鮮皮、防風、浮萍、炒棗仁,將上述藥物第一劑加7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第二劑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每日兩次,早晚空服。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
[0002]
【背景技術】: 皮膚瘙癢癥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 膚病。本病好發于老年人及成年人,多見于冬季。根據臨床表現,可分全身性皮膚瘙癢癥和 局部性皮膚瘙癢癥兩種。前者周身皆可發癢,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常為陣發性,以夜間為 重。病人因癢而搔抓不止,皮膚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后者瘙癢僅局限于某一部位, 常見于肛門、外陰、頭部、腿部、掌部等。中醫學屬風瘙癢、癢風等范疇。
[0003] 臨床上治療皮膚瘙癢癥較為棘手,一般的治療人們常在藥店自己購買口服藥或外 用膏劑,只是暫時性的止癢,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0004]
【發明內容】
: 本發明是一種見效快,療效好,無副作用的藥物。
[0005] 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藥為原料制備而成的。
[0006] 生地30克、元參15克、當歸18克、丹參9克、白蒺藜9克、木香9克、陳皮9克、荊 芥9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30克、大腹皮30克、茯苓皮6克、白鮮皮30克、防風9克、浮 萍6克、炒棗仁15克。
[0007] 可以將上述藥物制成藥劑學上的任何一種內服劑型,本發明優選的劑型是湯劑。
[0008] 本發明是將上述藥物第一劑加700暈升水煎至200暈升,第二劑加500暈升水煎 至200暈升。
[0009] 使用方法是將煎好的湯劑口服,每日兩次,早晚空服。
[0010] 中醫認為:皮膚瘙癢癥應以養血潤燥、行氣安神、散風利濕止癢、活血化淤為治療 原則。本發明方中生地、元參、丹參、當歸養血潤燥、活血化淤;木香、炒棗仁、生龍骨、生牡蠣 行氣安神;白蒺藜、陳皮、荊芥、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白鮮皮、浮萍散風利濕止癢;上述藥 物配伍使用,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0011] 本發明的藥物見效快,療效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0012] 為進一步證明本發明的藥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選擇100位患者進行臨床觀 察,100例患者中,7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痊愈者38例,二個療程痊愈者32例,二個療程 以上痊愈者27例,無效者3例。全部使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每日兩次,早晚空服。
[0013] 療效標準:顯效: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狀消失;有效:抓痕、血痂、色 素沉著、皮膚瘙癢癥狀減輕;無效:無明顯變化。
[0014] 表1 治療后療效統計結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成的: 生地30克、元參15克、當歸18克、丹參9克、白蒺藜9克、木香9克、陳皮9克、荊芥9 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30克、大腹皮30克、茯苓皮6克、白鮮皮30克、防風9克、浮萍6 克、炒棗仁15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其特征是將所述藥物混合后 煎成湯劑口服。
【文檔編號】A61P17/04GK104189328SQ201410358459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6日
【發明者】王建春 申請人:王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