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結核藥:組合物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特別是結核病的方法和組合物。本發明還涉及具有提高了的抗分枝桿菌活性的方法和組合物,也就是包含新穎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分枝桿菌感染經常表現為結核病等疾病。由分枝桿菌所致人類感染自古以來一直廣為傳播,今天結核仍然是死亡的主導原因。盡管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該疾病的發生率有所下降,并且生活標準不斷提高,不過分枝桿菌疾病仍然在醫療資源有限的國家中構成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導原因。另外,分枝桿菌疾病能夠導致無免疫應答患者的壓倒性、傳播性疾病。盡管世界上很多健康組織都已付諸努力,不過從未實現分枝桿菌疾病的根除,也不會很快根除。世界人口有近三分之一被復合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普遍稱之為結核(TB),每年新增大約八百萬新病例,且二至三百萬人死于TB。結核(TB)是單一病因中引起最大人類死亡數的原因(Dye et al.,J.Am.Med.Association,282,677-686,(1999);和2000 WHO/OMS Press Release)。
在數十年下降之后,TB現在處于上升中。在美國,據信多達一千萬名個體被感染。1990年報道有幾乎28,000個新增病例,比1989年增加9.4%。從1985年至1990年觀察到TB病例增加16%。過度擁擠的生活條件和共享空間尤其有助于TB的傳播,可以解釋在監獄囚犯和美國大城市無家可歸者中所觀察到的病例增加。全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患者大約有一半將患上分枝桿菌感染,而TB是一種尤其有毀滅性的并發癥。AIDS患者面臨更高的形成臨床TB的危險,抗TB治療似乎不如在非AIDS患者中那樣有效。所以,該感染經常發展為致命的廣為傳播的疾病。
在困擾AIDS患者的機會感染中逐漸發現除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來自復合細胞內鳥分枝桿菌(MAC)、尤其第四與第八血清型的生物體在從AIDS患者分離的分枝桿菌中占到68%。發現有龐大數量的MAC(多達每克組織1010個耐酸性桿菌),所以,被感染的AIDS患者的預后較差。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鼓勵對抗TB,推薦主動性預防,例如″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和主動性治療順應性,例如″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就TB的根除而言,診斷、治療和預防是同等重要的。活動期TB患者的迅速檢測將允許早期治療,由此預期治愈率為約90%。因此,早期診斷是對抗TB的關鍵。另外,治療順應性將不僅確保感染的消除,而且確保耐藥性菌株出現的減少。
耐藥性結核分枝桿菌的出現是一種極為令人不安的現象。對至少一種標準藥物確有耐受性的新增TB病例的速率從早期1980年的10%增加到1991年的23%。對治療方案的順應性因此也是消除TB和防止耐藥性菌株出現的努力中的決定性因素。新治療劑的開發同樣重要,它們作為疫苗和治療都是有效的,用于由耐藥性分枝桿菌所致疾病。
盡管已經鑒別了37種類以上分枝桿菌,不過全部人類感染有95%以上都是由六種分枝桿菌所致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內鳥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偶發分析桿菌、龜分枝桿菌和麻風分枝桿菌。人類中最普遍的分枝桿菌疾病是結核(TB),它主要是由包含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或非洲分析桿菌(M.africanum)的分枝桿菌所致(MerckManual 1992)。感染通常由感染性顆粒的吸入所引發,所述顆粒能夠到達肺中的末端路徑。在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入后,桿菌能夠自由復制,最終破壞吞噬性細胞。繼而發生級聯效應,其中吞噬性細胞的破壞導致另外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移行至感染部位,它們最終也被消除。疾病在最初階段因被感染的巨噬細胞移行并定位于淋巴結以及進入血流和其他組織而進一步傳播,所述其他組織例如骨髓、脾、腎、骨和中樞神經系統(Murray et al.Medical Microbiology,The C.V.Mosby Company 219-230(1990))。
對分枝桿菌的毒力有貢獻的因素尚無清楚的認識。很多研究人員暗示細胞壁與細菌表面的脂質是集落形態和毒力的貢獻者。有證據表明,某些分枝桿菌細胞表面上的C-分枝桿菌糖苷脂在促進該生物在巨噬細胞內的存活上是很重要的。海藻糖6,6′-二霉菌酸酯是一種索因子,在其他分枝桿菌中都有。
集落形態學和毒力的相互關系在鳥分枝桿菌中特別突出。鳥分枝桿菌存在若干不同的集落形式。在常規實驗室培養基上生長成透明或粗糙集落的桿菌在組織培養物中的巨噬細胞內是可繁殖的,當注射到易感小鼠中時是有毒力的,對抗生素是有耐受性的。維持在實驗室培養基上的粗糙或透明的桿菌經常自發地呈現不透明的R集落形態,此時它們在巨噬細胞中不是可繁殖的,在小鼠中是無毒力的,對抗生素是高度易感的。鳥分枝桿菌的透明、粗糙與不透明菌株之間的集落形態學差異幾乎是確定的,這是由于包在透明與粗糙生物體表面上的糖脂的存在,所述糖脂充當保護性被膜。這種被膜或包膜主要由C-分枝桿菌糖苷脂組成,它們明顯防護有毒力的鳥分枝桿菌生物體不受溶菌酶和抗生素的作用。相形之下,鳥分枝桿菌的無毒力、不透明形式在它們的表面上具有非常少的C-分枝桿菌糖苷脂。對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對被巨噬細胞殺死的耐受性都已歸因于鳥分枝桿菌表面上的糖脂屏障。
分枝桿菌感染的診斷由病原體的分離和鑒別的確認,不過常規診斷基于唾液涂片、胸X-射線檢查(CXR)和臨床癥狀。培養基上分枝桿菌的分離需時長達四至八周。種屬鑒別需另外兩周。檢測分枝桿菌還有若干其他技術,例如聚合酶鏈反應(PCR)、結核分枝桿菌直接試驗、或擴增結核分枝桿菌直接試驗(MTD)、和采用放射性標記的檢測測定法。
一種廣泛用于檢測由結核分枝桿菌所致感染的診斷試驗是結核菌素皮試。盡管皮試有大量版本都是可用的,不過通常使用兩種結核菌素抗原制備物之一舊結核菌素(OT)或純化蛋白衍生物(PPD)。將抗原制備物注射到皮膚真皮內,或者局部施用,然后利用multiprong接種器侵入性轉運至皮膚內(Tine試驗)。皮試診斷法存在若干問題。例如,Tine試驗不作一般性推薦,因為不能準確控制注射到真皮內層的抗原量(Murray et al.Medical Microbiology,The C.V.MosbyCompany 219-230(1990))。
盡管結核菌素皮試被廣泛使用,不過它們通常需要二至三天才出結果,很多時候結果是不準確的,因為在已經暴露于分枝桿菌但是仍然健康的受試者中有時見到假陽性。另外,誤診的情形也是頻繁的,因為陽性結果不僅見于活動期TB患者,而且見于接種過卡介苗(BCG)的個人,和已經被分枝桿菌感染但是尚未形成該疾病的那些人。因此借助結核菌素皮試難以區分活動期TB患者和其他人,例如家庭TB接觸。另外,結核菌素試驗經常在被除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感染(MOTT)的那些個體中產生交叉反應。因此,利用目前可用的皮試進行診斷經常有誤差和不準確。
由藥物敏感性生物體所致結核的標準治療是一種六個月的方案,由兩個月的四次給藥、繼之以四個月的兩次給藥組成。遍及六個月療程給予的兩種最重要的藥物是異煙肼和利福平。盡管該制度是相對簡單的,不過它的給藥是相當復雜的。在第一期治療期間經常要求每日攝入八粒或九粒藥丸;前景令人堪憂。進而更嚴重地,患者經常在數周內沒有癥狀,幾乎全部都在數月內被治愈。不過,如果沒有繼續治療至完成,患者可能經歷復發,沒有繼續治療至完成的患者的復發率很高。各種形式的患者護理用于促進對療法的堅持。確保患者服藥的最有效方式是采用直接觀察療法,這牽涉健康護理團隊成員觀察患者服用每劑每種藥物。可以在診所、患者居所或任意獲得互相承認的場所提供直接觀察療法。幾乎全部患有由藥物敏感性生物體所致結核并且完成療法的患者都將被治愈,復發的危險是非常低的(″EndingNeglectThe Elimin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the United States″ed.L.Geiter Committee on the 15 Elimination of Tuberculosisin the United States Division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Prevention,Institute of Medicine.Unpublished.)。
亟需有效的治療方案,包括改進了的疫苗接種和治療方案。作為治療順應性問題的結果,目前可用的治療劑不再始終有效,治療順應性問題有助于耐藥性分枝桿菌菌株的形成。
乙胺丁醇(EMB)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治療TB的抗生素,在1988年,在結核療法中使用了三億劑以上。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Lederle Laboratories開發的,具有低毒性,具有良好的藥動學。不過,乙胺丁醇具有相對高的最小抑制濃度(MIC),為約5μg/ml,可能導致視神經炎。因而,日益需要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療組合物(例如參見美國專利No.3,176,040、美國專利No.4,262,122、美國專利No.4,006,234、美國專利No.3,931,157、美國專利No.3,931,152、U.S.Re.29,358和Husleret al.,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1(2001)1679-1681)。自從發現乙胺丁醇的有益效果以來,在TB治療上沒有取得什么藥理學進展。而且,由于耐藥性菌株的聯合出現和分枝桿菌疾病的更普遍流行,顯然新治療組合物是抗結核的決定性因素。
需要明顯有效的治療方案,包括改進了的疫苗接種和治療方案。治療性疫苗是可取的,它將預防結核的發生,因此消除對療法的需要。盡管目前可用的治療劑是有效的,例如乙胺丁醇,不過耐藥性菌株的出現已經使新的制劑和組合物成為必需,它們需比乙胺丁醇更通用。作為治療順應性問題的結果,目前可用的治療劑不再始終有效,引起耐藥性分枝桿菌菌株的形成。亟需新的抗結核藥,它們提供高度有效的治療,縮短或者簡化結核化療。
發明概述本發明包含這樣的方法和組合物,其中包含有效治療傳染病的乙二胺化合物。本發明還提供這樣的方法和組合物,其中包含具有提高了的抗分枝桿菌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包括具有提高了的抗結核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
本發明涵蓋取代的乙二胺,它們可以從各種胺化合物衍生而來。本發明中,取代的乙二胺基團基于下列結構。
取代的乙二胺本文所述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是如下合成和篩選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的化學文庫是在固體聚苯乙烯載體上制備的,采用裂分和匯合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合成不同組取代的乙二胺。利用體外生物學測定法篩選這些二胺的抗TB活性,包括高通量篩選(HTS)測定法,基于最近完成的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序列,和最小抑制濃度(MIC)測定法。
本文所述方法和組合物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它們有效對抗由感染性生物體所致疾病,所述生物體包括但不限于細菌和病毒。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方法和組合物,它們有效對抗分枝桿菌疾病。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提供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方法和組合物,它們對分枝桿菌疾病具有50μM或更低的MIC。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它們對分枝桿菌疾病具有25μM或更低的MIC。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它們對分枝桿菌疾病具有12.5μM或更低的MIC。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它們對分枝桿菌疾病具有5μM或更低的MIC。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這些方法和組合物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它們具有10%或更大的HTS Luc活性。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這些方法和組合物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其中一個胺基團是從伯胺衍生的,其中另一個胺基團是從伯胺或仲胺衍生的。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這些方法和組合物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其中一個胺是從順式-(-)-桃金娘烷基胺、環辛胺、2,2-二苯基乙胺、3,3-二苯基丙胺、(+)-冰片基胺、1-金剛烷甲胺、(+)-異松蒎基胺或(-)-異松蒎基胺衍生的。
本發明涵蓋取代的乙二胺的各種鹽復合物和其他取代的衍生物。本發明還涵蓋取代的乙二胺和它們取代的衍生物的對映體和其他立體異構體。本發明進一步涵蓋對動物的治療,包括但不限于人類。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治療和預防由微生物所致疾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治療和預防傳染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治療和預防分枝桿菌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結核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傳染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分枝桿菌疾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該二胺具有50μM或以下的MIC。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該二胺具有25μM或以下的MIC。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該二胺具有12.5μM或以下的MIC。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該二胺具有5μM或以下的MIC。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該二胺具有10%或更大的HTS/Luc活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一個胺基團是從伯胺衍生的,另一個胺基團是從伯胺或仲胺衍生的。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使用包含取代的乙二胺的組合物治療和預防結核病,其中一個胺是從順式-(-)-桃金娘烷基胺、環辛胺、2,2-二苯基乙胺、3,3-二苯基丙胺、(+)-冰片基胺、1-金剛烷甲胺、(+)-異松蒎基胺或(-)-異松蒎基胺衍生的。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治療制劑組合物,所述制劑用于治療和預防分枝桿菌疾病。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治療制劑組合物,所述制劑用于治療和預防由下列分枝桿菌種所致分枝桿菌疾病,包含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物、細胞內鳥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偶發分枝桿菌、龜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田鼠分枝桿菌或牛分枝桿菌。
在回顧下列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和權利要求之后,本發明的這些與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代表流程圖,顯示用于制備取代的乙二胺的各種固體載體合成法。
圖2(a)-2(ac)提供多種伯胺的化學結構。
圖3(a)-3(f)提供多種無環仲胺的化學結構。
圖4(a)-4(i)提供多種環狀仲胺的化學結構。
圖5代表十種取代的乙二胺的代表性反應集合的流程圖。
圖6是發光數每秒(LCPS)-濃度圖,顯示所匯集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HTS Luc測定結果。
圖7是LCPS-濃度圖,顯示個別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HTS Luc測定結果。
圖8是LCPS-濃度圖,顯示個別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HTS Luc測定結果。
圖9是柱狀圖,提供離散取代的乙二胺的MIC活性總結。
圖10是柱狀圖,提供離散取代的乙二胺的熒光素酶活性總結,關于3.1μM乙胺丁醇的活性為至少10%。
圖11是柱狀圖,顯示所選胺單體在對TB有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中出現的頻率。胺單體以數字編號表示。
圖12代表流程圖,顯示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化合物109)的合成。
圖13代表流程圖,顯示N-(環辛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鹽酸鹽(化合物59)的合成。
圖14是一種代表性樣本孔的質譜圖,所述樣本孔含有所匯集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圖15是化合物109的質譜圖,即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
圖16是化合物109的質子NMR圖,即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
圖17是集落形成單位/肺(CFU/肺)研究數據的柱狀圖,顯示不同化合物在數天時間內的CFU/肺生長。
圖18是CFU/肺研究數據的柱狀圖,顯示不同化合物在數天時間內的CFU/肺生長。
圖19是CFU/肺研究數據的柱狀圖,顯示不同化合物在數天時間內的CFU/肺生長。
圖20是損傷研究數據的柱狀圖,顯示用不同化合物處理一段時間內可見的損傷。
圖21提供說明候選藥物鑒別的圖解。
圖22提供用于體內功效試驗的化合物。
圖23顯示化合物73和109的體內研究結果,劑量為1和10mg/kg(脾)。
圖24顯示化合物73和109的體內研究結果,劑量為1和10mg/kg(肺)。
圖25顯示化合物59和111的體內研究,劑量為1和10mg/kg(脾)。
圖26顯示化合物59和111的體內研究,劑量為1和10mg/kg(肺)。
圖27顯示化合物58、73、109和111在被結核分枝桿菌H37Rv感染的CS7BL.6小鼠中的功效試驗結果(脾)。用5×106CFU結核分枝桿菌H37Rv i.v.感染小鼠;在感染后18天開始藥物處理。EC-EC-早期對照,即化療開始當天小鼠肺中的CFU。小鼠接受1-未處理的小鼠;2-INH(25mg/kg);3-EMB(100mg/kg);4-化合物109(2 5mg/kg);4*-化合物109(10mg/kg);4**-化合物109(0.1mg/kg);5-化合物58(25mg/kg);6-化合物73(25mg/kg);7-化合物111(25mg/kg)。
圖28顯示化合物58、73、109和111在被結核分枝桿菌H37Rv感染的CS7BL.6小鼠中的功效試驗結果(肺)。用5×106CFU結核分枝桿菌H37Rv i.v.感染小鼠;在感染后18天開始藥物處理。EC-EC-早期對照,即化療開始當天小鼠肺中的CFU。小鼠接受1-未處理的小鼠;2-INH(25mg/kg);3-EMB(100mg/kg);4-化合物109(25mg/kg);4*-化合物109(10mg/kg);4**-化合物109(0.1mg/kg);5-化合物58(25mg/kg);6-化合物73(25mg/kg);7-化合物111(25mg/kg)。
圖29提供測試化合物的LC/MS。
圖30提供測試化合物對小鼠盒式給藥的PK研究結果圖。口服遞送。本研究中,化合物NSC 722039表示化合物37,化合物NSC 722040表示化合物59,化合物NSC 722041表示化合物109。
圖31提供測試化合物對小鼠盒式給藥的PK研究結果圖。腹膜遞送。本研究中,化合物NSC 722039表示化合物37,化合物NSC 722040表示化合物59,化合物NSC 722041表示化合物109。
圖32提供測試化合物對小鼠盒式給藥的PK研究結果圖。靜脈內遞送。本研究中,化合物NSC 722039表示化合物37,化合物NSC 722040表示化合物59,化合物NSC 722041表示化合物109。
圖33提供化合物109在小鼠中的PK研究結果圖。
圖34109在小鼠中的組織分布(i.v.,3mg/kg)。
圖35109在小鼠中的組織分布(p.o.,25mg/kg)。
圖36化合物109在小鼠尿中的代謝。
圖37在小鼠尿中沒有發現109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謝產物。
圖41流程1乙胺丁醇類似物的100,000種化合物文庫在固體載體上的合成。
圖41流程2在固體載體上合成SQBisAd的嘗試。
圖42提供經由氨基酸酰化作用制備的代表性目標二胺的結構。
圖43提供表25,總結所合成的二胺主平板數據,用于制備目標20,000種乙胺丁醇類似物文庫。
圖44提供流程5,顯示使用氨基酸作為連接基團合成二胺文庫。
圖45提供在EMB類似物的原始100,000種化合物文庫中生成的符合要求的化合物中胺單體發生率圖解。
圖46提供伯胺結構多樣性圖解。
圖47提供表26,列舉用在二胺文庫制備中的氨基酸。
圖48提供在二胺文庫合成中作為試劑使用的羰基化合物。
圖49提供表27,顯示用于二胺文庫合成的主平板中所用的羰基化合物。
圖50提供二胺文庫的代表性MIC和Lux數據實例。
圖51提供烷基化單體在具有抗TB活性的最終二胺產物中的出現率圖解。
圖52提供代表性96孔去褶合平板的布局。
圖53提供符合要求的化合物列表和改性連接基團二胺文庫的結構。
發明詳述參照下列具體實施方式
的詳細說明,可以更容易理解本發明。不過,盡管已經參照其某些實施方式的具體細節描述了本發明,這類細節不應被視為發明范圍的限制。本文提到的參考文獻的完整文本全文結合在此作為參考,包括2002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序號10/147,587和2002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號60/381,220。
分枝桿菌感染、例如導致結核的那些,曾經被認為發生率有所下降,現在已有反彈,并且再次構成嚴重的健康威脅。結核(TB)是人類死于單一病因中的最大原因,每年有二至三百萬患有結核的人死亡。逐漸發現在人群聚集的地區或者不夠標準的生活居所,人們易被分枝桿菌感染。無免疫應答個體面臨被分枝桿菌感染和死于這類感染的高危險。另外,耐藥性分枝桿菌菌株的出現已經引起這類被感染人的治療問題。
很多被分枝桿菌感染的人要么貧困,要么生活在保健設施不足的地區。作為不同妨礙因素的結果(經濟、教育水平等),這些個體很多不能遵照處方治療方案。最終,這些和其他個體的持續性非順應性導致疾病的流行。這種非順應性經常混雜著耐藥性分枝桿菌菌株的出現。以不同分枝桿菌菌株為目標的有效組合物和疫苗是控制日益增加的結核病例數量所必需的。
化療是結核的標準治療。目前一些化療治療需要聯合使用三種或四種藥物,每日一次給藥達兩個月,或者每周兩次給藥達四至十二個月。表1列舉若干標準結核藥物方案的治療程序。
表1 標準TB藥物方案的治療程序
數十年來,現有抗生素的濫用和長期復雜治療方案的順應性差已經引起結核分枝桿菌的突變,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耐藥性的流行,威脅結核的控制。目前大多數處方藥物、包括一線藥物,例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鏈霉素,是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開發的。因而,這種結核化療的早期開發沒有自行牽涉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組序列、最近十年藥物發現的革命和國家藥物試驗與組合化學的使用。
所以,耐藥性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和潛伏性結核感染的治療需要新的抗結核藥,它們提供高度有效的治療,縮短和簡化結核化療。而且,需要這些藥物是由低成本的合成法制備的,因為疾病的人口統計決定了成本是一種突出的因素。
本發明提供方法和組合物,其包含一類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它們有效治療和預防由包括但不限于細菌在內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確切而言,本發明的方法和組合物有效抑制微生物結核分枝桿菌的生長。本發明的方法和組合物打算用于治療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分枝桿菌感染。例如,本發明特別可用于治療被牛分枝桿菌感染的牛。
本文所用的術語“結核”包含通常與由分枝桿菌種所致感染有關的疾病狀態,所述分枝桿菌種包含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物。術語“結核”也與由除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MOTT)所致分枝桿菌感染有關。其他分枝桿菌種包括細胞內鳥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偶發分枝桿菌、龜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田鼠分枝桿菌、副結核鳥分枝桿菌、細胞內分枝桿菌、瘰疬分枝桿菌、蟾分枝桿菌、海魚分枝桿菌、潰瘍分枝桿菌。
本發明進一步包含有效治療傳染病的方法和組合物,所述傳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由細菌、真菌、寄生物和病毒因素所致那些。這類感染性因素的實例包括如下葡萄球菌、鏈球菌、奈瑟氏菌、球菌、腸桿菌、假單胞菌、弧菌、彎曲桿菌、巴斯德氏菌、博代氏菌、弗朗西絲菌、布魯氏菌、軍團菌、擬桿菌、革蘭氏陰性菌、梭狀桿菌、棒狀桿菌、丙酸菌、革蘭氏陽性菌、炭疽、放線菌、諾卡氏菌、分枝桿菌、密螺旋體、疏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支原體、脲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系統性霉菌、機會性霉菌、原生動物、線蟲、吸蟲、絳蟲、腺病毒、皰疹病毒、痘病毒、乳多泡病毒(papovaviruses)、肝炎病毒、原粘液病毒、副粘液病毒、冠形病毒、細小核糖核酸病毒、呼腸孤病毒、披膜病毒、黃病毒、布尼亞病毒科、彈狀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逆病毒。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可用于治療傳染病的方法和組合物,所述傳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結核、麻風、克羅恩氏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萊姆病、貓抓病、落基山斑疹熱和流感。
本發明的抗感染方法和組合物含有一種或多種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確切而言,這些化合物涵蓋廣泛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具有下列通式 取代的乙二胺其中“R1NH”通常是從伯胺衍生的,“R2R3N”通常是從伯胺或仲胺衍生的。本發明的乙二胺是借助模塊法制備的,使用伯胺和仲胺作為構件,使胺部分與亞乙基連接構件偶聯。代表性伯胺、無環仲胺和環狀仲胺分別如圖2、3和4所示。
一般而言,本發明乙二胺化合物的化學部分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二硫化物基團、脲基、氨基等,包括其直鏈或支鏈衍生物、其環狀衍生物、其取代的衍生物、其雜原子衍生物、其雜環衍生物、其官能化衍生物、其鹽(這類鹽包括但不限于鹽酸鹽和乙酸鹽)、其異構體或其組合。例如,含氮雜環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吡啶基(從吡啶衍生,通過環碳鍵合)、哌啶基(從哌啶衍生,通過環氮原子或環碳鍵合)和吡咯烷基(從吡咯烷衍生,通過環氮原子或環碳鍵合)。取代或官能化的R1、R2和R3衍生物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取代基的部分,所述取代基例如酰基、甲酰基、羥基、酰鹵、酰胺、氨基、疊氮基、酸、烷氧基、芳氧基、鹵化物、羰基、醚、酯、硫醚、硫代酯、腈、烷硫基、芳硫基、磺酸及其鹽、硫醇、鏈烯基、炔基、硝基、亞胺、酰亞胺、烷基、芳基、其組合等。而且,在所述部分的烷基化衍生物的情況下,烷基取代基可以附著于所述化學部分,或者用于通過該烷基取代基與胺氮鍵合。
本發明的化學部分R1、R2和R3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H、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芐基、萘基、吡啶基、呋喃基、四氫-1-萘基、哌啶基、吲哚基、二氫吲哚基、吡咯烷基、2-(甲氧基甲基)吡咯烷基、哌嗪基、喹啉基、喹啉基、烷基化1,3-二氧戊環、三嗪基、嗎啉基、苯基吡唑基、二氫茚基、二氫茚酮基、吡唑基、噻二唑基、繞丹寧基、硫內酯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唑基、高哌啶基、噻唑基、奎寧環基、異噁唑烷酮基、其任意異構體、衍生物或取代的類似物、或者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化學種類,例如醇、醚、硫醇、硫醚、叔胺、仲胺、伯胺、酯、硫代酯、羧酸、二醇、二酯、丙烯酸、丙烯酸酯、甲硫氨酸乙酯、芐基-1-半胱氨酸乙酯、亞胺、醛、酮、酰胺或二烯。本發明的化學部分R1、R2和R3的進一步實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種類或者下列種類的取代或烷基化衍生物,與胺氮共價鍵合呋喃、四氫呋喃、吲哚、哌嗪、吡咯烷、吡咯烷酮、吡啶、喹啉、蒽、四氫喹啉、萘、吡唑、咪唑、噻吩、吡咯烷、嗎啉等。所述種類或者這些種類的取代或烷基化衍生物的一個特征是它們可以以任意方式與胺氮共價鍵合,包括通過懸掛的取代基或烷基、通過適合的雜原子或者通過適合的環原子,這都可以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理解。
本發明的化學部分R1、R2和R3還包括但不限于環狀烷烴和環狀烯烴,包括橋連和非橋連的環、橋連環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基團異松蒎基、冰片基、降冰片基、adamantanetetyl、順式-(-)-桃金娘烷基、金剛烷基、降金剛烷基、6-氮雜二環[3.2.1]辛烷、外-降冰片烷等。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NR2R3是從環狀仲胺衍生的。本發明的環狀化學部分NR2R3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4-芐基哌啶、3-哌啶甲醇、哌啶、色胺、嗎啉、4-哌啶子基哌啶、1-哌嗪甲酸乙酯、1-(2-氨基乙基)哌嗪、十氫喹啉、1,2,3,4-四氫吡啶并吲哚(在二者胺之一處的反應)、3-氨基-5-苯基吡唑、3-氨基吡唑、1-(2-氟苯基)哌嗪、1-脯氨酸甲酯、組氨醇、1-胡椒基哌嗪、hexamethyleimine、4-羥基哌啶、2-哌啶甲醇、1,3,3-三甲基-6-氮雜二環[3.2.1]辛烷、3-吡咯烷醇、1-甲基哌嗪、(S)-(+)-(2-吡咯烷基甲基)吡咯烷、1-甲基高哌嗪、2-乙基哌啶、1,2,3,4-四氫異喹啉、1-(4-氟苯基)哌嗪、d,l-色氨酸甲酯、(1S,4S)-(-)-2,5-二氮雜二環[2.2.1]庚烷-2-羧酸叔丁酯、六氫異煙酰胺、七亞甲基亞胺、α-甲基色胺、6,7-二甲氧基-1,2,3,4-四氫異喹啉、3-氨基吡咯烷、3,5-二甲基哌啶、2,6-二甲基嗎啉、1,4-二氧代-8-氮雜螺[4.5]癸烷、1-羥甲基-6,7-二羥基-1,2,3,4-四氫異喹啉、1,3,4,6,7,8-六氫-2H-吡啶并(1,2-A)嘧啶、1,2,3,4-四氫喹啉、1-(2-甲氧基苯基)哌嗪、1-(2-(2-羥基乙氧基)乙基)哌嗪、(S)-(+)-2-(氨甲基)吡咯烷、(3S(3a,4Ab),8Ab)-N-叔丁基-十氫-3-異喹啉酰胺、(R)-環絲氨酸、高哌嗪、2,6-二甲基哌嗪(在二者胺之一處的反應)、亞氨基二芐基、5-甲氧基色胺、4,4′-聯哌啶、1-(2-羥乙基)哌嗪、4-甲基哌啶、1-組氨酸甲酯或2-哌啶甲酸甲酯。
R1HN取代基是從伯胺衍生的。R2R3N取代基通常是從伯胺或仲胺衍生的,但是也可以來自于氨基酸或氨基酸前體。氨基酸可以轉化為氨基醇。當采用氨基酸作為R2R3N部分的來源時,前體化合物尤其可以選自下列化合物和它們的衍生物d,l-色氨酸甲酯、1-甲硫氨酸乙酯、1-賴氨酸甲酯(經由二者伯胺之一處的反應)、(S)-芐基-1-半胱氨酸乙酯、1-精氨酸甲酯(經由二者伯胺之一處的反應)、1-谷氨酸乙酯、1-組氨酸甲酯或(3S(3a,4Ab),8Ab)-N-叔丁基-十氫-3-異喹啉酰胺。
本發明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R4部分通常選自H、烷基或芳基,但是R4還可以構成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等。R4化學部分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H、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芐基、萘基、其直鏈或支鏈衍生物、其環狀衍生物、其取代的、官能化與雜原子衍生物、其雜環衍生物等。通常,R4選自H、甲基、乙基、丁基或苯基。不過,當R4是“H”時,乙二胺不包含乙胺丁醇。
大多數本文所述乙二胺化合物優選地是利用固體載體合成法制備的,如圖1所示代表性反應流程之一所述。不過,當R4是H時,當R1NH2采用空間位阻的胺,或者當采用二胺,例如氨基亞烷基嗎啉或氨基亞烷基哌啶時反應進行不充分。當R4是甲基或苯基時,用于R3R2NH的空間位阻的胺由于反應部位處的空間位阻而不會充分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競爭性水解反應生成對應的氨基醇,酰氨基亞乙基胺的不完全還原干擾反應流程。其結果是所需二胺產物的生成收率低。
乙二胺的制備優選地分六步完成,使用Rink-酸樹脂。合成的第一步是通過用四氫呋喃(THF)中的三苯膦和六氯乙烷處理,將Rink-酸樹脂轉化為Rink-氯。這步之后,在二氯乙烷中的Hunig氏堿(EtN(i-Pr)2)的存在下,加入伯胺。第三步是與樹脂連接的胺的酰化,利用圖1所示兩種酰化途徑之一。酰化步驟優選地是用下列試劑完成的α-氯乙酰氯、α-溴-α-甲基乙酰溴、α-溴-α-乙基乙酰溴、α-溴-α-丁基乙酰溴或α-氯-α-苯基乙酰氯,各自在吡啶的存在下,在THF中進行。還可以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酰化試劑,不過,α-溴乙酰鹵導致產物收率低,這可能歸因于HBr的消去。酰化作用還可以經由肽偶聯機理完成,使用α-溴-α-甲基乙酸或α-氯-α-甲基乙酸,在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子基膦六氟磷酸鹽(PyBrop)和N,N二異丙基乙胺(EtN(i-Pr)2),在二氯甲烷(DCM)和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進行。仍然還可以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酰化試劑。酰化步驟優選地進行兩次,以達到更好的酰化產物收率。
第二種氮部分的引入優選地在Hunig氏堿的存在下,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實現。中間體胺-酰胺的還原使用Red-Al進行(3.4M氫化雙(2-甲氧基乙氧基)鋁鈉的甲苯溶液)。使用10%(體積比)三氟乙酸(TFA)的二氯甲烷(DCM)溶液將最終產物從樹脂上裂解下來。蒸發溶劑,借助質譜分析最終二胺產物的TFA鹽,篩選對結核分枝桿菌有效性。利用上述固體載體合成法制備的一些取代的乙二胺也是利用下述溶液相合成法制備的。
取代的乙二胺文庫的生成圖1所示固體載體合成法優選地用于制備取代的乙二胺文庫。固相合成法提供至少三種主要優點(i)減少對色譜工藝的需求,(ii)使用過量試劑驅使反應向高收率進行,和(iii)采用合成大量化合物的裂分和匯合技術。1,2-二胺文庫的固體載體合成法以前是借助短肽的還原作用完成的(Cuervo et al.,Peptides 1994Proceedings of theEuropean Peptide Symposium;Maia HSL Ed.,EsomLeiden,1995,465-466)。不過,如本文所述,乙二胺文庫是用胺而非簡單氨基酸產生的,以便構件單體的多樣性更大。每種載體合成的前三步Rink-酸樹脂的活化、第一種胺的加入和酰化步驟是在QUEST 210合成儀上的10ml試管中進行的,所述合成儀是由ARGONAUT TECHNOLOGIES,Inc.,Foster City,California制造的。合成儀在5ml或10ml反應容器中同時處理多達二十種反應,以便迅速合成目標化合物。合成儀提供可編程的溫度控制和攪拌,和向反應容器自動遞送溶劑。第二種胺的加入、用Red-Al還原和從固體載體上裂解是在96孔化學穩定性平板的2ml小孔中進行的。
在固體載體合成之前,將如圖2、3和4所示第1至288號每種胺溶于DMF,得到一摩爾溶液,放在三只96孔平板中(每孔一種胺),得到這些胺的三種主平板。在載體合成法的前三步中從每種伯胺和特定R4基團生成個別鹵代乙酰基酰胺。然后將個別鹵代乙酰基酰胺匯集成十種或三十種為一組。最后將所匯集的樹脂在DCM/THF的2∶1混合物中的懸液分配在一只、兩只或三只反應平板中,以保證每孔有15-20mg懸液。所用反應平板數是基于可用懸液量的。使每孔所匯集的樹脂與來自主平板的對應胺反應。圖5提供代表性匯集的流程圖。每一反應發生在單獨的小孔中,在Hunig氏堿的存在下,在DMF中,在70-75℃下,達16-20小時。將每種所得胺-酰胺用65+w%Red-Al在室溫下還原。還原之后,用10%體積.TFA的DCM溶液裂解。蒸發每一反應小孔中的溶劑,分析二胺的TFA鹽(質譜),進行抗結核分枝桿菌的篩選。對一只平板所匯集的二胺進行抗結核分枝桿菌的篩選。在每只平板中隨機選擇兩行;也就是每只96孔平板選擇24份樣本,或者選擇文庫的25%,進行質譜檢查。下列實施例提供具體方案和詳細方法。
抗結核分枝桿菌的篩選將如上所述制備的所合成的取代的乙二胺的完整文庫(化合物的目標數量為約100,000)在乙胺丁醇(EMB)敏感性Luc測定法中進行體外抗結核分枝桿菌篩選。還測定了MIC(最小抑制濃度)。MIC是生長抑制劑、這里是取代的乙二胺的最小濃度,在該濃度下所檢查的微生物不存在增殖。篩選是利用高通量篩選(HTS)Luc測定法進行的,重組分枝桿菌含有熒光素酶與EB-誘導性基因的融合啟動子(Luc測定法)。下文詳細描述Luc測定和MIC測定。這些測定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基于這種初步篩選,300+種化合物混合物顯示抗TB活性。圖6代表熒光素酶報告菌株中的典型測定數據,所述菌株含有Rv0341EMB-誘導性啟動子。圖6代表在一只96孔平板一行(D行)中所匯集的化合物混合物的最大發光數每秒百分比(%Max.LCPS)。
反應性小孔的去褶合結核分枝桿菌篩選揭示了大約300種活性化合物混合物,選擇它們進行去褶合。確切而言,選擇在HTS Luc測定法中活性大約<12.5μM的小孔和/或MIC大約<12.5μM的小孔,總計336個小孔。
在每種活性化合物匯集物中借助每種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離散再合成,進行去褶合。在每一活性小孔中所匯集的化合物是單獨合成和篩選的。每種活性匯集物中目標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是在96孔平板中進行的,使用存檔的α-鹵代乙酰基酰胺(與樹脂連接的鹵代乙酰基酰胺),按照前述反應步驟進行(第二種胺的加入、用Red-Al還原和從固體載體上裂解)。在40℃下貯存存檔樹脂作為個別化合物。使用96孔平板進行其余合成步驟,如前所述。
對每種去褶合后的化合物進行同樣的篩選試驗、MIC和HTS Luc測定。去褶合化合物的代表性發光數據如圖7和8所示。圖7和8代表個別化合物的發光數每秒(LCPS)。
篩選結果總結總之,去褶合篩選結果揭示了約2,000乙二胺化合物具有抗結核分枝桿菌的抑制活性。這些化合物中有150種以上表現等于或低于大約12.5μM的MIC。圖9總結了MIC為50μM或以下的全部所合成的離散化合物的MIC數據。圖10總結了在每種濃度下表現至少10%活性的全部化合物的Luc測定數據(結果不是累積的)。所得MIC和Luc活性是未純化樣本的,化學收率為大約20%,假定每一反應步驟的收率為80%。在Luc測定法中,32種化合物在1.56μM下表現活性,在MIC測定法中,至少11種化合物具有3.13μM的MIC。
對取代的乙二胺活性貢獻最大的前十三種胺的總頻率如圖11所示,每種胺是由它的數字編號所代表的。這些胺包括如下
其他有助于取代的乙二胺活性的胺如表2所示。表2中的化合物根據它們的MIC結果歸類。其中一些化合物是在Quest合成儀上以較大量合成的(2-60mg),并且經過半制備型C18-柱HPLC純化,如表3所示。一般而言,表3中每種化合物的最終純度為至少90%。
表2 合成的取代的乙二胺,根據最小抑制濃度歸類
表3 供進一步體外評價的大量合成的化合物
本發明本發明還涉及新的可用于對抗傳染病的二胺化合物文庫。為了進一步增強在先二胺化合物的結構多樣性,已經開發了這樣一種合成流程,向兩種胺組分之間的橋連基團結合氨基酸。氨基酸的使用可以實現不同的連接要素以及偏光性,參見圖42的代表性實例。按照96孔格式、在mmol規模上制備二胺化合物,每孔匯集10種化合物(就大多數平板而言)。表25(圖43)總結了合成平板的數據。
反應流程如圖44所示。
采用Rink樹脂的固相合成準備二十一只96孔平板。利用六步合成途徑,從與用于產生前100,000種化合物文庫相似的Rink樹脂開始(流程1,圖41),制備目標二胺(流程5,圖44)。總之,這些流程的所有步驟都是相似的,其中一步除外(步驟4),此時發生第二種氨基官能度的生成。在流程1中,經由連接基團C1官能的親核置換向分子中引入作為全部合成子的第二種胺,而在流程5中,通過現有氨基部分被羰基化合物的修飾而進行。
按照Garigipati方案進行第一種胺與載體的連接。借助在THF中用三苯膦和二氯乙烷處理,將Rink-酸樹脂(Novabiochem)轉化為Rink-氯。然后在二氯乙烷中,在Hunig氏堿的存在下加入胺N1,加載這種活化的樹脂。胺N1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和芳基伯胺。從以前在100,000文庫制備中用作N1的177種伯胺中,基于乙二胺衍生物(來自以前的~100K文庫)的體外活性數據以及結構多樣性(圖45和46),在這種流程中僅選擇30種。
下一步,在HATU(O-(7-氮雜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和EtN(異-Pr)2的存在下,在DCM/DMF混合物中,在室溫下,經由與FMOC-保護的氨基酸的肽偶聯作用完成酰化反應。該反應進行兩次,以提高產物收率。用于產生這種文庫的氨基酸列表如表26(圖47)所示。
借助在室溫下與哌啶的反應,進行去保護(FMOC基團的除去)。在NaBCNH3的存在下,在室溫下,時間72-96小時,借助與各種羰基化合物進行還原性烷基化實現氨基的衍生化,所述羰基化合物例如醛、酮和羧酸。羰基化合物的選擇是這樣進行的,以便最終的二胺產物將攜帶與從以前乙胺丁醇類似物文庫產生的化合物相同或相似類型的取代基,以及結構多樣性(圖48)。所用羰基化合物的完整列表如表27(圖49)所示。
在室溫下,使用可溶性還原劑65+w%Red-Al進行氨基亞乙基酰胺向對應二胺的還原。利用10%三氟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實現產物從樹脂上的裂解,導致二胺TFA鹽的生成。
就文庫的生成而言,在每管0.1-0.15g樹脂的規模上,利用Quest210合成儀進行合成流程的前三步(樹脂活化、胺加載和酰化)。在酰化之后,將所生成的樹脂徹底洗滌,干燥,然后每十份樹脂匯集在一起。在匯集之前將少量每份樹脂(~0.05g)存檔,以促進再合成和活性成分的去褶合。
FMOC基團的去保護、羰基組分的加入、還原和裂解是在96孔反應組件中進行的,采用Whatman Polyfiltronics的Combiclamps系統或者Robbins Scientific的FlexChem系統。將所匯集的樹脂在DCM/THF的2∶1混合物中的懸液均勻分布在一只反應平板中,每孔大約10mg樹脂。將96種不同的羰基化合物排列在一只96孔平板模板中,每孔一種羰基化合物加入到十份樹脂的每一單獨匯集物中,預期每只平板生成960種二胺。按照相同的格式進行還原,裂解,過濾到貯存平板中,然后蒸發TFA,再進行生物測定。
每只平板隨機選擇兩行(16份樣本),占總數的17%,借助電子噴射電離質譜法進行所制備化合物的質量評估。化合物的成功生成基于所計算的質量的分子離子的出現。根據用于合成的氨基酸,觀測預測離子的百分比,因此生成所預測的化合物,從5-60%不等(表25,圖43)。基于MS分析,在目標20,000種化合物中,實際生成4,500種二胺。
制劑可以將治療劑、包括含有本發明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組合物制成生理學上可接受的制劑,例如使用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利用已知的技術。例如,將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混合,制成治療組合物。
本發明組合物可以以固體、液體或氣霧劑的形式給藥。固體組合物的實例包括丸劑、霜劑、皂劑和可植入的劑量單元。丸劑可以被口服給藥。治療性霜劑和抗分枝桿菌皂可以被局部給藥。可植入的劑量單元可以局部給藥,例如在肺中,或者可以被植入進行治療組合物的全身釋放,例如皮下方式。液體組合物的實例包括適合于肌內、皮下、靜脈內、動脈內注射的制劑和用于局部與眼內給藥的制劑。氣霧劑的實例包括吸入制劑,用于對肺給藥。
本文所用緩釋基質的制成材料通常為聚合物,它們可被酶作用或酸/堿水解作用或者溶解作用所降解。一旦插入體內,基質受到酶和體液的作用。緩釋基質有利地從生物相容性材料中選擇的,包括但不限于脂質體、聚交酯、聚乙醇酸交酯(乙醇酸的聚合物)、聚交酯-共-乙交酯(乳酸與乙醇酸的共聚物)、聚酐、聚(原)酯、多肽、透明質酸、膠原、硫酸軟骨素、羧酸、脂肪酸、磷脂、多糖、核酸、聚氨基酸、氨基酸(例如苯丙氨酸、酪氨酸、異亮氨酸)、多核苷酸、聚乙烯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硅酮。優選的生物可降解性基質是聚交酯、聚乙醇酸交酯或聚交酯-共-乙交酯中的一種。
組合物的劑量將依賴于所治療的病癥、所使用的特定組合物和其他臨床因素,例如患者的體重與條件和給藥的途徑。適合的劑量可以是100至0.1mg/kg。更優選的劑量可以是50至0.2mg/kg。更優選的劑量可以是25至0.5mg/kg。片劑或其他介質形式可以含有1至1000mg取代的乙二胺。可以采用與乙胺丁醇或其他抗結核藥相似的劑量范圍和給藥計劃。
可以將組合物與其他用于治療其他與分枝桿菌疾病聯合發生的病癥的組合物和工藝聯合給藥。例如,結核經常作為與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有關的繼發性并發癥而發生。接受包括手術、放射或化療在內的AIDS治療的患者可以受益于本文所述方法和組合物。
下列具體實施例將闡述發明,應用于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確切合成和結核分枝桿菌集落生長的體外與體內抑制。另外,R.Lee et al.J.Comb.Chem 2003,5,172-187的教導全文結合在此作為參考。顯然,包括化學工藝上的微小變化在內的其他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具體闡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I 生成乙二胺文庫Rink-酸樹脂是從NOVABIOCHEM Inc.,San Diego,California得到的。溶劑乙腈、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甲醇和四氫呋喃是從ALDRICH Milwaukee,Wisconsin購買的,買來即用。所有其他試劑都是從SIGMA-ALDRICH,West Monroe Highland,Illinois購買的。固相合成是在QUEST 210合成儀上進行的,來自ARGONAUT TECHNOLOGIES Foster City,California,借助組合化學設備,來自WHATMAN POLYFILTRONICS(Kent,England;Rockland,Massachusetts)和ROBBINS SCIENTIFIC,Sunnyvale,California。溶劑的蒸發是用SPEEDVAC AES進行的,來自SAVANT,Holbrook,New York。所有必要的色譜分離都是在WATERS′ALLIANCE HT SYSTEM,Milford,Massachusetts上進行的。分析型薄層色譜是在MERCK硅膠60F254平板上進行的,購自SIGMA-ALDRICH,West MonroeHighland,Illinois。
Rink-酸樹脂的活化、第一種胺的加入和酰化步驟是在10ml試管中使用QUEST 210合成儀進行的。第二種胺的加入、用Red-Al還原和從固體載體上裂解是在96深孔(2ml)化學穩定性平板中進行的。
A.Rink-酸樹脂的活化Rink-酸樹脂的連接基團覆蓋率為每克樹脂0.43-0.63mmol。將四至五克這種樹脂懸浮在80ml二氯甲烷與四氫呋喃(THF)的2∶1混合物中,分布在十只10ml試管中,每管8ml樹脂懸液。將每份懸液過濾,用THF洗滌兩次。制備三苯膦(3.80g,14.5mmol)的30ml THF溶液,將3ml這種溶液加入到每只試管中,然后加入3ml六氯乙烷的THF溶液(3.39g/14.3mmol六氯乙烷/30ml THF)。在室溫下攪拌六小時后,將每份活化的樹脂用THF洗滌兩次,用二氯甲烷洗滌兩次。
B.第一種胺的加入向含有活化Rink樹脂的每只試管加入3ml二氯乙烷、0.3ml(1.74mmol)N,N-二異丙基乙胺(EtN(i-Pr)2)和相應的胺(1mmol左右)。如果選定胺在室溫下是固體,那么加入它在DMF中的溶液或懸液。向每只試管加入足量二氯乙烷至最終體積8ml。將反應混合物在45℃下加熱6-8小時。將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洗滌(1×8ml),然后用甲醇洗滌(2×8ml),然后在氬下干燥10分鐘。
C.鹵代酰氯的酰化a.用氯乙酰氯酰化.將每份樹脂用THF預洗滌(2×8ml),然后加入THF(8ml)、吡啶(0.3ml,3.67mmol)和氯乙酰氯(0.25ml,2.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45℃下攪拌8小時,然后在室溫下攪拌6-8小時。將每份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甲醇的2∶1混合物(1×8ml)、甲醇(2×8ml)和THF(2×8ml)洗滌。利用相同的試劑負載重復酰化,但是反應時間較短,在45℃下4小時和在室溫下2小時。然后將每份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1×8ml)、再用甲醇(3×8ml)洗滌。將每份樹脂在氬下干燥10分鐘。然后將每份樹脂轉移至小瓶中,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1小時。
b.用α-苯基-α-氯乙酰氯酰化.利用與用氯乙酰氯酰化所述相同的工藝。使用2.5mmol過量的α-苯基-α-氯乙酰氯,相對于Rink-酸樹脂中連接基團的mmol量而言。
c.用α-鹵代-α-甲基、α-鹵代-α-乙基和α-鹵代-α-丁基乙酰溴酰化.使用α-溴丙酰溴(R4=Me)、α-溴丁酰溴(R4=Et)與α-溴己酰溴(R4=Bu)的1∶1∶1混合物(體積比),得到摩爾比為0.52∶0.56∶0.42(mmol)。如果樹脂的原始覆蓋率為0.63mmol/g(0.5g樹脂每管),摩爾過量分別為1.65、1.75和1.31,如果樹脂的原始覆蓋率為0.43mmol/g(0.5g樹脂每管),摩爾過量分別為2.4、2.6和1.9。
d.用α-氯-α-甲基乙酸酰化.將每份樹脂用二氯甲烷預洗滌。向每只試管加入3ml PyBrop(0.29g,0.62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α-氯-α-甲基乙酸(0.095g,0.62mmol)的3ml DMF溶液和EtN(i-Pr)2(0.2ml,1.2mmol)。使每種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反應16-18小時。然后將每份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2×8ml)和甲醇(2×8ml)洗滌,重復酰化。然后將每份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2×8ml)、甲醇(3×8ml)洗滌,在氬下干燥約10分鐘。將每份樹脂轉移至小瓶中,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1小時。
D.第二種胺的加入將十份或三十份從前三步制備的α-鹵代乙酰基酰胺樹脂匯集在一起,每種樹脂留出0.05-0.10克供必要的去褶合。將所匯集的樹脂混合物在100ml二氯甲烷與THF的2∶1混合物中的懸液分布在一只、兩只或三只96孔反應平板中。就一只反應平板而言,使用1.7至2.0克樹脂。就兩只反應平板而言,使用3.0至3.3克樹脂,就三只反應平板而言,使用4.7至5.0克樹脂。然后將所分布的懸液用一種過濾歧管過濾,這是一種小型輕量級歧管,一般用于從96孔反應平板空間中抽取溶劑和試劑。將反應平板轉移至COMBICLAMPS(Huntington,West Virginia),加入10%EtN(i-Pr)2的DMF溶液,每孔0.2μl(每孔0.21mmol EtN(i-Pr)2),然后加入來自相應主平板的1.0M適當胺的溶液,每孔0.1ml(每孔0.1mmol胺)。利用COMBICLAMPS在合成期間容納96孔反應平板,以便向平板加入試劑,并且適當地密封,使試劑和溶劑在高溫下維持數小時。這些夾子由頂蓋和底蓋組成,帶有可變形的、化學穩定性密封墊。它們被設計成在頂蓋與底蓋之間容納96孔反應平板。將反應平板密封,在70-75℃烘箱中保持16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樹脂過濾,用DCM/甲醇的1∶1混合物(1×1ml)、甲醇(2×1ml)洗滌,然后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小時。
E.用Red-Al還原將反應平板置于COMBICLAMPS中。加入Red-Al(65+w%甲苯溶液)與THF的1∶6混合物,每孔0.6ml(每孔0.28mmol Red-Al),反應4小時。然后將每份樹脂過濾,用THF(2×1ml)和甲醇(3×1ml)洗滌。甲醇的加入應當加以小心。然后將每份樹脂在真空下干燥。
F.最終乙二胺化合物的裂解該步驟是利用裂解歧管進行的,這是一種涂有特氟隆的鋁制過濾/收集真空歧管,被設計成將裂解產物從反應平板中回收到收集平板中。歧管的設計確保了來自每孔的濾液流向接收性96孔收集平板的對應小孔。向反應平板(置于該歧管中收集平板頂部)加入TFA、二氯甲烷與甲醇的10∶85∶5混合物(每孔0.5ml混合物)。十五分鐘后,將溶液過濾,收集到收集平板上的適當小孔中。重復該工藝。在SPEEDVAC,Holbrook,New York上蒸發溶劑,殘留樣本(TFA鹽)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試驗。
實施例II 去褶合實施例由離散化合物從存檔α-鹵代乙酰基酰胺樹脂的再合成(10份樹脂,每份0.05-0.10g)來進行活性小孔的去褶合,所述樹脂在匯集之前的酰化步驟結束時被留出備用。為每份樹脂指定96孔過濾平板中的離散欄(1或2或3,參見模板),分為X行(A,B,C等),其中X是在原始篩選平板中所發現的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數量。向一行中的每一小孔加入選定的N2(R3R2NH)符合要求的胺(0.1mmol)、DMF(180ml)和EtNiPr2(20ml)第一種選定胺加入到A行樹脂中,第二種胺加入到B行樹脂中,第三種胺加入到C行樹脂中,等等。代表性96孔過濾平板的布局如表4所示。
將反應平板密封,在70-75℃烘箱中保持16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樹脂過濾,用DCM與甲醇的1∶1混合物(1×1ml)、甲醇(2×1ml)洗滌,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小時。按照原始合成方案步驟5和6進行還原和裂解。用ESI-MS(電子噴射電離質譜)分析裂解產物小孔,以保證活性成分的同一性,在相同的Luc和MIC測定法中試驗。
表4 代表性96孔過濾平板的布局
實施例III利用QUEST 210合成儀固相合成所選定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利用上述實施例I所述固相方案成規模地合成選定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這里,從Rink-酸樹脂的活化到最終產物的裂解的所有反應步驟都是僅用QUEST儀器進行的,它允許二十種平行反應的同時合成。所有粗樣本的純化都是用HPLC進行的,得到所需產物的純度大于90%。表3列舉取代的乙二胺的規模。這里,描述一種活性化合物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的合成作為實例。
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化合物109)的制備如圖12所述。
化合物1091.Rink-酸樹脂的活化。Rink-C1樹脂的合成。將覆蓋率(連接基團)為0.43至0.63mmol/g的Rink-酸樹脂(0.8g,0.5mmol)置于QUEST 210合成儀的一只10ml試管,用THF洗滌兩次。加入三苯膦(0.380g,1.45mmol)的THF(3ml)溶液,繼之以加入六氯乙烷(0.4g,1.43mmol)的THF(3ml)溶液。加入THF至試管容量(大約2ml)。6小時后,將樹脂過濾,用THF(2×8ml)和二氯甲烷(2×8ml)洗滌。
2.第一種胺的加入。與樹脂連接的香葉基胺的合成。向含有活化樹脂的試管加入3ml二氯乙烷、EtN(i-Pr)2(0.3ml,1.74mmol)和香葉基胺(0.230g,1.5mmol)。加入二氯乙烷至體積8ml。反應在45℃下進行8小時,在室溫下進行6-8小時。將加載有香葉基胺的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洗滌(1×8ml),然后用甲醇洗滌(2×8ml),在氬下吸干10分鐘。
3.用氯乙酰氯酰化。與樹脂連接的N-香葉基-α-氯乙酰胺的合成。將樹脂用THF預洗滌(2×8ml)。向試管加入8ml THF、吡啶(0.3ml,3.67mmol)和氯乙酰氯(0.2ml,2.5mmol),在45℃下攪拌8小時,在室溫(RT)下攪拌6-8小時。反應完全后,將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1×8ml)、甲醇(2×8ml)、和THF洗滌,利用相同的試劑加載重復酰化,但是反應時間較短45℃下4小時和室溫下2小時。最后,將加載有α-氯乙酰胺的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1×8ml)、甲醇(3×8ml)洗滌,并在氬下吸干15分鐘。
4.第二種胺的加入。與樹脂連接的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酰胺的合成。向含有樹脂的試管加入DMF(3ml)和EtN(i-Pr)2(0.6ml,4.4mmol),繼之以加入2-金剛烷胺鹽酸鹽(2.0g,1.1mmol)的DMF(4ml)懸液,在70-75℃下攪拌16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樹脂過濾,用DCM與甲醇的1∶1混合物(1×8ml)、甲醇(2×8ml)洗滌,在氬下吸干15分鐘。
5.用Red-Al還原。與樹脂連接的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的合成。在試管中,將所得樹脂懸浮在無水THF(3ml)中,攪拌15分鐘。加入商品Red-Al(65+w%甲苯溶液)(2.0ml,6.4mmol),繼之以加入2-3ml無水THF(充滿試管容量)。使混合物反應4小時。反應后,將樹脂過濾,用THF(1×8ml)、THF與甲醇的1∶1混合物(1×8ml)(MeOH的加入應當加以小心)、甲醇(3×8ml)洗滌,然后干燥。
6.從樹脂上裂解和純化。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乙酸鹽的合成。就這最后一步合成而言,向含有樹脂的試管加入TFA與二氯甲烷的10∶90混合物,將所形成的淺紅色懸液攪拌30分鐘。加入MeOH(0.5ml)后,將無色懸液過濾,將濾液收集在適當的試管中。重復該工藝,在SPEED VAC上蒸發溶劑。將一半量粗的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三氟乙酸鹽的形式)用HPLC純化,采用下列條件柱C18,流速4ml/min,運行30min,梯度開始于5%AcOH/MeOH(100%)、終止于乙腈(100%)。得到27mg 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二乙酸鹽,收率24%,NMR純度98%。
實施例IV 活性化合物的代表性溶液相合成N-(環辛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鹽酸鹽(化合物59)的制備如圖13所述。
化合物59溴代環辛基乙酰胺。在0℃下,向環辛胺(3.3g,0.026mol)與吡啶(2.42g,0.031mmol)在無水THF(80ml)中的混合物經由注射器滴加溴乙酰溴(5.78g,0.029mol)。借助冰浴維持反應溫度。使反應混合物逐漸溫熱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除去沉淀,用乙醚洗滌(1×30ml),將濾液在旋轉蒸發器上濃縮至干。溴代環辛基乙酰胺直接進行第二步無需另外的純化。
N-(環辛基)-N′-(1R,2R,3R,5S)-(-)-異松蒎基-1-羰基乙烷-1,2-二胺。向溴代環辛基乙酰胺的DMF(60ml)溶液加入Hunig氏堿(4.64g,0.036mol)和(1R,2R,3R,5S)-(-)-異松蒎基胺(4.5g,0.029mol),將反應混合物在80℃下攪拌16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1×50ml),經MgSO4干燥,在旋轉蒸發器上濃縮至干。殘余物(11.04g)為褐色的油,經過COMBIFLASK(Isco,Lincoln,Nebraska,USA)純化,采用可從BIOTAGE(Biotage,Inc.of DyaxCorp,Va,USA)購得的硅膠藥筒和下列移動相梯度運行30min,開始于DCM 100%、終止于DCM∶MeOH∶NH4OH混合物(600∶400∶10)。得到終產物(7.29g),為褐色的油;收率76%,純度90%。
N-(環辛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向來自前一步的酰胺的無水THF(160ml)溶液經由注射器滴加商品(SIGMA-ALDRICH)Red-Al,為65wt%THF溶液(28ml,0.09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0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反應混合物倒入1.5M NaOH(200ml)中,用乙醚萃取(2×100ml)。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1×100ml),經MgSO4干燥,在旋轉蒸發器上蒸發至干,得到7.2g粗產物,為褐色的油。利用與前一步相同的設備和條件進行粗產物的色譜純化,得到3.5g二胺。將二胺用2.0M HCl的乙醚溶液(25ml)處理,在冰箱中保存過夜。生成暗黃色固體(4.2g),濾出,從MeOH和乙醚中重結晶,得到1.5g二胺,為HCl鹽(純度大于98%,NMR和MS可用),總收率19%。
實施例V 質譜分析質譜數據是借助電子噴射電離技術得到的,采用帶有自動進樣器的PERKIN ELMER/SCIEX,API-300,TQMS,由SCIEX,Toronto,Canada制造。
A.取代的乙二胺的文庫質譜充當監測乙二胺文庫反應結果的手段。在每只反應平板上隨機選擇兩行(24份樣本)進行質譜,每孔匯集10種或30種化合物,共計大約28,000種化合物。因而,如果每孔合成了十種化合物,每孔的質譜應當含有十種信號,與每種化合物的適當分子離子有關。特定信號的存在與否表明特定合成的可行性。基于各種胺的質譜數據和反應性的一般分析,估計在112,000種化合物中生成了67,000種化合物。
圖14是一個樣本小孔的代表性質譜圖形。代表性乙二胺化合物的質譜如圖15所示。下表5至8列舉代表性反應小孔的質譜數據范例,每孔含有十種取代的乙二胺。
表5 代表性乙二胺的質譜數據范例(每孔十種化合物)
表6 所合成的乙二胺的質譜數據
表7 所合成的乙二胺的質譜數據,R4=H和Me
表8 所合成的乙二胺的質譜數據,R4=H和Me
實施例VI1H NMR譜質子NMR數據是在VARIAN核磁共振光譜計(Palto Alto,California)上記錄的,頻率500MHz。
將代表性取代的乙二胺用HPLC純化,用質子NMR分析。代表性質子NMR圖形如圖16所示。一些代表性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NMR和MS數據如下所示。
化合物6.
N2-(1-金剛烷基甲基)-N1-(3,3-二苯基丙基)丙烷-1,2-二胺.55mg,36%收率.1H NMRδ7.28-7.15(m,5H),3.95(t,J=7.9Hz,1H),2.94(br s 4H),2.71(dd,J=7.6,9.8Hz,2H),2.41(s,2H),2.32(dd,J=7.6,7.9Hz,2H),2.16(s),2.08-1.98(m,4H),1.72(m,6H),1.62(m,6H),1.51(d,J=2.4Hz,3H).質譜(ESI)m/z(MH)+417.
化合物7.
N-(3,3-二苯基丙基)-N′-(1-金剛烷基甲基)乙烷-1,2-二胺.28mg,22%收率.
1H NMR(500MHz)δ7.30-7.12(m,10H);3.95(t,J=7.6Hz,1H);2.91(d,J=1.2Hz,4H);2.70(dd,J=7.6 and 1.2Hz,2H);2.40(d,J=1.3Hz,2H);2.32(q,J=8.0Hz,2H);1.98(br d,J=1.7Hz,4H);1.72(d,J=12.2Hz,4H);1.62(d,m?J=12.2Hz,4H);1.51(br s,6H),Mass spectrum(ESI)m/z(MH)+403.6.
化合物10.
N-(-)-順式-桃金娘烷基-N′-(3,3-二苯基丙基)乙烷-1,2-二胺.14mg,11%收率.
1HNMR(500MHz)δ7.30-7.10(m,10H);3.95(m,1H);2.92-2.83(m,4H);AB2.80(d,J=7Hz,1H);2.76(d,J=8Hz,1H);;2.65(dd,J=9.6 and 7.6Hz,2H);2.42-2.20(m,4H),2.29(d,J=8Hz,2H),1.90(m,8H);1.42(m,1H);1.19(m,2H);1.17(s,3H);0.95(s,3H);,1.00-0.8(m,2H),Mass spectrum(ESI)m/z(MH)+391.3.
化合物14.
N-(3,3-二苯基丙基)-N′-外-(2-降冰片基)乙烷-1,2-二胺.17mg,16%收率.
1HNMR(500MHz)δ7.30-7.15(m,10H);3.95(t,J=7.9Hz,1H);2.86(dd,J=11.5 and 1.5Hz,4H);2.73(dd,J=8.0 and 3.3Hz,1H);2.64(t,J=7.6Hz,2H);2.29(t,J=7.5Hz,2H),2.31-2.26(m,2H)2.30 1.96(s,3H);1.63(ddd,J=13.1,7.9 and 2.5Hz,1H);1.60-1.50(m,1H);1.50-1.43(m,2H);1.30(dq,J=4.0 and 13.5Hz,1H),(1H,m),1.20(dd,J=10.4 and 1.1Hz,1H),1.11(dd,J= 2.0,and 85Hz,1H),1.08(dd,J=2.5,and 8.5Hz,1H),1.10(dq,J=8.3 and 2.1,2H).Mass spectrum(ESI)m/z(MH)+349.1.
化合物21.
N-(3,3-二苯基丙基)-N′-(1S)-(1-乙基環己烷)乙烷-1,2-二胺.5mg,4%收率.質譜(ESI)m/z(MH)+365.5.
化合物32.
N-(2,2-二苯基乙基)-N′--(+)-冰片基乙烷-1,2-二胺.58mg,48%收率.
1H NMR(500MHz)δ7.30-7.10(m,10H);4.18(t,J=6.8Hz,1H);3.34(d,J=7.6Hz,2H);3.02(m,4H);2.95-2.90(m,1H);2.15-2.08(m,1H);1.94(m,1H);1.72-165(m,2H);1.48-1.30(m,2H);1.27-1.10(m,2H);1.06(dd,J=13.6 and 4.1Hz,1H);0.82(s,3H);0.81(s,3H);0.78(s,3H).Mass spectrum(ESI)m/z(MH)+377.2化合物34.
N-(2,2-二苯基乙基)-N′-(1-金剛烷基甲基)乙烷-1,2-二胺.6.8mg,6%收率.
1H NMR(500MHz)δ7.30-7.15.m,10H);4.15(t,J=7.6Hz,1H);3.24(dd,J=7.9 and1.2Hz,2H);2.79(t,J=6.5Hz,,2H);2.74(t,J=6.0Hz,m,2H);1.95(m,8H);1.69(d,J=12.5Hz,4H);1.59(d,J=11.9Hz,4H);1.40 and 1.39(br s,3H);Mass spectrum(ESI)m/z(MH)+389.0.
化合物37.
N-(2,2-二苯基乙基)-N′-(-)-順式-桃金娘烷基乙烷-1,2-二胺.54mg,38%收率.
1HNMRδ7.31-7.18(m,10H),4.13(t,J=7.6Hz,1H),3.26(d,J=7.6Hz,2H),2.86(dd,J=4.3,8.0Hz,4H),2.76(dd,J=7.6,12.2Hz,2H),2.37(ddd,J=1.8,9.0,12.5Hz,1H),2.12(dq,J=1.8,7.6Hz,1H),1.98(br s,2H),1.98-1.84(m,4H),1.39(ddd,J=2.4,4.0,6.1Hz,1H),1.18(s,3H),0.95(s,3H),0.91(d,J=10.0Hz,1H)Mass spectrum(ESI)m/z(MH)+377.2.
化合物38.
N-(-)-順式-桃金娘烷基-N′-(2,2-二苯基乙基)丙烷-1,2-二胺.39mg,30%收率.
1HNMR(500MHz)δ7.30-7.15(m,10H);4.13(t,J= 8.0Hz,1H);AB3.28(d,J=7.5Hz,1H);3.24(d,J=7.5Hz,1H),3.26(d,J=6.1Hz,2H);2.96(m,1H);2.88-2.75(m,2H);2.71(ddd,J=4.5,9.0,13.0 Hz,1H),2.58(ddd,J=7.0,10.0,14.0Hz,1H);2.35(m,1H);2.21(m,1H);2.00-1.80(m,6H);1.40-1.20(m,1H);1.17(s,3H);;0.93(s,3H);0.89(dd,J=9.7 and 4.2Hz,1H).Mass spectrum(ESI)m/z(MH)+391.0.
化合物40.
N-(2,2-二苯基乙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33mg,23%收率.
1H NMRδ7.31-7.18(m,10H),4.13(t,J=7.5Hz,1H),3.27(d,J=8.0Hz,2H),3.14(dt,J=6.0,10Hz,1H),(4H),2.36(qd,J=2.0,6.0Hz,1H),2.34(dt,J=2.0,10Hz,1H),2.07-1.96(m,3H),1.82(dt,J=2.0,6.0Hz,1H),1.71(ddd,J=2.5,5.5,l3.5Hz,1H),1.22(s,3H),1.09(d,J=7.0Hz,3H),0.96(d,J=10.5Hz,1H),0.91(s,3H).Mass spectrum(ESI)m/z(MH)+377.3.
化合物47.
N-(-)-順式-桃金娘烷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42mg,33%收率.
1H NMRδ3.35-3.20(m,6H),2.93(dd,J=4.6,2.0Hz,2H),2.45-2.33(m,4H),2.17(s,3H),2.06(quint,J=7.0Hz,1H),2.0-1.9(m,6H),1.90(dd,J=2.1,5.2Hz,1H),1.87(dt,J=1.8,4.6Hz,1H),1.51(ddd,J=4.6,10.0,13.0Hz,1H),1.23(s,3H),1.19(s,3H),1.12(d,J=8Hz,3H),1.03(d,J=10.3Hz,1H),0.98(s,3H),0.94(d,J=9.8Hz,1H),0.94(s,3H).Mass spectrum(ESI)m/z(MH)+333.6.
化合物52.
N-(3,3-二苯基丙基)-N′-環辛基乙烷-1,2-二胺.20mg,18%收率.
1H NMR(500MHz)δ3.05-2.95(m,4H);AB2.76(d,J=7.5Hz,1H),2.23(d,J=8.0Hz,1H);2.76(dd,J=11.6 and 7.3Hz,1H);2.73(dd,J=11.9 and 8.2Hz,1H);2.40-2.34(m,1H);2.28(quintet,J=8.0Hz,,1H);1.97(s,3H);2.00-1.84(m,6H);1.80-1.70(m,2H);1.68-1.38(m,11H);1.18(s,3H);0.97(s,3H);0.92(d,J=9.8Hz,1H).Mass spectrum(ESI)m/z(MH)+307.5.
化合物55.
N-(1-金剛烷基甲基)-N′-環辛基乙烷-1,2-二胺.6.7mg,6%收率.
1H NMR(500MHz)δ3.08-3.02(m,1H),3.02-2.98(m,2H);2.97-2.92(m,2H);2.36(s,2H);1.98(m,2H);1.93-1.86(m,2H);1.80-1.50(m,19H).
化合物57.
N-(-)-順式-桃金娘烷基-N′-(環辛基)乙烷-1,2-二胺.18mg,18%收率.
1H NMR(500Mz)δ3.05-2.95(m,4H);AB2.76(d,J=7.5Hz,1H),2.23(d,J=8.0Hz,1H);2.76(dd,J=11.6 and 7.3Hz,1H);2.73(dd,J=11.9 and 8.2Hz,1H);2.40-2.34(m,1H);2.28(quintet,J=8.0Hz,,1H);1.97(s,3H);2.00-1.84(m,6H);1.80-1.70(m,2H);1.68-1.38(m,11H);1.18(s,3H);0.97(s,3H);0.92(d,J=9.8Hz,1H).Mass spectrum(ESI)m/z(MH)+307.5.
化合物58.
N-(2-金剛烷基)-N′-環辛基乙烷-1,2-二胺.25mg,23%收率.
1H NMRδ3.06(m,1H),3.00(t,J=6.1Hz,2H),2.93(t,J=5,5Hz,2H),2.83(br s,1H),1.96(s,3H),1.92-1.80(m,10H),1.80-1.50(m,20H).Mass spectrum(ESI)m/z(MH)+305.1.
化合物59.
N-(環辛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15mg,14%收率.
1H NMR(400MHz)δ3.47(dt,J=6.0,10.0Hz,1H),3.40-3.28(m,7H),2.44(tq,J=2.0,10.0Hz,1H),2.36(dtd,J=2.0,6.0,10.0Hz,1H),2.09(dq,J=2.0,7.2Hz,1H),2.00-1.90(m,3H),1.88-1.78(m,2H),1.78-1.63(m,4H),1.65-1.30(m,8H),1.18(d,J=6.0Hz,3H),1.16(s,3H),1.17(d,J=7.2Hz,1H),0.90(s,3H).Massspectrum(ESI)m/z(MH)+307.4.
化合物62.
N-(-)-順式-桃金娘烷基-N′-(1S)-(1-乙基環己烷)乙烷-1,2-二胺.48mg,46%收率.
1H NMR(500MHz)δ3.06-300(m,1H);2.98-2.95(m,2H);2.92-2.84m,1H);2.79(dd,J=11.9 and 7.0Hz,1H);2.75(dd,J=11.9 and 7.9Hz,1H);2.73(m,1H);2.39(m,1H);2.28(quintet,J=8.5Hz,1H);2.00-1.86(m,6H);1.82-1.76(m,2H);1.68(m,2H);1.54-1.42(m,2H);1.32-1.10(m,6H);1.19(s,3H);1.13(d,J=6.7Hz,3H);1.07(dd,J=12 and 3Hz,2H);1.02(dd,J=12 and 3Hz,2H);0.98(s,3H);0.93(d,J=9.7Hz,1H).Mass spectrum(ESI)m/z(MH)+306.9.
化合物65.
N-反式-(2-苯基環丙基)-N′-(1-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18mg,16%收率.質譜(ESI)m/z(MH)+311.3.
化合物66.
N-(3,3-二苯基丙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2mg,2%收率.
1H NMR(500MHz)δ7.26(m,10H);3.96(t,J=7.6Hz,1H);3.09(m,1H);2.92(m,1H);2.84(m,2H);2.62(m,2H);2.35(m,4H);1.97(s,3H);1.82(m,1H);1.68(m,1H);1.21(s,3H);1.12(d,J=7.3Hz;3H);1.01(m,1H);0.92(s,3H).Mass spectrum(ESI)m/z(MH)+391.4.
化合物73.
N-(2-金剛烷基)-N′-[2-(2-甲氧基苯基)乙基]乙烷-1,2-二胺.21mg,19%收率.
1H NMRδ7.22(dd,J=8.2,7.3Hz,1H),7.14(d,J=7.3Hz,1H),6.89(d,J=7.1,Hz,1H),6.87(d,J=8.2,Hz,1H),3.81(s,3H),3.06(t,J=7.1Hz,2H),3.06(m,2H),3.01(m,2H),2.93(t,J=7.1,2H),1.95(br s,2H),1.90-1.80(m,7H),1.78-1.66(m,6H),1.59(d,J=2.5Hz,2H).Mass spectrum(ESI)m/z(MH)+329.4.
化合物78N-2-金剛烷基-N′-2,3-二氫-1H-茚-2-基-乙烷-1,2-二胺.4.3mg,3%收率.
1HNMRδ7.20(dd,J=4.9,8.5Hz,2H),7.14(dd,J=5.5,2.1Hz,2H),3.71(quint,J=6.1Hz,2H),3.19(dd,J=5.8,15.9Hz,2H),3.13(br.s,1H),3.05(m,4H),2.86(dd,J=4.8,15.8Hz,2H),2.08(m,2H),2.00(m,6H),1.96-1.88(m,4H),1.88-1.80(m,3H),1.74(m,4H),1.68-1.60(m,2H).Mass spectrum(ESI)m/z(MH)+303.4.
化合物109.
N-香葉基-N′-(2-金剛烷基)乙烷-1,2-二胺.27mg,24%收率.
1H NMR(400MHz)δ5.40(t,J=7.2Hz,1H),4.78(br s,2H),3.64(d,J=7.6Hz,2H),3.34(m,2H),2.07(m,2H),2.08-1.95(m,4H),1.95-1.85(m,4H),1.82(m,2H),1.88-1.70(m,4H),1.70-1.62(m,3H),1.67(s,3H),1.56(s,3H),1.50(s,3H).Mass spectrum(ESI)m/z(MH)+307.4.
化合物111.
N-香葉基-N′-(2-乙基哌啶)乙烷-1,2-二胺.44mg,42%收率.
1H NMR(500MHz)δ5.22(t,J=6.1Hz,1H);5.04(m,1H).3.52(d,J=7.3Hz,2H);3.05-2.85(m,4H);2.66(m,1H);2.44(m,2H);2.08(m,4H);1.80-1.50(m,2H);1.70(s,3H);1.65(s,3H);1.58(s,3H);1.50-1.35(m,2H),0.89(t,J=7.3,3H).Mass spectrum(ESI)m/z(MH)+293.4.
化合物116.
N-香葉基-N′-烯丙基-N′-(環戊基)乙烷-1,2-二胺.45mg,42%收率.
1H NMRδ5.86(ddd,J=10.0,16.1,6.7Hz,1H),5.28(d,J=15.9Hz,1H),5.25(d,J=8.7Hz,1H),5.23(t,J=7.3Hz,1H),5.30(m,1H),3.59(d,J=7.3Hz,2H),3.28(br d,J=6.4Hz,2H),3.16(quintet,J=8.2Hz,1H),3.02(m,2H),2.95-2.86(m,2H),1.88-1.80(m,4H),1.70(s,3H),1.74-1.66(m,3H),1.65(s,3H),1.58(s,3H),1.56-1.50(2H),1.50-1.40(m,2H).Mass spectrum(ESI)m/z(MH)+305.3.
化合物117.
N-香葉基-N′-二苯基甲基乙烷-1,2-二胺.24mg,20%收率.
1H NMR(500MHz)δ7.40(d,J=7.2Hz,4H);7.29(t,J=7.3Hz,4H),7.21(t,J=7.0Hz,2H);5.15(t,J=7.5,1H);5.01(m,1H);4.89(br s,1H);3.42(d,J=7.0Hz,2H);3.00-2.782.93(m,4H);2.20-2.00 2.17(m,4H);1.63(s,3H);1.59(s,3H);1.56(s,3H).Massspectrum(ESI)m/z(MH)+363.3.
化合物125.
N,N′-雙-(-)-順式-桃金娘烷基丙烷-1,2-二胺.82mg,70%收率.
1H NMR(500MHz)δ3.62(m,1H);3.18(dd,J=13.7 and 3.7Hz,1H);3.05(dt,J=11.5 and 7.5Hz,1H);3.06-2.92(m,2H);2.86(dt,J=12.2 and 7.3Hz,1H);2.40(m,4H);2.06-1.84(m,10H);1.56-1.46(m,2H);1.37 and 1.36(two d,J=6.7 and J=7.0Hz,3H);;1.20(s,3H);1.19(m,3H),0.99 and 0.98(two s,3H)Hz,H);0.97(s,3H);0.94(two d,J=10.1Hz,2H).Massspectrum(ESI)m/z(MH)+346.9.
化合物151.
N-[2-(2-甲氧基)苯基乙基]-N′-(1R,2R,3R,5S)-(-)-異松蒎基-乙烷-1,2-二胺.67mg,60%收率.
1H NMR(500MHz)δ7.23(t,J=5.8Hz,1H);7.13(dd,J=5.8 and 1.8Hz,1H);6.88(m,2H);3.81(s,3H);3.13(m,1H);3.1-3.0(m,3H);3.01(t,J=7.0Hz,2H);2.89(t,J=7.0Hz,2H);2.42-2.35(m,2H);2.00(m,3H);1.82(dt,J=6.0and 2.0Hz,1H);1.72(ddd,J=2.5,5.5,13.5Hz,1H);1.22(s,3H)1.13(d,J=7.3Hz,3H).0.99(d,J=10.1Hz,1H);0.93(s,3H).Mass spectrum(ESI)m/z(MH)+331.5.
N-2-(2-甲氧基苯基)乙基-N′-烯丙基-N′-環戊基-乙烷-1,2-二胺.8mg,7%收率.
1H NMRδ7.26(dd,J=7.3,8.5,1H),7.18(d,J=7.2Hz,1H),6.91(m,2H),5.61 ddd,(J=6.7,17.0,9.4Hz,1H),5.13(d,J=15.3Hz,1H),5.10(d,J=9.2Hz,1H),3.83(s,3H),3.13(dd,J=7.0,6.7Hz,2H),3.10(d,J=6.7Hz,1H),3.00(d,J=7.3Hz,1H),3.05-2.90(m,2H),2.97(dd,J=8.2,6.1Hz,2H),2.75(t,J=6.1Hz,2H),1.73(m,2H),1.62(m,2H),1.50(m,2H),1.22(m,2H).Mass spectrum(ESI)m/z(MH)+311.4.
N2-(3-苯基丙基)-N1-[2-(4-氟苯基)乙基]-1-苯基乙烷-1,2-二胺.23mg,19%收率.
1H NMRδ7.35(d,J=7.6Hz,2H),7.34(quart,J=7.Hz,1H),7.26(d,J=6.4Hz,3H),7.23(d,J=7.6Hz,2H),7.17(dd,J=7.3,6.4Hz,1H),7.12(d,J=7.0Hz,2H),3.21(m,1H),3.03(ddd,J=4.2,8.0,12.8Hz,4H),2.86(t,J=8.0Hz,2H),2.85-2.79(m,J=12.Hz,2H),2.74-2.64(m,4H),2.61(t,J=7.7Hz,2H),1.96(quint,J=7.6Hz,2H).Mass spectrum(ESI)m/z(MH)+377.3.
實施例VII 結核分枝桿菌Rv0341p Lucs藥物響應使用含有熒光素酶與Rv0341 EMB-誘導型啟動子的融合啟動子的重組結核分枝桿菌,利用高通量篩選測定法試驗本文所述取代的乙二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活性。這種測定法快速、可靠地鑒別化合物混合物和/或個別化合物的抗分枝桿菌活性。在這種測定法中,當試驗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混合物對抗分枝桿菌的活性時,生物發光增加。在這種測定法期間,假定每種未純化的取代的乙二胺的理論收率為100%,比較每份樣本與商品乙胺丁醇(99.0%純度)的活性。結果以LCPS和基于3.1μM EMB活性而言的%Max LCPS表示。
按照下列工藝分析取代的乙二胺。將二胺在速度離心機中干燥至濃度大約6.3mmol每孔。然后將每種二胺或二胺混合物重新懸浮或溶解在200μl甲醇中,二胺濃度為31.5mM。將二胺溶液在7H9肉湯培養基中稀釋至濃度為200μM(將31.5mM儲備溶液按1∶15.75稀釋,繼之以1∶10稀釋;每次稀釋在7H9肉湯培養基中)。下面,將50μl經過稀釋的二胺溶液加入到不透明的96孔平板一行十二個小孔的第一個小孔中。將25μl 7H9肉湯培養基加入到該行其余小孔中(#2-12)。“孔1”中的二胺溶液如下進行系列稀釋將25μl從“孔1”轉移至“孔2”,重復將25μl從“孔2”轉移至“孔3”,等等,直至“孔11”。在“孔11”中,額外的25μl溶液棄去。使用“孔12”作為生長對照,以評估報告菌株的背景活性。然后蓋上平板,在37℃下培育24小時。在分析前,現制備下列底物含有50mM HEPES pH7.0和0.4%TritonX-100的緩沖溶液。然后,將0.25ml 1M DTT和14μl 10mg/ml熒光素的DMSO溶液加入到5ml緩沖溶液中。在培育期開始后不久將這種最終溶液(50μl)加入到每一十二個小孔中。在加入熒光素底物后20分鐘,利用TOPCOUNT(Downers,Grove,Illinois)NXT發光計測量每孔發光(55/孔)。
圖6-8顯示利用96孔文庫平板12個小孔(1行)的系列稀釋液所得含有Rv0341 EMB-誘導性啟動子的熒光素酶報告菌株的典型測定數據。圖10顯示具有至少10%熒光素酶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的數量,基于3.1μM乙胺丁醇活性而言。
圖6代表含有Rv0341 EMB-誘導性啟動子的熒光素酶報告菌株的典型測定數據。數據代表從96孔文庫一行(D行)化合物混合物的HTSLuc測定法所得數值。D行受到若干系列稀釋。化合物混合物在該測定法中的有效性通過測定發光的強度而測量,再與3.1μM乙胺丁醇(100%強度,99%純度)比較。圖6中的每一曲線代表一個小孔或者十種化合物。結果以每秒最大發光數百分比(%Max.LCPS)表示。在篩選期間,假定每種未純化化合物的理論化學收率為100%。給出單一化合物的濃度。基于這種初步篩選,300+化合物混合物顯示抗TB活性。
實施例VIII 代表性MIC實驗最小抑制濃度(MIC)是生長抑制劑(這里是取代的乙二胺)的濃度,在該濃度下接種的細胞不增殖。利用微量稀釋法測定取代的乙二胺能夠體外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的MIC。在代表性MIC實驗中,將細菌、即結核分枝桿菌H37Rv菌株(M.tb)在7H9培養基中培養至600nm下的密度為0.2OD(光密度)。然后將細菌培養物按1∶100稀釋在7H9肉湯培養基中。在7H9培養基中分別制備異煙肼和乙胺丁醇的32μg/ml儲備溶液。在水中分別制備異煙肼和乙胺丁醇的3.2mg/ml溶液。然后將溶液過濾,按1∶100稀釋在7H9培養基中。每種藥物都是從Sigma購買的,是“僅供實驗室使用”級。在甲醇中制備每種取代的乙二胺的10mM溶液。下面,將100μl 7H9培養基加入到96孔平板的每一小孔中(A至H行x1至12欄)。向C至H行第一小孔加入另外80μl 7H9培養基。將異煙肼溶液100μl加入到孔A1中,將乙胺丁醇溶液100μl加入到孔B1中。將六種取代的乙二胺各20μl分別加入到孔C1至H1中(欄1)。跨越每行進行每種取代的乙二胺和異煙肼與乙胺丁醇對照的系列稀釋。例如,混合并且轉移100μl前一孔至下一連續孔,進行跨行C1-C12的系列稀釋。在“欄12”的每一小孔中,棄去100μl最終稀釋液。下面,將100μl經過稀釋的M.tb H37Rv菌株加入到每孔中。然后蓋上96孔平板,在37℃下培育10天。利用反轉平板讀數器讀取平板的細菌生長或者不生長。測定MIC,為取代的乙二胺抑制可見的M.tb生長的最低濃度。
代表性平板布局如表9所示,列出每孔中的濃度。表10列舉選定化合物的MIC和LD50數據。LD50是取代的乙二胺殺死50%細胞(M.tb的H37Rv菌株)的濃度。表11列舉純化的取代的乙二胺的MIC數據,與乙胺丁醇(EMB)對比。圖9顯示在各種濃度水平下具有MIC活性的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數量。
表9 欄1-12每一小孔中的濃度(μM)
表10 選定化合物的選擇性指數
上述工藝也用于檢查成批的化合物(每孔10種化合物)。將所合成的批量的取代的乙二胺在速度真空機中干燥,然后重新懸浮在DMSO或無菌水中,濃度為2.5mg/ml。
表11 純化樣本的MIC數據平板設置
實施例IX取代的乙二胺抗耐藥性患者分離物的次級篩選和評價對一些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進行次級篩選,以檢查它們對抗三種臨床耐受性MDR患者種群的活性。MDR菌株TN576被歸入W1菌株(STPR,INHR,RIFR,EMBR,ETHR,KANR,CAPR),菌株TN587被歸入W菌株(STPR,INHR,RIFR,EMBR,KANR),第三種菌株TN3086被歸入W1菌株(STPR,INHR,RIFR,EMBR,KANR)。每種MDR菌株對乙胺丁醇都是高度耐受性的,MIC值超過12.5-25μM。測定下列取代的乙二胺MP116、MP117、RL241、化合物#59和#109對全部三種患者種群的MIC。
本研究所得結果如表12-13所示。表14根據耐受性鑒別每種MDR菌株。
表12取代的乙二胺抗耐藥性患者分離物的篩選(MIC值為μg/ml)
WT=野生型M.tbEMB為2HCl鹽RL241為2HCl鹽表13取代的乙二胺抗耐藥性患者種群的篩選(MIC值為μg/ml)
化合物#59為2HCl鹽化合物#109為2CF3COOH鹽表14 每種MDR菌株的耐藥性
R=耐受的S=易感的STP=鏈霉素INH=異煙肼Rif=利福平Emb=乙胺丁醇Eth=乙硫異煙胺Kan=卡那霉素Cip=環丙沙星Cap=卷曲霉素Cyc=環絲氨酸實施例X 體內動物研究在藥物發現周期的最終階段,利用動物模型評估一些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在人疾病狀態和代表性系統中的抗微生物功效。體內試驗方法牽涉經由氣霧劑接種六周齡C57BL/6小鼠,所述氣霧劑含有大約200個集落形成單位的結核分枝桿菌H37Rv。
A.CFU肺研究在接種后,檢查用結核分枝桿菌H37Rv氣霧化處理過的小鼠達10至12周。將藥物(取代的乙二胺)經由食管插管給藥(管飼法)7天/周,開始于感染后14天或21天。每組五只小鼠,借助可見的集落計數測定肺中的細菌負載,間隔大約一周。直接比較供試藥物與一線抗結核藥異煙肼和二線藥物乙胺丁醇。異煙肼和乙胺丁醇的試驗濃度分別為25mg/kg和100mg/kg。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37、化合物59和化合物109各自在1mg/kg和10mg/kg下進行試驗。圖17至19代表三次獨立的CFU肺研究所得數據。在每項研究中,在不同時間間隔內(天數)測定可回收和可培養的集落形成單位(CFU)數。
B.損傷研究聯合CFU/肺研究測定化合物59和化合物109防止由細菌負荷引起總體病變形成的能力。借助肺表面上可見的損傷量化確定總體病變。檢查量化是CFU測定的良好替代,直接與細菌負荷相關,取決于實際集落形成單位。首先肉眼檢查損傷,然后對肺進行加工和平板接種,供CFU量化。損傷研究證明了藥物防止疾病發展的能力。圖20代表損傷研究所得數據。對應的CFU結果如圖19所示。
C.毒性研究利用劑量擴大研究評估毒性。本研究利用C57BL/6小鼠進行,每種候選藥物十只。每兩天一次,向小鼠給以遞增濃度的藥物,監測有害后果。給藥安排是50、100、200、400、600、800和1000mg/kg。上限1000mg/kg是基于劑量擴大的目標和藥物在遞送載體中的溶解度。化合物37在100mg/kg下對小鼠有毒性。化合物59和化合物109分別在1000mg/kg和800mg/kg下被小鼠所耐受。
應當理解,上文僅涉及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大量修飾或變化而不背離發明的精神和范圍。本文提到的每份參考文獻的完整文本都全文結合在此作為參考。
實施例XI 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體外毒性和選擇性指數利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方法,在采用猴腎細胞(Vero)和人宮頸癌細胞(HeLa)的體外毒性模型中試驗26種化合物(包括37、59和109)。本毒性試驗所得數據和MIC數據用于計算選擇性指數(SI),即IC50MIC之比(表15)。選擇性指數從1.76至16.67不等。化合物109具有最佳選擇性指數。
表15 代表性化合物的體外數據化合物 MIC(μM)Vero IC50(μM) SI(IC50MIC)66 15.628 1.7640 15.625 1.8841 3.1319 2.0559 15.636 2.3055 15.634 2.3257 11.722 2.4037 7.8 32 4.1038 6.2533 5.281117.8145 5.7673 12.581 6.4858 12.582 6.5678 15.6130 8.331091.5626 16.67實施例XII 乙胺丁醇類似物的體內功效選擇化合物58、59、73、109和111在小鼠TB模型中進行體內功效研究。化合物58和59在它們的分子中都有相同的環辛基片段;化合物58、73和109都有金剛烷基部分,109和111都有香葉基片段(圖22)。
在這些研究中,使8周齡同系繁殖雌性小鼠C57BL/6靜脈內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3周開始藥物處理(提供了詳細方案)。藥物是通過管飼法口服給藥的。在三個時間點處死小鼠(感染后15、30和45天),測定脾和肺中的CFU(圖23和24)。這些研究證明,化合物109在1和10mg/kg劑量下具有等于乙胺丁醇在100mg/kg下的活性。
材料和方法小鼠從Charles River(Raleigh,NC)購買8周齡雌性C57BL/6小鼠,喂養在BIOCAL,Inc.(Rockville,MD)的BSL-2設施中,在感染前適應至少4天。
分枝桿菌將經過冷凍和融化的結核分枝桿菌H37Rv Pasteur樣本加入到含有0.5%BSA和0.05%吐溫80的5ml 7H10肉湯培養基中,在37℃下培育1周,然后將1ml加入到25ml培養基中(在2周期間第2次傳代)。將培養物洗滌兩次,重新懸浮在含有0.5%BSA和0.05%吐溫80的PBS中,等量分配,冷凍在-80℃下。為了測定培養物的CFU,使等分試樣融化,將10倍稀釋液接種在平板瓊脂7H9上,20天后計算CFU數。
感染將冷凍的培養物樣本融化,稀釋至濃度約106CFU/ml。向側尾靜脈內注射相當劑量結核分枝桿菌H37Rv的0.2ml PBS溶液,使小鼠感染。
抗微生物劑INH、EMB、乙胺丁醇類似物。
藥物處理方案用化合物處理小鼠開始于感染后20天。將化合物溶于10%乙醇水溶液,通過管飼法給藥(0.2ml每只小鼠)。每周給以5天療法,持續四周或六周。在化療開始后兩周、四周和六周,處死小鼠(每組6只小鼠),取出肺和脾,在含有0.05%吐溫80的無菌2mlPBS中均質化。將均質化物的系列稀釋液接種在7H10瓊脂平板平皿上,在37℃下培育。三周后計算CFU數。
統計學分析為了分析器官中的CFU結果,進行ANOVA試驗;借助學生檢驗估計差異的顯著性,p<0.05被視為統計學顯著的。
結果新化合物的體內活性這些化合物的活性列在圖21-24中。在圖21(脾)和22(肺)所列實驗中,使小鼠感染5×105CFU結核分枝桿菌H37Rv,在感染后20天開始化療。將小鼠用INH(25mg/kg)、EMB(100mg/kg)、化合物73和109(均為1mg/kg和10mg/kg)處理。結果表明在脾中,化合物73和109具有等于100mg/kg EMB的活性(圖21)。在脾中,在1mg/kg或10mg/kg這些化合物的活性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在肺中,10mg/kg化合物109在4和6周后比100mg/kg EMB更有效。在肺中,在1mg/kg與10mg/kg化合物109之間顯示有統計學充分的差異(圖22)。在脾和肺中INH都是最有活性的藥物。
使用較高的感染劑量,在較短的模型中也試驗了化合物73和109(圖23和24)。使小鼠感染5×106CFU結核分枝桿菌H37Rv,在感染后15天開始化療。將小鼠用INH(25mg/kg)、EMB(100mg/kg)、化合物109(0.1mg/kg,10mg/kg和25mg/kg)、58、73和111(均為25mg/kg)處理。將小鼠處理4周。在脾和肺中,10mg/kg和25mg/kg化合物109都具有等于100mg/kg EMB的活性,在0.1mg/kg濃度下的活性最小,但是與未處理對照的差異明顯,出現在治療4周之后(圖23和24)。檢測了化合物73(25mg/kg)與109(25mg/kg)之間在統計學上充分的差異。在肺中,沒有檢測到這些化合物活性之間的顯著性差異。化合物58和111在脾和肺中都有體內活性;不過,化合物73和109是優選的。這些實驗的結果表明,化合物73和109在低濃度下顯示等于100mg/kg EMB的活性,在有些情況下化合物109顯示較高活性。
化合物111和59的試驗是在感染有5×105CFU結核分枝桿菌H37Rv的B6小鼠中進行的,在感染后20天開始化療(圖25和26)。兩種化合物在10mg/kg濃度下都顯示與100mg/kg EMB相當的抗結核活性。
在所有實驗中,INH顯示比EMB和其他化合物更高的活性,在4-6周化療期間減少器官中的細菌負荷達2-3個對數;新化合物與EMB(100mg/kg)相似,減少細菌負荷達1.0-2.0個對數。在所研究的化合物中,73和109是最優選的,因為減少器官中分枝桿菌的能力最高和它的毒性與藥理動力學參數。
實施例XIII 體內毒性小鼠初步劑量加速研究已經表明,化合物109在高達800mg/kg的劑量下、化合物59在高達1000mg/kg的劑量下能夠被良好耐受。化合物37在100mg/kg的劑量下是致命的(Clif Barry,NIAID,未公布的結果)。
化合物109主要以二鹽酸鹽的形式在五種不同劑量下使用,化合物37僅以鹽酸鹽形式在兩種劑量下使用。
利用管飼法,向小鼠給以一次化合物,濃度為100、300或1000mg/kg。每劑每種化合物由一組3只小鼠組成。在實驗持續期間每天監測小鼠兩次。處死藥物施用后一周仍存活的小鼠;無菌取出關鍵器官,觀察異常和藥物毒性的跡象。MTD(mg/kg)是導致沒有致死/組織異常的最高劑量。
方法1.小鼠的處理利用管飼法向C57BL/6雌性小鼠(6-8周齡)給以一次化合物,濃度為100、300或1000mg/kg。將化合物溶于適當濃度乙醇在蒸餾水中的溶液,給藥體積為0.2ml每只小鼠。
2.小鼠的觀察在給藥后4和6小時觀察小鼠,然后每日觀察兩次達一周。在整個研究期間密切監測小鼠的存活和體重。
3.藥物毒性的評估表現任何異常表象或行為跡象的小鼠或者在其他小鼠沒有存活至第7天的組中剩下的小鼠將被處死,用于藥物毒性的評估。無菌取出并觀測關鍵器官;從肝、心和腎提取組織,置于10%福爾馬林溶液中。將這些經過固定的組織制作切片,并檢查由藥物毒性所導致的異常。
這些研究表明,化合物109的最大耐受劑量為600mg/kg(表16)。沒觀察到器官有可見的改變。800mg/kg劑量是致命的在每組3只小鼠中,兩只動物在3天內死亡(表17)。化合物37在100和300mg/kg劑量下被良好耐受。沒觀察到器官有可見的改變。進行另外的實驗,以評價化合物37的最大耐受劑量和體內功效。
表16 化合物109和37在小鼠中最大耐受劑量的測定
表17化合物109和37在小鼠中最大耐受劑量的測定
實施例XIV 化合物37、59和109的藥代動學研究首先,開發了用于化合物測定的分析方法,以便進行全部PK實驗,參見圖29。這里是實驗的簡要說明(1)加入用供試化合物穿刺的血漿和10μl特非那定或血漿樣本(200μl);(2)加入ACN(2ml),使蛋白質沉淀出來,在2,500rpm下離心;(3)蒸發上清液至干;(4)加入200μl稀釋溶劑甲醇(含有0.1%三氟乙酸)∶乙酸銨(80/20);(5)渦旋,離心,使用上清液;(6)在Sciex API 3000上進行LC/MS/MS。
使用1和15mg/ml濃度進行化合物在血漿中的生物穩定性研究。將化合物在37℃下培育1、2、3和6小時(表18)。另外,發現所有供試化合物在24℃、pH2與7.4的血漿中長達24小時都是穩定的。
表18 供試化合物在血漿中的生物穩定性
利用盒式給藥進行化合物37、59和109在小鼠中的試驗PK研究將全部三種類似物都一起配制在鹽水中,濃度1.5mg/ml,對小鼠同時給藥,劑量為口服25mg/kg、腹膜方式6mg/kg和靜脈內方式。發現15和7.5mg/kg劑量導致小鼠死亡,3.75mg/kg在給藥后立即出現昏睡,但是在幾分鐘后出現正常表象;3mg/kg顯示沒有不良反應,因此用作靜脈內劑量。所得數據列在圖30、31和32中(在NCI′指數化NSC下研究供試化合物),總結在表19中。
表19供試化合物37、59和109在對小鼠盒式給藥后的PK參數;N/A=不可檢測
所進行的藥代動學研究表明,化合物59(NCI指數為NSC 722040)具有相當差的PK性能(AUC,Cmax),放棄這種化合物的進一步試驗。基于初步毒性數據,也排除化合物37的候選可能。因此,選擇化合物109(NCI指數為NSC 722041)供進一步的PK分析。
已經顯示化合物SQ109在靜脈內(i.v.)或口服(p.o.)給藥時達到并且超過它的血漿最小殺菌濃度MBC(313ng/ml),半衰期為5.2小時,總清除率小于肝血流(圖33,表20)。
表20 化合物109的藥動學參數
在p.o.給藥時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僅為3.8%,但是這被解釋為它的獨特組織分布模式。組織分布研究已經證明,SQ109主要分布于肺和脾(圖34和35),這對特征性表現為肺疾病的感染是非常有利的。
利用超速離心法,發現化合物109的血漿蛋白結合是濃度依賴性的,從15%(20ng/ml)至74%(200ng/ml)至48%(2000ng/ml)不等。i.v.給藥(3mg/kg)后,該化合物分布在血漿與紅細胞之間,比例為70.6∶29.4。
對該化合物在體內的命運知之甚少,因為化合物在排泄(尿和糞便)后的總量不超過遞送劑量的3%(表21)。
表21 化合物109在單次給藥后累積排泄在小鼠尿和糞便中的量
最初鑒別化合物109在尿中的代謝產物的嘗試沒有提供分解產物的證據,見圖36。例如,沒有證據表明在化合物給藥后前24小時內在小鼠尿中有共軛代謝產物(M+521)的生成,見圖37。共軛代謝產物是典型的代謝途徑N-葡萄糖醛酸化產物,由與葡萄糖醛酸的反應所生成(D.A.Williams and T.L.Lemke in Foye′s Principals ofMedicinal Chemistry,5th Ed.,p.202)。
實施例XV 化合物109的體外藥動學研究化合物109的體外藥理學和早期ADMET(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毒性)研究根據服務協議承包給CEREP(15318 NE 95th Street,Redmond,WA 98052,USA,www.cerep.com,tel 425 895 8666),包括對30種標準受體進行試驗(參見CEREP表22和23,圖38和39,五種CYP450酶、hERG(K+通道)、水溶性、所預測的腸滲透性和代謝穩定性(數據列在圖40表24(a-m)中)。
實施例XVI 雙(2-金剛烷基)乙二胺,SQBisAd 具有最佳選擇性指數的化合物、例如109、58、73、78(表15)和體內數據良好的化合物都共有相同的金剛烷片段(圖20)。考察了僅具有這種片段(在亞乙基連接基團兩側)的化合物。在乙胺丁醇類似物的目標100,000化合物文庫的制備期間,證實有70,000種化合物生成,而30,000種失敗了。最初沒有檢測這種特定的化合物,也許因為它的合成收率非常低或者因為它由于空間因素從未被制成。
在用于文庫制備的合成流程1(圖41)中,第二步中的空間位阻胺罕有得到產物。分析大量原始平板的MS數據可以說明,2-金剛烷胺在用作R1NH2時很少得到所需產物,這可以解釋為在合成流程2步驟2或步驟3中存在空間位阻反應部位(圖41)。
化合物SQBisAd可以借助“濕化學”制備,利用同一途徑,見流程3(圖41),根據文獻記載2-金剛烷胺(使用商業上可得到的鹽酸鹽)當用于第1和2步時的確生成產物。由于對稱性,這種化合物可以借助替代途徑合成。我們已經使用氰基硼氫化鈉由2-金剛烷酮對乙二胺進行還原性烷基化,而制備了SQBisAd。終產物(無需另外的純化)證明MIC(最小抑制濃度)等于或好于化合物109。
實施例VIII 生成具有改性連接基團的二胺文庫一般方法所有試劑都是從Sigma-Aldrich購買的。Rink-酸樹脂是從NovaBiochem,Inc.購買的。溶劑乙腈、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乙烯、甲醇和四氫呋喃是從Aldrich購買的,買來即用。固相合成是在Quest 210合成儀(Argonaut Technologies)和組合化學設備(Whatman Polyfiltronics and Robbins Scientific)上進行的。溶劑的蒸發是用SpeedVac AES(Savant)進行的。質譜數據是借助電子噴射電離技術在帶有自動進樣器的Perkin Elmer/Sciex,API-300,TQMS上獲得的。
Rink-樹脂的活化、胺的加入和酰化步驟是用Quest 210合成儀的10ml試管進行的。FMOC基團的除去、用羰基化合物還原性烷基化反應、用Red-Al還原和從固體載體上裂解是在96深孔(2ml)化學穩定性平板中進行的。
步驟1.Rink-酸樹脂的活化將Rink-酸樹脂(覆蓋率為0.43-0.63mmol/g),6g(至多3.78mmol)在80ml二氯甲烷與THF的2∶1混合物中的懸液分配在20只試管中,每管4ml,過濾,并用THF洗滌兩次。加入三苯膦(5.7g,21.75mmol)的40ml THF溶液,2ml/管,繼之以加入六氯乙烷(5.09g,21.45mmol)的20ml THF溶液,1ml/管。6小時后,將樹脂用THF(2×4ml)和二氯甲烷(2×4ml)洗滌。
步驟2.第一種胺的加入向每只試管加入3ml二氯乙烷、EtNiPr2(0.2ml,1.15mmol)和相應的胺(1mmol)(當所選擇的胺是固體時,加入它在DMF中的溶液或懸液)。向每只試管加入二氯乙烷至充滿容量4ml。反應在45℃下進行8小時,在室溫下進行6-8小時。將樹脂過濾,用二氯甲烷與甲醇的2∶1混合物洗滌(1×4ml),然后用甲醇洗滌(2×4ml),吸干。
步驟3.用Fmoc保護的氨基酸酰化將樹脂用二氯甲烷預洗滌(2×4ml)。向每只試管加入2ml二氯甲烷、HATU(2mol過量于所加載的樹脂,0.14g,0.39mmol,溶于1ml DMF)和0.47mmol(2.5mol過量于所加載的樹脂)氨基酸于1ml DMF的溶液,在45℃下攪拌8小時,在室溫下攪拌6.8小時。16小時后將樹脂過濾,用DMF與二氯甲烷的1∶1混合物(1×3ml)、二氯甲烷(1×3ml)洗滌,用等量試劑重復酰化。最后,將樹脂過濾,用DMF與二氯甲烷的1∶1混合物(1×3ml)和甲醇(3×3ml)洗滌,吸干(在Quest上)30分鐘,轉移至小瓶中(每瓶一份樹脂),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1小時。該步驟之后利用MS光譜對全部樹脂進行質量控制。
步驟4.氨基的烷基化去保護。將十份從前三步制備的樹脂匯集在一起,在每一小瓶中各留下大約0.05g供所有必要的去褶合。將樹脂混合物(2.0-2.5g)在100ml二氯甲烷與THF的2∶1混合物中的懸液分配在兩個96孔過濾平板中,利用過濾歧管過濾。將發應平板轉移至Combiclamps,加入0.2ml20%哌啶的DMF溶液以除去Fmoc保護基團,留置10分鐘。10分鐘后,將平板過濾,用0.2ml DMF洗滌,用0.2ml 20%哌啶的DMF溶液重復去保護,留置20分鐘。然后將平板過濾,用DMF(每孔0.2ml)和二氯甲烷(每孔2×0.5ml)洗滌。
與羰基化合物反應。向反應平板A行每孔加入0.1ml二氯甲烷、0.08ml來自主平板的約1.0M適當酸的DMF溶液、0.05ml PyBrop的DMF溶液(0.015g,0.03mmol,2.5mol過量于所加載的樹脂)和0.05mlEtNiPr2的二氯甲烷溶液(0.022ml,0.13mmol,10mol過量于所加載的樹脂)。向B至H行每孔加入0.1ml THF、0.160ml來自主平板的約1.0M的適當醛或酮的DMF溶液,反應30分鐘。30分鐘后,加入0.075ml(0.075mmol)1.0M NaBCNH3溶液。將反應平板密封,在室溫下保持72小時。最后,將樹脂過濾,用THF、DCM(1×1ml)、甲醇(2×1ml)洗滌,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小時。
步驟5.用Red-Al還原將反應平板置于Combiclamps中。加入Red-Al(65+w%甲苯溶液)與THF的1∶6混合物,每孔0.6ml(每孔0.28mmol Red-Al),反應4小時。反應完成后,將樹脂過濾,用THF(2×1ml)、甲醇(3×1ml)洗滌,并在過濾歧管中干燥。
步驟6.裂解利用裂解歧管進行該步驟。向反應平板(置于這種歧管中收集平板頂部)加入TFA、二氯甲烷與甲醇的10∶85∶5混合物,每孔0.5ml。15分鐘后,將溶液過濾,收集在收集平板的適當小孔中。重復該工藝。在Speedvac上蒸發溶劑,殘留樣本準備供試驗之用。
去褶合實施例從存檔的FMOC保護的α-氨基乙酰胺樹脂的再合成(10份樹脂,每份0.05-0.10g)離散化合物進行活性小孔的去褶合,所述樹脂在匯集之前的酰化步驟結束時被留出備用。為每份樹脂指定96孔過濾平板中的離散欄(1或2或3等),分為X行(A,B,C等),其中X是在原始篩選平板中所發現的符合要求的化合物數。向一行中的每一小孔加入選定羰基化合物(存在于符合要求的化合物中)以及其他所需試劑第一種選定羰基化合物加入到A行樹脂中,第二種羰基化合物加入到B行樹脂中,第三種羰基化合物加入到C行樹脂中,等等。代表性96孔去褶合平板的布局如表28、圖52所示。
將反應平板密封,在室溫下保持72小時。最后,將樹脂過濾,用THF、DCM(1×1ml)、甲醇(2×1ml)洗滌,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小時。按照合成方案步驟5和6進行還原和裂解。用ESI-MS(電子噴射電離質譜)分析裂解產物小孔,以保證活性成分的同一性,在MIC測定法中試驗。下文提供ESI-MS數據總結。表30、圖53提供符合要求的化合物與結構的列表。
化合物673N2-[(2-甲氧基-1-萘基)甲基]-3-苯基-N1-(3-苯基丙基)丙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39.2化合物674N2-[2-(芐氧基)乙基]-N1-(3,3-二苯基丙基)-4-(甲硫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63.4.
化合物675N1-(3,3-二苯基丙基)-4-(甲硫基)-N2-(3-苯基丙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47.2化合物676N2-(環己基甲基)-N1-(3,3-二苯基丙基)-4-(甲硫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25.1
化合物677N1-(3,3-二苯基丙基)-N2-(2-乙氧基芐基)-4-(甲硫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63.1化合物678N2-[2-(芐氧基)乙基]-N1-[(6,6-二甲基二環[3.1.1]庚-2-基)甲基]-4-(甲硫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05.3化合物679N1-[(6,6-二甲基二環[3.1.1]庚-2-基)甲基]-4-(甲硫基)-N2-(3-苯基丙基)丁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89.5化合物680N2-(2-氯-4-氟芐基)-4-甲基-N1-(4-甲基芐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63.3,365.5;(MCH3CN)403.3,405.3.
化合物681N2-(2-(芐氧基)乙基)-N1-[2-(4-甲氧基苯基)乙基]-4-甲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85.1.
化合物682N2-[3-(4-氯苯氧基)芐基]-N1-[2-(4-甲氧基苯基)乙基]-4-甲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67.1,469.2.
化合物683N2-(4-異丙基芐基)-N1-[2-(4-甲氧基苯基)乙基]-4-甲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83.3化合物684N1-[2-(4-甲氧基苯基)乙基]-4-甲基-N2-[(2E)-3-苯基丙-2-烯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67.3;[M-(CH2CH=CHPh)2H]+251.
化合物685N2-[2-(芐氧基)乙基]-4-甲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69.1.
化合物686N2-(2-氯-4-氟芐基)-4-甲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77.2,378.9.
化合物687N2-[3-(4-氯苯氧基)芐基]-4-甲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51.1,453.3.
化合物688N2-(4-異丙基芐基)-4-甲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67.3.
化合物6894-甲基-N2-[(2E)-3-苯基丙-2-烯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51.2.
化合物690N2-(2-乙氧基芐基)-4-甲基-N1-(3-苯基丙基)戊烷-1,2-二胺.質譜(ESI)m/z(MH)+369.1.
化合物691N2-十氫萘-2-基-N1-[2-(4-氟苯基)乙基]-3-噻吩-3-基丙烷-1,2-二胺.質譜(ESI)m/z(MH)+415.3.
參考文獻Dye,C.;Scheele,S.;Dolin,P.;Pathania,V.;Raviglione,M.C.,“Consensusstatement.Global Burden of TuberculosisEstimate Incidence,Prevalence,andMortality By Country.WHO Global Survailance and Monitoring Project.”J.AmMed Association 1999,282,677-686.
Bass,J.B.;Farer,L.S.;Hopewell,P.C.;O’Brein,R.;Jacobs,R.F.;Ruben,F.;Snider,D.E.Jr.;Thornton,G.,“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and TuberculosisInfec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The American Thoraic Society and the Ca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m.J.Respir.Crit.Care Med.1994,149,1359-1374.
Farmer,P.;Bayona,J.;Becerra,M.;Furin,J.;Henry,C.;Hiatt,H.;Kim,J.Y.;Mitnick,C.;Nardell,E.;Shin,S.,“The Dilemma of MDR-TB in the Global Era,”Int.J.Tuberc.Lung Dis.1998,2,869-876.
Pablos-Mendez,A.;Raviglione,M.C.;Laszlo,A.;Binkin,N.;Rieder,H.L.;Bustreo,F.;Cohn,D.L.;Lambregts van Weesenbeek,C.S.;Kim,S.J.;Chaulet,P.;Nunn,P.,“Global Surveillance for Antituberculosis-drug Resistance,”1994-1997.N.Engl.J.Med 1998,338,1641-1649.[Erratum,N.Engl.J.Med.1998,339,139].
Chan-Tack,K.M.,“Antituberculosis-drug Resistance,”N.Engl.J.Med.1998,339,1079.
Cole,S.T.;Brosch,R.;Parkhill,J.;Garnier,T.;Churcher,C.;Harris,D.;Gordon,S.V.;Eiglmeier,K.;Gas,S.;Barry,C.E.3RD;Tekaia,;Badcock,K.;Basham,D.;Brown,D.;Chillingworth,T.;Connor,R.;Davies,R.;Devlin,K.;Feltwell,T.;Gentles,S.;Hamlin,N.;Holroyd,S.;Hornsby,T.;Jagels,K.;Barrell,B.G.,“Deiphering the Biolog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rom The CompleteGenome Sequence,”[published erratum appears in Nature 1998 Nov 12;396,190];Nature 1998,393,537-544.
O’Brien,R.J.,“Scientific Blueprint for Tuberculosis Drug Development,”TheGlobal Alliance for TB Drug Development,Inc.2001.
Barry,C.E.,III;Slayden,R.A.;Sampson,A.E.;Lee,R.E.,“Use of Genomics andCombinatorial Chemi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mycobacterial Drugs,”Biochem.Pharmacol 2000,59,221.
Cynamon,M.H.;Klemens,S.P.;Sharpe,C.A.;Chase,S.,“Activities of SeveralNovel Oxazolidinone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A Murine Model,”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9,43,1189-91.
Shepard,R.G.;Baughn,C.;Cantrall,M.L.;Goodstein,B.;Thomas,J.P.;Wilkinson,R.G.,“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Leading To Ethambutol,A New Type ofAntituberculosis Compound,”Ann.N.Y.Acad.Sci 1966,135,686.
Deng,L.;Mikusova,K.;Robuck,K.G.;Scherman,M.;Brennan,P.J.,McNeil,M.R.,“Recognition of Multiple Effects of Ethambutol on Metabolism ofMycobacterial Cell Envelope,“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995,39.694-701.Lee,R.E.;.Mikusova,K.;Brennan,P.J.;and Besra,G.S.;“Synthesis of theMycobacterial Arabinose Donor β-D-Arabinofuranosyl-1-monophosphoryl-decaprenol,Development of a Basic Arabinosyl-transferase Assay,andIdentification of Ethambutol As An Arabinosyl Transferase Inhibitor,”J.Am.Chem.Soc.1995,117,11829-11832.
Belanger,A.E.;Bestra,G.S.;Ford,M.E.;Mikusova,K.;Belisle,J.T.;Brennan,P.J.;Inamine,J.M,“The EmbAB Genes of Mycobacterium avium Encode AnArabinosyl Transferase Involved in Cell Wall Arabinan Biosynthesis That is TheTarget for The Antimycobacterial Drug Ethambutol,”Proc.Natl.Acad.Sci USA1996,93,11919.
Telenti,A.;Phillip,W.J.;Sreevatsan,S.;Bernasconi,C.;Stockbauer,K.E.;Wieles,B.;Musser,J.M.;Jacobs,W.R.Jr.,“The Emb Operon,A Gene Cluster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volved in Resistance to Ethambutol,”Nat.Med.1997,3,567.
Cuervo,J.H.;Weitl,F.;Ostretch,J.M.;Hamashin,V.T;Hannah,A.L.;Houghten,R.A.in Peptides 1994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Peptide SymposiumMaiaHSL Ed.,EsomLeiden,1995,465-466.
Silen,J.L;Lu,A.T.;Solas,D.W.;Gore,M.A.;Maclean,D.;Shah,N.H.;Coffin,J.M.;Bhinderwala,N.S.;Wang,Y.;Tsutsui,K.T.;Look,G.C.;Campbell,D.A.;Hale,R.L.;Navre,M.;Deluca-Flaherty,C.R.,“Screening For Novel Antimicrobialsfrom Encoded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by Using a Two-Dimensional AgarFormat,”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8,42,1147.
Gustafson,G.R.;Baldino,C.M.;O’Donnel,M.-M.E.;Sheldon,A.;Tarsa,R.J.;vemi,C.J.;Coffen,D.L.,“Incorporation of Carbohydrates and Peptides Into LargeTriazine-based Screening Libraries Using Automated Parallel Synthesis,”Tetrahedron 1998,54,4067.
H.Rink Tetrahedron Lett.1987,28,3787.
Garigipati,R.V.,“Reagents for Combinatorial Organic SynthesisPreparation andUses of Rink-chloride,”Tetrahedron Lett.1997,38,6807.
Brown,D.S.;Revill,J.M.;Shute,R.E. Merrifield,“Alpha-Methoxyphenyl(MAMP)Resin;A New Versatile Solid Support for The Synthesis of Secondary Amines,“Tetrahedron Lett.1998,39,8533.
Zuckermann,R.N.;Kerr,S.B.H.;Moos,W.H.,“Efficient Method for ThePreparation of Peptoids[oligo(N-substituted glycines)]by Submonomer Solid-phase Synthesis,”J.Am.Chem.Soc.1992,114,10646-10647.
Gordon,D.W.;Steele,J.,“Reductive Alkylation on a Solid PhaseSynthesis of aPiperazidione Combinatorial Library,Bioorg.Med.Chem.Lett.1995,5,47.
Liu,G.;Ellman J.A.,“A General Solid-phase Synthesis Strategy for ThePreparation of 2-Pyrrolidinemethanol Ligands,”J.Org.Chem.1995,60,7712.
March,J.,“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3rdEd.,Wiley,New York,p.916.Luknitskii,Vovsi.,Russ.Chem.Rev,1969,38,487-494.
Lee,M.H.;Pascopella,L.;Jacobs,W.R.;Hatfull,G.F.,“Site Specific Integration ofMycobacteriophage L5Integration-Proficient Vectors for Mycobacteriumsmegmat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bacilli Calmette-Guerin,”Proc. MatlAcad. Sci USA 1991,88,3111.
Shawar,R.M.;Humble,D.J.;Van Dalfsen,J.M.;Stover,C.K.;Hickey,M.J.;Steele,S.;Mitscher,L.A.;Baker,W.,“Rapid Screening of Natural Products for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By Using Luciferase-Expressing Strains ofMycobacterium bovis BCG and 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7,41,570-574.
Arain,T.M.;Resconi,A.E.;Hickey,M.J.;Stover,C.K.,“Bioluminesence ScreeningIn Vitro(Bio-Siv)Assays for High-Volume Antimycobacterial Drug Discovery,”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6,40,1536-1541.
權利要求
1.組合物,包含下式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其中R4選自H、烷基、芳基、雜原子取代的烷基與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且其中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或者其中R1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且NR2R3是從環狀仲胺衍生的。
2.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的NHR1或NR2R3具有下列化學結構
3.權利要求2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選自 或
4.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的NHR1或NR2R3具有下列化學結構
5.權利要求4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選自 或
6.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的NHR1或NR2R3具有下列化學結構
7.權利要求6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選自 或
8.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的NHR1或NR2R3具有下列化學結構
9.權利要求8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選自 或
10.權利要求9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是
11.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選自 或
12.制備下式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R4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且其中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或者其中R1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且NR2R3是從環狀仲胺衍生的;該方法包括將含有羥基的固體載體樹脂在堿的存在下用供鹵試劑活化,生成含有鹵代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鹵代基團用最初的伯胺置換,生成含有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胺基團在堿性化合物的存在下用鹵代酰鹵化物酰化,或者在堿的存在下用鹵代酰基酸酰化,生成含有α-鹵代乙酰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α-鹵代乙酰胺的α-鹵代基團用仲胺或隨后的伯胺置換,生成含有α-胺酰亞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α-胺酰亞胺基團的羰基部分用還原劑還原,生成含有被兩個碳原子隔開的兩個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在酸的存在下從固體載體樹脂上裂解被兩個碳原子隔開的胺基團,生成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13.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該最初的伯胺是R1NH2。
14.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該仲胺或隨后的伯胺是R2R3NH。
15.治療由感染性因素所致疾病的方法,包含施用有效量的下式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其中R4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且其中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或者其中R1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且NR2R3是從環狀仲胺衍生的。
16.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該感染性因素包含細菌、真菌、寄生物或病毒。
17.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該細菌包含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內鳥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偶發分枝桿菌、龜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M.africanum)、田鼠分枝桿菌、鳥副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內分枝桿菌、瘰疬分枝桿菌、蟾分枝桿菌、海魚分枝桿菌或潰瘍分枝桿菌。
18.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該傳染病包含結核或克羅恩氏病。
19.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該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是
20.權利要求19的方法,進一步包含藥物載體。
21.組合物,包含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包含 或
22.制備下式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R4選自H、烷基、芳基、雜原子取代的烷基與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且其中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該方法包括將含有羥基的固體載體樹脂在堿的存在下用供鹵試劑活化,生成含有鹵代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鹵代基團用最初的伯胺置換,生成含有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胺基團在偶聯試劑和堿的存在下用FMOC-保護的氨基酸酰化,繼之以除去FMOC保護基團,生成含有α-氨基乙酰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將α-氨基乙酰胺基團的α-氨基用羰基化合物修飾,生成含有對應的α-氨基乙酰胺基團的衍生物的固體載體樹脂;將酰胺基團上的羰基部分用還原劑還原,生成含有被兩個碳原子隔開的兩個胺基團的固體載體樹脂;及在酸的存在下從固體載體樹脂上裂解被兩個碳原子隔開的胺基團,生成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23.治療傳染病的方法,包含施用藥學上有效量的權利要求21的組合物。
24.組合物,包含下式對稱取代的乙二胺化合物 或 其中R4選自H、烷基、芳基、雜原子取代的烷基與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其中R1、R2和R3獨立地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或者其中R1選自H、烷基、芳基、鏈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烷基、雜芳基、鹵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氨基,且NR2R3是從環狀仲胺衍生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傳染性疾病,尤其是結核病的方法和組合物。具體地,本發明的方法和組合物包含用于治療傳染病的取代的乙二胺。在一個實施方案中,這些方法和組合物用于治療分枝桿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結核病。
文檔編號A61P31/04GK1665801SQ03815457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7日
發明者M·N·普羅托波波娃, R·E·李, R·A·斯萊登, C·E·巴里三世, L·艾恩克 申請人: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賽奎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