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式減震鞋底及設有該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鞋底,特別涉及一種新式減震鞋底及設有該鞋底的鞋。
【背景技術】
[0002]鞋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應不同的功效及外型,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種類,但是不論鞋子的外觀如何變化,穿著舒適與提供足部足夠的保護才是最重要的。現代人們不論是為了工作需求或休閑生活,往往需要長時間行走或站立,而足部支撐人體的全部重量,長時間使用足部容易感到酸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因此一雙令使用者穿著舒適的鞋子是最佳的輔助工具。
[0003]從舒服角度看鞋底,彈性好(低密度)的鞋底在運動中有更多的能量回歸,能夠吸收更多地面帶來的沖擊力,減震性好,但是太軟的鞋底會產生所謂的浮行運動,即腳蹬地時,鞋底就會把作用于地面的力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形變,地面反作用推動人體前進的力就小了,不能給人的雙腳在運動中提供充足的動力,更易產生疲勞;而硬質材料(高密度)制成的鞋底比軟質(低密度)的鞋底所產生的沖擊力大,對關節緩沖比較差,所以對關節保護比較差。則穿軟底鞋能夠吸收更多地面帶來的沖擊力,穿著舒適,在行走路程不是很長的情況下(一般性散步),可以考慮選擇穿著;而穿中等硬度鞋給人體的運動負荷刺激最適宜,人體適應能力較強,宜在進行長時間運動時穿著;在要求步行速度較快、時間不是很長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選擇穿著硬底鞋。
[0004]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需要制作鞋底整體或部分的彈性,現有技術中,對于此類鞋底的制作,大多都是從鞋底材質的選擇、配方比例等方面進行調整制作完成的,制作不易,鞋底定制性差,不適合大批量化生產。
【發明內容】
[0005]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兼具彈性減震和穩定支撐性能,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適合大批量化生產的新式減震鞋底及設有該鞋底的鞋。
[0006]為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解決方案為:一種新式減震鞋底,包括中底和設于中底下的大底,所述中底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沿中底長度方向延伸的縱向凸條和多個沿中底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向凸條,所述縱向凸條與橫向凸條之間的交錯點上設有球形凸起;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對應于中底的球形凸起的位置上凸設有減震柱,所述減震柱的上端頭上設有球形容納口,所述球形容納口能夠將所述球形凸起包覆鎖緊,所述減震柱的外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一環形臺;所述大底的上表面上還設有套于減震柱外圍的減震柱套,所述減震柱套與所述減震柱為同中心軸,所述減震柱套的內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二環形臺,并且第二環形臺的內圓周環繞于減震柱的外側壁上,第二環形臺位于減震柱的相鄰的第一環形臺之間。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環形臺與第二環形臺之間設有3_5mm的隔離間距。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減震柱上位于相鄰第一環形臺之間的外側壁上設有螺旋紋。
[0009]進一步的是:所述中底的上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縱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縱向間隙和與所述橫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橫向間隙。
[0010]進一步的是:所述大底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止滑凸起,所述相鄰止滑凸起之間構成排水槽,所述止滑凸起的下表面上設有止滑花紋。
[0011]一種新式減震鞋,包括鞋面和前述任一新式減震鞋底,所述鞋面設于所述新式減震鞋底的上表面。
[0012]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設計的新式減震鞋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1、所述新式減震鞋底的中底上交錯的縱向凸條和橫向凸條能夠將力有效的快速分散傳導,而縱向凸條與橫向凸條的交錯點即為受力集中點,該交錯點上設有球形凸起,球形結構也具有受力分散均勻的特點,則球形凸起能夠有效的將受到的壓力傳導到減震柱上,減震柱的結構設計類似于彈簧結構,形變能力大,減震柱在壓力作用下易發生形變,將很大一部分的壓力吸收用于收縮形變,則有效的起到了減震作用,減震效果好;同時,在減震柱受到壓力收縮形變的時候,減震柱上的相鄰第一環形臺之間間距也收縮減小,而設于相鄰第一環形臺之間的第二環形臺是獨立設于減震柱套上的,第二環形臺不會隨著減震柱做同樣的形變,相反的,第二環形臺會產生抑制減震柱收縮形變的向上支撐力,即減震柱的收縮形變力傳導至減震柱套,減震柱套相應的產生了向上支撐力,該向上支撐力和地面反作用力結合共同作為推動人體前進的力,能夠為人的雙腳在運動中提供充足的動力,不易產生疲勞,因此,所述新式減震鞋底通過簡單的結構設計就能夠有效兼顧鞋底的減震性能和支撐性能,結構簡單易制作,適合大批量化生產使用。
[0013]2、所述第一環形臺與第二環形臺之間設有3-5mm的隔離間距,能夠增加所述減震柱的形變空間,提升了減震柱的形變能力,提高了減震柱的減震能力;所述減震柱上位于相鄰第一環形臺之間的外側壁上設有螺旋紋,螺旋紋的設置增加了減震柱在軸向上的形變力,提高了減震柱吸收壓力的減震性能,同時,螺旋紋使得軸向上形變加快,減震柱受到的壓力也能夠快速的傳導至減震柱套上,提高了減震柱套產生的向上支撐力,提升了鞋底的支撐性能。
[0014]3、所述中底的上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縱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縱向間隙和與所述橫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橫向間隙,縱向間隙和橫向間隙的設計提升了鞋底的耐彎折性,縱向凸條和橫向凸條的受力集中度提升,中底受到的力能夠有效的通過縱向凸條和橫向凸條進行分散,提升了縱向凸條和橫向凸條對壓力的分散能力,進一步的使得鞋底受到的壓力能夠有效的被分散至各個球形凸起處,提升鞋底受力均勻性,實用性高。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8]參考圖1至圖2,本發明實施例揭示的是,一種新式減震鞋底,包括中底I和設于中底I下的大底2,所述中底I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沿中底長度方向延伸的縱向凸條11和多個沿中底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向凸條12,所述縱向凸條11與橫向凸條12之間的交錯點上設有球形凸起13,所述中底I的上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縱向凸條11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縱向間隙和與所述橫向凸條12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橫向間隙。
[0019]所述大底2的上表面對應于中底I的球形凸起13的位置上凸設有減震柱21,所述減震柱21的上端頭上設有球形容納口 22,所述球形容納口 22能夠將所述球形凸起13包覆鎖緊,所述減震柱21的外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一環形23臺,所述減震柱21上位于相鄰第一環形臺23之間的外側壁上設有螺旋紋;所述大底2的上表面上還設有套于減震柱21外圍的減震柱套24,所述減震柱套24與所述減震柱21為同中心軸,所述減震柱套24的內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二環形臺25,并且第二環形臺25的內圓周環繞于減震柱21的外側壁上,第二環形臺25位于減震柱21的相鄰的第一環形臺23之間,所述第一環形臺23與第二環形臺25之間設有3mm的隔離間距。
[0020]所述大底2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止滑凸起26,所述相鄰止滑凸起26之間構成排水槽27,所述止滑凸起26的下表面上設有止滑花紋。
[0021]綜上所述設計的新式減震鞋底,兼具彈性減震和穩定支撐性能,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適合大批量化生產制作,實用性高。
[0022]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
【主權項】
1.一種新式減震鞋底,包括中底和設于中底下的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沿中底長度方向延伸的縱向凸條和多個沿中底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向凸條,所述縱向凸條與橫向凸條之間的交錯點上設有球形凸起;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對應于中底的球形凸起的位置上凸設有減震柱,所述減震柱的上端頭上設有球形容納口,所述球形容納口能夠將所述球形凸起包覆鎖緊,所述減震柱的外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一環形臺;所述大底的上表面上還設有套于減震柱外圍的減震柱套,所述減震柱套與所述減震柱為同中心軸,所述減震柱套的內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多個第二環形臺,并且第二環形臺的內圓周環繞于減震柱的外側壁上,第二環形臺位于減震柱的相鄰的第一環形臺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臺與第二環形臺之間設有3-5mm的隔離間距。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式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柱上位于相鄰第一環形臺之間的外側壁上設有螺旋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的上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縱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縱向間隙和與所述橫向凸條的位置分布相對應的橫向間隙。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下表面上設有多個止滑凸起,所述相鄰止滑凸起之間構成排水槽,所述止滑凸起的下表面上設有止滑花紋。6.一種新式減震鞋,包括鞋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新式減震鞋底,所述鞋面設于所述新式減震鞋底的上表面。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鞋底,提供一種兼具彈性減震和穩定支撐性能,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適合大批量化生產的新式減震鞋底及設有該鞋底的鞋,所述新式減震鞋底包括中底和設于中底下的大底,中底下表面上設有多個縱向凸條和橫向凸條,縱向凸條與橫向凸條的交錯點上設有球形凸起;大底上表面對應于中底球形凸起的位置上設有減震柱,減震柱上端頭設有球形容納口,球形容納口包覆球形凸起,減震柱外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第一環形臺;大底上表面上還設有套于減震柱外圍的減震柱套,減震柱套與減震柱為同中心軸,減震柱套內側壁上沿其軸向依次分布設有第二環形臺,第二環形臺內圓周環繞于減震柱的外側壁上,第二環形臺位于減震柱的相鄰的第一環形臺之間。
【IPC分類】A43B13/42, A43B13/18, A43B13/26
【公開號】CN104983130
【申請號】CN201510433352
【發明人】陳巧瑩
【申請人】陳巧瑩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