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以一芽二葉初展出為標準,采摘鮮葉;攤青5-10小時;以175℃-185℃的溫度進行機械殺青5-7分鐘后冷卻到常溫;揉捻三次,每次均是在常溫下揉捻10分鐘;炒二青;整形,在70℃-80℃的鍋溫上整形;三次烘干,第一次烘干后冷卻到常溫,然后進行第二次烘干,再冷卻到常溫,再進行第三次烘干,然后冷卻到常溫,得到成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制得的綠茶外形條索緊秀、白毫顯露、色澤綠潤、湯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氣高爽、回味綿長、葉底嫩綠勻齊,且能長期儲存。
【專利說明】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0002]護山霧毫,又稱云霧茶,屬烘炒型的條形綠茶,產于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護兒山茶園,護兒山茶園多處在海拔400-800米的山間地帶,日照時間短,春夏期間多為云霧濃罩,該土壤屬巖石風化及雜草、枯枝落葉腐爛后的黑色土層,富含礦物質和有機質。土壤肥沃深厚,PH值5.5左右,平均氣溫16度,夏季極端最高溫不超過32度,無霜期230-240天,降水量1200-1300mm,相對濕度80%,具有氣候溫和溫潤,光、水、熱、土等資源豐富,植物生長較長的特點,是一個理想的名優有機茶生產之地。
[0003]在制茶的過程中,由于注重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探討,通過不同加工方法,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一系列不同發酵程序所引起茶葉內質的變化,探索到了一些規律,從而使茶葉從鮮葉到原料,通過不同的制造工藝,制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征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護山霧毫外形條索緊秀、白毫顯露、色澤綠潤、湯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氣高爽、回味綿長、葉底嫩綠勻齊,其制作工藝的很多年總結秘傳而來。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是制作上述護山霧毫的秘傳工藝。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06]步驟一,以一芽二葉初展出為標準,采摘鮮葉;
[0007]步驟二,攤青5-10小時;
[0008]步驟三,以175°C _185°C的溫度進行機械殺青5_7分鐘后冷卻到常溫;
[0009]步驟四,揉捻三次,每次均是在常溫下揉捻10分鐘;
[0010]步驟五,炒二青;
[0011]步驟六,整形,在70 °C -80 °C的鍋溫上整形;
[0012]步驟七,三次烘干,第一次烘干后冷卻到常溫,然后進行第二次烘干,再冷卻到常溫,再進行第三次烘干,然后冷卻到常溫,得到成品。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制得的綠茶外形條索緊秀、白毫顯露、色澤綠潤、湯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氣高爽、回味綿長、葉底嫩綠勻齊,且能長期儲存。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15]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16]步驟一,以一芽二葉初展出為標準,采摘鮮葉;
[0017]步驟二,攤青5-10小時;
[0018]步驟三,以175°C -185°C的溫度進行機械殺青5_7分鐘后冷卻到常溫;
[0019]步驟四,揉捻三次,每次均是在常溫下揉捻10分鐘;
[0020]步驟五,炒二青;
[0021]步驟六,整形,在70°C -80°C的鍋溫上整形;
[0022]步驟七,三次烘干,第一次烘干后冷卻到常溫,然后進行第二次烘干,再冷卻到常溫,再進行第三次烘干,然后冷卻到常溫,得到成品。
[0023]采用三次烘干,防止單次烘干后,茶葉回潮厲害,不易儲存。
[0024]實施例一
[0025]采摘200斤鮮葉,通過上述工藝,制得干茶48斤。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綠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以一芽二葉初展出為標準,采摘鮮葉; 步驟二,攤青5-10小時; 步驟三,以175°C _185°C的溫度進行機械殺青5-7分鐘后冷卻到常溫; 步驟四,揉捻三次,每次均是在常溫下揉捻10分鐘; 步驟五,炒二青; 步驟六,整形,在70°C _80°C的鍋溫上整形; 步驟七,三次烘干,第一次烘干后冷卻到常溫,然后進行第二次烘干,再冷卻到常溫,再進行第三次烘干,然后冷卻到常溫,得到成品。
【文檔編號】A23F3/06GK104472749SQ201510023065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5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5年1月18日
【發明者】成學謙, 成煥煌, 何在元 申請人:麻城護兒山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