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
背景技術:
電梯以轎廂的升降時的調速為目的而具備限速器。限速器用于在升降通路內沿著主軌道升降的電梯的轎廂成為超速狀態時,將用來驅動電梯的電源切斷,使轎廂的緊急停止裝置動作。限速器包括連結在轎廂的緊急停止裝置上的限速器繩索、和旋轉自如地支承在框架上并卷掛有限速器繩索的限速器繩輪。在限速器的檢修作業時,使限速器繩索相對于限速器繩輪離開,以使限速器繩輪能夠自由旋轉。此時,使用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在以往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中,對于基于用戶的簡單地進行限速器繩索的拉起動作的要求沒有充分滿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限速器繩索簡單地拉起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技術方案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具備下部件、上部件、移動機構、限制部件、和繩索限制機構。下部件在將卷掛在限速器繩輪上的限速器繩索拉起的拉起方向側,形成有下側接觸面,并且形成有限速器繩索穿過的下側插通部。上部件在與拉起方向側相反側形成有用于與下側接觸面接觸的上側接觸面,并且形成有限速器繩索穿過的上側插通部。此外, 上部件在下側接觸面與上側接觸面接觸的狀態下載置在下部件上。移動機構使下部件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該下部件移動方向是與拉起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部件在下部件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時限制上部件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并且容許上部件向拉起方向移動。繩索限制機構固定在限速器繩索上,限制限速器繩索相對于上部件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上側接觸面或下側接觸面中的至少一個是朝向拉起方向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向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將限速器繩索簡單地拉起。
圖1是表示限速器的大體結構例的圖。圖2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大體結構例的圖。圖3是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要部剖視圖。圖4是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動作說明圖。圖5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變形例的圖。
圖6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大體結構例的圖。圖7是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要部剖視圖。圖8是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動作說明圖。圖9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變形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另外,在下述的實施方式中,對設在機械室中的限速器中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進行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設在升降通路內的限速器。這里,所謂“高度”,是指拉起方向上的距離,所謂“長度”,是指下部件移動方向上的距離,所謂“寬度”,是指與拉起方向及下部件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距離。〔實施方式1〕圖1是表示限速器的大體結構例的圖。限速器100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在設于升降通路上部的機械室中,固定在將升降通路與機械室分隔的機械室的底板200上。限速器 100包括限速器繩輪101、限速器繩索102、框架103、罩104、飛錘機構(fly weight) 105、開關機構106、棘輪機構107、和制動機構108。限速器繩輪101卷掛有限速器繩索102。限速器繩輪101被框架103的軸部103a 支承而旋轉自如。限速器繩索102穿過形成在底板200上的貫通機械室和升降通路的貫通孔200a、200b延伸到升降通路中。限速器繩索102連結在升降通路內的轎廂的緊急停止裝置上,與轎廂的升降連動地移動。框架103固定在底板200上。罩104收納限速器繩輪 101,在內部中配置有框架103。飛錘機構105是通過限速器繩輪101的旋轉而將開關機構106設為關的機構。當轎廂處于超速狀態時,飛錘機構105隨著限速器繩輪101的旋轉而轉動。飛錘機構105通過轉動而將開關機構106設為關。開關機構106用于切斷對使轎廂升降的驅動源的電力供給。開關機構106如果因轎廂處于超速狀態而被飛錘機構105設為關,則將對驅動源的電力供給切斷。棘輪機構107是使制動機構108動作的機構。棘輪機構107包括棘輪主體107a 和動作爪107b。棘輪主體107a與限速器繩輪101設在同軸上。動作爪107b設在飛錘機構 105上。如果轎廂成為比將上述開關機構106設為關的超速狀態更超速狀態,則棘輪機構 107通過飛錘機構105的進一步的轉動,動作爪107b與棘輪主體107a卡合,棘輪主體107a旋轉。制動機構108是經由限速器繩索102使轎廂的緊急停止裝置動作的機構。制動機構108通過棘輪主體107a旋轉而動作,將限速器繩索102推壓在限速器繩輪101上。由此, 在限速器繩索102上向限速器繩輪101的方向(在該圖中是拉起方向)作用張力,轎廂的緊急停止裝置動作而將轎廂停止。接著,對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大體結構例的圖。圖3是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要部剖視圖。圖4是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動作說明圖。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用于使限速器繩索102從限速器繩輪101離開。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 1-1如圖2及圖3所示,包括下部件2、上部件3、移動機構4、殼5、和繩索抓握部6。下部件2形成有下側接觸面21和下側插通部22。下部件2是在長方體上形成有下側接觸面21及下側插通部22而成的形狀。下部件2是在底面M與殼5的后述的收納部51的底面接觸的狀態下、并且使側面23為下部件移動方向側而收納在殼5的收納部51 中的。下側接觸面21形成在將卷掛在限速器繩輪101上的限速器繩索102拉起的方向、即朝向限速器繩輪101的拉起方向側。下側接觸面21是朝向拉起方向且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向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即,下側接觸面21形成為,高度隨著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朝向相反側而變高。下側插通部22穿過限速器繩索102。下側插通部22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從下部件2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的側面23切出切口且從下側接觸面21貫通到底面M的切口。這里,下側插通部22的長度設定為,使后述的被拉起的限速器繩索102不與形成下側插通部22的內壁面相干擾。此外,下側插通部22的寬度設定為大于作為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拉起的對象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最大直徑(例如12mm)。上部件3形成有上側接觸面31和上側插通部32。上部件3是在長方體上形成有上側接觸面31及上側插通部32而成的形狀。上側接觸面31形成在與拉起方向側相反的一側。上側接觸面31與下側接觸面21同樣,是朝向拉起方向且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向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即,上側接觸面31形成為,高度隨著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朝向相反側而變高。上側插通部32穿過限速器繩索102。上側插通部32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從上部件 3的與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相反側的側面33切出切口且從上側接觸面31貫通到上面34的切口。上部件3在上側接觸面31與下側接觸面21接觸的狀態下載置在下部件2上。這里, 上側插通部32的長度設定為,使固定有后述的繩索抓握部6的限速器繩索102不與形成上側插通部32的內壁面相干擾、并且能夠位于上部件3的下部件移動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此外,上側插通部32的寬度設定得大于作為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拉起的對象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最大直徑。這里,優選將下部件2和上部件3做成相同的形狀。S卩,在上側接觸面31及下側接觸面21都是傾斜面的情況下,優選其傾斜角度相同。由此,載置在下部件2 上的上部件3的上面34與底板200平行,即為水平。此外,如果下部件2及上部件3是相同的形狀,則能夠降低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制造成本。移動機構4使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該下部件移動方向是與拉起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動機構4在本實施方式中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螺栓41是在對限速器繩索102設置有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狀態下、進行限速器的檢修的作業員通過工具相對于螺母42擰入的零件。螺母42固定在與殼5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相反側的側面55 上。螺母42固定在側面55上,以使形成有螺紋的孔對置于連通到后述的收納部51的連通孔56。這里,連通孔56的直徑設定得比螺栓41的形成有螺紋的軸的直徑大。因而,螺栓 41如果從與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相反側螺合到螺母42中、相對于螺母42擰入,則前端部通過連通孔56。如果進一步相對于螺母42擰入,則螺栓41與收納在收納部51中的下部件2 的側面23所對置的側面25接觸,使下部件移動方向的推壓力作用在下部件2上,下部件2 在殼5內能夠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殼5是限制部件,當將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時限制上部件3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并且容許上部件向拉起方向移動。殼5形成有收納部51和殼插通部52。殼 5是在長方體上形成有收納部51及殼插通部52的形狀。收納部51是形成于在拉起方向側具有開口的殼5內部中的空間部,用于收納下部件2及上部件3。這里,收納部51的長度設定為比下部件2的長度長。此外,收納部51的寬度設定為下部件2及上部件3能夠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的程度。殼插通部52穿過限速器繩索102。殼插通部52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從殼5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的側面53及底面M貫通到收納部51的切口。S卩,殼插通部52形成為,使包括下部件移動方向和拉起方向的平面中的截面形狀為L字狀。這里,殼插通部52的長度設定為,使得后述的被拉起的限速器繩索102不會與形成殼插通部52的內壁面相干擾。此外,殼插通部52的寬度設定得大于作為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拉起的對象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最大直徑。在殼5的收納部51中,收納有下部件2,以使側面23與收納部51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的內壁面57對置。并且,收納有上部件3,以使上側接觸面31與下側接觸面21接觸,并且與側面33對置的側面35與內壁面57對置。此時,上部件3在自重下經由上側接觸面31及下側接觸面21要使下部件2向與下部件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S卩,下部件2 及上部件3由于上部件3的自重而作用有相互離開的方向的力。結果,下部件2的側面25 與和收納部51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相反側的內壁面接觸,上部件3的側面35與收納部51 的下部件移動方向側的內壁面57接觸。這里,下部件2如果接觸與內壁面57對置的內壁面,則不能進一步向與下部件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也不能通過上部件3向拉起方向移動。另一方面,上部件3如果接觸內壁面57,則不能進一步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但當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時,上部件3能夠沿著內壁面57向拉起方向移動。繩索抓握部6通過固定在限速器繩索102上,來限制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上部件3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繩索抓握部6包括第一限制部件61、第二限制部件62、 第一抓握部63、和第二抓握部64。第一限制部件61連結著第一抓握部63。第二限制部件 62連結著第二抓握部64。第一限制部件61及第二限制部件62在本實施方式中隔著上側插通部32配置在上部件3的上面34上。第一抓握部63及第二抓握部64通過縮小相互的相對距離,將限速器繩索102向半徑方向內側推壓,來抓握繩索抓握部6。變更第一抓握部 63及第二抓握部64的相對距離的手段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說明。如果通過第一抓握部63 及第二抓握部64抓握限速器繩索102,則將繩索抓握部6固定在限速器繩索102上。如上所述,由于繩索抓握部6接觸在上部件3的上面34上,所以能夠限制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上部件3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接著,對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進行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進行說明。首先,在檢修限速器的情況下,使轎廂停止,如圖1所示,使繩索抓握部7固定在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b之間的限速器繩索102上。這里,繩索抓握部 7用于限制限速器繩索102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繩索抓握部7是不能通過貫通孔200b的大小,固定在限速器繩索102上,通過與底板200接觸,限制限速器繩索102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繩索抓握部7例如也可以與上述繩索抓握部6是同樣的。接著,如圖1及圖3所示,在繩索抓握部7固定在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b之間的限速器繩索102上的狀態下,對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a 之間的限速器繩索102設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首先,將殼5配置在底板200上。這里,使限速器繩索102穿過殼5的殼插通部52中,并且將殼5配置為,使貫通孔200a被堵塞。另外,螺栓41以前端部不突出到收納部51中的程度螺合在螺母42中。接著,如圖3所示,在殼5的收納部51中收納下部件2。這里,下部件2收納在收納部51中,以使下側接觸面21為拉起方向側,并且側面23與收納部51的內壁面57對置。
7此時,位于收納部51中的限速器繩索102穿過殼插通部52。接著,將上部件3收納到殼5的收納部51中。這里,上部件3收納在收納部51中, 以使上側接觸面31與下側接觸面21對置、并且側面35與收納部51的內壁面57對置。由此,如上所述,將上部件3載置在下部件2上,由于上部件3的自重,上部件3的側面35與內壁面57接觸,下部件2的側面25與對置于內壁面57的內壁面接觸。此時,位于收納部 51中的限速器繩索102通過上側插通部32。接著,將繩索抓握部6固定到限速器繩索102上。這里,將固定在上部件3上的繩索抓握部6穿過殼插通部52、下側插通部22及上側插通部32,固定到從上部件3的上面34 朝向限速器繩輪101延伸的限速器繩索102上。由此,限速器繩索102能夠與上部件3 — 起向拉起方向移動。通過以上,對限速器繩索102設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接著,將限速器繩索102通過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向拉起方向拉起。作業員在對限速器繩索102設置了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狀態下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 如果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則螺栓41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螺栓41的前端部接觸在下部件2的側面25上,通過將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推壓,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如果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則要使載置在下部件2上的上部件3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此時,由于為側面35接觸內壁面57的狀態,所以上部件3不能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但上側接觸面31能夠相對于下側接觸面21向傾斜方向(與下部件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和拉起方向之間的方向)移動。因而,如圖4所示,如果下部件2在殼5 內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則上部件3隨之在接觸殼5的狀態下向拉起方向移動。因而, 對于上部件3來說,與設置有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的狀態下的高度(圖3的Hl)相比, 通過移動機構4使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后的高度(圖4的ffi)變高。由此,限速器繩索102向拉起方向移動與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的量對應的距離ΔΗ(= Η2-Η1)。這里,如上所述,由于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b之間的限速器繩索 102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動被繩索抓握部7限制,所以能夠在限速器繩索102與限速器繩輪101之間形成間隙,能夠使卷掛的限速器繩索102與限速器繩輪101相離開。以上,在上述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中,在設置后,作業員通過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將與旋轉方向的力一起產生的直線方向的力、例如本實施方式中的下部件移動方向的力變換為拉起方向的力,能夠將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底板200 向拉起方向拉起。由此,能夠將限速器繩索102簡單地拉起。此外,由于上部件3在殼5內一邊被內壁面57導引一邊向拉起方向移動,所以能夠將限速器繩索102穩定地拉起。此外, 在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時相對于限速器繩索102移動的只是下部件2,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殼插通部52及上側插通部32的相對位置幾乎不變化。因而,在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時,能夠抑制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接觸限速器繩索102,能夠抑制檢修帶來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損傷。〔變形例〕以下,對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5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變形例的圖。如該圖所示,也可以是,在上側接觸面31及下側接觸面21中的一個上,例如在本變形例中在下側接觸面21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沈、27,在另一個上,例如在本變形例中在上側接觸面31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且在下側接觸面21與上側接觸面31接觸的狀態下分別插入到槽部沈、27中的突起部36、37。在此情況下,在將下部件2收納到殼5內之后,在將上部件3載置到下部件2上時,將突起部36、37分別插入在槽部沈、27中。這里,槽部沈、27、突起部36、37沿傾斜方向延伸而形成,所以上側接觸面31在相對于下側接觸面21相對移動時,能夠沿傾斜方向可靠地移動。因而,在下部件2 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時,上部件3能夠與拉起方向平行并且平行于與下部件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可靠地移動。由此,能夠可靠地使上部件3向拉起方向移動,能夠將限速器繩索 102可靠地向拉起方向拉起。另外,槽部和突起部的數量并不限定于變形例。例如,也可以是,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在一個接觸面上形成1個,沿傾斜方向延伸的突起部在另一個接觸面上形成1個。此外,也可以是,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在一個接觸面上形成有兩個, 在另一個接觸面上形成有分別插入到兩個槽部中的半球形狀的突起部。此外,也可以是,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在一個接觸面上形成有1個,在另一個接觸面上沿傾斜方向連續形成有多個插入到槽部中的半球形狀的突起部。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1中,也可以設置用于限制在底板200上設置的殼5的移動的殼限制部,例如向拉起方向突出的突起部。由此,能夠限制殼5相對于底板200的移動, 所以在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時,當作業員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時能夠抑制殼5相對于底板200移動,所以能夠抑制檢修帶來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損傷。此外,殼5也可以預先固定在底板200上。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1中,對下側接觸面21及上側接觸面31為傾斜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側接觸面21及上側接觸面31中的一個是傾斜面,另一個是包括下部件移動方向和拉起方向的平面中的截面形狀為圓弧的彎曲面。在此情況下,能夠減小下側接觸面21與上側接觸面31的接觸面積,所以能夠以較小的力將限速器繩索102拉起。〔實施方式2〕接著,說明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圖6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大體結構例的圖。圖7是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要部剖視圖。圖8是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動作說明圖。如圖6所示, 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與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 不同的點在于,不使用殼5,通過用移動機構4使兩個下部件h、2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即接近方向移動,將限速器繩索102向拉起方向拉起。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如圖6及圖7 所示,包括兩個下部件加、213、上部件3a、3b、移動機構4、和繩索抓握部6。另外,在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中,與有關實施方式1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相同或近似的構成單元將其說明省略或簡略化。下部件2a、沘分別形成有下側接觸面2la、2Ib和螺栓插入孔^aJ9b。下部件2a、 2b是在長方體上形成有下側接觸面21a、21b的形狀。下側接觸面21a、21b形成在拉起方向側。下側接觸面21a、21b是朝向拉起方向且向兩個下部件h、2b相互離開的方向即離開方向分別傾斜的傾斜面。即,下側接觸面21a、21b形成為,使得高度隨著從各下部件h、2b各自的接近方向側朝向離開方向側而變高。螺栓插入孔^a、29b是在將下部件2a、2b配置為使下側接觸面21a、21b對置的狀態下能夠插入螺栓41的孔。螺栓插入孔29a從離開方向側的側面28a貫通到接近方向側的側面而形成。螺栓插入孔29b從離開方向側的側面28b
9貫通到接近方向側的側面而形成。螺栓插入孔的直徑設定得比螺栓41的形成有螺紋的軸的直徑大。上部件包括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分別形成有上側接觸面31a、31b和切口部38a、38b。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是在長方體上形成有上側接觸面31a、31b及切口部38&、3汕后的形狀。上側接觸面31a、31b形成在與拉起方向側相反側。上側接觸面31a、31b是朝向拉起方向向離開方向分別傾斜的傾斜面。 即,上側接觸面31a、31b形成為,使高度隨著從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各自的接近方向側朝向離開方向側而變高。切口部38a是從第一上部件3a的接近方向側的側面39a切開切口且從上側接觸面31a貫通到上面34a。切口部38b是從第二上部件北的接近方向側的側面39b切開切口且從上側接觸面31b貫通到上面34b而形成的。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在側面39a與側面39b接觸的狀態下構成上部件,在上側接觸面31a、31b與下側接觸面21a、21b分別接觸的狀態下載置在兩個下部件2a、2b之間。在側面39a與側面39b 接觸的狀態下,切口部38a、38b對置而成為1個孔,成為穿過限速器繩索102的上側插通部 32。S卩,上側插通部32由第一上部件3a及第二上部件3b形成。移動機構4是使兩個下部件h、2b向相互接近方向移動的機構。移動機構4在本實施方式中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螺母42固定在下部件2b的離開方向側的側面28b上。 螺母42固定在側面28b上,以使形成有螺紋的孔對置于螺栓插入孔^b。螺栓41在被從下部件加的離開方向側的側面28a插入到螺栓插入孔29a中之后,被插入到螺栓插入孔29b 中,與螺母42螺合。在螺栓41與下部件加的側面28a接觸的狀態下,如果將螺栓41相對于螺母42擰入,則下部件h、2b能夠向接近方向移動。繩索抓握部6的第一限制部件61及第二限制部件62在本實施方式中隔著上側插通部32且跨過第一上部件3a的上面3 及第二上部件3b的上面34b而配置。繩索抓握部6由于接觸第一上部件3a的上面3 及第二上部件北的上面34b,所以能夠限制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第一上部件3a及第二上部件北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接著,對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進行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在繩索抓握部7固定在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b 之間的限速器繩索102上的狀態下,對限速器繩輪101與底板200的貫通孔200a之間的限速器繩索102設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首先,將下部件加、213配置在底板200上。這里,將下部件加、沘配置為,使貫通孔200a位于下部件加、沘之間,下側接觸面21a、21b隔著限速器繩索102相對置。接著,經由螺栓插入孔^a、29b將螺栓41螺合到螺母42中。另外,螺栓41也可以在將下部件2a、2b配置到底板200上之前螺合到螺母42中。接著,在下部件加、213之間配置作為上部件的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這里,將第一上部件3a載置在下部件加上,以使上側接觸面31a與下側接觸面21a對置,并且切口部38a與限速器繩索102對置。將第二上部件3b載置在下部件2b上,以使上側接觸面31b與下側接觸面21b對置、并且切口部38b與限速器繩索102對置。由此,第一上部件3a的側面39a與第二上部件北的側面39b接觸,限速器繩索102穿過上側插通部32。 另外,如果將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載置在下部件2a、2b之間,則由于第一上部件 3a、第二上部件北的自重,在下部件2a、2b上作用有離開方向的力,并且在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上作用有接近方向的力。接著,將繩索抓握部6固定在限速器繩索102上。通過以上,對限速器繩索102設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接著,將限速器繩索102通過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向拉起方向拉起。在對限速器繩索102設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的狀態下,作業員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 如果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則螺栓41與螺母42的相對距離縮小,通過螺栓41及螺母 42將下部件加、下部件2b分別向接近方向推壓,從而下部件h、2b向接近方向移動。如果下部件h、2b向接近方向移動,則載置在下部件2a、下部件2b之間的第一上部件3a的上側接觸面31a及第二上部件北的上側接觸面31b能夠分別相對于下側接觸面21a、21b沿傾斜方向(離開方向與拉起方向之間的方向)移動。因而,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如圖8所示,在下部件 、2b向接近方向移動時隨之向拉起方向移動。因而,對于第一上部件 3a、第二上部件北來說,與設置有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的狀態下的高度(圖7的H3)相比較,通過移動機構4使下部件 、2b向接近方向移動后的高度(圖8的H4)變高。由此, 限速器繩索102向拉起方向移動與下部件h、2b向接近方向移動的量對應的距離ΔΗ(= Η4-Η3)。由此,通過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能夠使卷掛的限速器繩索102與限速器繩輪 101離開。以上,在上述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中,在設置后,通過作業員將螺栓41擰入到螺母42中,將與旋轉方向的力一起產生的直線方向的力、例如本實施方式中的作用在下部件加、213上的接近方向的力變換為拉起方向的力,能夠將限速器繩索 102相對于底板200向拉起方向拉起。由此,能夠將限速器繩索102簡單地拉起。此外,在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時相對于限速器繩索102移動的只是下部件h、2b,限速器繩索102 相對于上側插通部32的相對位置幾乎不變化。因而,在限速器繩索102的拉起時,能夠抑制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接觸限速器繩索102,能夠抑制檢修造成的限速器繩索102的損傷。〔變形例〕以下,對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9是表示有關實施方式2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的變形例的圖。如該圖所示,也可以是,在上側接觸面31a、31b及下側接觸面21a、 21b中的一個上,例如在本變形例中在下側接觸面21a、21b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aJ6b、27a、27b,在另一個上,例如在本變形例中在上側接觸面31a、31b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且在下側接觸面21a、21b與上側接觸面31a、31b接觸的狀態下分別插入在槽部 a、 b、27a、27b中的突起部36a、36b、37a、37b。在此情況下,在將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載置到下部件2a、2b之間時,將突起部36a、36b、37a、37b分別插入到槽部^a、 26b,27a,27b中。這里,槽部26aJ6b、27a、27b、突起部36a、36b、37a、37b沿傾斜方向延伸形成,所以上側接觸面31a、31b在相對于下側接觸面21a、21b相對移動時,能夠沿傾斜方向可靠地移動。因而,在下部件 、2b向接近方向移動時,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能夠平行于拉起方向可靠地移動。由此,能夠可靠地使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向拉起方向移動,能夠將限速器繩索102可靠地向拉起方向拉起。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2中,也可以將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固定在鉸鏈機構8上。鉸鏈機構8包括固定部81、固定部82、和旋轉部83。固定部81固定在第一上部件3a的與離開方向及拉起方向正交的方向側的側面的切口部38a側。固定部82固定在第二上部件北的與離開方向及拉起方向正交的方向側的側面的切口部38b側。旋轉部83將固定部81及固定部82連結,且使固定部81及固定部82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能夠繞著拉起方向旋轉。旋轉部83位于第一上部件3a與第二上部件北之間。因而,第一上部件3a、 第二上部件北通過鉸鏈機構8成為一個相對于另一個能夠繞著拉起方向旋轉。因而,在將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載置在下部件2a、2b之間時,首先通過將鉸鏈機構8打開, 使第一上部件3a及第二上部件北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繞著拉起方向旋轉,從而使側面 39a、39b露出。接著,使限速器繩索102對置于切口部38a、38b,通過將鉸鏈機構8關閉,使側面39a、39b接觸,從而使限速器繩索102穿到上側插通部32中。限速器繩索102穿過上側插通部32時的第一上部件3a及第二上部件北的位置關系由鉸鏈機構8保持。因而,能夠容易地進行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2相對于限速器繩索102的設置。此外,在使下部件 2a,2b向接近方向移動且使第一上部件3a、第二上部件北向拉起方向移動時,能夠抑制第一上部件3a與第二上部件北的相對位置發生偏差。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2中,通過使螺栓41螺合到固定在下部件2b上的螺母42 中,使下部件h、2b向接近方向移動,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設置螺母42而使螺栓41直接螺合到下部件2b的螺栓插入孔29b中。由此,能夠削減部件件數,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2中,對下側接觸面2la、2Ib及上側接觸面3la、3Ib是傾斜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側接觸面21a、21b是傾斜面,上側接觸面31a、31b是包括離開方向和拉起方向的平面中的截面形狀為圓弧的彎曲面。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上部件3a的側面39a與第二上部件北的側面39b接觸的狀態下,使上側接觸面31a、31b的包括離開方向和拉起方向的平面中的截面形狀形成為作為1個半圓弧的彎曲面。在此情況下,能夠減小下側接觸面21a、21b與上側接觸面31a、31b的接觸面積,所以能夠以較小的力將限速器繩索102拉起。說明了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但這些實施方式是作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味著限定發明的范圍。這些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省略、替代、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與包含在發明的范圍及主旨中同樣,包含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和其等同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其特征在于, 具備下部件,在將卷掛在限速器繩輪上的限速器繩索拉起的拉起方向側,形成有下側接觸面,并且形成有上述限速器繩索穿過的下側插通部;上部件,在與上述拉起方向側相反的一側,形成有用于與上述下側接觸面接觸的上側接觸面,并且具有上述限速器繩索穿過的上側插通部,在上述下側接觸面與上述上側接觸面接觸的狀態下,上述上部件載置在上述下部件上;移動機構,使上述下部件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該下部件移動方向是與上述拉起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部件,在上述下部件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時限制上述上部件向上述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并容許上述上部件向上述拉起方向移動;以及繩索限制機構,通過固定在上述限速器繩索上,限制上述限速器繩索相對于上述上部件向與上述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上述上側接觸面或上述下側接觸面中的至少一個是朝向上述拉起方向且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向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側接觸面及上述下側接觸面是朝向上述下部件移動方向且從上述拉起方向側向上述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在上述上側接觸面及下側接觸面中的一個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在另一個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且在上述下側接觸面與上述上側接觸面接觸的狀態下插入在上述槽部中的突起部。
3.一種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其特征在于, 具備兩個下部件,在將卷掛在限速器繩輪上的限速器繩索拉起的拉起方向側,形成有下側接觸面;上部件,在與上述拉起方向側相反的一側,形成有用于與上述兩個下側接觸面分別接觸的兩個上側接觸面,并具有上述限速器繩索穿過的上側插通部,在上述兩個下側接觸面與上述兩個上側接觸面分別接觸的狀態下,上述上部件載置在上述兩個下部件之間;以及移動機構,使上述兩個下部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動;至少上述兩個下側接觸面是朝向上述拉起方向且分別向上述兩個下部件相互離開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兩個上側接觸面是在上述拉起方向側朝向上述兩個下部件相互離開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在上述上側接觸面及下側接觸面中的一個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的槽部,在另一個上,形成有沿傾斜方向延伸且在上述下側接觸面與上述上側接觸面接觸的狀態下插入在上述槽部中的突起部。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件包括分別形成有上述上側接觸面的第一上部件及第二上部件構成;上述上側插通部由上述第一上部件和上述第二上部件形成;上述第一上部件及上述第二上部件固定在鉸鏈機構上,使得上述第一上部件及上述第二上部件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能夠繞著拉起方向旋轉。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關于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將限速器繩索簡單地拉起的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限速器繩索拉起夾具(1-1)在下側接觸面(21)與上側接觸面(31)接觸的狀態下,將上部件(3)載置在下部件(2)上,所述下側接觸面(21)與上側接觸面(31)是朝向拉起方向且從下部件移動方向側向相反側傾斜的傾斜面。移動機構(4)通過限制部件限制上部件(3)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并容許上部件向拉起方向移動,并且在通過繩索抓握部(6)限制限速器繩索(102)相對于上部件(3)向與拉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的狀態下,將下部件(2)向下部件移動方向移動。
文檔編號B66B5/00GK102398811SQ20111018705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明者佐藤伸幸, 畑覺 申請人:東芝電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