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具體地說是一種岸橋吊具起升鋼 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簡稱岸橋)大多含有起升機構的鋼絲繩防擺裝 置,其中以倒八字的鋼絲繩纏繞防擺技術為主,如圖1所示。整個機構的鋼絲 繩防擺纏繞由巻筒、滑輪、吊具和鋼絲繩組成。
基于堆場和船運集裝箱堆垛的要求,集裝箱的堆碼有加高的趨勢,達到了5 層以上。在維持現有集裝箱堆碼間隔不變的情況下,集裝箱吊具欲定位抓取前 一排最下一層的集裝箱時,由于靠海側的鋼絲繩和集裝箱長度方向的角邊距離 過窄,并受現場的風力及司機操作的熟練程度的影響,靠海側鋼絲繩時常和后 排最上一層的集裝箱長度方向的角邊發生刮蹭,俗稱為掛倉。容易造成鋼絲繩 的早期磨損、斷裂,影響港口的正常裝卸工作,并給以后的岸橋運行埋下了極 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對集裝箱磨損嚴重的會造成骨架損壞乃至報廢,磨穿的 部分容易漏水,容易導致物品損壞,也增加集裝箱業主的成本負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以 避免工作時出現掛倉等現象,確保起重機的正常工作。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岸橋吊具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第一 對下滑輪,另一端設置第二對下滑輪,在岸橋吊具的上方設置吊架,在吊架上 設置與岸橋吊具上的滑輪相對應的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所述第一對 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對下滑輪與第二對下滑輪間的間 距;在吊架一側的岸橋吊具上設置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第一組鋼絲繩的一端 巻繞在第一滾筒上,第二組鋼絲繩巻繞在第二滾筒上;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的另 一端依次繞過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一對下滑輪后被固定于吊架另一側的岸橋吊具 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的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二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下滑輪后也被 固定于吊架另一側的岸橋吊具上。
在所述吊架上設置滾輪,所述滾輪位于設置在所述岸橋吊具上的軌道上; 所述軌道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岸橋吊具的長度方向。第一對上滑輪包括兩個 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輪與第二滑輪,第二對上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 線相互平行的第三滑輪與第四滑輪;第一對下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 行的第五滑輪與第六滑輪,第二對下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七 滑輪與第八滑輪;第一組鋼絲繩中有第一根鋼絲繩與第二根鋼絲繩,第二組鋼 絲繩中有第三根鋼絲繩與第四根鋼絲繩;所述第二根鋼絲繩以交叉狀繞過位于 左側的第一滑輪及第五滑輪,所述第三根鋼絲繩以交叉狀繞過也位于左側的第本技術能夠防止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的掛倉現象的發生,避免因掛倉而引起 的鋼絲繩損傷,保證裝卸過程中集裝箱的完好,提高工作效率。
應用了這種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技術的岸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業主反 饋的信息說明,經實踐檢驗的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技術無一例發生 掛倉現象。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圖2是傳統的使用狀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傳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在岸橋吊具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第一對下滑輪7,另一端設
置第二對下滑輪8,在岸橋吊具l的上方設置吊架6,在吊架6上設置與岸橋吊
具1上的滑輪相對應的第一對上滑輪9與第二對上滑輪10;所述第一對上滑輪
9與第二對上滑輪10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對下滑輪7與第二對下滑輪8間的 間距;在吊架6—側的岸橋吊具上設置第一滾筒4與第二滾筒5,第一組鋼絲繩 的一端巻繞在第一滾筒4上,第二組鋼絲繩巻繞在第二滾筒5上;所述第一組 鋼絲繩的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一對上滑輪9與第一對下滑輪7后被固定于吊架6 另一側的岸橋吊具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的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二對上滑輪9與 第二對下滑輪7后也被固定于吊架6另一側的岸橋吊具上。
在所述吊架6上設置滾輪2,所述滾輪2位于設置在所述岸橋吊具上的軌道 上;所述軌道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岸橋吊具的長度方向。
第一對上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輪15與第二滑輪9, 第二對上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三滑輪16與第四滑輪10;第一 對下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五滑輪7與第六滑輪14,第二對下 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七滑輪17與第八滑輪8;
第一組鋼絲繩中有第一根鋼絲繩3與第二根鋼絲繩13,第二組鋼絲繩中有 第三根鋼絲繩11與第四根鋼絲繩12;所述第二根鋼絲繩13以交叉狀繞過位于 左側的第一滑輪15及第五滑輪7,所述第三根鋼絲繩11也以交叉狀繞過位于左 側的第三滑輪16及第七滑輪17。
為避免掛倉現象的出現,保證港口裝卸工作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把原 來的靠海側的兩根鋼絲繩(即第二根鋼絲繩13與第三根鋼絲繩ll)交叉布置(見 圖3),使內側鋼絲繩改為外側,與傳統的平行布置(見圖4)方式相比,后排 最上層集裝箱長度方向的角邊和第二根鋼絲繩13與第三根鋼絲繩11的距離變 寬了很多,滿足了裝卸時岸橋吊具抓取集裝箱的空間需求。以集裝箱型號為 1AAA為例,排列的間距取440mm,其集裝箱的角邊和鋼絲繩間的距離尺寸由 原來的h2二418mm (見圖2)調整為hl二850mm (見圖1),調整后的距離為原 來的2倍多。避免掛倉現象的發生。
權利要求1、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其特征是在岸橋吊具(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第一對下滑輪,另一端設置第二對下滑輪,在岸橋吊具(1)的上方設置吊架(6),在吊架(6)上設置與岸橋吊具(1)上的滑輪相對應的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所述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對下滑輪與第二對下滑輪間的間距;在吊架(6)一側的岸橋吊具上設置第一滾筒(4)與第二滾筒(5),第一組鋼絲繩的一端卷繞在第一滾筒(4)上,第二組鋼絲繩卷繞在第二滾筒(5)上;所述第一組鋼絲繩的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一對下滑輪后被固定于吊架(6)另一側的岸橋吊具上;所述第二組鋼絲繩的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二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下滑輪后也被固定于吊架(6)另一側的岸橋吊具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其特征是 在所述吊架(6)上設置滾輪,所述滾輪位于設置在所述岸橋吊具上的軌道上; 所述軌道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岸橋吊具的長度方向。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其特征是 第一對上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輪(15)與第二滑輪(9), 第二對上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三滑輪(16)與第四滑輪(10);第一對下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五滑輪(7)與第六 滑輪(14),第二對下滑輪包括兩個轉動中心線相互平行的第七滑輪(17)與 第八滑輪(8);第一組鋼絲繩中有第一根鋼絲繩(3)與第二根鋼絲繩(13),第二組鋼 絲繩中有第三根鋼絲繩(11)與第四根鋼絲繩(12);所述第二根鋼絲繩(13) 以交叉狀繞過位于左側的第一滑輪(15)及第五滑輪(7),所述第三根鋼絲 繩(11)以交叉狀繞過也位于左側的第三滑輪(16)及第七滑輪(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具體地說是一種岸橋吊具起升鋼絲繩防掛倉纏繞機構。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岸橋吊具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第一對下滑輪,另一端設置第二對下滑輪,在岸橋吊具的上方設置吊架,在吊架上設置與岸橋吊具上的滑輪相對應的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所述第一對上滑輪與第二對上滑輪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對下滑輪與第二對下滑輪間的間距;在吊架一側的岸橋吊具上設置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第一組鋼絲繩的一端卷繞在第一滾筒上,第二組鋼絲繩卷繞在第二滾筒上。本實用新型可以避免工作時出現掛倉等現象,確保起重機的正常工作。
文檔編號B66C17/00GK201325830SQ20082021535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5日
發明者翁耀根 申請人:無錫華東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