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dang)序號(hao):8122343閱讀:166來源:國知局(ju)

專利名稱::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定裝置(mountingdevice),特別是涉及可以免除使用螺絲鎖固的方式,而能達到將電子裝置固定于其上的功效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今是信息多媒體的時代,無庸置疑地電腦對現在的人類而言幾乎已成為生活與工作中的必需品之一,無論服務器(server)、工作站(workstation)、臺式電腦(desktopcomputer)或筆記本電腦(portablecomputer),甚至工業用電腦(industrialcomputer),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電腦日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電子系統中通常都具有許多電子裝置,例如電腦系統中的硬盤(hardwaredisk)、軟盤(flo卯ydisk)及光驅(CD-ROMdrive)等存儲裝置,均為電腦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元件。這類電子裝置必須利用固定手段裝設于電腦系統的機殼內。就目前市面上所普及的電腦系統而言,其內的電子裝置大多數是利用螺絲鎖固的手段固定于機殼上。常見的螺絲鎖固方式為事先在電子裝置上開設固定孔,以及在機殼上也開設對應于固定孔的螺孔。螺絲先穿過電子裝置的固定孔,然后使用者再使用螺絲起子將螺絲分別旋入機殼上對應的螺孔。如此便可利用螺絲將電子裝置鎖固于機殼上。以下將以存儲裝置組裝于已知存儲裝置座為例作說明。請參閱圖1A與圖1B。圖1A所示為存儲裝置的側視圖。圖IB所示為已知的存儲裝置座與存儲裝置的組裝側視圖。如圖1A與圖1B所示,存儲裝置座70的側壁具有多個自側壁的前緣往內延伸的條狀開口72,以及多個固定孔74。存儲裝置50的側壁亦具有對應于條狀開口72的第一螺絲孔52,以及對應于固定孔74的第二螺絲孔54。利用存儲裝置座70的側壁的滑軌76,可將存儲裝置50組裝至存儲裝置座70內。同時,配置于第一螺絲孔52的螺絲60亦會到達條狀開口72的末端。之后,再將另一螺絲60穿過固定孔74而螺合于第二螺絲孔54內,以限制存儲裝置50在水平方向的移動。然而,以上的方式雖可將存儲裝置50穩固裝設于存儲裝置座70內,但是仍有如下的不足之處由于該存儲裝置50只有在將另一螺絲60穿過固定孔74,而螺合于第二螺絲孔54內時才可以限制存儲裝置50在水平方向的移動,在制造時,會因固定孔74的尺寸誤差而導致該存儲裝置50無法精確裝設在預定的位置。為解決該等問題,業界多在存儲裝置座70的側壁上開設一封閉的開槽,此開槽的長度與存儲裝置側邊的螺絲孔的間距大致相同,由此裝設于存儲裝置側壁兩端的螺絲分別與開槽的兩端抵靠,以限制該存儲裝置水平方向的移動。但此種方式仍有不足之處。亦即,針對不同尺寸的存儲裝置,需開設不同尺寸的開槽,同時也需設置不同的存儲裝置座,從而增加了制造與組裝的困難,無法適應客戶不同的配置需求。再者,上述螺絲鎖固的手段使得在使用者拆裝電子裝置時必須利用工具旋緊或是旋出螺絲,才能夠對于電子裝置進行組裝或是拆卸。若是手邊剛好沒有對應的工具,便無法拆裝電子裝置,使用上極為不便。另一方面,因為必須鎖固的螺絲數量眾多,造成拆裝電子裝置的過程冗長繁瑣而且耗時費力。為了解決必須搭配工具才能夠拆裝螺絲的問題,市面上出現了將螺絲改良為可直接以手指轉動的拇指螺絲(thumbscrew),以減少手邊若無工具便無法拆卸電子裝置的困擾。但是,使用者仍然需要旋轉拇指螺絲來進行鎖固,還是有耗時費力的問題存在,而且拇指螺絲的造價與成本也較一般螺絲高出許多。有鑒于此,很有必要開發一種不需要使用螺絲鎖固的方式即可將電子裝置(例如,存儲裝置)固定于其上的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可應用于具有第一孔的電子裝置。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固定裝置主要包含有架體、第一滑動件以及第二滑動件。架體可用來承載電子裝置。架體具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動件設置于架體的一側,且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動件設置于架體的另一側,且具有柱體以及第一凸起。其中,柱體穿過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而第一凸起與電子裝置的第一孔正對。當第一滑動件沿第二方向相對于架體滑動時,第二滑槽推擠柱體并使該柱體沿第一滑槽滑動,以帶動第二滑動件沿第一方向相對于架體滑動,進而使第一凸起嵌入電子裝置的第一孔中以固定電子裝置。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的固定裝置,其利用使第一滑動件相對于架體朝向第二方向移動的動作,達到帶動第二滑動件相對于架體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的結果,進而使電子裝置夾持固定于架體與第二滑動件之間。由此,即可得到免除使用螺絲鎖固的方式,而能達到將電子裝置固定于其上的功效的固定裝置。關于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利用以下的發明詳述及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圖1A所示為存儲裝置的側視圖。圖1B所示為已知的存儲裝置座與存儲裝置的組裝側視圖。圖2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優選具體實施例的固定裝置的立體組合圖。圖2B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3A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處于第一操作狀態的俯視圖。圖3B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處于第二操作狀態的俯視圖。圖4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與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其中固定裝置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圖4B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與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其中電子裝置放置于固定裝置上。圖4C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與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其中電子裝置的一端卡合至固定裝置。圖4D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與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其中固定裝置處于第二操作狀態。圖5所示為圖2B中的架體的俯視圖。5圖6所示為圖2B中的第二滑動件的側視圖。圖7所示為圖2B中的第一滑動件的俯視圖。圖8A所示為圖3A中的第一滑動件與架體的側視分解圖,其中第一滑動件與架體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圖8B所示為圖3B中的第一滑動件與架體的側視分解圖,其中第一滑動件與架體處于第二操作狀態。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范疇旨在提供一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利用使第一滑動件相對架體朝向第二方向移動的動作,達到帶動第二滑動件相對架體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的結果,進而使電子裝置夾持固定于架體與第二滑動件之間。以下將詳述本發明的優選具體實施例,用以充分解說本發明的特征、精神、優點以及實施上的簡便性。請參閱圖2A與圖2B。圖2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優選具體實施例的固定裝置l的立體組合圖。圖2B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1的立體分解圖。如圖2B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包含有架體10、第一滑動件12以及第二滑動件14。架體10具有沿第一方向D工設置的第一滑槽100。第一滑動件12設置于架體10的一側,且具有第二滑槽120。第二滑動件14設置于架體10的另一側,且具有柱體140。柱體140可穿過第一滑槽100以及第二滑槽120。以下將針對本發明的固定裝置l作更深入的介紹與更詳細的說明,包含其內各部位的結構與其功能以及操作方式。請參閱圖3A與圖3B。圖3A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1處于第一操作狀態的俯視圖。圖3B所示為圖2A中的固定裝置1處于第二操作狀態的俯視圖。如圖3A與圖3B所示,當固定裝置1的第一滑動件12沿第二方向D2相對于架體10滑動時,第二滑槽120推擠第二滑動件14上的柱體140并使該柱體140沿第一滑槽100滑動,以帶動第二滑動件14沿第一方向D工相對于架體10滑動。在這一優選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工與第二方向D2垂直,但并不以此為限,可視實際設計上的要求而有相對應的變化。在此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固定裝置l利用上述各元件之間相互的操作關系,即可達到固定電子裝置的功效。以下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固定裝置l用以固定電子裝置的局部結構與固定步驟。請參閱圖4A至圖4D。圖4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2與固定裝置1的側視圖,其中固定裝置1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圖4B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2與固定裝置1的側視圖,其中電子裝置2放置于固定裝置1上。圖4C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2與固定裝置1的側視圖,其中電子裝置2的一端卡合至固定裝置1。圖4D所示為圖4A中的電子裝置2與固定裝置1的側視圖,其中固定裝置1處于第二操作狀態。請參閱圖2B并配合參閱圖4B,根據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的架體10具有底面101、第一側壁102以及第二側壁104。第一側壁102與第二側壁104豎立于底面101。第一側壁102與第二側壁104相對豎立。第二滑動件14可抵靠于架體10的內側(亦即底面101與第二側壁104間的角落),并且第一滑動件12可抵靠于架體10的外側(亦即底面101與第二側壁104之間的交界凸出部位)。其中,上述第一滑槽100設置于架體10的底面101上。另外,架體10的第一側壁102具有第二凸起1020,并且電子裝置2具有配合以嵌入第二凸起1020的第二孔20。同樣地,固定裝置1的第二滑動件14具有第一凸起142,并且電子裝置2亦具有配合以供第一凸起142嵌入的第一孔22。進一步而言,第二滑動件14具有第一板片144與第二板片146。第二板片146豎立于第一板片144上。柱體140連接于第一板片144上,而第一凸起142設置于第二板片146上。因此,當電子裝置2朝向架體10的第一側壁102抵靠時,會使得電子裝置2的第二孔20嵌入第一側壁102上的第二凸起1020以相互卡合,如圖4C所示。由此,即可將電子裝置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裝置1的架體10上。請參閱圖2B并配合參閱圖4D,當固定裝置1的第一滑動件12沿第二方向D2相對于架體10滑動時,第二滑槽120推擠第二滑動件14的第一板片144上的柱體140并使該柱體140沿第一滑槽100滑動,以帶動第二滑動件14沿第一方向D工相對于架體10滑動,進而使第二板片146上的第一凸起142嵌入電子裝置2的第一孔22中以固定電子裝置2。換句話說,當處于第一操作狀態時,本發明的固定裝置l為開啟的狀態,此時可以對電子裝置2自由地在架體10上進行放置或拿取操作;當處于第二操作狀態時,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為關閉的狀態,此時若電子裝置2放置于架體10上,則電子裝置2會受到夾持固定。然而,在此要說明的是,分別設置于架體10的第一側壁102的第二凸起1020以及電子裝置2的第二孔20也可交換設置。同樣地,分別設置于第二板片146上的第一凸起142以及電子裝置2的第一孔22,也可交換設置。換言之,為了達到將電子裝置2固定于固定裝置1上的目的,上述凸起與孔的配對可根據實際設計上的需求而有所改變。請參閱圖5。圖5所示為圖2B中的架體10的俯視圖。如圖5所示,架體10的第一滑槽100具有擴大部1000以及導引部1002,其中擴大部1000的寬度大于導引部1002的寬度。另外,請參閱圖6。圖6所示為圖2B中的第二滑動件14的側視圖。如圖6所示,第二滑動件14的柱體140具有頭部1400以及頸部1402。頸部1402連接于第二滑動件14的第一板片144,而頭部1400由頸部1402延伸。并且,頭部1400的尺寸大于頸部1402的尺寸。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14上的柱體140可以是鉚合于第二滑動件14上的鉚釘,但不以此為限。在此要特別指出的是,架體10的第一滑槽100上的擴大部1000的開口寬度配合第二滑動件14的柱體140的頭部1400穿過。當然,為了能讓第二滑動件14的柱體140的頭部1400穿過,擴大部1000的開口寬度必須相當于或大于柱體140的頭部1400的尺寸。另外,為了在固定裝置1的第二滑動件14相對于架體IO滑動的期間(亦即,由固定裝置1的第一操作狀態轉變至第二操作狀態的期間),能夠防止第二滑動件14脫離架體10,架體10的第一滑槽100上的導引部1002的寬度配合頸部1402,以便在第二滑動件14相對于架體10滑動時,導引第二滑動件14的柱體140的頸部1402滑動,并限制頭部1400再次穿過而脫離架體10。更精確地說,根據上述設計與安排,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唯有在第一操作狀態下,才能對架體10、第一滑動件12以及第二滑動件14進行組裝或拆解。請參閱圖7。圖7所示為圖2B中的第一滑動件12的俯視圖。如圖7所示,第一滑動件12上的第二滑槽120具有第一部分1200以及第二部分1202。第一部分1200與第二方向D2之間具有夾角a。第二部分1202由第一部分1200末端沿第二方向D2的反方向延伸而成。當第二滑槽120推擠第二滑動件14上的柱體140并使該柱體140落入第二部分1202時,第二部分1202可以限制柱體140相對于架體10的滑動行程。換言之,第二滑動件14與架體10之間在第一方向A上的相對位移即受到限制。此外,在此要特別補充的是,當第一滑動件12沿第二方向D2相對于架體10滑動時,為了使第二滑槽120能夠有效地且恰當地推擠柱體140,進而使第二滑動件能輕易地沿第一方向D工相對于架體10滑動至第二操作狀態,第一滑動件12的第二滑槽120的第一部分1200與第二方向02之間的夾角a可以設計為45度,但并不以此為限,可視實際設計上的要求而有相對應的變化。由此,在從第一操作狀態推動至第二操作狀態的過程中,除了第一滑動件12受到第二滑動件的柱體140的阻力不會過大之外,還可以使第二滑動件能夠相對于架體10移動適當的距離。舉例而言,第一滑動件12的第二滑槽120的起始端與終止端的垂直距離為d(相當于第二滑動件14朝向電子裝置2移動的距離也為d),可利用第一部分1200與第二方向02之間的夾角a的設計,來調整第二滑動件14移動的距離。請參閱圖8A與圖8B。圖8A所示為圖3A中的第一滑動件12與架體10的側視分解圖,其中第一滑動件12與架體10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圖8B所示為圖3B中的第一滑動件12與架體10的側視分解圖,其中第一滑動件12與架體10處于第二操作狀態。由圖8A與圖8B可得知,第一滑動件12可以進一步包含有彈片122。彈片122上具有凸點1220。相對地,架體10可以進一步包含與凸點1220對應的凹陷1040a、1040b。在第一操作狀態與第二操作狀態的切換過程中,凸點1220在介于兩凹陷1040a、1040b間的行程上往復移動。在第一滑動件12相對于架體10滑動的期間,當凸點1220與凹陷1040a或凹陷1040b的位置重疊時,彈片122遂利用其本身的彈力使凸點1220壓入凹陷1040a或凹陷1040b中,即可限制第一滑動件12相對于架體10滑動。換句話說,于實際應用中,根據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可在其第一操作狀態以及第二操作狀態的位置個別設置如上所述的凸點1220與凹陷1040a、1040b的配對,如圖8A與圖8B所示。利用此設計,即可防止第一滑動件12與架體10之間的相對位置因為不經意的碰撞,而造成無法定位至第一操作狀態或第二操作狀態的問題發生。當然,于實際應用中,第一滑動件12的彈片122上亦可設計成具有凹陷。相對地,架體可以進一步設計成包含對應凹陷的凸點。在第一滑動件12相對于架體10滑動的期間,利用彈片122本身的彈力將凹陷壓至凸點上,即可限制第一滑動件12相對于架體10滑動。由以上對于本發明的優選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根據本發明的固定裝置,其利用使第一滑動件相對于架體朝向第二方向移動的動作,達到帶動第二滑動件相對于架體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的結果,進而使電子裝置夾持固定于架體與第二滑動件之間。由此,即可得到完全免除使用螺絲鎖固的方式,而能達到將電子裝置固定于其上的功效的固定裝置。此外,本發明的架體的第一滑槽與第二滑動件的柱體的幾何外型與尺寸上的設計,亦可使得在第二滑動件相對于架體滑動的期間能夠防止第二滑動件脫離架體。再者,利用在本發明的第一滑動件的彈片與架體上設計有相互對應的凸點與凹陷的配對組合,亦可使本發明的固定裝置不會因為不經意的碰撞而脫離第一操作狀態與第二操作狀態。利用以上優選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的特征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優選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的范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夠使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的范疇內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等效設置。權利要求一種固定裝置,應用于具有第一孔的電子裝置,其特征是,上述固定裝置包含架體,承載上述電子裝置,且具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動件,具有第二滑槽;以及第二滑動件,其具有穿過上述第一滑槽以及上述第二滑槽的柱體,以及與上述電子裝置的上述第一孔正對的第一凸起,其中,當上述第一滑動件沿第二方向相對于上述架體滑動時,上述第二滑槽推擠上述柱體并使上述柱體沿上述第一滑槽滑動,以帶動上述第二滑動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相對于上述架體滑動,進而使上述第一凸起嵌入上述電子裝置的上述第一孔中以固定上述電子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架體具有底面及豎立在上述底面上的側壁,上述第一滑槽設置于上述底面上,且上述電子裝置放置于上述底面上并抵靠上述側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滑動件與上述第二滑動件分別設置于上述架體的上述底面的相對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滑動件具有第一板片與豎立在上述第一板片上的第二板片,上述柱體連接于上述第一板片上,而上述第一凸起設置于上述第二板片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滑動件通過將上述第一板片的上述柱體穿過上述第一滑槽而可滑動地設置于上述底面上,上述第二板片則與上述側壁相對豎立,當上述第二滑動件滑動時,上述第二板片朝向上述側壁的方向移動,以將上述電子裝置夾固于上述側壁與上述第二滑動件的上述第二板片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側壁具有第二凸起,上述電子裝置具有配合以嵌入上述第二凸起的第二孔。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滑槽具有擴大部以及導引部,上述擴大部的寬度大于上述導引部的寬度。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柱體具有頭部以及頸部,上述頸部連接于上述第二滑動件,而上述頭部由上述頸部延伸,且上述頭部的尺寸大于上述頸部的尺寸。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滑槽的上述擴大部的寬度能夠配合上述頭部穿過,而上述導引部的寬度與上述頸部配合,以便在上述第二滑動件相對于上述架體滑動時,導引上述頸部滑動并限制上述頭部穿過,進而防止上述第二滑動件脫離上述架體。10.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滑動件還包含彈片,上述彈片具有凸點,上述架體進一步包含與上述凸點對應的凹陷,上述彈片使上述凸點壓入上述凹陷,以限制上述第一滑動件相對于上述架體的滑動。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滑槽具有第一部分,且上述第一部分與上述第二方向之間具有夾角。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二滑槽還具有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由上述第一部分末端沿上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成,當上述第二滑槽推擠上述柱體并使上述柱體落入上述第二部分時,上述第二部分限制上述柱體相對于上述架體的滑動行程。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滑動件還包含彈片,上述彈片具有凸點,上述架體進一步包含與上述凸點對應的凹陷,當上述第二滑槽推擠上述柱體至上述第二部分的末端時,上述凸點與上述凹陷的位置重疊,于是上述彈片使上述凸點壓入上述凹陷以限制上述第一滑動件相對于上述架體的滑動。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方向與上述第二方向垂直。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柱體為鉚釘。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固定裝置,應用于一具有一第一孔的電子裝置。該固定裝置包含架體、第一滑動件以及第二滑動件。架體承載電子裝置,并具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動件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動件具有穿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柱體以及與電子裝置的第一孔正對的第一凸起。當第一滑動件沿第二方向相對于架體滑動時,第二滑槽推擠柱體并使該柱體沿第一滑槽滑動,以帶動第二滑動件沿第一方向相對于架體滑動,進而使第一凸起嵌入電子裝置的第一孔中以固定電子裝置。文檔編號H05K7/14GK101727143SQ20081016909公開日2010年6月9日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0日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0日發明者蔡和原申請人: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you)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