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以及利用此機構的壓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以及利用此機構的壓合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輕易保持其模面間平行精度的壓合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壓合機構(例如,液、氣壓式壓床[press])的構成如圖1所示,被加工物1被放置于一下模12上,而下模12設置于一下模固定板11上,與下模12相對的一上模14設置于一上模固定板13上;上模固定板13經由銅套(軸承)17而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于導柱16上,且經由一接頭19而由一汽缸(或油缸)18帶動;導柱16設置于下模固定板11和一基板15之間,而汽缸(或油缸)18設置于基板15上。
要對被加工物1進行壓合操作時,汽缸(或油缸)18經由接頭19使上模固定板13通過銅套(軸承)17而沿導柱16向下移動,使位于上模固定板13上的上模14靠近下模12,而對位于兩者之間的被加工物1進行壓合。
由于上模和下模閉合時必需保持平行,但由于銅套與導柱的間隙、導柱的長度公差、上、下模面、上、下模固定板的平面度以及被加工材料性質等因素,這些組合所累積的公差,造成合模時產生相當的平行誤差,使得被加工物平整性不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以及利用此機構的壓合機構,其可輕易保持其模面間平行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即提供一種壓合裝置,適用于一被動元件堆疊機中,具有一框架,所述壓合機構包括一第一模,設置于該框架的一側;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框架的另一側,其內設有至少三個油室;至少三個柱塞,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以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各柱塞上,通過該各柱塞的移動使該第二模的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壓合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柱塞與基座抵接處的多個油封;分別與油室對應的至少三油路,其以與對應的油室連通的方式在基座中形成;以及分別與油路對應的至少三個供油裝置,其經由對應的油路供應油至對應的油室。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基座包括具有至少三個孔洞的底座,部分的油路在底座中形成;設置于底座上的中間部,而油室設在中間部中,且分別與孔洞對應;以及具有至少三個穿孔的上蓋,部分的油路在上蓋中形成,而穿孔分別與油室對應,其中孔洞、對應的油室、對應的穿孔分別供對應的柱塞穿過。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部分的油封分別設置于孔洞內,且位于柱塞和底座之間;部分的油封分別設置于油室內,且位于柱塞和中間部之間;部分的油封分別設置于穿孔內,且位于柱塞和上蓋之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用以與一第一模配合,包括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其內設有至少三個油室;至少三個柱塞,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以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各柱塞上,通過該各柱塞的移動使該第二模之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在上、下油室的出口處設置各油路的獨立閉鎖裝置,以確保第一模與第二模的固定位置平行壓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用以與一第一模配合,包括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其內設有至少一個油室;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具有一轉動點;一支撐桿,設置于該基座上,一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于該轉動點;以及至少一柱塞,對應該油室且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以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與該第二模之間;通過該支撐桿的轉動配合與該柱塞的移動配合使該第二模的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在于,其可輕易補正各機件所產生的累積公差,除了上、下模的模面平面度需要求之外,其余各機件不需特別的精密加工,可節省零件加工費用,且合模時仍可維持高平行精度,可廣泛應用于需要精密壓合或特別要求合模平行精度的制作工藝或設備。
圖1為現有壓合機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的示意圖;圖3為在圖2中的底座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壓合機構的示意圖;圖5a-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壓合機構的模閉合時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內容第一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20如圖2所示,用以與一第一模30配合,其包括一基座21、三個柱塞22、一第二模23、多個油封24、多個油路25以及多個供油裝置26。
基座21以與第一模30相對的方式設置,其包括一底座212、一中間部213以及一上蓋214;底座212具有三個孔洞212a,如圖3所示,而部分的油路25在底座212中形成;中間部213設置于底座212上,且在其中形成分別與孔洞212a對應的油室211;上蓋214具有與油室211對應的穿孔214a,而部分的油路25在上蓋214中形成;柱塞22由一桿體221與一活塞222所組成,應注意的是上述孔洞212a、油室211、穿孔214a分別供柱塞22的桿體221穿過,且油室211通過柱塞22的活塞222而區分為上油室211a和下油室211b。
柱塞22分別與油室211對應,且穿過對應的油室211而以可相對于基座21移動的方式設置于基座21上;第二模23以與第一模30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柱塞22上,通過柱塞22的移動使第二模23的模面231與第一模30的模面31隨時保持平行。
油封24用以使柱塞22保持固定位置,且分別設置于柱塞22與基座21抵接處;詳而言之,部分的油封24設置于孔洞212a內,且位于柱塞22和底座212之間;部分的油封24設置于油室211內,且位于柱塞22和中間部213之間;部分的油封24設置于穿孔214a內,且位于柱塞22和上蓋214之間。
油路25分別與油室211對應,且以與對應的油室211連通的方式在基座21中形成;供油裝置26分別與油路25對應,且用以經由對應的油路25供應油至對應的油室211。
又,在上、下油室211a、211b的出口處設置各油路25的獨立閉鎖裝置217,以確保第一模30與第二模23的固定位置平行壓合。
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壓合機構100即利用上述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20和一第一模30組合而成,其可被應用于一需要壓合制作工藝的機臺(例如,被動元件堆疊機)40中,通常第一模30被設置于機臺40的框架41的一側,而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20則以與第一模30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框架41的另一側(相對側),且與機臺40的油缸42連接而通過此油缸42帶動。
本實施例的構成如上所述,以下說明本實施例的動作,應注意的是本實施例利用三點成平面的原理,配合上模平面度,調整下模的三點支撐位置(高度),可輕易保持上、下模的平行精度。
如圖5a所示,在作動本實施例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20前,需先使各柱塞22的上、下油室211a、211b的油壓保持等壓狀態;接著使第二模23上升,使兩模23、30的模面閉合,此時第二模23的支撐柱塞22會因應第一模30的模面狀態而自動調整,使第二模23的模面與第一模30的模面保持平行,如圖5b所示;應注意的是在圖5a、圖5b中,第一模30的模面傾斜以較夸張的方式顯示,在實際狀況中,兩者間的傾斜度非常微小。
在兩模閉合后,將位于各柱塞22上下的油室封閉,使各柱塞22保持固定位置(高度),而使得兩模的模面可保持平行的姿勢。經由上述步驟,在合模時,可輕易保持兩模模面的平行精度,且可減少各機件累積公差所造成的平行度損失。
又,在此實施例中,柱塞設置為三個,但在實際狀況中,可視需要而作調整。第二實施例參考圖6,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中,其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點在于,第二模23在一預定位置處設有一轉動點232,且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還包括一支撐桿28,設置于基座21上,一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于轉動點232。
本實施例通過支撐桿28的轉動配合與柱塞22的移動配合使第二模23的平面與第一模30的平面保持平行。
權利要求1.一種壓合裝置,適用于一被動元件堆疊機中,具有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機構包括一第一模,設置于該框架的一側;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框架的另一側,其內設有至少三個油室;至少三個柱塞,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以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各柱塞上,通過該各柱塞的移動使該第二模的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柱塞與該基座抵接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油路,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以與該對應的油室連通的方式在該基座中形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各油室分別由該對應的柱塞而區分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個供油裝置,分別與該各油路對應,且經由該對應的油路供應油至該對應的油室。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個孔洞,而部分的該各油路在該底座中形成;一中間部,設置于該底座上,且該各油室設在該中間部中,且該各油室分別與該各孔洞對應;以及一上蓋,具有至少三個穿孔,而部分的該各油路在該上蓋中形成,且該各穿孔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其中該各孔洞、該各對應的油室、該各對應的穿孔分別供該各對應的柱塞穿過。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孔洞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底座之間。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油室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中間部之間。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穿孔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上蓋之間。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裝置,還包括一閉鎖裝置,設置于該油室的出口處。
11.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用以與一第一模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其內設有至少三個油室;至少三個柱塞,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以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各柱塞上,通過該各柱塞的移動使該第二模之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柱塞與該基座抵接處。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油路,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且以與該對應的油室連通的方式在該基座中形成。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各油室分別由該對應的柱塞而區分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個供油裝置,分別與該各油路對應,且經由該對應的油路供應油至該對應的油室。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個孔洞,而部分的該各油路在該底座中形成;一中間部,設置于該底座上,且該各油室設在該中間部中,且該各油室分別與該各孔洞對應;以及一上蓋,具有至少三個穿孔,而部分的該各油路在該上蓋中形成,且該各穿孔分別與該各油室對應,其中該各孔洞、該各對應的油室、該各對應的穿孔分別供該各對應的柱塞穿過。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孔洞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底座之間。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油室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中間部之間。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該各油封分別設置于該各穿孔內,且位于該各柱塞和該上蓋之間。
20.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閉鎖裝置,設置于該油室的出口處。
21.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用以與一第一模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其內設有至少一個油室;一第二模,以與該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上,具有一轉動點;一支撐桿,設置于該基座上,一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于該轉動點;以及至少一柱塞,對應該油室且穿過該對應的油室而以可相對于該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基座與該第二模之間;通過該支撐桿的轉動配合與該柱基的移動配合使該第二模的平面與該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柱塞由一桿體與一活塞所組成,其中該活塞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油室中,并帶動該桿體而相對于該基座作移動運動。
23.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油封,設置于該柱塞與該基座抵接處。
24.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油路,與該油室對應,且以與該對應的油室連通的方式在該基座中形成。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油室由該活塞而區分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26.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供油裝置,與該油路對應,且經由該對應的油路供應油至該對應的油室。
27.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具有一底座,具有至少一個孔洞,而部分的該油路在該底座中形成;一中間部,設置于該底座上,且該油室設在該中間部中,且該油室與該孔洞對應;以及一上蓋,具有至少一穿孔,而部分的該各油路在該上蓋中形成,且該穿孔與該油室對應,其中該孔洞、該對應的油室、該對應的穿孔供該對應的柱塞穿過。
28.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閉鎖裝置,設置于該油室的出口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壓式平面自動定位機構以及利用此機構的壓合機構,其中壓合機構適用于具有框架的被動元件堆疊機中,且包括第一模、基座、至少三個柱塞以及第二模;第一模設置于框架的一側,基座以與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框架的另一側,其內設有至少三個油室;柱塞分別與油室對應,且穿過對應的油室而以可相對于基座移動的方式設置于基座上;第二模以與第一模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柱塞上,通過柱塞的移動使第二模的平面與第一模的平面隨時保持平行。
文檔編號B30B1/32GK2521030SQ0220147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17日
發明者吳鐵鼎, 彭享鴻 申請人: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