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
背景技術:
基站定位是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網絡(如GSM網)獲取終端設備用戶的位置信息(經緯度坐標),在電子地圖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基站定位可用于手機用戶、GPS手持端等,基站定位利用基站對終端設備的距離的測算距離來確定終端設備的位置,精度很大程度依賴于基站的分布及覆蓋范圍的大小。
通常情況下,通過基站定位的時候,都保持終端設備處于網絡注冊狀態。在網絡注冊狀態下,終端設備需要將經常同步網絡而開啟射頻發送動作,但射頻發送動作會消耗很大的耗流量。因此現有技術中,通過基站定位時終端設備的功耗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包括:基站、終端、后臺服務器,所述終端分別和基站、后臺服務器通信連接;
所述終端包括射頻模塊、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網絡控制模塊、時鐘芯片,所述網絡控制模塊中設置有一控制電路;
所述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分別與射頻模塊、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相連接,在網絡控制模塊、射頻模塊、時鐘芯片、定位結果存儲模塊上分別安裝有監控端口,所述網絡控制模塊通過監控端口分別與射頻模塊、時鐘芯片、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相連接;
所述射頻模塊與基站雙向通信連接;所述定位結果存儲模塊與后臺服務器雙向通信連接。
上述的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其中,所述時鐘芯片設定網絡開啟的時間;所述網絡控制模塊控制網絡的開啟與關閉。
上述的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其中,所述時鐘芯片設定的網絡開啟的時間為一個或多個。
上述的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其中,所述射頻模塊接收小區信息并將小區信息傳送給小區信息分析模塊;所述小區信息分析模塊通過分析小區信息得到定位結果,并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定位結果存儲模塊;所述定位結果存儲模塊存儲定位結果并在網絡開啟時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后臺服務器。
上述的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其中,所述網絡控制模塊監控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發送定位結果的進程,并在其定位結果發送完畢后,控制網絡關閉。
本實用新型的終端在進行基站定位時的網絡處于注銷狀態,通過射頻模塊接收基站的小區信息,并將小區信息發送給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分析小區數據得出定位結果后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定位結果存儲模塊。
通過時鐘芯片設定開啟網絡的時間,時鐘芯片在到設定的開啟網絡的時間時,發出信號,網絡控制模塊在檢測到時鐘芯片的信號后,控制網絡開啟。網絡開啟后,定位結果存儲模塊開始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后臺服務器,網絡控制模塊監控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發送定位結果的進程,并在其定位結果發送完畢后,控制網絡關閉。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設備,不但可以通過注銷網絡的方式來使終端關閉射頻發送,以降低射頻發送帶來的功耗,同時保證終端能夠通過獲取小區信息進行輔助定位。這樣在實現基站定位的同時,又能使設備處于低功耗的狀態,從而使其工作的時間更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細介紹。
請參見圖1,一種基于基站定位的低功耗定位設備,包括:基站、終端、后臺服務器,所述終端分別和基站、后臺服務器通信連接。
所述終端包括射頻模塊、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網絡控制模塊、時鐘芯片,所述網絡控制模塊中設置有一控制電路。
所述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分別與射頻模塊、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相連接,在網絡控制模塊、射頻模塊、時鐘芯片、定位結果存儲模塊上分別安裝有監控端口,所述網絡控制模塊通過監控端口分別與射頻模塊、時鐘芯片、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相連接。
所述射頻模塊與基站雙向通信連接;所述定位結果存儲模塊與后臺服務器雙向通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終端在進行基站定位時的網絡處于注銷狀態,此時可通過射頻模塊接收基站的小區信息,并將小區信息發送給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小區信息分析模塊分析小區數據得出定位結果后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定位結果存儲模塊。
通過時鐘芯片設定開啟網絡的時間,所述時鐘芯片設定的網絡開啟的時間為一個或多個。所述網絡控制模塊可控制網絡的開啟與關閉。
時鐘芯片在到設定的開啟網絡的時間時,發出信號,網絡控制模塊在檢測到時鐘芯片的信號后,控制網絡開啟。網絡開啟后,定位結果存儲模塊開始將定位結果傳送給后臺服務器,網絡控制模塊監控定位結果存儲模塊發送定位結果的進程,并在其定位結果發送完畢后,控制網絡關閉。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設備,不但可以通過注銷網絡的方式來使終端關閉射頻發送,以降低射頻發送帶來的功耗,同時保證終端能夠通過獲取小區信息進行輔助定位。這樣在實現基站定位的同時,又能使設備處于低功耗的狀態,從而使其工作的時間更長。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于使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不能僅以本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變化或修飾,仍落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