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轉動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用于轉動產品的連接結構,特別是涉及ー種轉動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翻蓋手機等需要轉動使用的產品中,在轉動處兩側的殼體容易產生摩擦,摩擦會出現異響,影響使用體驗;摩擦時間過長也會損壞殼體,使產品殼體變形、表面掉漆,出現連接處縫隙不均勻,影響外觀,也可能引起產品使用時晃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ー種轉動潤滑結構,避免殼體間的直接摩擦,保證均勻的間隙,且摩擦較小,裝配簡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轉動潤滑結構,包括通過軸連接的主板殼體和翻蓋殼體,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還包括設置在主板殼體與翻蓋殼體之間并套裝在連接軸上的墊片。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為鐵氟龍片。進ー步的,所述的翻蓋殼體的兩端設置有凹槽。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貼裝在翻蓋殼體的凹槽內。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殼體間的直接摩擦,保證均勻的間隙,鐵氟龍片本身與塑膠殼體間的摩擦較小,可以解決異響、摩擦損壞殼體問題,裝配簡単。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便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優點進行更深入的詮釋。如圖1、2所示,ー種轉動潤滑結構,包括通過軸連接的主板殼體I和翻蓋殼體3,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還包括設置在主板殼體I與翻蓋殼體3之間并套裝在連接軸上的墊片2。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2為鐵氟龍片。進ー步的,所述的翻蓋殼體3的兩端設置有凹槽。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2貼裝在翻蓋殼體3的凹槽內。進ー步的,所述的墊片2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0018]所述墊片2為鐵氟龍片,鐵氟龍片為圓環形片狀體,單面覆有背膠,貼在翻蓋殼體3上,翻蓋殼體3靠近主板殼體I的末端設置可以貼裝鐵氟龍片的凹槽,凹槽剛好可將圓環片狀體貼入,鐵氟龍片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以保證安裝好后翻蓋殼體3與主板殼體I間的間隙。翻蓋殼體3與主板殼體I上都有安裝轉軸(金屬)的通孔,安裝時轉軸也是通過鐵氟龍片將翻蓋殼體3與主板殼體I連接起來。裝好后,殼體間就設置了一鐵氟龍片而沒有直接接觸,由鐵氟龍片與主板殼體I和翻蓋殼體3產生直接摩擦,避免了殼體間直接摩擦。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通過鐵氟龍片,避免了塑膠殼體間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塑膠殼體間的直接摩擦。鐵氟龍片潤滑性較好,一側通過雙面膠貼裝在塑膠殼體3上,另ー側與塑膠殼體3產生摩擦,這個摩擦比塑膠殼體間的直接摩擦小很多,能有效解決因殼體直接摩擦帶來的轉動異響、殼體順壞、縫隙不均,衍生而來的使用時晃動等一系列問題。增加了ー個鐵氟龍片,安裝簡單,使翻蓋手機轉動起來更加順暢。上述實施例中提到的內容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 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轉動潤滑結構,包括通過軸連接的主板殼體(I)和翻蓋殼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還包括設置在主板殼體(I)與翻蓋殼體(3)之間并套裝在連接軸上的墊片(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2)為鐵氟龍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蓋殼體(3)的兩端設置有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2)貼裝在翻蓋殼體(3)的凹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2)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轉動潤滑結構,一種轉動潤滑結構,包括通過軸連接的主板殼體和翻蓋殼體,所述的轉動潤滑結構還包括設置在主板殼體與翻蓋殼體之間并套裝在連接軸上的墊片。所述的墊片為鐵氟龍片。所述的翻蓋殼體的兩端設置有凹槽。所述的墊片貼裝在翻蓋殼體的凹槽內。所述的墊片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有效避免殼體間的直接摩擦,保證均勻的間隙,鐵氟龍片本身與塑膠殼體間的摩擦較小,解決異響、摩擦損壞殼體問題,裝配簡單,只需多貼裝一個墊片。
文檔編號H04M1/02GK202441709SQ20122007026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曾元清 申請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