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其方法,所述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包括第一攝影裝置、第二攝影裝置以及影像處理裝置。第一攝影裝置及第二攝影裝置相距預設距離,且分別拍攝物體以獲得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影像處理裝置連接于第一攝影裝置以及第二攝影裝置,用以分別在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其中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所述物體的第一與第二預定部位,且第一及第二局部影像的尺寸分別小于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其中,影像處理裝置結合第一及第二局部影像以建立關于物體的立體深度影像。
【專利說明】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影像建立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與方法。【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以及影像擷取技術的日益發展,諸多廠商積極研發立體影像擷取技術,且構想出許多通過攝影裝置捕捉人體動作而操作電子裝置的方法。其中,通過兩部不同的攝影裝置來模擬人類的雙眼,以針對使用者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的方式,可使電子裝置通過檢測深度影像中的變化,來判斷使用者欲進行何種操作。其原理在于當人類雙眼以微小相異的角度,觀看同一個物體時,雙眼會看到微小相異的兩張影像,雙眼所看到的些微差異,稱之為雙眼視差(Binocular disparity)或視網膜視差(Retinal disparity)。大腦會把這兩張些微差異的影像融合成具有層次和景深的單一物像,進而令人類產生三維空間的立體感。
[0003]然而,在所述兩部攝影裝置分別取得關于使用者的影像之后,若需要對使用者建立立體深度影像,一般而言需將兩張影像完整地分析才能進行。此時,運算的復雜度將會隨著影像尺寸的變大而提高,進而使得影像處理的速度下降。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與方法,只需利用兩張原始影像中的部份局部影像便能建立出適用于識別使用者的操作動作的立體深度影像,據此降低影像處理的時間。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包括第一攝影裝置、第二攝影裝置以及影像處理裝置。第一攝影裝置用以拍攝物體以獲得第一影像。第二攝影裝置與第一攝影裝置相距預設距離,用以拍攝所述物體以獲得第二影像。影像處理裝置連接于第一攝影裝置以及第二攝影裝置,用以分別在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其中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所述物體的第一預定部位與第二預定部位,且第一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第一影像,第二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第二影像。其中,影像處理裝置結合第一局部影像以及第二局部影像以建立關于所述物體的立體深度影像。
[0006]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在第一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并以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二預定部位在第一影像中的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且根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第一影像中的第一區域以取得第一局部影像。
[0007]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在第二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并以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二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且根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
[0008]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根據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
[0009]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候選區域,并在第二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影像處理裝置沿預設方向平移候選區域,直到候選區域涵蓋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且候選區域和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第一區域和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
[0010]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候選區域,并在候選區域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影像處理裝置沿預設方向平移候選區域,直到候選區域和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第一區域和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
[0011 ]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影像處理裝置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候選區域,并沿預設方向將候選區域平移特定距離后,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其中,特定距離與預設距離之間具有映射關系。
[0012]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方法,適用于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使用第一攝影裝置拍攝物體,以找出第一影像,同時使用第二攝影裝置拍攝所述物體,以找出第二影像,而第二攝影裝置與第一攝影裝置相距預設距離。接著,分別在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其中,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所述物體的第一預定部位與第二預定部位,且第一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第一影像,第二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第二影像。之后,結合第一局部影像以及第二局部影像以建立關于所述物體的立體深度影像。
[0013]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在第一影像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的步驟中,包括在第一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以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二預定部位在第一影像中的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之后,根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第一影像中的第一區域以取得第一局部影像。
[0014]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在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中,包括在第二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以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二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之后,根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
[0015]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在定義第一區域之后,根據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
二局部影像。
[0016]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根據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中,包括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候選區域。之后,在第二影像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沿預設方向平移候選區域,直到候選區域涵蓋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且候選區域和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第一區域和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
[0017]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根據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中,包括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之后,在候選區域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接著,沿一預設方向平移候選區域,直到候選區域和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第一區域和第一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
[0018]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根據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區域以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中,包括依照第一區域在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中定義與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候選區域。接著,沿預設方向將候選區域平移特定距離后,以平移后的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其中,特定距離與預設距離之間具有映射關系。
[0019]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物體為人體,第一預定部位為人體的手部,第二預定部位為人體的臉部。
[0020]基于上述,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其方法,通過所述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的操作,影像處理裝置可依據第一攝影裝置及第二攝影裝置所拍攝到的使用者動作來判斷使用者想要進行何種操作。進一步,本發明系通過影像處理裝置分別對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和第二預定部位進行檢測,進而定義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而由于本發明是通過結合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來建立立體深度影像,而不是對整個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進行處理,因此可通過處理較小的局部影像來降低影像處理的復雜度。
[0021]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的示意圖。
[0023]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利用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的示意圖。
[0024]圖1C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0025]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一局部影像的示意圖。
[0026]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示意圖。
[0027]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示意圖。
[0028]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示意圖。
[0029]附圖符號說明[0030]100: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
[0031]110:第一攝影裝置
[0032]112、122:鏡頭
[0033]120:第二攝影裝置
[0034]130:影像處理裝置
[0035]140:人體
[0036]142:手部
[0037]144:臉部
[0038]20,30,40:第一預定部位區域
[0039]22,32:第二預定部位區域
[0040]410>510:候選區域
[0041]420、520:預設方向
[0042]Al:第一區域
[0043]A2:第二區域
[0044]IMGl:第一影像
[0045]IMG1_1:第一局部影像
[0046]IMG2:第二影像
[0047]IMG2_1:第二局部影像
[0048]D1:預設距離
[0049]DD:特定距離
[0050]S101?S104: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51]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100包括第一攝影裝置110、第二攝影裝置120以及影像處理裝置130。第一攝影裝置110用以拍攝物體以獲得第一影像。第二攝影裝置120與第一攝影裝置110相距預設距離DI,用以拍攝所述物體以獲得第二影像。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彼此平行配置,且可以分別包括鏡頭112及122。鏡頭112及122的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分別用于接收來自所述物體的光線。其中,鏡頭112及122可以是具有電荷稱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鏡頭或是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鏡頭的照相機或攝影機,但并不限于此。
[0052]影像處理裝置130連接于第一攝影裝置110以及第二攝影裝置120,用以分別在第一攝影裝置110所拍攝到的第一影像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并在第二攝影裝置120所拍攝的第二影像中取得第二局部影像。其中,第一局部影像與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被拍攝的物體的第一預定部位及第二預定部位。并且,影像處理裝置130會利用第一局部影像以及第二局部影像來建立物體的立體深度影像。舉例來說,影像處理裝置130可以是影像處理晶片、處理器或電腦系統等硬件元件,或是具備影像處理功能的軟件元件(例如能識別、擷取或編輯影像的應用程序),此外,影像處理裝置130也可以是硬件及軟件元件的組合。[0053]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100可配置在任何具有動作感測系統的電子裝置之中。詳言之,動作感測系統可藉由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100所產生的立體深度影像分析使用者的手勢或體感,并控制電子裝置據此產生對應的操作結果。由于影像處理裝置130只要利用較小的兩個局部影像便能建立立體深度影像,而后續的使用者動作分析也只需針對較小的范圍來進行處理,因此能大幅降低處理影像的時間。
[0054]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利用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假設被拍攝的物體是人體140,其第一預定部位例如是人體140的手部142,其第二預定部位例如是人體140的臉部144。下面結合圖1C的流程來說明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100產生物體(即人體140)的立體深度影像的詳細步驟。
[0055]圖1C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方法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B與圖1C,如步驟SlOl所示,使用第一攝影裝置110拍攝物體(亦即人體140),以獲得第一影像MG1,并如步驟S102所示,使用第二攝影裝置120拍攝人體140,以獲得第二影像MG2。其中,第一攝影裝置110與第二攝影裝置120例如是同時對人體140進行拍攝。由于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可視為以同一方位對人體140進行拍攝,因此當預設距離DI不大時(例如6公分),其分別獲得的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MG2彼此應相當類似。因此,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可同時用來模擬人類的雙眼,而第一影像頂Gl及第二影像MG2則可分別模擬人類雙眼分別看到的影像。此時,預設距離DI可以類比為人類雙眼間的距離,而使得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MG2之間存在一種類似雙眼視差的平移關系。舉例而言,當第一攝影裝置110配置于第二攝影裝置120的左方,且所述預設距離DI為例如6公分時,第二影像MG2所呈現的畫面將相似于將第一影像IMGl向左方平移所呈現的畫面。
[0056]接著,如步驟S103所示,影像處理裝置130分別在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MG2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IMG1_1與第二局部影像IMG2_1,其中第一局部影像IMG1_1與第二局部影像MG2_1均包括人體140的手部142與臉部144,且第一局部影像MG1_1的尺寸小于第一影像頂G1,第二局部影像MG2_1的尺寸小于第二影像MG2。之后,如步驟S104所示,影像處理裝置130可結合第一局部影像MG1_1與第二局部影像MG2_1以建立關于人體140的立體深度影像。
[0057]在一實施例中,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100例如是整合于智能型電視(Smart TV)中,而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可以配置于此智能型電視的屏幕上側,用以拍攝智能型電視前方的使用者,再由影像處理裝置130建立使用者的立體深度影像。其中,影像處理裝置130可以是內建于所述智能型電視中的影像處理器。通過如圖1C所述的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的方法,影像處理裝置130可依據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所拍攝到包括使用者(例如人體140)的影像,建立僅具有使用者的手部142與臉部144的立體深度影像。而內建于智能型電視的動作感測系統便能根據此立體深度影像追蹤使用者的動作來判斷使用者想要進行何種操作(例如轉臺、調整音量及切換聲道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發明實施例是通過結合僅包括使用者的手部142與臉部144的第一局部影像MG1_1與第二局部影像MG2_1來建立立體深度影像,而不是結合還包括其他背景的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頂G2來建立立體深度影像,因此影像處理的復雜度可隨著所處理的影像區域變小而降低。并且,之后在檢測及追蹤使用者的動作時,也只需檢測所述立體深度影像范圍內的變化,而不需對其他影像范圍進行檢測,因此在檢測上的復雜度將能有效地降低。
[0058]以下將以三個實施例說明影像處理裝置130取得第一局部影像MG1_1與第二局部影像IMG2_1的詳細實施方式。
[0059][第一實施例]
[0060]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一局部影像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影像處理裝置130可以包括手部圖形數據庫以及臉部圖形數據庫,使得影像處理裝置130在接收到一張影像時,可以藉由所述手部圖形數據庫及臉部圖形數據庫來識別出現在此影像中的手部及臉部位置。
[0061]詳言之,當影像處理裝置130接收到第一影像MGl時,可通過在第一影像MGl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亦即手部的特征),以找出手部142在第一影像IMGl中的區域(以下稱之為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在取得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之后,影像處理裝置130可將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定為中心,向外檢測附近是否出現第二部位特征(亦即臉部的特征),進而找出臉部144在第一影像MGl中的區域(以下稱之為第二預定部位區域22)。接著,影像處理裝置130即可依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以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22,在第一影像MGl中定義可包括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以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22的第一區域Al,并對應地取得第一局部影像MG1_1。舉例來說,第一區域Al可以是包括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以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22的最小矩形,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0062]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第一影像MGl中具有兩個手部特征,但影像處理裝置130僅需檢測出其中一個手部特征即可進行上述取得第一局部影像MG1_1的操作。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影像處理裝置130也可在檢測到兩個手部特征的情況下,以雙手區域作為取
得第一局部影像的基準。
[0063]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取得第二局部影像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影像處理裝置130接收到第二影像MG2時,同樣可通過類似圖2中的實施例所繪示的方式來取得其中的第二局部影像MG2_1。換言之,影像處理裝置130同樣可在第二影像IMG2中先取得手部142對應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30,再據以獲得臉部144對應的第二預定部位區域32。接著,再根據第一預定部位區域30以及第二預定部位區域32定義第二區域A2,以對應地取得第二局部影像MG2_1。
[0064]簡而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影像處理單元130會分別對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IMG2進行第一預定部位(即手部)及第二預定部位(即臉部)的檢測,進而取得第一局部影像IMG1_1以及第二局部影像MG2_1。
[0065][第二實施例]
[0066]在本實施例中,影像處理裝置130會以類同第一實施例的方式自第一影像MGl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頂Gl_l。之后,影像處理裝置130會根據第一區域Al在第一影像MGl中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IMG2中決定出第二區域以獲得第二局部影像。
[0067]以下將以圖4說明影像處理裝置130在第二影像MG2中取得第二局部影像IMG2_1的詳細做法。請同時參照圖2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假若影像處理裝置130已在圖2所示的第一影像MGl中確定第一區域Al的位置,影像處理裝置130接著依照第一區域Al在第一影像MGl中的相對位置而在第二影像MG2中定義候選區域410。具體而言,影像處理裝置130會在第二影像MG2中定義一個大小與第一區域Al相同的候選區域410,且候選區域410與第二影像MG2的四個邊緣的距離會符合第一區域Al與第一影像MGl的四個邊緣的距離。
[0068]接著,影像處理裝置130即在第二影像MG2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亦即手部的特征),并取得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MG2中的區域(以下稱之為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之后,影像處理裝置130僅需將候選區域410沿著預設方向420平移,使候選區域410涵蓋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即可用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A2,進而對應取得第二局部影像MG2_1。
[0069]詳言之,由于第一攝影裝置110與第二攝影裝置120是擺放于同一平面,故第一影像MGl與第二影像MG2之間僅存在水平方向的視差。并且第一攝影裝置110是配置在第二攝影裝置120的左方,基此,影像處理裝置130只需延著水平軸朝左方平移候選區域410,直到候選區域410可涵蓋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且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與候選區域410的相對位置符合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與第一區域Al的相對位置時,便停止移動候選區域410,再將此刻的候選區域410定義為第二區域A2。也就是說,經過上述方式定義的第二區域A2和第二影像MG2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與第一區域Al和第一影像IMGl中的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
[0070]而如同前面所提及的,由于預設距離DI不大,故第一攝影裝置110與第二攝影裝置120分別獲得的第一影像MGl及第二影像MG2彼此相當類似,所以候選區域410包括到第一預定部位的可能性相當高。因此,為了更進一步加快影像處理的速度,影像處理裝置130可僅在候選區域410中檢測第一部位特征(亦即手部的特征),而不須再對整張第二影像IMG2進行檢測,即可取得第一預定部位在第二影像IMG2中的區域。之后,影像處理裝置130只需延著水平軸朝左方平移候選區域410,直到第一預定部位區域40與候選區域410的相對位置符合第一預定部位區域20與第一區域Al的相對位置時,即可對應地取得第二區域A2以及第二局部影像IMG2_1。
[0071]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預設方向可依據第一攝影裝置110以及第二攝影裝置120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對應地調整。舉例而言,假若將圖1中的第一攝影裝置110配置于第二攝影裝置120的右方時,由于其拍攝影像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有所變化,因此所述預設方向則須對應地調整為沿水平軸向右。
[0072][第三實施例]
[0073]在本實施例中,影像處理裝置130會以類同第一實施例的方式自第一影像MGl中取得第一局部影像頂Gl_l。而影像處理裝置130在第二影像MG2中取得第二局部影像IMG2_1的方式則如圖5所示。
[0074]請同時參照圖2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影像處理裝置130同樣可依據第一區域Al與第一影像頂Gl之間的相對位置,在第二影像MG2中定義候選區域510。由于候選區域510的定義方式類似第二實施例,故在此不再贅述。
[0075]接著,影像處理裝置130將候選區域510沿預設方向520平移特定距離DD后,直接以平移后的候選區域作為第二區域A2,以對應取得第二局部影像IMG2_1。其中,特定距離DD可類比為第一影像MGl與第二影像MG2之間的視差距離,且特定距離DD與第一攝影裝置110及第二攝影裝置120之間的預設距離DI具有一映射關系。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假若已知預設距離DI的長度,便能根據上述映射關系推算出特定距離DD的長度,則影像處理單元130在定義候選區域510之后,只需直接將候選區域510平移特定距離DD,即可對應取得第二局部影像IMG2_1。
[0076]簡而言之,第二與第三實施例之間的差異在于當取得候選區域之后,第二實施例(請參照圖4)是藉由找出第一部位特征并據以將候選區域平移到適當位置以確定第二區域。而在第三實施例(請參照圖5)中,則是直接根據第一影像MGl與第二影像MG2之間的視差距離來平移后選區域以確定第二區域的位置。
[0077]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其方法,其是對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進行第一預定部位和第二預定部位的檢測,進而定義兩個較小的局部影像,再結合兩個局部影像來建立立體深度影像。由于本發明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及方法并不是利用完整的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來建立立體深度影像,因此可通過處理較小的局部影像以降低影像處理的復雜度。
[0078]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作若干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是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包括: 一第一攝影裝置,用以拍攝一物體以獲得一第一影像; 一第二攝影裝置,與該第一攝影裝置相距一預設距離,用以拍攝該物體以獲得一第二影像;以及 一影像處理裝置,連接于該第一攝影裝置以及該第二攝影裝置,用以分別在該第一影像及該第二影像中取得一第一局部影像與一第二局部影像,其中該第一局部影像與該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該物體的一第一預定部位與一第二預定部位,且該第一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該第一影像,該第二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該第二影像, 該影像處理裝置結合該第一局部影像以及該第二局部影像以建立關于該物體的一立體深度影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在該第一影像中檢測一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并以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一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二預定部位在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且根據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該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區域以取得該第一局部影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在該第二影像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并以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該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二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且根據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該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根據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 決定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并在該第二影像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 該影像處理裝置沿一預設方向平移該候選區域,直到該候選區域涵蓋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且該候選區域和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一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并在該候選區域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 該影像處理裝置沿一預設方向平移該候選區域,直到該候選區域和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一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裝置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并沿一預設方向將該候選區域平移一特定距離后,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 其中,該特定距離與該預設距離之間具有一映射關系。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其中該物體為一人體,該第一預定部位為該人體的手部,該第二預定部位為該人體的臉部。
9.一種立體深度影像建立方法,適用于一立體深度影像建立系統,該方法包括: 使用一第一攝影裝置拍攝一物體,以獲得一第一影像; 使用一第二攝影裝置拍攝該物體,以獲得一第二影像,該第二攝影裝置與該第一攝影裝置相距一預設距離; 分別在該第一影像及該第二影像中取得一第一局部影像與一第二局部影像,其中該第一局部影像與該第二局部影像均包括該物體的一第一預定部位與一第二預定部位,且該第一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該第一影像,該第二局部影像的尺寸小于該第二影像;以及結合該第一局部影像以及該第二局部影像以建立關于該物體的一立體深度影像。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影像中取得該第一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一影像中檢測一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 以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一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二預定部位在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以及 根據該第一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該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該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區域以取得該第一 局部影像。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二影像中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二影像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 以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為中心向外檢測該第二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二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預定部位區域;以及 根據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及該第二預定部位區域,定義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二影像中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在定義該第一區域之后,根據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 在該第二影像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以及 沿一預設方向平移該候選區域,直到該候選區域涵蓋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且該候選區域和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一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 在該候選區域中檢測該第一部位特征,以找出該第一預定部位在該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以及 沿一預設方向平移該候選區域,直到該候選區域和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符于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一影像中的該第一預定部位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時,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根據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決定該第二影像中的該第二區域以取得該第二局部影像的步驟包括: 依照該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影像中的相對位置在該第二影像中定義與該第二影像具有同樣相對位置的一候選區域;以及 沿一預設方向將該候選區域平移一特定距離后,以平移后的該候選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其中該特定距離與該預設距離之間具有一映射關系。
16.如權利要求9所 述的方法,其中該物體為一人體,該第一預定部位為該人體的手部,該第二預定部位為該人體 的臉部。
【文檔編號】H04N13/00GK103475886SQ201210211239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明者】周家德, 魏守德, 李芷萱 申請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