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卻殼體及具有所述冷卻殼體的電機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殼體及具有所述殼體的電子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冷卻殼體及具有所述冷卻殼體的電機控制器。
【背景技術】
[0002]電動車控制器是新能源車中的關鍵部件,直接驅動整車動力部件一電動機。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對電動車控制器的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尺寸,重量等指標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集成度也在不斷的提高,要求體積功率密度和重量功率密度越來越高,工作環境溫度越來越高。傳統電動車控制器在高溫下,熱量不能充分的被帶走,導致內部電容等功率器件溫度超標,不能滿足高溫工作特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冷卻殼體及具有所述冷卻殼體的電機控制器,其將內部多個發熱量較大的器件通過安裝在殼體散熱部位,將產生的熱量傳導到殼體上,最終通過循環冷卻液帶走,降低了內部功率器件及殼體內的溫度,從而使電動車控制器可以工作在更高的環境溫度。
[0004]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冷卻殼體,殼體包括相鄰的側壁一與側壁二;側壁一上安裝有兩個導流管,側壁二內設置有供流體流通的冷卻水路,所述冷卻水路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導流管相通;所述冷卻水路劃分為多個流道,位于所述冷卻水路兩端的流道均呈通道形,在其余流道中的至少一個流道內設置有若干導熱柱,每個導熱柱從殼體的內側伸入相應的流道內。
[0005]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側壁二上開設有凹槽,凹槽在側壁二上的位置與側壁二內具有導熱柱的流道的位置相對應。
[0006]進一步地,凹槽內設置有若干加強筋。
[0007]進一步地,每個導熱柱從殼體的內側伸入,并與凹槽(20)的底壁外表面之間縫隙不大于0.5mm ο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與所述冷卻水路兩端流道的相鄰接的流道均設置為過渡區。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殼體上設置有形狀與若干母線電容相似并用于收容這些母線電容的若干收容槽。
[0010]進一步地,每個母線電容通過至少一個卡箍壓緊固定在相應的收容槽(11)內;每個母線電容與相應卡箍之間設置有緩沖墊;每個母線電容與相應的收容槽(11)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脂墊或導熱墊。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位于所述冷卻水路兩端的流道內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散熱片(16)。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殼體(I)配置有栗、換熱器;所述栗的一端經由所述換熱器連通至其中一個導流管(3或4),所述栗的另一端連通至其中另一個導流管(4或3),以與所述冷卻水路構成水路冷卻系統。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機控制器,其包括若干電子器件以及收容所述若干電子器件的殼體;所述殼體為任意的上述冷卻殼體。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1.將分散的散熱器集成到殼體上,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減少安裝工時,控制器可以更緊湊,功率密度更高;
[0016]2.由于提高了母線電容的散熱能力,可以工作在更高的環境溫度;
[0017]3.通過導熱柱設計出專用的爬升-下降式流道,不僅可以提高換熱效率,不會額外增加尺寸和重量,提高產品的功率密度。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冷卻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2與圖1相似,是圖1中冷卻殼體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3是圖1的局部分解圖。
[0021]圖4是圖3中殼體去除封板后的俯視圖。
[0022]圖5是圖1的主視圖。
[0023]圖6是圖5中沿剖線A-A的剖視圖。
[0024]圖7是圖5中沿剖線B-B的剖視圖。
[0025]圖8是圖5中沿剖線C-C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7]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控制器,在傳統控制器基礎上,將水冷散熱器與殼體合二為一,對難以靠空氣把熱量傳導出去的電子器件,設計特定散熱區域,將熱量傳導給殼體,最終通過循環冷卻液帶走,并且降低殼體內部環境溫度。綜合下來,電動車控制器可以工作在更高的環境溫度。
[0028]請結合圖1、圖2及圖3,具備冷卻功能的殼體I,也稱冷卻殼體,在本實施例中應用于電機控制器中。電機控制器除了殼體I外,還包括若干電子器件、栗、換熱器。若干電子器件收容在殼體I內,殼體I對在收容的同時對若干電子器件進行散熱。
[0029]請結合圖4及圖5,殼體I包括相鄰的側壁一 17與側壁二 18,側壁一 17上安裝有兩個導流管3、4,側壁二 18內設置有供流體流通的冷卻水路。冷卻水路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導流管
3、4相通。導流管3可以作為進水口,導流管4則作為出水口,當然兩個導流管3、4反過來使用也可以。流體一般指液體,可以是水或者冷卻液。
[0030]殼體I的側壁二18在設計冷卻水路時,可以實現設置好冷卻水路,然后采用水道封板2對冷卻水路進行密封,實現在側壁二 18內布置冷卻水路的目的。殼體I和封板2可為鋁合金結構,殼體I和封板2也可焊接形成一個整體。如,封板2可通過攪拌摩擦焊焊接在殼體I上,最終形成一個冷卻殼體。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是封板2通過螺釘固定在殼體I上,中間添加密封圈密封。
[0031]冷卻水路劃分為多個流道,位于冷卻水路兩端的流道均呈通道形,在其余流道中的至少一個流道內設置有若干導熱柱19,導熱柱的英文為PIN-FIN。每個導熱柱19從殼體I的內側伸入相應的流道內。每個導熱柱19最好與凹槽20的底壁外表面之間縫隙不大于
0.5_,以便形成較佳的爬升-下降式流道。
[0032]與所述冷卻水路兩端流道的相鄰接的流道均可設置為過渡區,過渡區的作用是為改變水位,讓進水散熱流道121 (如下文介紹)的水抬升后進水中間散熱流道123 (如下文介紹),中間散熱流道的水下降后進入出水散熱流道125(如下文介紹),提高中間散熱流道123水的流速,加強換熱。位于冷卻水路兩端的流道內可設置至少一個散熱片16,以便通過冷卻水路迅速帶走熱量,提高散熱效果。
[0033]栗的一端經由所述換熱器連通至其中一個導流管3或4,所述栗的另一端連通至其中另一個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