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離子發電機及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際能源非常緊張,地下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經過多年的開采在逐漸耗盡中,而我們的用電量卻在逐年遞增,并且燃煤的火力發電會造成很大污染,為此,除了火力發電外,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興綠色發電方式應運而生,但仍存在如下問題:
1、風力發電機制造成本高,需舉升到高空,安裝困難,維修困難,且受風力的限制,發電不穩定,無風時不能發電,因此,電網的電壓易產生浪涌波動。
2、水力發電機安裝于水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安裝和維修也十分困難,遇河沙擁堵情況嚴重,發電亦不穩定。
3、太陽能發電屬于毫伏發電,發電量小、占地面積大,且霧霾天氣發電微量,陰天時不能發電,同時對植被損害大。
因此,現有的發電方式仍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上述提出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離子發電機及發電系統,用于解決現有的地下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經過多年的開采在逐漸耗盡中,而我們的用電量卻在逐年遞增,并且燃煤的火力發電會造成很大污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
一種離子發電機,包括:瓷絕緣外殼、外圓電極和內圓電極;所述的內圓電極和外圓電極為圓筒狀電極,所述的內圓電極設置于外圓電極內部,并且內圓電極和外圓電極同心設置;所述的瓷絕緣外殼為真空絕緣陶瓷長圓型容器,圓電極和外圓電極設置于瓷絕緣外殼內;所述的內圓電極連接有脈沖調制器。
當內圓電極在脈沖調制器的控制之下加壓6.3V,內圓電極溫度升高并釋放電離子。
作為優選所述的瓷絕緣外殼底部設置有底座。
作為優選所述的外圓電極外接有電極引出線。
一種由多個上述離子發電機并聯而成的發電系統。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離子發電機及發電系統,所述的內圓電極設置于外圓電極內部,并且內圓電極和外圓電極同心設置,所述的內圓電極連接有脈沖調制器,當內圓電極在脈沖調制器的控制之下加壓6.3V,內圓電極溫度升高并釋放電離子,實現發電,熱離子發電,不同于燃煤火力發電的發電,無污染,解決了現有燃煤發電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其中:1、瓷絕緣外殼,2、外圓電極,3、內圓電極,4、底座,5、電極引出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離子發電機,包括:瓷絕緣外殼1、外圓電極2和內圓電極3;所述的內圓電極3和外圓電極2為圓筒狀電極,所述的內圓電極3設置于外圓電極2內部,并且內圓電極3和外圓電極2同心設置;所述的瓷絕緣外殼1為真空絕緣陶瓷長圓型容器,圓電極3和外圓電極2設置于瓷絕緣外殼1內;所述的瓷絕緣外殼1底部設置有底座4。所述的內圓電極3連接有脈沖調制器;所述的外圓電極2外接有電極引出線5。
當內圓電極3在脈沖調制器的控制之下加壓6.3V,內圓電極3溫度升高并釋放電離子。
使用時,內圓電極3為發射極,外圓電極2為電離子接受極和脈沖調制電離子流輸出極,在脈沖調制器控制下,內圓電極3的發射極加電壓6.3v加熱至一定溫度使其釋放電離子。
同時,外圓電極2的接受與控制極,接受與控制發射極釋放的電離子,形成電離子電流并使其電流在兩極電位差下輸出電能至負載做功。
一種由多個上述離子發電機并聯而成的發電系統。
單個離子發電機稱為一個發電單元其發電功率等于或大于5千瓦。將若干個單元并聯聯接其輸出電能可達到工業用電水平。
如取代燃煤火力發電站發電;電力驅動萬噸輪船使之成為不燃核的“核”的萬噸運輸巨輪,更能夠使所有的大型軍艦實現不燃核的“核”軍艦,如不燃核的“核”航空母艦。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根據托馬斯于1878年發現的某些金屬在一定溫度下產生放電現象稱之謂熱電效應。
《脈沖調制能量轉換》原理:
“脈沖調制”的科學方法,能夠改變功率:
(W)=焦爾(能)/秒的單位時間“秒”的量。
為將1秒變成0.1秒。則輸出功率則為10W。
如變成0.01秒,則W=100W。
此能量轉換稱為“脈沖調制能量”轉換原理。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