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型編碼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型編碼器,特別是涉及一種例如在鼠標等計算機外圍設備、移動電話、車載電氣設備等中使用,并產生用于獲知在旋轉操作時變化的量(旋轉量/旋轉角度)以及變化的方向(旋轉方向)的信號的旋轉型編碼器。
【背景技術】
[0002]作為成為本發明的背景的現有技術的一個例子,例如具有如下的旋轉型編碼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絕緣材料構成且能夠旋轉的圓柱狀、圓筒狀、或圓錐臺狀的旋轉體;設置于該旋轉體的外表面的代碼圖案;與該代碼圖案接觸的多個接觸片,在旋轉體的圓周面設置有代碼圖案,并且在旋轉體的一個端面形成有棘輪用的凹凸部,使卡合部件與該凹凸部卡合分離從而構成棘輪機構。在該現有技術中,能夠縮小旋轉體8的旋轉軸向上的長度,從而能夠獲得小型的旋轉型編碼器。
[0003]然而,在該現有技術中,在用于實現電觸點的結構之外,在旋轉體的一個端面形成棘輪用的凹凸部,使卡合部件與該凹凸部卡合分離而設置棘輪機構,因此部件數量增加,對于旋轉型編碼器的進一步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存在極限。
[0004]因此,為了消除這種問題點,提出了利用相同的可動觸片來實現用于棘輪機構和電觸點的結構。
[0005]S卩,作為成為本發明的背景的現有技術的其他例子,例如,提出了一種采用如下結構的旋轉開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其具備設置于殼體內的轉子、能夠與轉子一起旋轉的可動觸片、配置了與可動觸片對應的固定觸片的基座,其中,在可動觸片形成凸部,通過該凸部與設置于殼體內表面的凹凸面彈性接觸而產生咔嗒感。在該現有技術中,通過使形成于可動觸片的凸部和設置于殼體的凹凸面彈性接觸,從而在操作時產生與可動觸片的觸點的切換動作連動的咔嗒感。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號公報(圖1、圖2)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67421號公報(圖6)
【發明內容】
[0010]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然而,在例如專利文獻2所示的這種現有技術中,雖然具有與可動觸片的觸點的切換動作連動的棘輪機構,但為了產生咔嗒感,需要另外在殼體的內表面設置凹面和凸面,與之前專利文獻I同樣,對于進一步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存在極限。
[0012]由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以往相比能夠實現進一步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的旋轉型編碼器。
[0013]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4]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件,其由絕緣材料形成;第一固定接觸部件,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并配置于基座部件的一個主面;多個第二固定接觸部件,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并與第一固定接觸部件隔開間隔地配置于基座部件的一個主面;轉子部件,其由絕緣材料形成,且軸向上的一端側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基座部件的一個主面;旋轉接觸部件,其由導電材料形成,配置于轉子部件的軸向上的中間部而與轉子部件一起旋轉,并在旋轉方向上具有凹凸部,其中,第一固定接觸部件始終與旋轉接觸部件接觸,通過利用轉子部件的旋轉使第二固定接觸部件與旋轉接觸部件的凹凸部卡合分離,從而反復進行旋轉接觸部件和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接觸/非接觸,接通斷開旋轉接觸部件和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電連接,同時產生咔嗒觸感。
[0015]在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利用使第二固定接觸部件與旋轉接觸部件的凹凸部卡合分離的一個構成同時實現始終與第一固定接觸部件接觸的旋轉接觸部件和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電連接的接通斷開的切換機構、以及產生咔嗒觸感的棘輪機構。因此,在本發明中,例如與專利文獻I以及專利文獻2所涉及的在先技術相比,無需在用于實現電觸點的結構以外設置棘輪機構,從而與以往相比,能夠實現進一步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0016]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接觸部件在其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包含能夠與凹凸部卡合分離的凸狀部,旋轉接觸部件包含從轉子部的旋轉中心側以放射狀延伸的多個旋轉接觸片,使凸狀部與旋轉接觸片彈性接觸。
[0017]在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當使轉子部件旋轉時,旋轉接觸部件的多個旋轉接觸片旋轉,從而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與旋轉接觸部件的凹凸部卡合分離。也就是說,凸狀部與多個旋轉接觸片(相當于旋轉接觸部件的凸部)以及該旋轉接觸片之間(相當于旋轉接觸部件的凹部)卡合分離。在該情況下,由于多個旋轉接觸片和多個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彈性接觸,因此通過當該彈性接觸解除時的反作用力,能夠產生咔嗒觸感。
[0018]技術方案3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接觸部件以其長度方向上的一側成為固定端且其長度方向上的另一側成為自由端的方式,懸臂支承于基座。
[0019]在技術方案3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在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與旋轉接觸部件的多個旋轉接觸片彈性接觸時,該凸狀部通過旋轉接觸片的按壓力,暫時向與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此時,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自由端側根據凸狀部的位移量,在該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長度方向上直線地位移。而且,在凸狀部位于旋轉的多個旋轉接觸片之間時,即,在旋轉的多個旋轉接觸片結束與凸狀部的彈性接觸,凸狀部與旋轉接觸片的彈性接觸解除時,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自由端側恢復至初始的位置。通過此時的反作用力,能夠產生咔嗒觸感。
[0020]技術方案4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2或者技術方案3所涉及的本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多個第二固定接觸部件包含凸狀部的位置不同的固定接觸部件,以在多個旋轉接觸片和多個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接觸時,在旋轉方向上產生相位差。
[0021]在技術方案4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在反復進行多個旋轉接觸片與多個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的接觸/非接觸,而將該旋轉接觸片與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凸狀部的電連接接通斷開時,在所輸出的電信號(脈沖信號)之間產生相位差。在該情況下,具有如下作用,即例如通過利用使用設備的電路來測定相位偏移而輸出的電信號(脈沖信號),能夠檢測旋轉接觸部件的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
[0022]技術方案5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本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轉子部件包含嵌入設置于轉子部件的軸向上的中間部并對旋轉接觸部件進行支承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包含將旋轉接觸部件定位于規定的位置處的定位槽部。
[0023]在技術方案5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利用支承部件的定位槽部來定位旋轉接觸部件,從而防止支承部件中的旋轉接觸部件的位置偏移。另外,在將旋轉接觸部件插嵌于定位槽部時,能夠與定位槽部的深度對應地實現支承部件的軸向(高度方向)上的扁平化。
[0024]技術方案6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本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編碼器還包含蓋部件,所述蓋部件以將轉子部件、旋轉接觸部件、第一固定接觸部件以及第二固定接觸部件夾持在其與基座部件之間的狀態,安裝于基座部件,基座部件包含配置于基座部件的爪片,蓋部件包含卡止部,在將蓋部件安裝于基座部件時,爪片卡止于卡止部的與爪片對置的部位處,爪片包含引導蓋部件的插入端的弧面,卡止部包含引導爪片的卡止端的弧面,在蓋部件和基座部件卡止時,爪片的卡止端卡止于卡止部。
[0025]在技術方案6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在將蓋部件安裝于基座部件時,沿著爪片的弧面引導蓋部件的插入端,并且沿著蓋部件的卡止部的弧面引導基座部件的爪片的卡止端,因此能夠容易地將蓋部件安裝于基座部件。另外,在將蓋部件安裝于基座部件時,基座部件的爪片的卡止端卡止于蓋部件的卡止部,因此蓋部件不易從基座部件中脫出。
[0026]技術方案7所涉及的本發明是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從屬于技術方案6所涉及的本發明,所述旋轉型編碼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編碼器包含壓縮部件,所述壓縮部件安裝于蓋部件和轉子部件之間,在將蓋部件安裝于基座部件時,通過從蓋部件側向基座部件側方向的按壓而壓縮,從而對蓋部件和轉子部件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壓縮部件利用基于按壓的壓縮,吸收轉子部件、旋轉接觸部件、基座部件、第一固定接觸部件、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公差以及各個部件的裝配公差。
[0027]在技術方案7所涉及的本發明中,通過具有上述結構,能夠利用壓縮部件對蓋部件和轉子部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并且,與此同時,通過從蓋部件側向基座部件側方向的按壓,也就是說,通過經由壓縮部件始終以恒定的載荷向基座部件側按壓轉子部件,能夠吸收轉子部件、旋轉接觸部件、基座部件、第一固定接觸部件、第二固定接觸部件的公差以及各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