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桿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桿的桿連接器,桿的旋轉實現桿連接器與配合連 接器的連接/分離。
背景技術:
USP6,733,313B公開了一種桿連接器,它所公開的內容結合在此作為 參考。所公開的桿連接器包括殼體和桿。殼體支撐桿使得桿在預定平面內 的分離位置和連接位置之間可轉動。桿設置有鎖止部分,該鎖止部分在垂 直于預定平面的方向上可彎曲。當桿從分離位置旋轉到連接位置時,鎖止 部分與設置到配合連接器的另一個鎖止部分接合。桿連接器因此被鎖在連 接位置。需求一種具有不顯眼輪廓的桿連接器,特別是更薄的桿。 發明內容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可與配合連接器連接的桿連接器, 包括桿和殼體。桿包括主板部分、支撐部分和臂。主板部分與預定平面平 行地布置。支撐部分從主板部分延伸。臂由支撐部分支撐并在預定方向上 可彎曲。預定方向不等于垂直于預定平面的方向。臂設置有第一接合部分。 殼體包括容納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形成在容納部分中。殼 體將主板部分容納和旋轉地支撐在容納部分中使得桿被設置有在第一位 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旋轉運動。在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桿連 接器連接到配合連接器并且第一接合部分與第二接合部分接合。在通過臂 的彎曲第一接合部分從第二接合部分分離之后,當桿從第二位置旋轉到第 一位置時,桿連接器從配合連接器分離。通過參考附圖和研究較佳實施例的下述說明,本發明期望的目的和它
的結構的更完全理解將能夠實現。
圖l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由桿連接器和配合連接器構成的 連接器組件的示意圖,桿連接器和配合連接器處于連接狀態。圖2是顯示圖1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圖,桿連接器的桿處于連接位置; 圖3是顯示圖1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圖,桿處于分離位置; 圖4是顯示圖2的桿連接器的部分的示意主視圖,桿處于連接位置; 圖5是顯示沿圖4的A-A線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剖視圖,桿處于連接位置; 圖6是顯示沿圖4的A-A線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剖視圖,桿處于分離位置; 圖7是顯示包括在圖2的桿連接器中的桿的示意圖; 圖8是顯示圖1的配合連接器的部分的示意主視圖; 圖9是顯示配合連接器中包括的配合凸輪部分的、沿圖8的B-B線的示 意剖視圖;圖10是顯示處于分離狀態的圖6的桿連接器和圖9的配合凸輪部分的 示意剖視圖;圖11是顯示處于行進狀態的桿連接器和圖10的配合凸輪部分的示意 剖視圖;圖12是顯示處于連接狀態的圖5的桿連接器和圖9的配合凸輪部分的 示意剖視圖;圖1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14是顯示圖13的桿連接器的部分的示意主視圖; 圖15是顯示圖13的桿連接器中包括的桿的示意俯視圖; 圖16是顯示沿圖14的C-C線的桿連接器的示意剖視圖。 盡管本發明具有各種變化和替換形式,在附圖中通過示例顯示了本發 明的特定實施例,并在下面將予以詳細說明。然而,易知的是附圖和對附 圖的詳細說明并不是把本發明限制成所公開的特定形式,相反,本發明覆 蓋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等同 和替換。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1包括桿連接器(lever connector) 2和配合連接器(mating connector) 3。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 接器3在方向90上彼此連接。參考圖2和3,第一實施例的桿連接器2包括殼體10、桿ll、多個 接線12、和多個連接端子(未顯示)。殼體10由樹脂制成并形成有端子 容納部分20和桿容納部分21。端子容納部分20包括前表面22、后表面23、和多個接線容納孔24。 前表面22垂直于方向90,并且當桿連接器2與配合連接器3配合時,前 表面22被插入配合連接器3中。后表面23也垂直于方向90。每個端子 容納孔24從前表面22延伸到后表面23。接線12插入相應端子容納孔24并與相應的端子容納孔24中的相應 連接器端子連接。參考圖2 — 6,桿容納部分21包括表面30、上板31、主軸32、接合 部分33、凸起34、止動器35、鎖止部分36、和引導部分40。所示表面30是垂直于前、后表面22、 23的平坦表面。上板31位于 表面30之上并大致平行于表面30。表面30和上板31限定了位于它們之 間的空間,在該空間內容納有桿ll。主軸32具有圓柱形形狀。主軸32從表面30延伸向上板31。主軸32 具有垂直于表面30的軸向和垂直于軸向的徑向。接合部分33形成在表面30上。接合部分33沿軸向延伸向上板31。 在第一實施例中,接合部分33具有垂直于表面30的接觸平面37。凸起34形成在表面30上并靠近后表面32和殼體2的側表面中的一個。止動器35具有棒形,并由殼體10可彎曲地支撐。止動器35位于表 面30和上板31之間,并從后表面23延伸向前表面22。止動器35具有 基端41和自由端42。基端41靠近后表面23定位。前端42定位在桿容 納部分21的內部。止動器35在平行于表面30的平面內可彎曲。自由端 42被設置有凸起部分43和接合部分44。凸起部分43從主軸32凸出。接 合部分44形成在凸起部分43之下并面向表面30。 鎖止部分36形成在表面30上,并定位成靠近前表面32。 引導部分40是形成在上板31中的開口部分,并靠近前表面22定位。 參考圖7和圖2 — 6,將說明桿11。第一實施例的桿11由單個材料整 體地形成。第一實施例的桿11包括主板部分50、桿凸輪部分51、支撐部分50a、 保護部分(guard portion) 52、臂53、接合部分54、表面55、孔56、 和鎖止部分57。主板部分50具有板狀形狀。孔56形成在主板部分50中,在軸向上 穿過主板部分50。孔56直徑隨深度增加。靠近表面30的孔56的直徑大 于靠近上板31的直徑。主軸32從主板部分50的下側插入孔56中,使得 主板部分50可旋轉地支撐在桿容納部分21中。第一實施例的上述結構提供了桿ll,該桿ll具有在第一位置(連接 位置)和第二位置(分離位置)之間的旋轉運動。圖5顯示處于第一位置 的桿11。在第一位置處,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接器3相連接。圖6顯示處 第二位置的桿ll。在第二位置處,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接器3相分離。本實施例的桿凸輪部分51是沿垂直于軸向的方向從主板部分50延伸 的小齒(pinion tooth)。也就是說,小齒沿主軸32的徑向從主板部分 50突起。支撐部分50a從主板部分50延伸,具體地,從主板部分50的角落延 伸到它的端部60。如上所見,保護部分52由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形成,以便形成L型。 保護部分52從支撐部分50a和從主板部分50延伸。保護部分52的長的部分 從支撐部分50a的端部60延伸。也就是,長的部分的一端連接到支撐部分 50a的端部60。保護部分52的短的部分在主板部分50的另一個角落61和保 護部分52的長的部分的另一端之間延伸。保護部分52形成有手柄部分62。手柄部分62是防滑手柄,其上設置有 易于操縱桿ll的一些凹陷。手柄部分62定位在保護部分52的角落,即,定 位在保護部分52的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的接觸點處。保護部分52的短的部分包括兩個子部分,每個子部分連接在主板部分 50和手柄部分62之間并在軸向上獨立于另一個子部分,使得子部分、長的
部分和主板部分50限定空間63。支撐部分50a在主板部分50和支撐部分50a之間的連接點處具有引導 部分64。支撐部分50a的一部分在軸向上的厚度薄于主板部分50,因此形 成引導部分64。臂53具有棒狀形狀,從支撐部分50a延伸通過保護部分52的短的部分 的空間63并延伸超過該短的部分。臂53具有主部分70、接合部分71、基端 72和自由端73。基端72與支撐部分50a整體地形成。自由端73具有圓形, 并穿過空間63突出超過保護部分52的短的部分。臂53在垂直于軸向的預定 方向上可彎曲。基端72具有預定方向上的寬度和軸向上的厚度。基端72 的寬度小于厚度,使得臂53容易在預定方向上彎曲。在本實施例中,自由 端73具有大于基端72寬度的另一寬度。接合部分71與主部分70整體地形成,并定位在基端72和自由端73之 間。接合部分71沿預定方向從主部分70朝孔56凸出。接合部分71具有擠壓 部分74和接觸部分75。擠壓部分74具有朝向自由端74稍微傾斜的斜坡。接 觸部分75位于擠壓部分74的斜坡的端部。接觸部分75具有垂直于主板部分 50的表面,并被設計成當桿在連接位置垂直時接收接合部分的接觸部分 37。接合部分54從主板部分50延伸。接合部分54具有薄于主板部分50的厚 度。接合部分54被設計成當桿11位于分離位置時使得接合部分54與接合部 分44接合。表面55垂直于主板部分50,并定位在桿凸輪部分51和接合部分54之 間。也就是說,沿軸向看時,桿凸輪部分51、接合部分54和表面55形成口 袋。鎖止部分57從主板部分50延伸。鎖止部分57被設計成當鎖止部分57 位于分離位置時使得鎖止部分57與鎖止部分36形成接觸。鎖止部分57和36 的接觸防止鎖止部分57逆時針旋轉超過鎖止部分36。桿11容納在桿容納部分21中,使得主板部分50平行于表面30。如圖5 所示,當桿ll處于連接位置時,手柄部分62和臂53的自由端73都靠近后表 面23定位。如圖6所示,當桿ll處于分離位置時,手柄部分62從后表面23 凸出。
現參考圖l,配合連接器3包括殼體80和多個連接器端子。殼體80被形 成以便當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接器3連接時覆蓋殼體10的部分。連接器端子 81由殼體80保持。當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接器3連接時,連接器端子81被引 導進端子容納部分20的相應接線容納孔24中,并與殼體10的相應連接器端 子連接。在殼體80的外部,每個連接器端子81連接到基板等其它元件。參考圖8,殼體80設置有在殼體80內延伸的配合凸輪部分82。如圖9 所示,配合凸輪部分82設置有接合部分83。本實施例的接合部分83的形狀 為在垂直于方向90的方向上是凹陷的。接合部分83的形狀對應于桿11的接 合部分51。下面將參考圖6和圖10 — 12說明桿連接器2和配合連接器3的連接過 程。這里,圖10 — 12簡單地顯示配合連接器3的配合凸輪部分82。為了簡 化說明的目的,省略了配合連接器3的其它構件的說明。參考圖6,桿ll處于分離位置。接合部分54與接合部分44接合。鎖止 部分57與鎖止部分36形成接觸。在這種狀態下,手柄部分62從桿容納部分 21凸出,并且接合部分33定位于引導部分64的入口處。此外,如圖10所示, 由桿凸輪部分51、接合部分54和表面55構成的口袋在方向90上開口,使得 當桿連接器2與配合連接器3配合時口袋能夠接納配合凸輪部分82。當配合 凸輪部分82通過引導部分40插入,并且當上述口袋接納了該配合凸輪部分 82時,配合凸輪部分82與凸起部分43形成接觸并擠壓凸起部分43使得止動 器35遠離配合凸輪部分82彎曲。因此,接合部分44移動離開接合部分54, 并與接合部分54分離。這使得桿ll旋轉向連接位置。參考圖ll,通過將手柄部分62推進桿容納部分21中,桿ll在逆時針方 向上旋轉向連接位置。當桿ll旋轉時,桿凸輪部分51在配合凸輪部分82 的接合部分83中移動,使得配合凸輪部分82被接合部分51推進桿連接器2 中。接合部分33通過引導部分64并與擠壓部分74形成接觸。接合部分33 在擠壓部分74上滑動,同時在徑向上向外地擠壓擠壓部分74使得臂53在預 定方向上彎曲。根據該運動易知,接合部分33具有迫使臂53在預定方向 上彎曲的形成。當桿ll朝連接位置進一步旋轉時,桿凸輪部分51與接合部分83接合。 配合凸輪部分82越過凸起部分43使得止動器35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相似 地,接合部分33越過擠壓部分74,并且臂53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因此, 如圖12所示,接合部分33的接觸平面37被接觸部分75所接納使得桿11被鎖止在連接位置并防止桿遠離連接位置順時針旋轉向分離位置。在本實施例 中,在桿ll從分離位置向連接位置旋轉時,保護部分52也越過凸起34使得 桿ll進一步被防止順時針旋轉。在該狀態下,桿連接器2與配合連接器3 完全地連接。為了使桿連接器2從配合連接器3分離,臂53的自由端73和手柄部分62 被擠壓使得臂53在預定方向上彎曲向手柄部分62。因此,桿的鎖止被釋放。 在這種狀態下,手柄部分62被移動使得桿11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在桿ll 從連接位置轉動向分離位置期間,配合凸輪部分82和桿凸輪部分51執行與 上述連接時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使得配合連接器3從桿連接器2被擠出。連接器組件l可變化。例如,桿ll可包括作為接合部分的多個小齒。 配合連接器3可具有與設置到桿11上的凹陷接合的凸輪銷,用于朝桿連接 器2推動配合連接器。參考圖13,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包括桿連接器102和配合連 接器(未顯示)。桿連接器102包括桿111和桿容納部分121。桿連接器102、 桿lll、和桿容納部分121具有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其它構件與第一 實施例相似,因此省略了它們的說明。參考圖14,桿lll處于連接位置。接合部分133形成在上板131的下表 面,并延伸向桿容納部分121的內部。接合部分133具有接觸平面137。參考圖15,桿111具有主板部分150、桿凸輪部分151、支撐部分150a、 保護部分152和臂153、接合部分154、表面155和孔156。桿凸輪部分151、 接合部分154、表面155和孔156的功能分別與第一實施例的桿凸輪部分51、 接合部分54、表面55和孔56的功能相似。支撐部分150a從主板部分150延 伸并形成有引導部分164,引導部分164靠近主板部分150定位。保護部分152具有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該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構成L 型。保護部分152的長的部分從支撐部分150a的端部。保護部分152的短的 部分在保護部分152的長的部分和主板部分150之間延伸。在L型形狀的保 護部分152的角落上,形成手柄部分162。參考圖15和16,臂153具有棒狀形狀并從支撐部分150a延伸。臂153 具有主部分170、接合部分171、基端172和自由端173。基端172與支撐部 分150a整體地形成。自由端173凸出超過保護部分152。如圖14所示,臂153 在相對于軸向傾斜的方向190上可彎曲。臂153具有從基端172延伸向自由端173的縱向。臂153也具有方向190 上的寬度和垂直于方向190的厚度。臂153的寬度小于厚度使得臂153容易 在方向190上彎曲。參考圖16,接合部分171與主部分170整體地形成。接合部分171沿方 向190從主板部分150向孔156和上板131凸出。接合部分171具有擠壓部分 174和接觸部分175。擠壓部分174向自由端173稍微傾斜。接觸部分175定 位在擠壓部分174的斜坡的端部。接觸部分175具有垂直于主板部分150的 表面。當桿lll從分離位置轉動向連接位置時,接合部分133在方向190上擠 壓擠壓部分174使得臂153在方向190上彎曲。當接合部分133越過擠壓部分 174時,臂153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使得接合部分133的接觸平面137被接觸 部分71接納。因此,桿lll被鎖止在連接位置處。由于具有這樣的結構, 同在方向190上彎曲臂,以及隨后通過操作手柄部分162,鎖止狀態能夠被 釋放。本專利申請基于2006年8月7日向日本專利局遞交的日本專利申請 JP,該專利申請的內容接合在此作為參考。盡管說明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熟練技術人員在不脫 離本發明的精神的范圍內可作出其它和進一步的變化,所有這些變化都落 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與配合連接器連接的桿連接器,包括包括主板部分、支撐部分和臂的桿,主板部分與預定平面平行地布置, 支撐部分從主板部分延伸,臂由支撐部分支撐并在預定方向上可彎曲,預 定方向不等于垂直于預定平面的方向,臂設置有第一接合部分;和包括容納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的殼體,第二接合部分形成在容納部分 中,殼體將主板部分容納和旋轉地支撐在容納部分中使得桿被設置有在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旋轉運動,在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 桿連接器連接到配合連接器并且第一接合部分與第二接合部分接合,在通 過臂的彎曲第一接合部分從第二接合部分分離之后,當桿從第二位置旋轉 到第一位置時,桿連接器從配合連接器分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配合連接器包括配合 凸輪部分,其中桿的主板部分設置有桿凸輪部分,當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 第二位置時桿凸輪部分與配合凸輪部分協作迫使桿連接器連接到配合連 接器,當桿從第二位置旋轉到第一位置時桿凸輪部分與配合凸輪部分協作 迫使桿連接器從配合連接器分離。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預定方向平行于預定 平面。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分具有平 行于預定方向的第一接觸平面,第二接合部分具有第二接觸平面,第二接 觸平面被形成為使得當第一接合部分接合時第二接觸平面與第一接觸平 面形成接觸以便將桿鎖止在第二位置。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觸平面和第二 接觸平面中的每個垂直于預定平面。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臂具有基端和自由端, 基端與支撐部分連續,基端具有預定方向上的寬度和垂直于預定方向的方 向上的厚度,寬度小于厚度。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自由端具有大于基端 寬度的另一寬度。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桿還包括從主板部分 和支撐部分延伸的保護部分,保護部分保護具有自由端的臂,前述自由端 在垂直于預定方向的方向上突出超過保護部分。
9.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合部分具有在 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迫使臂彎曲的形狀,使得臂在預定方向上 彎曲。
10.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桿還包括從主板部分凸出的第三接合部分;殼體還包括止動器,止動器在容納部分內部延伸并在預定平面上可彎 曲,止動器設置有第四接合部分;當桿從第二位置旋轉到第一位置時,第三接合部分與第四接合部分接 合;并且桿通過第三接合部分和第四接合部分的接合被鎖止在第一位置,并被 防止移動到第二位置。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止動器具有被設計 成當開始將桿連接器裝配到配合連接器時使第四接合部分從第三接合部 分分離的形狀。
12.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桿還包括從主板部分凸出的第一鎖止部分; 殼體還包括第二鎖止部分;并且當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第一鎖止部分與第二鎖止部分形 成接觸,使得桿被鎖止在第一位置并被防止旋轉超過第一位置。
全文摘要
桿包括主板部分、支撐部分和臂。主板部分與預定平面平行地布置。支撐部分從主板部分延伸。臂由支撐部分支撐并在預定方向上可彎曲。預定方向不等于垂直于預定平面的方向。臂設置有第一接合部分。殼體包括容納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形成在容納部分中。殼體將主板部分容納和旋轉地支撐在容納部分中使得桿被設置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旋轉運動。在桿從第一位置旋轉到第二位置時,桿連接器連接到配合連接器并且第一接合部分與第二接合部分接合。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1123337SQ20071013997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7日
發明者奧田勝雅, 相澤秀憲, 間島悟 申請人: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