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地質勘查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礦床礦體分布特征研究;步驟(2)、厘定礦床含礦構造特征;步驟(3)、對比礦床深部成礦條件;步驟(4)、評價礦床成礦潛力。本發明的方法充分利用礦床地區地-物-化綜合特征及技術,確定鈾礦床深部含礦構造產狀延伸變化情況,圈定找礦有利靶區。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地質勘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鈾礦資源是國防建設和核能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屬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當前我國核能資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長。
[0003]我國經過50多年的鈾礦勘查工作,礦床淺表的鈾資源開發利用已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核能資源需求,深部鈾資源潛力預測是我國鈾資源勘查的主攻方向之一,也將為我國核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基礎保障。在原已開發利用的典型礦床基礎上,以深源成礦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鈾資源潛力預測最新方法、手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建立礦床深部鈾礦化空間定位模式,總結鈾礦化主控因素和成礦規律,對不同類型鈾礦床開展立體式研究,實現對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圈定找礦有利靶區。如何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基礎地質資料,來確定鈾礦床深部含礦構造產狀延伸變化情況,是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關鍵技術,因此,含礦構造產狀深部延伸變化情況的研究對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具有指導意義。
[0004]現有技術對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應用力度一直不大。但隨著現有礦山開采工作量的完成,礦床工區的生產需求迫切,深部資源預測對礦山探礦,延長礦山使用年限具有重要意義。深部構造解釋技術是深部成礦預測的核心技術,鈾礦體一般體積小,礦化信息弱,很難直接預測。因此,深部成礦預測關鍵是對其成礦環境預測。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該方法充分利用礦床地區地-物-化綜合特征及技術,確定鈾礦床深部含礦構造產狀延伸變化情況,圈定找礦有利革巴區。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步驟1、礦床礦體分布特征研究;
[0009]步驟2、厘定礦床含礦構造特征;
[0010]步驟3、對比礦床深部成礦條件;
[0011 ] 步驟4、評價礦床成礦潛力。
[0012]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所述步驟I中包括:步驟1.1礦體分布規律的確定,步驟1.2不同標高鈾礦化差異及其向深部展布規律的研究。
[0013]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所述步驟2中包括:步驟2.1礦區內構造分布特征研究,步驟2.2含礦構造特征研究。
[0014]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所述步驟3中包括:步驟3.1選取標型剖面,進行鈾礦化部位特征與物化探異常的對比;步驟3.2利用淺部鈾成礦特征和規律,對深部不同標高的礦體進行預測,總結深部鈾成礦主要控制因素。
[0015]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所述步驟4中包括:步驟4.1)收集、整理區域地物化遙資料,提取有利預測要素,實現對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圈定找礦有利革巴區。
[0016]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0017](I)本發明可用于已開發礦床深部鈾資源預測及遠景擴大,具有高效、快速等特點。
[0018](2)本發明基于明確的地質、物化探方法組合,可操作性強。
[0019](3)本發明為豐富深部鈾資源找礦方法,全面開展深部鈾資源預測和遠景擴大提供依據。
[0020](4)本發明相關工作是在諸廣南部基地鈾資源擴大與評價技術研究中完成的,建立了諸廣南部地區成礦構造帶的地-物-化識別標志,提出了深部鈾資源遠景區,為諸廣南部地區鈾礦找礦和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適用于礦田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應用在竹山下礦床成礦有利地段的初步圈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3]本實施例以我國南方諸廣(研究區)及其它地區深部鈾資源找礦勘探為例,介紹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定位預測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24]步驟1、礦床礦體分布特征研究
[0025]步驟1.1、竹山下礦床的礦體分布規律的確定
[0026]收集已開發礦床的勘探資料,編制礦床主要礦體分布圖,研究鈾礦化分布規律及其與構造、脈體分布的空間關系。
[0027]①礦化分布規律
[0028]竹山下礦床區內,鈾礦化嚴格受北西西向構造帶與北北東、北東向硅化帶復合控制,形成大脈或群脈型礦化,礦化體沿細粒白(黑)云母花崗巖接觸帶凹槽成群分布,向東側伏,與碎裂巖帶、蝕變巖帶關系密切。
[0029]②礦體分布規律
[0030]分析總結礦床內已探明和控制礦體的資料,礦體產狀與構造帶產狀一致,礦體賦存在北西西向煌斑巖(輝綠巖)與北北東向硅化帶交接復合部位形成交點型礦化,礦體嚴格受交點復合軌跡控制,在構造膨大、分支、交叉、轉彎部位礦化富集。
[0031]步驟1.2、不同標高鈾礦化差異及其向深部展布規律的研究
[0032]在礦床不同標高進行取樣分析,研究不同高度鈾礦物組合、蝕變特征、地球化學成分差異,研究不同標高鈾礦化差異及其向深部展布規律。
[0033]“交點”型礦體走向長度小,傾向長度較大,形態為板柱狀、透鏡狀、脈狀。
[0034]竹山下礦床礦體的賦存標高為800?200m,礦化垂幅在700m以上。
[0035]在深部,礦床標高為200米處,礦體賦存在斷裂硅化組帶與輝綠巖重接復合和北北東向硅化帶交接部位,含礦巖性為硅化、赤鐵礦化花崗巖和閃斜煌斑巖,見白色塊狀石英、紅色玉髓,片理化發育,礦化品位為0.155%。
[0036]在淺部,標高為730米處附近,礦體產于硅化帶下盤,形態為板柱狀,礦化巖性為中等一弱硅化破碎花崗巖,殘余花崗結構,下盤有片理化,兩側有含泥構造,礦化品位為
0.155%。
[0037]步驟2、厘定礦床含礦構造特征
[0038]步驟2.1、礦區內構造分布特征研究
[0039]提取研究區的區域構造背景資料,在此基礎上,對礦田級構造進行細致的研究,厘定構造期次構造序次、構造性質及其與鈾礦化關系,確定控礦構造。
[0040]竹山下礦區內主要斷裂構造有北東向、北西西向及北北東向等三組斷裂構造,其中北西向斷裂構造最為發育,與礦化關系最為密切。
[0041]北東向構造主要由硅化斷裂帶組成,次為閃長玢巖。總體產狀30°?60° NW Z 70°?80°,寬一般為I?3m,最大厚度12m。由南到北,其走向變化從40°?60°變為70°?88°,傾向北西,傾角65°?80°不等。充填物有硅化花崗巖、硅質膠結角礫巖、白色塊狀石英、紅色灰黑色玉髓、梳狀石英等,南部與102-石角圍斷裂帶相接,屬壓扭性構造,在其下盤發育一組走向近于平行的次級構造,是礦床含礦構造,其余的北東-北東東向構造Fg4、F86-4等均被閃長玢巖脈充填。
[0042]北北東向斷裂帶主要有Fiq2 2、F1Q2 3,F2 !,F2 2、F22、Fs、F9等,是礦田內102-石角圍硅化斷裂帶北延部分,呈等間距分布,構造組帶寬約1.7km,產狀10°?30° NW(SE) Z70°?80°,單條構造長100?300m,寬(λ 20?L 50m,最寬2.70m,充填物有強硅化赤鐵礦化花崗巖、白色石英、雜色玉髓、黃鐵礦等,北北東向硅化斷裂帶結構面有的平直、有的呈舒緩波狀、片理化東南部較發育,它錯斷北西西向構造。
[0043]步驟2.2、含礦構造特征研究
[0044]研究不同方向構造交點對鈾礦化富集、保存的作用,識別控礦構造向深部展布方向、產狀變化情況,確定礦床內構造結點成礦潛力。
[0045]北西西向斷裂帶,主要有F1以及與F1大致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的由輝綠巖、擠壓片理化花崗巖、碎裂巖、熱液石英巖組成的復雜構造帶,是礦床主要控礦、含礦構造。F1組帶橫貫礦床東西,總長3.5km,寬30?100m,局部達300m以上,在其上下盤發育有F1 !、F1 3、F3'F13N F14等構造,單條構造長150?200m,最長大于300m,厚2?4m,沿走向、傾向有膨脹收縮、分枝復合等特點,總體產狀270°?300° NE Z 70°?87°,物質成份主要有中等硅化、片理化、赤鐵礦化花崗巖、輝綠巖和雜色玉髓等。構造活動性質表現為多期次的壓、壓扭及張性。早期構造內有大規模的基性巖漿活動形成中基性巖脈(強),顯壓性特點,隨后韌性剪切作用使巖石產生片理化、糜棱巖化,再其次有中溫富鈾堿性熱液活動,形成礦區早期的堿交代碎裂巖型鈾礦體,最后為中、低溫富鈾酸性熱液活動,形成以玉髓型為礦床主要礦化類型的鈾礦體,與早期的中基性脈巖、堿交代巖疊加致富。F1斷裂組帶上的鈾礦體(化)多分布在寬為50m左右的范圍內,主要受成礦期的玉髓脈控制,瀝青鈾礦多以星點狀、細脈狀分布于煙灰色、紅色玉髓或硅化片理化輝綠巖中。礦化與構造發育程度、構造產狀變異情況、圍巖自變質作用發育程度、有利脈巖及細粒花崗巖的空間分布、北北東向斷裂構造的復合情況等因素關系密切。
[0046]步驟3、對比礦床深部成礦條件
[0047]步驟3.1、選取標型剖面,進行鈾礦化部位特征與物化探異常的對比通過標型剖面對比,總結鈾礦化與物化探異常的變化規律。
[0048]竹山下礦床礦化主要有三個條件控制:(1)北北東、北東構造的分布決定了礦體的位置;(2)F1構造深部發育程度控制礦體埋藏深度;(3)巖石自變質深淺和有利巖性與構造復合關系決定礦體大小及貧富。
[0049]步驟3.2、有利鈾成礦環境判斷
[0050]結合物化探推測深部構造、巖性界面、脈體發育情況,判斷有利的鈾成礦環境。利用淺部鈾成礦特征和規律,對深部不同標高的礦體進行預測,總結深部鈾成礦主要控制因素
[0051]礦區內存在著二組構造所控制的礦體,一是緩傾斜構造(屬張性)控制的緩傾斜礦體,埋藏深度不大,一是陡傾斜構造(屬剪切)控制的陡傾斜礦體,該類礦體延伸較深。
[0052]北東向含礦硅化斷裂帶晚于北西西向含礦硅化斷裂帶,早期沿北西西匕斷裂帶而沉淀,這次熱液活動幅度大,范圍廣,所形成的礦體規模也最大,是礦區的主要熱液活動期。其次是沿北北東構造方向活動的含礦熱液,此次熱液活動幅度小,溫度低,各色玉髓多成脈狀充填,如沿F2、F8, F9帶所成的礦化具有此特點。
[0053]鈾成礦圍巖以酸性富鈾花崗巖為主,并形成廣泛發育多期多階段石英脈或硅化帶,鈾礦化與燕山早期第三階段的小巖體在空間上關系密切,礦體多產于帽峰巖體的內外接觸帶的洼兜或凹槽部位。
[0054]步驟4、評價礦床成礦潛力
[0055]收集、整理區域地物化遙資料,提取有利預測要素,實現對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圈定找礦有利靶區。
[0056]如圖1所示,通過綜合分析物化探成果及其地質條件,在竹山下外圍初步圈定3片有利區。
[0057]有利成礦區1:位于中粒黑云母花崗巖與細粒白云母花崗巖接觸帶附近,并與北西西向構造交匯,具有化探U、Sb及氡氣異常。
[0058]有利成礦區2:位于北西西向輝綠巖與北東向構造交匯部位,沿張裂隙充填呈斷塊狀的同一期次輝綠巖中具有鈾礦化,具有化探U、Cd異常。
[0059]有利成礦區3:具有化探Sb異常,不連續的U、Cd異常,物探剖面解釋存在隱伏斷裂,該方向上有不連續的石英閃長巖、輝綠巖脈充填。
[0060]通過勘探剖面調查,竹山下礦床深部存在鈾礦化線索,11線-17線,40線-44線在標高200m處存在富鈾礦體,礦體構造硅化脈控制明顯,呈陡傾向向深部延伸,是深部找礦重要地段。
[0061]上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本發明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均可以采用現有技術。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礦床礦體分布特征研究; 步驟(2)、厘定礦床含礦構造特征; 步驟(3)、對比礦床深部成礦條件; 步驟(4)、評價礦床成礦潛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包括:步驟(1.D礦體分布規律的確定,步驟(1.2)不同標高鈾礦化差異及其向深部展布規律的研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包括:步驟(2.1)礦區內構造分布特征研究,步驟(2.2)含礦構造特征研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包括:步驟(3.1)選取標型剖面,進行鈾礦化部位特征與物化探異常的對比;步驟(3.2)利用淺部鈾成礦特征和規律,對深部不同標高的礦體進行預測,總結深部鈾成礦主要控制因素。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包括:步驟(4.1)收集、整理區域地物化遙資料,提取有利預測要素,實現對礦床深部鈾資源潛力的定位預測,圈定找礦有利靶區。
【文檔編號】G01V9/00GK105988143SQ201510075542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2日
【發明人】何德寶, 孟艷寧, 劉祜, 汪洋
【申請人】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