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浮游生物水樣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
背景技術:
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運動的作用下被動地漂浮于水層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體型微小的原生動物、藻類,也包括某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某些動物的幼體。它們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為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和孢囊。這些生物通常在養殖水體中作為一些魚蝦的餌料生物。在以往的調查中,人們往往只注重浮游生物的種類或數量,對其生物量則重視不夠。其原因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浮游生物量測算十分繁瑣,另一方面在于對生物量與數量之間的本質差別認識不足。由于不同水體,不同種類的浮游生物在個體上有很大差異,生活習性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僅僅用數量很難評價不同水體餌料生物的豐欠,因此,必須以測算生物量為目標,進行浮游生物的定量工作。浮游生物的濃縮預處理,是浮游生物的計數與定量方法中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目前濃縮預處理的方法為,將水樣搖勻后倒入IOOOml圓柱形沉淀器中沉淀M小時,沉淀器也可用IOOOml的瓶子代替。用虹吸管小心抽出上面不含浮游生物的“清液”。剩下30 — 50ml沉淀物轉入50ml的定量瓶中;再用上述虹吸出來的“清液”少許沖洗沉淀器, 沖洗液轉入定量瓶中。該方法操作不便,一般需要兩人配合進行操作,同時,流速不好控制, 過大的流速會對沉淀好的水樣造成擾動,虹吸的過程很可能將水樣中的浮游生物一同抽出,且若水樣較多較雜,不更換虹吸管,則需要不斷清洗整根虹吸管,否則可能對下個水樣虹吸出來的“清液”產生影響,進而使得在用這“清液”對沉淀器沖洗時,影響到下個水樣, 使之產生誤差,從而影響實驗的測定結果。另外,若每次都需進行沖洗,則在一定程度上對水資源造成浪費。現有濃縮處理的方法中容易產生誤差,不易控制流速,必需二人同時操作的問題。 目前需要一種誤差較小,操作簡便,“清液”沖洗流速可控、節約用水的環保型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只要求一名操作人員、誤差小、節水環保的浮游生物濃縮水樣預處理簡便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包括虹吸儲水罐、虹吸引管、螺旋管、軟管、紗絹濾頭。虹吸儲水罐的下側設有虹吸開關閥,頂部設有注水口,并配有密封活塞。所述虹吸引管分為短彎管和延長管兩段,短彎管的上端與延長管的下端密封連接。短彎管的下端插在虹吸儲水罐側上方的開孔中,二者密封連接。延長管的上端與螺旋管始端的直管密封連接。延長管的中部套有一個濾嘴架。[0008]所述螺旋管在裝配狀態下,其螺旋部分呈始端高,末端低的30°傾斜;螺旋管的始端為直管,直管處設置有一個密閉閥;螺旋管的螺旋部分上側設置有一個通氣活塞;螺旋管的末端為錐形管,與所述軟管的一端密封連接;所述軟管的另一端與紗絹濾頭的錐形連接頭密封連接。所述紗絹濾頭分為錐形連接頭,濾水紗絹,濾嘴,錐形連接頭的下端與濾嘴的上端相扣合,濾水紗絹被卡在錐形連接頭與濾嘴的連接處。濾水紗絹可以是不同孔徑的紗絹。所述紗絹濾頭在閑置時可架在濾嘴架上。浮游生物水樣裝在沉淀器中,用墊塊將沉淀器墊高合適的位置,置于紗絹濾頭下方。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虹吸開關閥,利用釋放虹吸儲水罐中的水,在管路中形成壓差,使抽取浮游生物水樣的上層“清夜”變得簡單易控。(2)由于在虹吸管路中加入了一段呈30°傾斜的螺旋管,當“清液”抽濾量達到實驗規定體積時,關閉螺旋管上的密閉閥,使得螺旋管至濾頭的容積內有足夠的“清液”保留其中,以備下一步打開通氣活塞后,沖洗濾頭和沉淀器之用。由于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用清水沖洗實驗器具,而必須使用抽濾的“清液”沖洗,這樣使得操作簡便,誤差大大減小,且更方便環保。(3)由于在虹吸管路中設置有可替換紗絹濾頭,高效阻止懸浮于“清液”中,屬于計量范圍的浮游生物被抽出,并于后期利用螺旋管中的“清液”沖回沉淀器,有效提高實驗的精確度,且可根據實驗需求更換不同孔徑的濾水紗絹,提高實驗過程的合理性。(4)實驗過程中,如不需將濾頭放在沉淀器中,則可將濾頭固定于濾嘴架上,避免污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紗絹濾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由虹吸儲水罐1、虹吸引管2、螺旋管3、 軟管4、紗絹濾頭5等組成。虹吸儲水罐1可置于試驗臺上,虹吸儲水罐1的下側設有虹吸開關閥11,側上方開有虹吸引管2的插孔,頂部設有注水口,并配有密封活塞12。虹吸引管2分為短彎管21和延長管22兩部分,短彎管21的下端插在設于虹吸儲水罐1側上方的開孔中,二者密封連接;短彎管21的上端和延長管22的下通過螺紋連接, 并采用密封圈密封;延長管22的上端與螺旋管3始端的直管通過螺紋連接,并采用密封圈密封。延長管22的中部箍有一個濾嘴架23,當不需要將紗絹濾頭5放在沉淀器內時,可以將紗絹濾頭5架在濾嘴架23上,避免污染。裝配狀態下的螺旋管3,其螺旋部分呈始端高,末端低的30°傾斜;螺旋管3始端有一小段直管,直管處設置有一個密閉閥31,螺旋部分的最高螺旋圈上側設置有一個通氣活塞32 ;螺旋管3的末端為錐形管,軟管4的一端套在其上,二者可通過摩擦密封;軟管4 的另一端套在紗絹濾頭5的錐形連接頭51上,二者通過摩擦密封。為使密封更牢靠,可在各連接處外加涂密封膠。紗絹濾頭5為可拆分結構,分為錐形連接頭51,濾水紗絹52,濾嘴53。錐形連接頭 51的下端設有凸起的圓周形插頭,濾嘴53的上端設有與圓周形插頭相吻合的圓周形插槽。 濾水紗絹52的面積半徑略大于插槽半徑,可將濾水紗絹52放在圓周形插頭與插槽中間,當二者扣合時,濾水紗絹52就被夾在錐形連接頭51與濾嘴53之間,可以方便地更換濾水紗絹52。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濾水紗絹52可以使用不同孔徑的紗絹。實驗時,在實驗臺上放置一個墊塊,將裝有浮游生物水樣6的沉淀器7置于墊塊上,并將其置于軟管4的下方。從濾嘴架23上取下紗絹濾頭5,將其置于浮游生物水樣6 中。虹吸儲水罐1中灌有一定量,但非滿罐的清水,保證各連接處密封,各處閥門關閉,打開虹吸開關閥11放水,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及虹吸原理,放水的過程中,沉淀器7中的浮游生物水樣6的上層“清液”會經紗絹濾頭5、軟管4、螺旋管3、虹吸引管2,被吸至虹吸儲水罐 1中。由于紗絹濾頭5的阻擋作用,使得懸浮于“清液”屬于計量范圍之內的浮游生物不會被抽出,有效提高實驗的精確度。當抽濾達規定的“清液”體積后,迅速關閉密閉閥31,由于管路內部呈真空狀態,使得螺旋管3及軟管4中的“清液”停留在管內。待將沉淀物轉入定量瓶后,再將通氣活塞32 打開,使得保留于螺旋管3至紗絹濾頭5管路內的“清液”因為重力作用回流至沉淀器7,將可能附著于紗絹濾頭5上的浮游生物沖回至沉淀器7中,同時也起到清洗沉淀器7的作用, 再將沉淀器7中的水樣轉入定量瓶中,繼續完成實驗。當處理下一瓶水樣時,只需更換紗絹濾頭5即可。等到所有水樣都抽濾濃縮完畢后,集中清洗紗絹濾頭即可。這種方法有效解決了目前濃縮處理過程中,需要清洗整條軟管或虹吸管的費時、 費水、麻煩低效的缺點。
權利要求1.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儲水罐(1)、虹吸引管(2)、螺旋管(3)、軟管(4)、紗絹濾頭(5);所述虹吸儲水罐(1)的下側設有虹吸開關閥 (11),頂部設有注水口,并配有密封活塞(12);所述虹吸引管(2)的一端插在虹吸儲水罐 (1)側上方的開孔中,二者密封連接,虹吸引管(2)的另一端與螺旋管(3)始端的直管密封連接;所述螺旋管(3)在裝配狀態下,其螺旋部分呈始端高,末端低的30°傾斜;螺旋管(3) 始端的直管處設置有一個密閉閥(31),螺旋部分的上側設置有一個通氣活塞(32);螺旋管 (3)的末端為錐形管,與所述軟管(4)的一端密封連接;所述軟管(4)的另一端與紗絹濾頭 (5 )的錐形連接頭(51)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引管(2)分為短彎管(21)和延長管(22)兩段,二者密封連接,延長管(22)的中部套有一個濾嘴架(2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絹濾頭(5)分為錐形連接頭(51),濾水紗絹(52),濾嘴(53),錐形連接頭(51)的下端與濾嘴(53)的上端相扣合,濾水紗絹(52)被卡在錐形連接頭(51)與濾嘴(53)的連接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水紗絹(52)可以是不同孔徑的紗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其特征在于浮游生物水樣(6)裝在沉淀器(7)中,置于紗絹濾頭(5)下方。
專利摘要一種浮游生物水樣濃縮處理的簡便裝置,包括虹吸儲水罐、虹吸引管、螺旋管、軟管、紗絹濾頭。虹吸儲水罐下側設有虹吸開關閥,頂部設有注水口,并配有密封活塞。虹吸引管一端插在虹吸儲水罐側上方的開孔中,另一端與螺旋管始端的直管連接,螺旋部分呈始端高,末端低的30°傾斜。螺旋管的始端直管處設置有密閉閥,螺旋部分上側設置有通氣活塞。螺旋管的末端為錐形管,與軟管的一端連接,軟管的另一端與紗絹濾頭的錐形連接頭連接。虹吸引管分為短彎管和延長管兩段,延長管的中部套有一個濾嘴架。紗絹濾頭分為錐形連接頭、濾水紗絹和濾嘴,濾水紗絹嵌在錐形連接頭與濾嘴的連接處。浮游生物水樣裝在沉淀器中,置于紗絹濾頭下方。
文檔編號G01N1/40GK202075168SQ201120168668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5日
發明者丁麗麗, 劉成秀, 戴桂香, 李建華, 楊紅, 盛燕燕, 許文珊, 趙瀛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