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816533閱讀(du):635來源:國知局(ju)
專利名稱:“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輕烴民用燃料”在常溫條件下高效氣化的裝置,特別是一種能按一定的混合比例氣化的裝置。
現有的輕烴燃料氣化裝置多采用“鼓泡式”,即將具有一定壓力的空氣從燃料底部多孔管中浮出,形成具有一定濃度的混合燃氣,用管道輸送到用戶。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仿天然氣發生器”(專利號為ZL94216012.6)。中國專利“碳五常溫高效汽化器”(專利號為ZL94231874.9)它們共同的不足之處表現在1、同一罐燃料從開始使用到第二次加燃料前,鼓泡氣化的濃度不能保持一致,華白指數波動太大,燃燒不穩定。
2、除精碳五外,其余輕烴燃料用鼓泡方式不能全部氣化,殘液較多,最高時可達50%。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避開“鼓泡式”氣化方法,提供一種在常溫下用機械方式從霧化到氣化而且能夠按需要的混合比例配制成濃度穩定的一種氣化裝置,這種裝置能夠保證1997年國家農業部頒發的標準NY313-1997“輕烴民用燃料”達99%以上的氣化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方式實現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它是由氣化罐35,及氣化罐35內混合環形管26、外環形氣管19、內環形氣管25構成,其中在氣化罐35內裝有混合環形管26,混合環形管26與混合直管10相通,混合直管10內裝有由輸油短管21、噴咀8、噴霧器9組成的霧化裝置,混合環形管26通過混合直管10與調節閥7相通,調節閥7通過連通管6與三通5相通,三通5通過連通管4與流量計3相通,流量計3通過輸氣管2與空氣壓力源相通。在氣化罐35內裝有外環形氣管19,外環形氣管19通過輸氣直管17與調節閥12相通,調節閥12通過彎管11與三通5相通。外環形氣管19通過四根彎管18與內環形氣管25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沿箭頭1方向經過流量計3在三通5處分成兩股,一股沿調節閥7進入混合直管10,一股沿彎管11、調節閥12、進入輸氣直管17。混合直管10內裝有霧化器9,霧化器9為一夾角成90°圓錐形零件,錐形高度1/2處均布透孔5個,當具有壓力的空氣沿箭頭23方向流經霧化器9錐形小頭園孔時與噴咀8沿箭頭22方向噴出的具有一定壓力的輕烴液流相混合,并在霧化器體內被來自箭頭24方向的空氣流撞擊,一部分輕烴液流被氣化,一部分形成霧化微粒,這是本裝置的第一次氣化。混合直管10內形成的氣化霧化流,在壓力氣流的推動下進入混合環形管26,混合環形管26上部開有兩排直徑為2毫米的小孔,每排70個,一部分混合氣流順著箭頭33方向垂直向上噴出,而另一部分氣流沿著與垂直方向成夾角為17°的箭頭34方向噴出,通過混合環形管26上面小孔噴出的混合氣流95%以上都已被氣化,這是本裝置的第二次氣化。殘余的霧化微粒在氣化罐35內上升過程中有的繼續氣化,有的粘在氣化罐35壁上,或沉落在氣化罐底部,開始形成液膜。為了及時消除這種液膜,不使其形成液流沉積在罐底,從三通5處分流的具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流,順著彎管11、通過調節閥12、沿著輸氣直管17進入外環形氣管19,從外環形氣管19上部兩排直徑為1.5毫米小孔噴出,一排小孔60個沿箭頭32垂直向上,一排小孔60個沿箭頭31與垂直方向形成19°夾角沖向罐壁。從三通5處分流的另一股具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流,沿著彎管18進入內環形氣管25,內環形氣管25有三排直徑為1.5毫米的小孔,一排小孔50個,沿箭頭30垂直向上,一排小孔50個沿箭頭27與垂直方向形成15°夾角噴出,第三排小孔50個,沿箭頭29方向沖向罐底,與垂直方向夾角為26°,這就是本裝置的第三次氣化。外環形氣管19,內環形氣管25所噴出來的空氣有三個作用第一給從混合環形管26中噴出來的混合氣增加能量,使其更好的氣化;第二對罐壁、罐底形成氣流沖刷使粘附在罐壁罐底表面的液膜迅速氣化;第三沖淡從混合環形管26小孔中沖出來的混合氣的濃度,配制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燃氣。流量計3記錄了空氣流量,控制調節閥7、調節閥12、便可得到需要的空氣流量。流量計14記錄了輕烴液流的流量,控制調節閥13,便可得到需要的沿箭頭16方向進入輸油管15內具有一定壓力輕烴液流的流量。當供給的輕烴液流單位時間內流量一定時,控制調節閥7和調節閥12,即可得到需要的一定濃度的混合燃氣。氣化罐35頂部前為一園錐形,當彎管36與負壓源接通后,彎管36內流速增加使氣化罐35內的壓力始終處于負壓狀態,更有利于輕烴霧化微粒的氣化,氣化罐35內形成的混合燃氣經彎管36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儲氣罐。氣化罐35底部裝有排污閥28,擰開排污閥一方面可以定期排除水分及其它雜物,另一方面可以觀察輕烴氣化狀況。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一)“輕烴民用燃料”經過本裝置三次氣化,氣化率達到99%以上;(二)由于本裝置安裝有空氣及輕烴液流的流量計,能夠測出瞬時流量,調節空氣及輕烴液流的閥門可以控制混合燃氣的濃度,省去了昂貴的混合及自控檢測裝置,極大的降低了成本;(三)當環境溫度保持在5℃以上不需采用任何加熱措施;(四)氣化罐由于頂部接通負壓源,工作時罐內處于常壓以下,所以非常安全。


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A處放大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圖2所示“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它是由氣化罐35及氣化罐35內混合環形管26,外環形氣管19,內環形氣管25構成。其中在氣化罐35內裝有混合環形管26,混合環形管26上部有兩排直徑為2毫米小孔,每排70個,一排在管中心線上按箭頭33垂直向上,一排按箭頭34與垂直方向成17°夾角。混合環形管26與混合直管10相通,混合直管10內裝有由輸油短管21,噴咀8,噴霧器9組成的霧化裝置,噴霧器9為一夾角成90°園錐形零件,錐形高度1/2處均布透孔5個,混合直管10通過輸油短管21與調節閥13相通,調節閥13通過連通管20與流量計14相通,流量計14通過輸油管15與輕烴壓力源相通。混合直管10與調節閥7相通,調節閥7通過連通管6與三通5相通,三通5通過連通管4與流量計3相通,流量計3通過輸氣管2與空氣壓力源相通。在氣化罐35內裝有外環形氣管19,外環形氣管19上部有兩排直徑為1.5毫米的孔,每排60個,一排在管中心線上,接箭頭32垂直向上,一排沿箭頭31與垂直方向成19°夾角。外環形氣管19通過4根彎管18與內環形氣管25相通,內環形氣管25上部,有兩排直徑為1.5毫米小孔,每排50個,一排在管中心線上,沿箭頭30垂直向上,一排沿箭頭27與垂直方向成15°夾角。內環形氣管25下部有一排直徑為1.5毫米小孔50個,順箭頭29與垂直方向夾角為26°。外環形氣管19通過輸氣直管17與調節閥12相通,調節閥12通過彎管11與三通5相通。氣化罐35底部裝有排污閥28,氣化罐35頂部,為一園錐形,聯接有彎管36。
權利要求1.一種“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它是由氣化罐35及氣化罐35內混合環形管26,外環形氣管19,內環形氣管25構成,其特征在于a、在氣化罐35內裝有混合環形管26,混合環形管26通過混合直管10與調節閥7相通,調節閥7通過連通管6與三通5相通,三通5通過連通管4與流量計3相通,流量計3通過輸氣管2與空氣壓力源相通。b、在氣化罐35內裝有外環形氣管19,外環形氣管19通過輸氣直管17與調節閥12相通,調節閥12通過彎管11與三通5相通。c、在氣化罐35內裝有外環形氣管19,外環形氣管19通過彎管18與內環形氣管25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環形管26上部開有兩排直徑2毫米小孔。每排70個,一排在環形管中心線位置垂直向上,一排與中心線垂直方向向里夾角為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外環形氣管19上部開有兩排直徑為1.5毫米小孔,每排60個,一排在環形管中心線位置垂直向上,一排與中心線垂直方向向外夾角1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內環形氣管25開有三排直徑為1.5毫米小孔,每排50個,一排在環形管中心線位置垂直向上,一排與中心線垂直方向向里夾角15°,一排在環形管下部與中心線垂直方向向里夾角2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直管10內裝有由輸油短管21,噴咀8、噴霧器9組成的霧化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直管10內安裝的噴霧器9為一夾角成90°圓錐形零件,錐形高度1/2處均布透孔5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直管10通過輸油短管21與調節閥13相通,調節閥13通過連通管20與流量計14相通,流量計14通過輸油管15與輕烴壓力源相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氣化罐35底部裝有排污閥28。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烴民用燃料”常溫高效定比氣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氣化罐35頂部為圓錐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使“輕烴民用燃料”在常溫條件下高效定比氣化的裝置。它是由氣化罐及氣化罐內的混合環形管,外環形氣管,內環形氣管和氣化罐外混合直管、混合直管內霧化裝置,以及空氣、輕烴液流的計量、控制系統構成,其優點是:本裝置具有連續氣化功能,能使“輕烴民用燃料”氣化率達到99%以上。并且可以按一定比例配制需要的各種濃度的混合氣。
文檔編號F17C7/00GK2318536SQ9820318
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9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9日
發明者楊祥森 申請人:楊祥森
網友詢問(wen)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