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892954閱讀:636來源(yuan):國知局
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包括閥門本體和用作驅動裝置的電磁頭,閥門本體包括主閥體、主閥蓋、中蓋和上蓋,所述主閥體與主閥蓋圍成主閥腔,其中主閥中腔內固定安裝有豎向的主閥瓣導向套,主閥瓣導向套內側活動連接有主閥瓣,主閥中腔和主閥下腔之間設有主閥座,主閥瓣的下部開設有主閥阻尼通孔,中蓋與主閥蓋圍成中閥腔,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之間設有中閥座,中閥座下方是中閥瓣,上蓋和主閥蓋圍成副閥腔,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之間設有副閥座,副閥座的上方設有副閥瓣,電磁頭安裝在閥門本體的上面,設有能夠帶動副閥瓣上移的動鐵芯。這種電磁閥密封性能好,方便加工和裝配,要求的驅動力較小,特別適應于要求超高壓大口徑的場合。
【專利說明】
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
【背景技術】
[0002]現有高壓電磁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主閥腔,所述主閥腔依次分為主閥進口腔、主閥中腔和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中腔內安裝有一個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內設有一個與導向套軸向移動配合的閥杯,所述閥杯的底部表面上設有主閥閥杯密封面,所述導向套的下方是位于所述主閥腔內的主閥座,所述主閥座上設有與所述主閥閥杯密封面一同構成主閥密封副的主閥座密封面,所述主閥座密封面的中央是連通主閥出口腔和主閥中腔的主閥孔,所述導向套的下端同所述主閥座密封面之間留有供介質通過的間距,所述閥杯的側面下部設有連通閥杯內外的阻尼孔,所述閥體設有閥蓋,所述閥蓋固定安裝在所述閥體主體部分的頂部,封閉住閥體主體部分的上方敞口,所述閥蓋上面設有支架,所述支架和閥蓋之間設有副閥腔,所述副閥腔依次分為副閥進口腔、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所述副閥進口腔與所述主閥中腔連通,所述副閥出口腔與所述主閥出口腔連通,所述支架上安裝有與其軸向移動配合的閥桿,閥桿的下端連接或用作副閥瓣,所述副閥出口腔和副閥中腔之間設有副閥座,所述副閥座上設有副閥座密封面,所述副閥座密封面的中央是連通副閥出口腔和副閥中腔的副閥孔,所述閥桿的下端設有與所述副閥座密封面一同構成副閥密封副的副閥瓣密封面,所述支架上安裝有能夠帶動所述閥桿上下移動的電磁頭,閥門開啟時,電磁頭通電帶動閥桿向上移動,打開副閥密封副,使主閥中腔與主閥出口腔經副閥腔連通,主閥中腔的壓力下降,進而使閥杯在主閥進口腔壓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動,開啟主閥密封副,使閥門處于開啟狀態,關閉閥門時,電磁頭斷電,閥桿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下移,關閉副閥密封副,切斷經副閥腔的介質通道,主閥進口腔介質經閥杯上的阻尼孔逐漸流入位于閥杯上方的主閥中腔,使閥杯上方的壓力逐漸增大,直至推動閥杯向下移動關閉主閥密封副,使閥門處于關閉狀態。這種高壓電磁閥缺陷是由于采用上裝式閥杯結構,使得閥蓋與閥體之間連接密封和閥蓋導流通道與閥體導流通道之間連接密封難以同時達到要求,不僅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高,而且在介質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易于出現泄露,適應的介質壓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當用于大口徑閥門時,由于介質對密封副的作用力大,需要閥桿驅動裝置提供很大的力才能夠實現閥門的順利啟閉,由此增大了對驅動裝置的功率要求,增大了體積,增大了電能消耗。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這種電磁閥密封性能好,有利于降低加工和裝配的精度要求,要求的驅動力相對較小,適宜于更高的介質壓力和更大的閥門口徑。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包括閥門本體和用作驅動裝置的電磁頭,所述閥門本體包括主閥體、主閥蓋、中蓋和上蓋,所述主閥體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體腔室,所述主閥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體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體圍成主閥腔,所述主閥腔的進、出口分別構成閥門進口和閥門出口,所述主閥腔自閥門進口至閥門出口依次分為主閥進口腔、主閥中腔、主閥下腔和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中腔內固定安裝有豎向的主閥瓣導向套,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下兩端均敞口,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連接,下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之間留有間隙,由此將主閥中腔分隔為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內側的主閥中上腔和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外側的主閥中下腔,所述主閥瓣導向套內側活動連接有主閥瓣,所述主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主閥瓣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朝下的主閥瓣密封面,所述主閥中腔和主閥下腔之間設有主閥座,所述主閥瓣位于所述主閥座的上方,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下端與所述主閥座之間留有距離,所述主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主閥瓣密封面形成主閥密封的朝上的主閥座密封面,所述主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主閥下腔和主閥中腔的主閥孔,所述主閥瓣的下部開設有主閥阻尼通孔,所述主閥阻尼通孔的外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下腔,內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上腔,所述主閥蓋設有底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下腔室,所述中蓋位于所述主閥體內,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下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下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成中閥腔,所述中閥腔依次分為中閥進口腔、中閥中腔、中閥上腔和中閥出口腔,所述中蓋上設有開口朝上的中閥瓣導向盲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活動連接有中閥瓣,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中閥瓣的頂部外表面設有朝上的中閥瓣密封面,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之間設有中閥座,所述中閥座位于所述中閥瓣的上方,所述中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中閥瓣密封面形成中閥密封的朝下的中閥座密封面,所述中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的中閥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中閥瓣下面的中閥瓣彈簧,所述中閥中腔和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之間設有連通兩者的中閥阻尼通道,所述中閥進口腔的進口端開口于所述主閥中上腔,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出口側連通所述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蓋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上腔室,所述上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上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成副閥腔,所述副閥腔依次分為副閥進口腔、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所述副閥進口腔的進口端連通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所述副閥出口腔的出口端開口于所述中閥上腔,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之間設有副閥座,所述副閥座上設有朝上的副閥座密封面,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的副閥孔,所述上蓋活動連接有能夠上下移動的副閥瓣,所述副閥瓣位于所述副閥座的上方,其底部下表面上設有能夠與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形成副閥密封的朝下的副閥瓣密封面,所述電磁頭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方,所述電磁頭設有靜鐵芯、動鐵芯、隔磁管和線圈,所述隔磁管設有管孔,所述靜鐵芯和動鐵芯均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管孔內,所述線圈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外側,所述靜鐵芯固定安裝在靜鐵芯的管孔的上部,所述動鐵芯位于所述靜鐵芯的下方,與所述隔磁管的管孔的內壁間隙配合,所述動鐵芯連接所述副閥瓣。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采用副中主三級密封副相互配合,能夠以副閥密封副為先導,以較小的驅動力進行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有效地降低了高壓大口徑下的閥門驅動力要求,有利于降低驅動裝置的功率、減小體積和降低溫升,有效地擴大了適應范圍;采用下裝式中閥瓣結構,避免了上裝式結構導流通道易泄露缺點,克服了實踐中妨礙三級密封副的障礙,使三級密封副成為可能;由于可以通過獨立的導流連接管實現中閥出口腔與主閥出口腔之間的連通,使主閥蓋與主閥體之間的密封與中閥出口腔與主閥出口腔的相互獨立,克服了主閥蓋安裝難以同時滿足兩方面密封要求的缺陷,降低了相關件的加工和裝配精度要求,明顯改善了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的耐壓能力,由此,本實用新型能夠適應于遠超出現有技術下同類高壓閥門所適應的高壓范圍和口徑,且密封的可靠性得以明顯提高,閥門啟閉的可靠、靈活,所需驅動力明顯減小。由于采用電磁頭作為驅動裝置帶動閥門本體動作,有利于簡化驅動裝置構造,減少傳動件的數量,提高傳動效率,縮小閥門的整體體積。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主視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圖;
[0007]圖2是與圖1對應的在側視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的閥門本體包括主閥體11、主閥蓋12、中蓋34和上蓋,所述主閥體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體腔室,所述主閥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體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體圍出主閥腔,所述主閥腔的進、出口分別構成閥門進口和閥門出口,所述主閥腔自閥門進口至閥門出口依次分為主閥進口腔51、主閥中腔、主閥下腔54和主閥出口腔55,當主閥密封副開啟時,所述主閥進口腔、主閥中腔、主閥下腔和主閥出口腔依次相連為一個條介質通道,所述主閥中腔內固定安裝有豎向的主閥瓣導向套26,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下兩端均敞口,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連接,下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之間留有間隙,由此將主閥中腔分隔為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內側的主閥中上腔53和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外側的主閥中下腔52,所述主閥瓣導向套內側活動連接有主閥瓣21,所述主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內側壁間隙配合,兩者間留有允許兩者相對上下移動答的微小間隙,所述主閥瓣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朝下的主閥瓣密封面,所述主閥中腔和主閥下腔之間設有主閥座23,所述主閥瓣位于所述主閥座的上方,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下端與所述主閥座之間留有距離,以避免切斷主閥中下腔與主閥中上腔及主閥下腔之間的連通,所述主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主閥瓣密封面形成主閥密封的朝上的主閥座密封面,所述主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主閥下腔和主閥中腔的主閥孔,所述主閥瓣的下部開設有主閥阻尼通孔28,所述主閥阻尼通孔的外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下腔,內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上腔,由此使得主閥阻尼通孔宜設置在主閥瓣近底部的側壁上或主閥瓣密封面外側的底部及底部與側壁的連接部,所述主閥蓋設有底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下腔室,所述中蓋位于所述主閥體內,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下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下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出中閥腔,所述中閥腔依次分為中閥進口腔61、中閥中腔62、中閥上腔65和中閥出口腔66,當主閥密封副開啟時,所述中閥進口腔、中閥中腔、中閥上腔和中閥出口腔依次相連為一條介質通道,所述中蓋上設有開口朝上的中閥瓣導向盲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活動連接有中閥瓣31,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中閥瓣的頂部外表面設有朝上的中閥瓣密封面,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之間設有中閥座33,所述中閥座位于所述中閥瓣的上方,所述中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中閥瓣密封面形成中閥密封的朝下的中閥座密封面,所述中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的中閥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中閥瓣下面的中閥瓣彈簧36,所述中閥中腔和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之間設有連通兩者的中閥阻尼通道68,由于所述中閥瓣底面與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面之間留有間距,兩者間的空間可稱為中閥底腔63,該腔室的大小隨所述中閥瓣的位置變化而變化,但位于中閥瓣行程最低點以下的部分始終保持不變(可這部分始終存在的腔室為中閥底腔下部),所述中閥進口腔的進口端開口于所述主閥中上腔,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出口側連通所述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蓋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上腔室,所述上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上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成副閥腔,所述副閥腔依次分為副閥進口腔71、副閥中腔72和副閥出口腔75,在副閥密封副開啟時,所述副閥進口腔、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依次相連成一條介質通道,所述副閥進口腔的進口端可以通過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側壁上的通孔79連通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也可以通過其他密封通道實現這種連通,所述副閥出口腔的出口端開口于所述中閥上腔,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之間設有副閥座43,所述副閥座上設有朝上的副閥座密封面,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的副閥孔,所述上蓋活動連接有能夠上下移動的副閥瓣41,所述副閥瓣位于所述副閥座的上方,其底部下表面上設有能夠與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形成副閥密封的朝下的副閥瓣密封面,所述副閥瓣可以為由驅動裝置直接驅動的獨立的件,也可以是連接在閥桿底端的件,或者直接以閥桿底端作為副閥瓣(即將閥桿底端設置成副閥瓣的構造),通過驅動裝置帶動閥桿上下移動,所述副閥瓣的移動限位可以依靠上蓋和/或主閥蓋上的結構,也可以依靠安裝在主閥蓋上的驅動裝置,包括直接對副閥瓣的移動限制和/或對閥桿的移動限制等,當驅動裝置采用電磁頭時,電磁頭的動鐵芯作為驅動件直接或通過閥桿與所述副閥瓣連接,在線圈通電時,帶動副閥瓣向上移動。
[0009]所述主閥體的進口端和出口端均可以設有連接用法蘭16或者其他適于與管道連接的裝置。
[0010]優選的,所述主閥座、中閥座和副閥座分別通過在所述主閥體和主閥蓋上的相應部位上堆焊形成,所述主閥座密封面、中閥座密封面和副閥座密封面分別在各自的堆焊閥座上機加工而成,可以通過各腔相應的裝配口進行這種堆焊和機加工,由此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造,極大地方便了閥門的加工制作。
[0011]優選的,所述主閥瓣采用閥杯結構,呈杯形,由此可以減輕主閥瓣的重量,使動作更靈活,并且還便于主閥阻尼通孔等加工。
[0012]所述主閥瓣的外側面上可以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水平環形槽,以利于所述主閥瓣在所述主閥瓣導向套內平穩且順暢地移動。
[0013]所述中閥瓣彈簧可以為螺旋彈簧,所述中閥瓣的底面中央可以設有彈簧定位盲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面中央可以設有向上延伸的彈簧定位柱,所述中閥瓣彈簧的上端插入所述彈簧定位盲孔,下端套在所述彈簧定位柱上,所述中閥瓣彈簧的上下兩端可以分別抵靠在所述中閥瓣的底面和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面上,以利于保持彈簧的位置并可靠地釋放彈力。
[0014]所述中閥阻尼通道可以采用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之間的隙配合,也可以采用開設在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上的和/或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上的豎向溝槽。
[0015]優選的,所述主閥蓋可以通過螺栓緊固在所述主閥體上,所述主閥體和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組成的主閥體構件的上端面通常為平面(上端面的主體部分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且設有環形的主閥蓋密封凹槽,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的外側開設在所述主閥體上,內側開設在所述主閥瓣導向套上,所述主閥蓋的下端面為平面,設有與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對應的主閥蓋密封凸環,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內嵌裝有主閥蓋密封圈18,所述主閥蓋密封凸環插接在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內并壓在所述主閥蓋密封圈上,由此,通過一個密封圈就實現了主閥體和主閥蓋之間的密封以及主閥體和主閥瓣導向套之間的密封。
[0016]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出口側與所述主閥出口腔的連通方式可以為通過導流連接管67的管孔連通。
[0017]優選的,所述導流連接管位于主閥體外,其一端插入所述主閥蓋上的用作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孔中并與所述主閥密封固定連接,另一端插入出口側主閥體上的與主閥出口腔連通的孔中并與所述主閥體密封固定連接,所述導流連接管配有相應的連接件和密封件,以實現與所述閥蓋和主閥體之間的連接和密封,相關連接和密封方式可以依據現有技術及其他任意適宜的技術。
[0018]所述電磁頭可以采用任意適宜的形式。
[0019]所述電磁頭通常可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方,所述電磁頭設有能夠上下移動的動鐵芯81,還設有靜鐵芯82、隔磁管83和線圈84,所述隔磁管設有管孔,所述靜鐵芯和動鐵芯均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管孔內,所述線圈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外側,所述靜鐵芯固定安裝在隔磁管的管孔的上部,所述動鐵芯位于所述靜鐵芯的下方,與所述隔磁管的管孔的內壁間隙配合,所述動鐵芯與副閥瓣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采用任意現有技術或其他適宜技術,可以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閥桿等連接件連接。
[0020]所述線圈外通常可以設有殼體。
[0021]所述電磁頭優選高溫電磁頭。
[0022]例如,常態下(線圈不通電狀態)所述動鐵芯和靜鐵芯之間可以有一個間隙87,該間隙可稱為頂腔,介質可以通過動鐵芯和隔磁管之間的間隙或稱為隙縫通道89,進入和流出頂腔,由此提高電磁頭的耐高溫性能。
[0023]所述隔磁管的下部可以固定安裝在隔磁管座85上。
[0024]通常,所述隔磁管座位于所述電磁頭的底部,可用作電磁頭的底座。
[0025]優選的,將所述隔磁管座用作所述上蓋,由此不僅將電磁頭直接安裝閥體上,節省空間,而且還有利于簡化結構。
[0026]所述隔磁管座可以通過螺栓緊固在所述主閥蓋上,所述隔磁管和動鐵芯的下端露在所述副閥中腔的上方,所述隔磁管和動鐵芯之間的間隙構成允許介質流入的隙縫通道,所述隔磁管座底面和所述主閥蓋之間的密封方式為所述主閥蓋頂面設有環形的上蓋密封凹槽,所述上蓋密封凹槽內嵌裝有上蓋密封圈,所述隔磁管座的底面上設有環形的上蓋密封凸起,所述上蓋密封凸起插入所述上蓋密封凹槽內,并依據螺栓緊固力壓緊在位于上蓋密封凹槽內的上蓋密封圈上。
[0027]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工作過程是:當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時,主閥密封副及其他各密封副均封閉,經主閥阻尼通孔進入中閥中上腔的介質使主閥中上腔內保持較高的壓力,保證了主閥密封的可靠性,開啟閥門時,驅動裝置帶動副閥瓣上移,打開副閥密封副,副閥中腔和副閥進口腔的介質壓力降至閥門出口側壓力,進而中閥底腔的介質壓力下降,中閥瓣上下方壓差推動中閥瓣下移,打開中閥密封副,主閥中上腔與主閥出口腔連通,壓力下降,主閥瓣在進口側壓力作用下上移,開啟主閥密封副,使閥門開啟,當關閉閥門時,副閥瓣在自重或自重及驅動裝置的共同作用下向下移動,關閉副閥密封副,中閥中腔的介質在進口側壓力的作用下,經中閥阻尼通道逐漸進入中閥底腔,當中閥底腔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克服中閥瓣自重等因素,將中閥瓣向上推起,關閉中閥密封副,通過主閥阻尼通孔逐漸進入主閥中上腔的介質不能通過中閥流出,使得主閥中上腔的壓力逐漸升高,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推動主閥瓣下移,關閉主閥密封副,進口側至出口側的全部介質均被切斷,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0028]本實用新型所稱密封面朝上,是指該密封面能夠與位于其上方的密封面形成密封;所稱密封面朝下,是指該密封面能夠與位于其下方的密封面形成密封。根據實際需要和設計者選擇,所述密封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錐面(錐臺面)的,還可以是球冠面的或其他任意適宜形狀的。
[0029]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各優選的和可選的技術手段,除特別說明外以及一個優選或可選技術手段為另一技術手段的進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包括閥門本體和用于帶動閥門動作的電磁頭,所述閥門本體包括主閥體和主閥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本體還包括中蓋和上蓋,所述主閥體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體腔室,所述主閥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體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體圍成主閥腔,所述主閥腔的進、出口分別構成閥門進口和閥門出口,所述主閥腔自閥門進口至閥門出口依次分為主閥進口腔、主閥中腔、主閥下腔和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中腔內固定安裝有豎向的主閥瓣導向套,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下兩端均敞口,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上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連接,下部與所述主閥中腔的側壁之間留有間隙,由此將主閥中腔分隔為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內側的主閥中上腔和位于主閥瓣導向套外側的主閥中下腔,所述主閥瓣導向套內側活動連接有主閥瓣,所述主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主閥瓣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朝下的主閥瓣密封面,所述主閥中腔和主閥下腔之間設有主閥座,所述主閥瓣位于所述主閥座的上方,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的下端與所述主閥座之間留有距離,所述主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主閥瓣密封面形成主閥密封的朝上的主閥座密封面,所述主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主閥下腔和主閥中腔的主閥孔,所述主閥瓣的下部開設有主閥阻尼通孔,所述主閥阻尼通孔的外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下腔,內端口連通所述主閥中上腔,所述主閥蓋設有底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下腔室,所述中蓋位于所述主閥體內,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下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下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成中閥腔,所述中閥腔依次分為中閥進口腔、中閥中腔、中閥上腔和中閥出口腔,所述中蓋上設有開口朝上的中閥瓣導向盲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活動連接有中閥瓣,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中閥瓣的頂部外表面設有朝上的中閥瓣密封面,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之間設有中閥座,所述中閥座位于所述中閥瓣的上方,所述中閥座上設有能夠與所述中閥瓣密封面形成中閥密封的朝下的中閥座密封面,所述中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中閥中腔和中閥上腔的中閥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中閥瓣下面的中閥瓣彈簧,所述中閥中腔和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之間設有連通兩者的中閥阻尼通道,所述中閥進口腔的進口端開口于所述主閥中上腔,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出口側連通所述主閥出口腔,所述主閥蓋設有頂部中央開設裝配口的主閥蓋上腔室,所述上蓋密封安裝在所述主閥蓋的上端并封閉住所述主閥蓋上腔室的裝配口,與所述主閥蓋圍成副閥腔,所述副閥腔依次分為副閥進口腔、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所述副閥進口腔的進口端連通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部,所述副閥出口腔的出口端開口于所述中閥上腔,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之間設有副閥座,所述副閥座上設有朝上的副閥座密封面,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呈環形,其中間為連通所述副閥中腔和副閥出口腔的副閥孔,所述上蓋活動連接有能夠上下移動的副閥瓣,所述副閥瓣位于所述副閥座的上方,其底部下表面上設有能夠與所述副閥座密封面形成副閥密封的朝下的副閥瓣密封面,所述電磁頭安裝在所述主閥體的上方,所述電磁頭設有靜鐵芯、動鐵芯、隔磁管和線圈,所述隔磁管設有管孔,所述靜鐵芯和動鐵芯均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管孔內,所述線圈設置在所述隔磁管的外側,所述靜鐵芯固定安裝在靜鐵芯的管孔的上部,所述動鐵芯位于所述靜鐵芯的下方,與所述隔磁管的管孔的內壁間隙配合,所述動鐵芯連接所述副閥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座、中閥座和副閥座分別通過在所述主閥體和主閥蓋上的相應部位上堆焊形成,所述主閥座密封面、中閥座密封面和副閥座密封面分別在各自的堆焊閥座上機加工而成。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瓣采用閥杯結構,所述主閥瓣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水平環形槽。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閥瓣彈簧為螺旋彈簧,所述中閥瓣的底面中央設有彈簧定位盲孔,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底面中央設有向上延伸的彈簧定位柱,所述中閥瓣彈簧的上端插入所述彈簧定位盲孔,下端套在所述彈簧定位柱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閥阻尼通道采用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與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之間的隙配合,或者所述中閥阻尼通道采用開設在所述中閥瓣的外側面上的和/或所述中閥瓣導向盲孔的內側壁上的豎向溝槽。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蓋通過螺栓緊固在所述主閥體上,所述主閥體和所述主閥瓣導向套組成的主閥體構件的上端面為平面且設有環形的主閥蓋密封凹槽,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的外側開設在所述主閥體上,內側開設在所述主閥瓣導向套上,所述主閥蓋的下端面為平面,設有與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對應的主閥蓋密封凸環,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內嵌裝有主閥蓋密封圈,所述主閥蓋密封凸環插接在所述主閥蓋密封凹槽內并壓在所述主閥蓋密封圈上。7.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出口側與所述主閥出口腔的連通方式為通過導流連接管的管孔連通。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連接管位于主閥體夕卜,其一端插入所述主閥蓋上的用作所述中閥出口腔的孔中并與所述主閥密封固定連接,另一端插入出口側主閥體上的與主閥出口腔連通的孔中并與所述主閥體密封固定連接。9.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外設有殼體,所述隔磁管的下部固定安裝在所述隔磁管座上,所述隔磁管座位于所述電磁頭的底部。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高壓大口徑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管座用作所述上蓋,通過螺栓緊固在所述主閥蓋上,所述隔磁管和動鐵芯的下端露在所述副閥中腔的上方,所述隔磁管和動鐵芯之間的間隙構成允許介質流入的隙縫通道,所述隔磁管座底面和所述主閥蓋之間的密封方式為所述主閥蓋頂面設有環形的上蓋密封凹槽,所述上蓋密封凹槽內嵌裝有上蓋密封圈,所述隔磁管座的底面上設有環形的上蓋密封凸起,所述上蓋密封凸起插入所述上蓋密封凹槽內,并依據螺栓緊固力壓緊在位于上蓋密封凹槽內的上蓋密封圈上。
【文檔編號】F16K31/06GK205578845SQ201620174661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
【發明人】陳國順, 陳章偉, 謝海龍, 陳素婷, 陳丐榮
【申請人】陳國順
網友詢(xun)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