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調節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自力式閥門依靠流經內的介質的自身壓力作為能源驅動閥門自動工作,不需要外接電源和二次儀表。自力式調節閥都利用閥輸出端的反饋信號(壓力、壓差、溫度)通過信號管傳遞到執行機構驅動閥瓣改變閥門的開度,達到調節壓力、流量、溫度的目的。
[0003]現有的自力式調節閥結構包括閥體、閥芯、調節桿、執行機構、反饋機構、控制管線,其中閥體內開有閥道,閥芯安裝在閥道的閥口內,閥芯的上下移動時使得閥口開啟或者關閉,閥芯的移動是由調節桿控制,調節桿與執行機構連接,控制管線連通閥道的進水腔和反饋機構,反饋機構的輸出端與執行結構連接,其原理是進入進水腔中的水經節流后進入控制管線,當進水腔的水壓較大時,控制管線中的水壓將信號反饋至反饋機構,使得與之連接的執行結構帶動調節桿下移,閥芯將閥口關小,反之,當進水腔的水壓較小時,閥芯將閥口關小。現有的反饋機構包括外殼、外殼內的膜片將外殼內腔分為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內滑動配合有與執行結構連接的移動板,膜片與移動板之間設置有回位彈簧,上腔室與控制管線相通,上腔室的水壓變化使得膜片變形,克服彈簧的彈力并推動移動板滑動。
[0004]上述方案的缺點在于:現有的調節閥在壓力達到規定值后,只需要I?2S閥芯即可下移使得閥口變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延長自力式調節閥的調節啟動時間,如調節閥在壓力達到規定值后,需要30S的時間閥芯才開始下移,現目前市面上或文獻中還未出現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可延長閥芯啟動下移的時間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
[0006]本方案中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由上至下依次分為反饋機構、執行機構、閥體三部分,閥體的閥口上配合有閥芯,閥芯由閥桿帶動從而開啟或閉合閥口,包括若干延時管,所述執行機構包括上蓋、下蓋,上蓋和下蓋對合形成安裝腔,安裝腔內有壓板以及與壓板連接的執行桿,該執行桿與閥桿通過套筒固定連接,壓板與下蓋之間布置有回位彈簧;所述反饋機構包括控制管線和活塞腔,活塞將活塞腔分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線的下端與閥體中的進水腔連通,其上端與上腔室連接,活塞底部過盈固定有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執行桿固定連接;所述控制管線上開有若干延時接口,控制管線在相鄰兩個延時接口之間均設有管線閥門,相鄰兩個延時接口與每個延時管的兩端固定連接。
[0007]有益效果:在控制管線的延時接口接入延時管,通過關閉管線閥門使得水流路徑流經延時管,相比原先水流根據直線通過控制管線,現在水流必須流經延時管形成彎折的路線,水流的路徑變長,抵達活塞腔的時間變長,閥芯下移的時間變長;另外,采用活塞替代原有的膜片,活塞將壓力依次傳遞至連接件、執行桿、閥桿,從而閥芯與閥座之間的距離縮小,閥口流量變小,相比傳統的膜片易破損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活塞更加堅固不易被破壞。
[0008]進一步,所述延時管為螺紋管,螺紋管的兩端與延時接口通過法蘭盤固定連接,螺紋管形狀使得延時管自身長度增加,進一步增加了水流路徑。
[0009]進一步,所述該套筒包括螺紋內腔,執行桿下端由上至下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閥桿上端由下至上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連接更加牢固,且執行桿和閥桿不易發生錯位,力傳遞效率更高。
[0010]進一步,所述回位彈簧的數目為兩組,且以執行桿為中心線相互對稱,回復力更大,回復速度快。
[0011]進一步,所述閥桿與閥體接觸的部位裝配有密封填料函,防止介質隨著閥桿的移動被帶入閥體中,密封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活塞腔1、活塞2、連接件3、控制管線4、螺紋管41、上蓋5、下蓋6、壓板7、回位彈簧8、執行桿9、套筒10、閥桿11、密封填料函12、閥體13、閥芯14、閥座15、進水腔16、出水腔17。
[0015]實施例延時自力式調節閥基本如附圖1所示:
[0016]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由上至下依次分為反饋機構、執行機構、閥體13三大部分。
[0017]閥體13內開有進水腔16、出水腔17,進水腔16和出水腔17通過閥口連通,水流從凈水腔流向出水腔17。閥口處裝配有閥座15,該閥座15上開有錐形的閥孔。閥桿11豎直貫穿在閥體13內,閥桿11的下端為與閥孔匹配的錐形的形閥芯14,閥芯14周面上帶有O形密封圈,閥桿11與閥體13接觸的部位裝配有密封填料函12。
[0018]執行機構包括上蓋5、下蓋6,上蓋5和下蓋6通過螺栓連接形成安裝腔,該安裝腔內包括壓板7,壓板7中間位置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執行桿9。執行桿9貫穿安裝腔腔底與閥桿11的上端通過套筒10固定連接,具體連接方式為:該套筒10包括螺紋內腔,執行桿9下端由上至下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閥桿11上端由下至上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壓板7和下蓋6之間布置有兩組的回位彈簧8,這兩組回位彈簧8以執行桿9為中心線相互對稱。
[0019]反饋機構包括控制管線4和活塞腔1,活塞腔I內配有有活塞2,活塞2的周面上安裝有O形密封圈,活塞2將活塞腔I分為上腔室、下腔室,活塞2的底部過盈配合有連接件3,該連接件3下端貫穿執行機構的上蓋5、壓板7,并與執行桿9上端預制的螺紋孔進行連接。控制管線4下端與進水腔16連接,控制管線4上端與上腔室連通,制管線上開有8個延時接口,由上至下相鄰的兩個延時接口為一組延時接口,每組的兩個延時接口之間安裝有管線閥門,每組的兩個延時接口與螺紋管8的兩端通過法蘭固定連接。
[0020]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主權項】
1.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由上至下依次分為反饋機構、執行機構、閥體三部分,閥體的閥口上配合有閥芯,閥芯由閥桿帶動從而開啟或閉合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延時管,所述執行機構包括上蓋、下蓋,上蓋和下蓋對合形成安裝腔,安裝腔內有壓板以及與壓板連接的執行桿,該執行桿與閥桿通過套筒固定連接,壓板與下蓋之間布置有回位彈簧;所述反饋機構包括控制管線和活塞腔,活塞將活塞腔分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線的下端與閥體中的進水腔連通,其上端與上腔室連接,活塞底部過盈固定有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執行桿固定連接;所述控制管線上開有若干延時接口,控制管線在相鄰兩個延時接口之間均設有管線閥門,相鄰兩個延時接口與每個延時管的兩端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時管為螺紋管,螺紋管的兩端與延時接口通過法蘭盤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螺紋內腔,執行桿下端由上至下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閥桿上端由下至上旋入螺紋內腔中并通過螺母鎖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彈簧的數目為兩組,且以執行桿為中心線相互對稱。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延時自力式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與閥體接觸的部位裝配有密封填料函。
【專利摘要】本專利申請屬于調節閥技術領域,延時自力式調節閥,由上至下依次分為反饋機構、執行機構、閥體三部分,所述反饋機構包括控制管線和活塞腔,活塞將活塞腔分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線的下端與閥體中的進水腔連通,其上端與上腔室連接,活塞底部過盈固定有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執行桿固定連接;所述控制管線上開有若干延時接口,控制管線在相鄰兩個延時接口之間均設有管線閥門,相鄰兩個延時接口可與延時管的兩端固定連接。相比原先水流根據直線通過控制管線,現在水流必須流經延時管形成彎折的路線,水流的路徑變長,抵達活塞腔的時間變長,閥芯下移的時間變長。
【IPC分類】F16K17/22, F16K31/122
【公開號】CN204942673
【申請號】CN201520632629
【發明人】陳佳英
【申請人】重慶誠碩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