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衛浴行業,尤其與一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市場上的分水器的分水結構較多采用常規的提拉式或采用陶瓷制成的動、定片轉動方式進行分水;以上兩種方式都存在同一缺陷:操作阻力大;提拉式分水結構,在拉動分水過程中,其封堵件通常要克服出水端口處的水壓,其所需的操作力通常要大于水流的壓力,且無任何分壓裝置,對于老人及兒童而言,操作極其不便;轉動式分水結構,其主要通過動、定片之間設置分水口,轉動過程中分別讓分水口對應于進水口,以實現分水過程,但其操作依然需要較大的旋鈕力來克服水流的沖擊力,同樣需要較大的操作力來實現分水;因此,現有的分水結構難以滿足操作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其結構簡單、易實現,通過連桿互封結構有效降低操作力,實現單軸運動雙向控制,達到省力且節約操作空間的效果;同時,通過磁力制動原理,使得操作部分與連動桿無摩擦,進一步減小操作阻力,易滿足操作過程中的省力需求。
[0004]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其包括一本體、分設于本體兩端的第一、第二蓋體;所述本體具有一進水腔及至少兩出水口 ;還包括至少兩密封變形單元及連桿互封機構;
[0006]密封變形單元,其分別裝設于本體與兩蓋體之間,且分別密封封堵所述進水腔兩側;
[0007]連桿互封機構,其包括一連動桿;該連動桿貫穿所述兩蓋體與本體,且于連動桿上設有用于封堵所述兩蓋體的第一、第二封堵單元,所述第一封堵單元設置于連動桿端部;
[0008]其中,所述兩密封變形單元分別與兩蓋體配合形成壓力腔;兩蓋體上還設有排壓孔;所述連動桿以操控機構頂推置于所述壓力腔內的連動桿端部的第一封堵單元,帶動該第一封堵單元啟閉所述排壓孔,并聯動所述密封變形單元活動變形以開啟或封閉所述進水腔任一側。
[0009]進一步地,所述連桿互封機構還包括至少兩復位彈簧,其置于壓力腔內且套設于連動桿外周。
[0010]進一步地,所述連動桿采用分體結構,其分設形成第一、第二連動桿;所述第二連動桿一端活接于第一連動桿,另一端貫穿并延伸至第二蓋體外部;所述第二封堵單元一端套接于第二連動桿外周,并開啟或封堵第二蓋體上的排壓孔。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蓋體的周壁上形成過水口及供密封件置入凹槽;所述過水口用于壓力腔與外界連通;其中,密封件套設于凹槽內,并與操控機構配合封水。
[0012]進一步地,所述操控機構包括一驅動結構及裝設于驅動結構的磁性單元;所述第二蓋體向外延伸形成供所述磁性單元套設的延伸部;其中,操控所述驅動結構上的磁性單元,聯動與所述磁性單元磁吸配合第二連動桿位移。
[0013]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結構包括一外殼、驅動單元及至少兩彈簧;所述驅動單元裝設于外殼內且二者之間設置其中一彈簧,另一彈簧設置于磁性單元與第二蓋體之間;其中,所述外殼的內周壁上設有限位塊;操控所述驅動單元,聯動兩彈簧壓縮且帶動所述驅動單元置于所述限位塊上,以使驅動單元端部上的磁性單元帶動第二連動桿位移。
[0014]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單元包括具有棘輪棘齒結構的按壓單元及轉動推桿;所述按壓單元一端為操控端,另一端上的棘齒與轉動推桿上的棘輪相適配并形成轉動配合;所述轉動推桿端部的回轉面上具有限位塊配合的凸起部;其中,按壓所述操控端,聯動棘輪與棘齒配合并帶動轉動推桿上的凸起部與外殼內的限位塊適配或錯位,以使所述按壓單元帶動第二連動桿前移或復位。
[0015]進一步地,所述本體還包括兩進水通道,所述進水腔開設并連通于兩進水通道之間;所述密封變形單元密封裝設于兩進水通道口部,且密封變形單元的外徑大于進水通道的口徑。
[0016]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變形單元包括一支撐部及變形部;所述支撐部固定于本體與蓋體之間;所述變形部為曲面設置且其與進水通道同軸配合。
[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8](I)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其結構簡單、易實現,利用先導連桿互封結構,針對先導流道的背對背連桿互封的啟閉結構,實現單軸運動雙向控制,達到省力且節約操作空間的效果;
[0019](2)本新型采用壓力腔來控制水壓的進、出水的平衡,只需啟閉壓力腔內排壓孔來實現分水,相較與現有結構中完全針對出水口或分水口的封堵,本新型的操作力更小及操作方式更加簡便;
[0020](3)本新型還通過控制具有磁性的操作機構與連動桿之間的位移距離,進而減小操作過程中的操作力,以達到省力的效果;同時,操作部分與連桿無摩擦,進一步減小操作阻力,易滿足操作過程中的省力需求。
【附圖說明】
[0021]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的剖面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本體的立體剖面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外殼的立體剖面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的第一出水狀態剖面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的第二出水狀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9]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連桿互封分水結構,其包括一本體1、分設于本體I兩端的第一、第二蓋體2A、2B ;所述本體I具有一進水腔10及至少兩出水口11、12 ;所述本體I還包括兩進水通道13、14,所述進水腔10開設并連通于兩進水通道13、14之間;所述密封變形單元3密封裝設于兩進水通道13、14 口部,且密封變形單元3的外徑大于進水通道13、14的口徑;還包括至少兩密封變形單元3及連桿互封機構;
[0030]密封變形單元3,其分別裝設于本體I與兩蓋體2A、2B之間,且分別密封封堵所述出水口 11、12 ;所述密封變形單元3包括一支撐部31及變形部32 ;所述支撐部31固定于所述本體I與兩蓋體2A、2B之間;所述變形部32為曲面設置且其與進水通道13、14同軸配合;
[0031]還包括至少兩復位彈簧4,其置于壓力腔31、32內且套設于連動桿5外周;
[0032]連桿互封機構,其包括一連動桿5 ;該連動桿5貫穿所述兩蓋體2A、2B與本體1,且于連動桿5上設有用于封堵所述蓋體2A、2B的第一、第二封堵單元51、52,所述第一封堵單元51設置于連動桿5端部;
[0033]其中,所述兩密封變形單元3分別與兩蓋體2A、2B配合形成壓力腔31、32 ;兩蓋體2A、2B上還設有排壓孔20 ;所述連動桿5以操控機構6頂推置于所述壓力腔31、32內的連動桿5端部的第一封堵單元51,帶動該第一封堵單元51啟閉所述排壓孔20,聯動所述密封變形單元3活動變形以開啟或封閉進水腔10任一側。
[0034]更具體地,所述連動桿5采用分體結構,其分設形成第一、第二連動桿5A、5B ;所述第二連動桿5B —端活接與第一連動桿5A,另一端貫穿并延伸至第二蓋體2B外部;所述第二封堵單元52 —端套接于第二連動桿5B外周,并開啟或封堵第二蓋體2B上的排壓孔20 ;所述第二蓋體2B的周壁上形成過水口 21及供密封件置入凹槽22;所述過水口 21用于壓力腔32與外界連通;其中,密封件套設于所述凹槽22內并與操控機構6配合封水。
[0035]更具體地,所述操控機構6包括一驅動結構61及裝設于驅動結構61的磁性單元60 ;所述第二蓋體2B向外延伸形成供所述磁性單元60套設的延伸部23 ;其中,操控所述驅動結構61上的磁性單元60,聯動與所述磁性單元60磁吸配合第二連動桿5B位移(第二連動桿5B為能夠與磁性單元60吸合并聯動的金屬,優選鐵質或鋼質制成的連動桿5),且第二連動桿5B位移距離大于第一封堵單元51位移的距離。
[0036]更具體地,所述驅動結構61包括一外殼611、驅動單元612及至少兩彈簧613、614 ;所述驅動單元612裝設于外殼611內且二者之間設置其中一彈簧613,另一彈簧614設置于磁性單元60與第二蓋體2B之間;其中,所述外殼611的內周壁上設有限位塊611A ;操控所述驅動單元612,聯動兩彈簧613、614壓縮且帶動所述驅動單元612置于所述限位塊611A,以使驅動單元612端部上的磁性單元60帶動第二連動桿5B位移;所述驅動單元612包括具有棘輪棘齒結構的按壓單元7及轉動推桿8 ;所述按壓單元7 —端為操控端,另一端上的棘齒71與轉動推桿8上的棘輪81相適配并形成轉動配合;所述轉動推桿8端部的回轉面上具有限位塊611A配合的凸起部80 ;其中,按壓所述操控端,聯動棘輪81與棘齒71配合并帶動轉動推桿8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