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發動機惰齒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694659閱讀:584來源:國知局
一種發動機惰齒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領域,尤其是一種發動機惰齒輪。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惰齒輪是兩個不互相接觸的傳動齒輪中間起傳遞作用的齒輪,用來改變被動齒輪的旋轉方向,使之與主動齒輪旋轉線方向相同,只改變旋向而不能改變傳動比。惰齒輪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改變齒輪旋向,二是調整發動機整機齒輪系的空間布置。惰齒輪軸通過螺栓固定在氣缸體上,惰齒輪套裝在惰齒輪軸上,惰齒輪軸的端部還通過螺栓固定有惰齒輪防磨板,該惰齒輪防磨板的邊緣抵住惰齒輪,防止惰齒輪從惰齒輪軸上滑脫,惰齒輪相對惰齒輪軸旋轉,實現發動機齒輪系的動力傳動。惰齒輪軸和惰齒輪之間設置有襯套,以減少齒輪和軸之間的摩擦和磨損,保持惰齒輪的旋轉。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腹板兩端設置環形槽,及不對稱的減重孔,有效降低惰齒輪重量,提高齒輪運轉平穩性及降低齒輪噪聲。同時在齒輪輪轂兩端面開設梯形泄油槽,保證齒輪端面良好潤滑的一種發動機惰齒輪。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發動機惰齒輪,包括惰齒輪本體,減重孔,環形槽,梯形泄油槽,齒輪輪殼,惰齒輪軸孔、惰齒輪擋板、惰齒輪襯套、惰齒輪軸、拔模角、安裝導向角、梯形泄油槽夾角、梯形泄油槽深度,其特征在于惰齒輪本體(I)中間軸孔有惰齒輪軸(9),惰齒輪軸(9)的外徑至惰齒輪本體⑴中間軸孔之間有惰齒輪襯套(8),惰齒輪襯套(8)前面有惰齒輪擋板(7),通過用螺栓緊固,惰齒輪軸(9)也通過用緊固螺栓固緊,惰齒輪本體(I)腹板的兩側設置有環形槽(3),環形槽(3)并設置在惰齒輪本體(I)圓周方向上,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惰齒輪本體(I)腹板設置有減重孔(2),減重孔(2)為不對稱設計,而且數量為奇數,齒輪輪殼(5)兩端開設梯形泄油槽(4),每一個端面有4道互相垂直的梯形油槽,梯形泄油槽深度h為0.1?2mm,梯形泄油槽夾角(Q3)為80°?150°,拔模角(Ql)為2°?6°,安裝導向角(Q2)為10°?50°。
[0005]梯形泄油槽⑷在惰齒輪本體(I)的中間軸孔上、下、左、右四個方向。
[0006]環形槽(3)上的減重孔(2)為兩側不相通,是盲孔。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在齒輪腹板兩端設置環形槽,及不對稱的減重孔,有效降低惰齒輪重量,提高齒輪運轉平穩性及降低齒輪噪聲。
[0009]2、在齒輪輪殼兩端面開設梯形泄油槽,保證齒輪端面良好潤滑。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現有技術的發動機惰齒輪結構主視圖。
[0011]圖2為現有技術的發動機按圖1的C-C剖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惰齒輪主視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按圖3中A-A剖視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按圖3中B-B剖視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安裝裝配爆炸圖。
[0016]附圖標記:惰齒輪本體(1),減重孔(2),環形槽(3),梯形泄油槽(4),齒輪輪殼
(5),惰齒輪軸孔(6)、惰齒輪擋板(7)、惰齒輪襯套(8)、惰齒輪軸(9)、拔模角(Ql)、安裝導向角(Q2)、梯形泄油槽夾角(Q3)、梯形泄油槽深度(h)。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8]實施例1,由于惰齒輪采用整體結構,外形笨重,耗材較多,且由于重量較大,會增加齒輪系的功率損耗。齒輪輪殼兩端面與惰齒輪擋板及惰齒輪軸保持一定的軸向間隙,用于避免惰齒輪卡死以及形成油路,保證端面潤滑。實際使用中常發生接觸面發黃現象,分析原因為接觸面為高速運轉的運動副,極易產生高溫,如供油不暢,就導致潤滑不良引起的發黃現象,甚至造成運動副異常磨損,惰齒輪軸向竄動加大或者端面不平導致惰齒輪受力不均,最終造成齒輪崩齒等嚴重故障。因此,設計了惰齒輪本體(I)腹板兩端設置環形槽
(3),設置在惰齒輪本體圓周方向,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惰齒輪本體(I)腹板設置減重孔(2),為不對稱設計且數量是奇數。齒輪輪殼(5)兩端開設梯形泄油槽(4),每一個端面有4道互相垂直的梯形泄油槽(4),梯形泄油槽深度(h)為0.5?1mm,梯形泄油槽夾角(Q3)為 90。?120。ο
[0019]實施例2,惰齒輪本體(I)腹板兩端設置環形槽(3),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齒輪輪殼(5)兩端開設梯形泄油槽(4),梯形泄油槽深度(h)為0.5?1mm,梯形泄油槽夾角(Q3)為90°?120° ;齒輪輪殼(5)與齒輪腹板連接處有拔模角(Ql)為3°?5° ;惰齒輪軸孔(6)兩端有安裝導向角(Q2)為15°?30。ο
[0020]所述環形槽(3),設置在惰齒輪本體圓周方向,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大大降低惰齒輪重量,同時保證惰齒輪在傳動過程的穩定性。
[0021]所述減重孔(2),為不對稱設計且數量是奇數,有效減弱齒輪因共振產生的噪聲。減重孔直徑在保證齒根強度前提下盡可能大,使得齒輪重量減小,保證齒輪負荷小,運轉平
It, O
[0022]所述梯形泄油槽(4),開設在齒輪輪殼兩端面,每一個端面有4道互相垂直的梯形泄油槽(4),梯形泄油槽深度(h)為0.5?1mm,梯形泄油槽夾角(Q3)為90°?120°,與惰齒輪軸向間隙一起形成有效的潤滑回路,保證齒輪端面良好的潤滑。
[0023]所述齒輪輪殼(5)與齒輪腹板連接處設有拔模角(Ql)為3°?5°,提高齒輪輪殼剛度,避免加工惰齒輪軸孔時由于強度不足容易產生變形。同時設置拔模角(Ql)可方便鍛造。
[0024]所述惰齒輪軸孔(6)兩端有安裝導向角(Q2)為15°?30°,方便壓裝惰齒輪襯套時有效導向,避免惰齒輪襯套切邊,刮出毛刺等。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惰齒輪,包括惰齒輪本體,減重孔,環形槽,梯形泄油槽,齒輪輪殼,惰齒輪軸孔、惰齒輪擋板、惰齒輪襯套、惰齒輪軸、拔模角、安裝導向角、梯形泄油槽夾角、梯形泄油槽深度,其特征在于惰齒輪本體(I)中間軸孔有惰齒輪軸(9),惰齒輪軸(9)的外徑至惰齒輪本體(I)中間軸孔之間有惰齒輪襯套(8),惰齒輪襯套(8)前面有惰齒輪擋板(7),通過用螺栓緊固,惰齒輪軸(9)也通過用緊固螺栓固緊,惰齒輪本體(I)腹板的兩側設置有環形槽(3),環形槽(3)并設置在惰齒輪本體(I)圓周方向上,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惰齒輪本體(I)腹板設置有減重孔(2),減重孔(2)為不對稱設計,而且數量為奇數,齒輪輪殼(5)兩端開設梯形泄油槽(4),每一個端面有4道互相垂直的梯形油槽,梯形泄油槽深度(h)為0.1?2mm,梯形泄油槽夾角(Q3)為80°?150°,拔模角(Ql)為2。?6°,安裝導向角(Q2)為10°?5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惰齒輪,其特征在于梯形泄油槽(4)在惰齒輪本體⑴的中間軸孔上、下、左、右四個方向。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惰齒輪,其特征在于環形槽(3)上的減重孔(2)為兩側不相通,是盲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惰齒輪,特征是惰齒輪本體中間軸孔有惰齒輪軸,惰齒輪軸的外徑至惰齒輪本體中間軸孔之間有惰齒輪襯套,惰齒輪襯套前面有惰齒輪擋板,通過用螺栓緊固,惰齒輪軸也通過用緊固螺栓固緊,惰齒輪本體腹板的兩側設置有環形槽,環形槽并設置在惰齒輪本體圓周方向上,腹板與齒根大圓弧過渡連接,惰齒輪本體腹板設置有減重孔,減重孔為不對稱設計,而且數量為奇數,齒輪輪殼兩端開設梯形泄油槽,每一個端面有4道互相垂直的梯形油槽。齒輪腹板兩端設置環形槽及不對稱的減重孔,降低惰齒輪重量,齒輪運轉平穩.降低齒輪噪聲。輪殼兩端面開設梯形泄油槽,保證齒輪端面良好潤滑。
【IPC分類】F16H55-17
【公開號】CN204403322
【申請號】CN201420857960
【發明人】吳定勇, 董家枝, 熊繼芬, 梁德浦, 蘇懷林, 劉振鋒, 李少明, 張雷, 潘學智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0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