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多擋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dang)序號:10699030閱讀:567來源:國知局
多擋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自動變速器(20)中,以繞過中心支撐件(11c)的方式構成的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由鼓構件(360)和被該鼓構件(360)支撐的活塞(340)劃分形成,該鼓構件(360)并不與在車輛前進行駛時以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以上的旋轉速度旋轉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連接,而與以該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以下的速度旋轉的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連接,經由中心支撐件(11c)以及劃分形成接合油室(350)的鼓構件(360)的油路(116)、(368)等向接合油室(350)供給動作油,在油路(116)和油路(368)的連通部的軸向的兩側配置有密封構件(SR)。
【專利說明】
多擋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次公開的發明涉及對從車輛的原動機傳遞至輸入構件的動力進行變速并向輸出構件傳遞的多擋變速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變速器,公知有如下的變速器:包括2個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作為復合行星齒輪系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4個離合器、2個制動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構成該多擋變速器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具有與被傳遞來自原動機的動力的輸入軸總是連接的輸入部件(行星架)、通過制動器有選擇地固定為不能旋轉的可固定部件(前太陽輪)、第一輸出部件(齒圈)以及第二輸出部件(后太陽輪)。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一輸出部件經由第一離合器(附圖標記26)有選擇地與2個行星齒輪中的以從該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離開的方式配置在車輛后部側的一個行星齒輪(附圖標記20)的太陽輪連接。另夕卜,在車輛前進行駛時以比第一輸出部件更高的速度旋轉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二輸出部件經由第二離合器(附圖標記28)有選擇地與該一個行星齒輪的太陽輪連接。進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一輸出部件經由第三離合器(附圖標記32)有選擇地與上述一個行星齒輪的齒圈連接。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8,096,915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0006]在上述以往的多擋變速器中,在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與從該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離開配置的一個(車輛后部側)行星齒輪之間,配置有另一個行星齒輪(附圖標記18)。因此,為了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一輸出部件(齒圈)與上述一個行星齒輪的齒圈連接,必須以繞過上述另一個行星齒輪的方式構成上述第三離合器。另外,在上述那樣的多擋變速器中,需要抑制用于向第三離合器供給接合油壓的油路結構的復雜化或減小由用于限制向該第三離合器供給的動作油的泄漏的密封構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損失。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關于構成多擋變速器的離合器的具體的結構沒有任何披露。
[0007]因此,本次公開的發明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構成多擋變速器的離合器的供油性,并且良好地降低該離合器中的拖曳損失。
[0008]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對從車輛的原動機傳遞至輸入構件的動力進行變速并向輸出構件傳遞,
[0009]具有:
[0010]箱體,具有從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的支撐部,
[0011 ]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具有多個旋轉部件,并且從所述輸入構件向該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傳遞動力,
[0012]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相對于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配置在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相反的一側,
[0013]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某個旋轉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所包含的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014]制動器,能夠使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與所述箱體連接以將所述連接對象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015]在所述車輛前進行駛時,所述某個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在所述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
[0016]所述離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的離合器結構構件與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劃分形成,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經由軸承被所述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從在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在所述支撐部和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之間配置有對所述動作油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
[0017]S卩,如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那樣,從在箱體的支撐部形成的油路向以繞過箱體的支撐部的方式構成的離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從而能夠在不使油路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向該離合器供給接合油壓。進而,通過該由離合器結構構件和被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來劃分形成離合器的接合油室,能夠良好地降低由在支撐部和離合器結構構件之間配置的密封構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損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并不與在車輛前進行駛時以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的旋轉速度旋轉的上述某個旋轉部件一體旋轉,而是與有時通過制動器與箱體連接而旋轉停止的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因此,在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中,能夠進一步提高離合器的給油性,并且能夠良好地降低該離合器中的拖曳損失。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包含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的動力傳遞裝置的概略結構圖。
[0019]圖2是表示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中的各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與輸入旋轉速度之比的速度線圖。
[0020]圖3是表示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中的各變速擋和離合器以及制動器的動作狀態的關系的動作表。
[0021 ]圖4是表示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的放大剖視圖。
[0022]圖5是表示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的放大剖視圖。
[0023]圖6是表示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0025]圖1是包含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即自動變速器20的動力傳遞裝置10的概略結構圖。該圖所示的動力傳遞裝置10能夠與在后輪驅動車輛的前部縱置搭載的作為驅動源的未圖示的發動機(內燃機)的曲軸及/或電動馬達的轉子連接,并且能夠將來自發動機等的動力(扭矩)傳遞至未圖示的左右的后輪(驅動輪)。如圖所示,動力傳遞裝置10除了對從發動機等傳遞至輸入軸20i的動力進行變速并向輸出軸20ο傳遞的自動變速器20外,還包括例如鋁合金制的變速器箱體(靜止構件)11、起步裝置(流體傳動裝置)12、油栗17等。
[0026]起步裝置12包括液力變矩器,該液力變矩器具有如下等構件:輸入側的栗輪14p,與如上述那樣的驅動源連接;輸出側的渦輪14t,與自動變速器20的輸入軸(輸入構件)20i連接;導輪14s,配置在栗輪14p以及渦輪14t的內側并對從渦輪14t流向栗輪14p的動作油的液流進行整流;單向離合器14ο,由未圖示的導輪軸支撐并將導輪14s的旋轉方向限制在一個方向。起步裝置12還具有:鎖止離合器15,能夠使與發動機的曲軸等連接的前蓋和自動變速器20的輸入軸20i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減震機構16,在前蓋和自動變速器20的輸入軸20i之間對振動進行衰減。此外,起步裝置12也可以是不具有導輪14s的液力親合器。
[0027]油栗17構成為齒輪栗,具有包括栗體和栗蓋的栗組件、經由鏈條或齒輪系與起步裝置12的栗輪14p連接的外齒齒輪(內轉子)、與該外齒齒輪嚙合的內齒齒輪(外轉子)等。油栗17由來自發動機等的動力驅動,對在未圖示的油盤貯存的動作油(ATF)進行吸引并向油壓控制裝置(參照圖4)壓送。
[0028]自動變速器20構成為10擋變速式的變速器,如圖1所示,除了輸入軸20i外,還具有經由未圖示的差速齒輪以及驅動軸與左右的后輪連接的輸出軸(輸出構件)20ο、在自動變速器20(輸入軸20i或輸出軸20ο)的軸向上并排配設的單小齒輪式的第一行星齒輪21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組合雙小齒輪式行星齒輪和單小齒輪式行星齒輪而構成的作為復合行星齒輪系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自動變速器20還包括用于對從輸入軸20i至輸出軸20ο的動力傳遞路徑進行變更的作為第一接合構件的離合器Cl (第一離合器)、作為第二接合構件的離合器C2(第二離合器)、作為第三接合構件的離合器C3(第三離合器)、作為第四接合構件的離合器C4(第四離合器)、作為第五接合構件的制動器BI(第一制動器)以及作為第六接合構件的制動器B2(第二制動器)。
[0029]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以及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配置在變速器箱體11內,并且,從起步裝置12即發動機側(圖1中的左側)開始依次排列有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第二行星齒輪22、第一行星齒輪21、即排列有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單小齒輪式行星齒輪、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雙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22、第一行星齒輪21。由此,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以接近起步裝置12的方式配置車輛的前部側。另外,第一行星齒輪21以接近輸出軸20ο的方式配置在車輛的后部側。進而,第二行星齒輪22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和第一行星齒輪21之間。
[0030]第一行星齒輪21具有作為外齒齒輪的第一太陽輪21s;作為內齒齒輪的第一齒圈21r,與第一太陽輪21s配置在同心圓上;多個第一小齒輪21p,分別與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一齒圈21r嚙合;第一行星架21c,將多個第一小齒輪21p保持為能夠自由自轉(旋轉)且自由公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齒輪21的齒輪比λ? (第一太陽輪21 s的齒數/第一齒圈2Ir的齒數)例如被設定為λ? =0.277。
[0031]如圖1所示,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行星架21c與連接在輸入軸20i上的自動變速器20的中間軸(中間傳動軸)20m總是連接(固定)。由此,在從發動機等向輸入軸20i傳遞動力時,來自發動機等的動力經由輸入軸20i以及中間軸20m總是傳遞至第一行星架21c。第一行星架21c在離合器C4接合時作為第一行星齒輪21的輸入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一輸入部件)發揮功能,在離合器C4分離時空轉。另外,第一齒圈21r在離合器C4接合時作為該第一行星齒輪21的輸出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一輸出部件)發揮功能。
[0032]第二行星齒輪22具有:作為外齒齒輪的第二太陽輪22s;作為內齒齒輪的第二齒圈22r,與第二太陽輪22s配置在同心圓上;多個第二小齒輪22p,分別與第二太陽輪22s以及第二齒圈22r嚙合;第二行星架(行星齒輪架)22c,將多個第二小齒輪22p保持為能夠自由自轉(旋轉)且自由公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齒輪22的齒輪比λ2(第二太陽輪22s的齒數/第二齒圈22r的齒數)例如被設定為λ2 = 0.244。
[0033]如圖1所示,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體化(總是連接),與該第一太陽輪21s總是一體(且同軸)地旋轉或停止。但是,第一太陽輪21s和第二太陽輪22s也可以分別單獨構成,并經由未圖示的連接構件(第一連接構件)總是連接。另外,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與輸出軸20ο總是連接,與該輸出軸20ο總是一體(且同軸)地旋轉或停止。由此,第二行星架22c作為第二行星齒輪22的輸出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二輸出部件)發揮功能。進而,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作為該第二行星齒輪22的可固定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一可固定部件)發揮功能。
[0034]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具有:作為外齒齒輪的第三太陽輪23s以及第四太陽輪24s;作為內齒齒輪的第三齒圈23r,與第三太陽輪23s配置在同心圓上;多個第三小齒輪(短小齒輪)23p,與第三太陽輪23s嚙合;多個第四小齒輪(長小齒輪)24p,與第四太陽輪24s以及多個第三小齒輪23p嚙合,并且與第三齒圈23r嚙合;第三行星架23c,將多個第三小齒輪23p以及多個第四小齒輪24p保持為能夠自由自轉(自由旋轉)且自由公轉。
[0035]這樣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是組合雙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第三行星齒輪)和單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第四行星齒輪)而構成的復合行星齒輪系。即,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三行星架23c、第三以及第四小齒輪23p、24p和第三齒圈23r構成雙小齒輪式的第三行星齒輪。另外,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第三行星架23c、第四小齒輪24p、以及第三齒圈23r構成單小齒輪式的第四行星齒輪。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構成為,雙小齒輪式的第三行星齒輪的齒輪比λ3(第三太陽輪23s的齒數/第三齒圈23r的齒數)例如為λ3 = 0.488,且單小齒輪式的第四行星齒輪的齒輪比λ4(第四太陽輪24s的齒數/第三齒圈23r的齒數)例如為λ4 = 0.581。
[0036]另外,在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齒輪)的旋轉部件中,第四太陽輪24s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可固定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二可固定部件)發揮功能。進而,如圖1所示,第三行星架23c與輸入軸20i總是連接(固定),并且經由作為連接構件(第二連接構件)的中間軸20m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行星架21c總是連接。由此,在從發動機等向輸入軸20i傳遞有動力時,來自發動機等的動力經由輸入軸20i總是傳遞至第三行星架23c。因此,第三行星架23c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輸入部件(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二輸入部件)發揮功能。另外,第三齒圈23r作為該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一輸出部件發揮功能,第三太陽輪23s作為該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二輸出部件發揮功能。
[0037]離合器Cl能夠使總是連接的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一輸出部件的第三齒圈23r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離合器C2能夠使總是連接的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 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 s與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二輸出部件的第三太陽輪23s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離合器C3是能夠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一輸出部件的第三齒圈23r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離合器C4能夠使作為第一行星齒輪21的輸出部件的第一齒圈21r與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038]制動器BI能夠使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陽輪24s與作為靜止構件的變速器箱體11固定(連接)以使第四太陽輪24s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該第四太陽輪24s與變速器箱體11的固定以使第四太陽輪24s能夠自由旋轉。制動器B2能夠使作為第二行星齒輪22的可固定部件的第二齒圈22r與變速器箱體11固定(連接)以使第二齒圈22r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該第二齒圈22r與作為靜止構件的變速器箱體11的固定以使該第二齒圈22r能自由旋轉。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離合器Cl?C4,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壓離合器(摩擦接合構件),其具有由活塞、多個摩擦接合板(例如在環狀構件的兩面上粘貼摩擦件而構成的摩擦板以及兩面平滑地形成的作為環狀構件的分離板)、分別被供給動作油的接合油室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等構成的油壓伺服器。另外,作為制動器BI以及B2,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壓制動器,其具有由活塞、多個摩擦接合板(摩擦板以及分離板)、被供給動作油的接合油室等構成的油壓伺服器。并且,離合器Cl?C4、$慟器BI以及B2接受油壓控制裝置60的動作油的供排進行動作。
[0040]圖2是表示自動變速器20中的各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與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輸入旋轉速度)之比的速度線圖(其中,將輸入軸20i即第一行星架21c以及第三行星架23c的旋轉速度設為值I)。另外,圖3是表示自動變速器20的各變速擋和離合器Cl?C4、制動器BI以及B2的動作狀態的關系的動作表。
[0041]如圖2所示,構成單小齒輪式的第一行星齒輪21的3個旋轉部件、即第一太陽輪21s、第一齒圈21r以及第一行星架21c在該第一行星齒輪21的速度線圖(圖2中的左側的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λ?對應的間隔從圖中左側開始按照第一太陽輪21s、第一行星架21c、第一齒圈2^的順序排列。根據在這樣的速度線圖中的排列順序,在本發明中,將第一太陽輪21s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一旋轉部件,將第一行星架21c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二旋轉部件,將第一齒圈21r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三旋轉部件。因此,第一行星齒輪21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λ?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以及第三旋轉部件。
[0042]另外,構成單小齒輪式的第二行星齒輪22的3個旋轉部件、即第二太陽輪22s、第二齒圈22r以及第二行星架22c在該第二行星齒輪22的速度線圖(圖2中的中央的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λ2對應的間隔從圖中左側開始按照第二太陽輪22s、第二行星架22c、第二齒圈224勺順序排列。根據在這樣的速度線圖中的排列順序,在本發明中,將第二太陽輪22s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四旋轉部件,將第二行星架22c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五旋轉部件,將第二齒圈22r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四旋轉部件。因此,第二行星齒輪22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λ2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自動變速器20的第四旋轉部件、第五旋轉部件以及第六旋轉部件。
[0043]進而,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4個旋轉部件、即作為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陽輪24s、作為輸入部件的第三行星架23c、作為第一輸出部件的第三齒圈23r、以及作為第二輸出部件的第三太陽輪23s按照該順序從圖中左側開始以與單小齒輪式的第三行星齒輪的齒輪比λ3以及雙小齒輪式的第四行星齒輪的齒輪比λ4對應的間隔在該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速度線圖(圖2中的右側的速度線圖)上排列。根據在這樣的速度線圖中的排列順序,在本發明中,將第四太陽輪24s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七旋轉部件,將第三行星架23c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八旋轉部件,將第三齒圈23r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九旋轉部件,將第三太陽輪23s作為自動變速器20的第十旋轉部件。因此,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λ3、λ4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自動變速器20的第七旋轉部件、第八旋轉部件、第九旋轉部件以及第十旋轉部件。
[0044]并且,在自動變速器20中,通過使離合器Cl?C4、制動器BI以及Β2如圖3所示那樣接合或分離來變更上述的第一?第十旋轉部件(其中,由于第一旋轉部件和第四旋轉部件總是連接,所以實質上是共計9個旋轉部件)的連接關系,由此,能夠在輸入軸20i至輸出軸20ο之間,設定前進旋轉方向10條動力傳遞路徑以及后退旋轉方向I條的動力傳遞路徑、SP設定第I擋至第10擋的前進擋和后退擋。
[0045]具體地說,前進第I擋(1st)通過使離合器C1、C2以及制動器Β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3、C4以及制動器BI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I擋時,通過離合器Cl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以及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齒輪的齒輪比為人1 = 0.277、人2 = 0.244、人3 = 0.488、人4 =0.581的情況下,以下相同)中,前進第I擋中的齒輪比(輸入軸20 i的旋轉速度/輸出軸20ο的旋轉速度)旋轉速度/輸出軸20ο的旋轉速度)γ I為γ 1 = 5.091。此外,在制動器BI分離而使第四太陽輪24s自由旋轉的狀態下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行星架23c、第三齒輪23s、第三齒圈23r以及第四太陽輪24s如圖2所示那樣以相同旋轉速度一體旋轉。
[0046]前進第2擋(2nd)通過使離合器Cl、制動器BI以及B2接合并使剩余的離合器C2、C3以及C4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2擋時,通過離合器Cl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進而,通過制動器B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2擋中的齒輪比γ 2為γ 2 = 3.219。另外,前進第I擋和前進第2擋之間的級比為γ I/γ2 = 1.581ο
[0047]前進第3擋(3rd)通過使離合器C2、制動器BI以及Β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l、C3以及C4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3擋時,通過離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進而,通過制動器B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3擋中的齒輪比γ 3為γ 3 = 2.324。另外,前進第2擋和前進第3擋之間的級比為γ2/γ 3 = 1.385ο
[0048]前進第4擋(4th)通過使離合器C4、制動器BI以及Β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l、C2以及C3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I擋時,通過離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H輸出部件)和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另外,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進而,通過制動器Β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4擋中的齒輪比γ 4為γ 4 = 1.886。另外,前進第3擋和前進第4擋之間的級比為γ 3/γ 4 = 1.232。
[0049]前進第5擋(5th)通過使離合器C2、C4以及制動器BI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l、C3以及制動器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5擋時,通過離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輸出部件)和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5擋中的齒輪比γ 5為γ 5 = 1.491。另外,前進第4擋和前進第5擋之間的級比為γ 4/γ 5 =1.265。
[0050]前進第6擋(6th)通過使離合器Cl、C4以及制動器BI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2、C3以及制動器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6擋時,通過離合器Cl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H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輸出部件)與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6擋中的齒輪比γ 6為γ 6 = 1.192。另外,前進第5擋和前進第6擋之間的級比為γ 5/ γ 6 =1.251。
[0051 ]前進第7擋(7th)通過使離合器Cl、C3以及C4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2、制動器BI以及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7擋時,通過離合器Cl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進而,通過離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輸出部件)與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7擋中的齒輪比γ 7為γ 7 = 1.000。另外,前進第6擋和前進第7擋之間的級比為γ 6/ γ 7 = 1.192。
[0052] 前進第8擋(8th)通過使離合器C3、C4以及制動器BI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l、C2以及制動器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8擋時,通過離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輸出部件)與輸出軸20ο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8擋中的齒輪比γ8為丫8 = 0.785。另外,前進第7擋和前進第8擋之間的級比為γ 7/ γ 8 = 1.273。
[0053]前進第9擋(9th)通過使離合器Cl、C3以及制動器BI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2、C4以及制動器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9擋時,通過離合器Cl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H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9擋中的齒輪比γ 9為γ 9 = 0.632。另外,前進第8擋和前進第9擋之間的級比為γ 8/ γ 9 = 1.242。
[0054]前進第10擋(1th)通過使離合器C2、C3以及制動器BI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l、C4以及制動器B2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前進第10擋時,通過離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I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四太陽輪24s(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進第10擋中的齒輪比γ 10為γ 10 = 0.588。另外,前進第9擋和前進第10擋之間的級比為γ 9/γ 10 = 1.076。并且,自動變速器20中的范圍(齒輪比范圍=最低變速擋即前進第I擋的齒輪比γ I/最高變速擋即前進第10擋的齒輪比γ 10)為γ
1/γ 10 = 8.660ο
[0055]后退擋(Rev)通過使離合器C2、C3以及制動器Β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離合器C1、C4以及制動器BI分離來形成。即,在形成后退擋時,通過離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相互連接。另外,通過離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相互連接。進而,通過制動器B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后退擋中的齒輪比yrev為yreV = -4.860。另外,前進第I擋和后退擋之間的級比為γ rev/ γ 11 =0.955。
[0056]如上所述,根據自動變速器20,通過離合器Cl?C4、制動器BI以及B2的接合或分離,能夠提供第I擋至第10擋的前進擋和后退擋。其結果,在自動變速器20中,能夠使范圍進一步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為8.660),特別能夠使高車速時的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在各變速擋下的加速性能提高。進而,使級比合理化(抑制進一步變大),使變速感覺提高。因此,根據自動變速器20,能夠使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駕駛性能都良好地提高。
[0057]另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通過使6個接合構件、即離合器Cl?C4、制動器BI以及B2中的某3個接合并且使剩余的3個分離,來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10擋以及后退擋。由此,與例如通過使6個離合器和制動器中的2個接合并且使剩余的4個分離來形成多個變速擋的變速器相比,能夠減少在形成變速擋時分離的接合構件的數量。其結果,能夠降低由在形成變速擋時分離的接合構件中的部件間的稍微的接觸引起的拖曳損失,使自動變速器20中的動力的傳遞效率更進一步提高。
[0058]進而,在自動變速器20中,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行星架23c(輸入部件)同樣,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行星架21c(第二旋轉部件)經由中間軸20m與輸入軸20i總是連接。另外,在形成前進第4擋至前進第8擋時,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第三旋轉部件)通過離合器C4與輸出軸20o(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連接。由此,與在例如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一齒圈(第三旋轉部件)與第二行星齒輪的第二行星架(第五旋轉部件)一起與輸出軸總是連接,且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一行星架(第二旋轉部件)與輸入軸有選擇地連接的以往的變速器中使第一行星架(第二旋轉部件)和輸入軸有選擇地連接的離合器相比,能夠使離合器C4的扭矩分擔減小。
[0059]S卩,在自動變速器20中,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行星架21c作為與輸入軸20i總是連接的第二旋轉部件,并且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作為通過離合器C4與輸出軸20ο有選擇地連接的第三旋轉部件。由此,與在例如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一齒圈和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一起與輸出軸總是連接并且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一行星架有選擇地與輸入軸連接的變速器中使第一行星架和輸入軸有選擇地連接的離合器相比,能夠使經由已接合的離合器C4傳遞的扭矩下降至1/(1+λ1)。因此,在自動變速器20中,能夠使離合器C4的扭矩分擔良好地下降,并且在自動變速器20中,能夠使離合器C4在軸向以及徑向中的至少某一方實現緊湊化。其結果,根據自動變速器20,能夠使動力的傳遞效率和駕駛性能都提高,并且抑制裝置整體的大型化。
[0060]另外,通過使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為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與使兩者中的至少某一方為例如雙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的情況相比,能夠使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中的旋轉部件間的嚙合損失下降,使自動變速器20中的動力的傳遞效率進一步提高。進而,能夠抑制減少部件個數,抑制裝置整體的重量增加并提高組裝性。并且,如果如上述自動變速器20那樣采用組合雙小齒輪式的第三行星齒輪和單小齒輪式的第四行星齒輪而構成的復合行星齒輪系即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則能夠減少部件個數,抑制裝置整體的重量增加并提高組裝性。
[0061]接著,對自動變速器20的具體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62]圖4至圖6是表示自動變速器20的放大剖視圖。能夠使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可固定部件即第四太陽輪24s與變速器箱體11固定(連接)以使第四太陽輪24s不能旋轉的制動器BI,在4個離合器Cl?C4以及2個制動器B1、B2中最接近起步裝置12(發動機)配置。即,制動器BI相對于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配置在與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相反一側,即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車輛前部側(圖1中的左側)。
[0063]如圖4所示,φ慟器BI包括:與第四太陽輪24s總是連接(固定)的制動器轂500、多個摩擦板501、與摩擦板501交替配設的多個分離板502以及底板(backing plate)、按壓摩擦板501以及分離板502來實現摩擦接合的活塞540、以使活塞540從摩擦板501以及分離板502離開的方式對活塞540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5。
[0064]制動器轂500經由多個徑向軸承被環狀的前支撐件(前側的支撐部)llf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該前支撐件I If固定在變速器箱體11上并構成該變速器箱體11的一部分,例如由鋁合金制造。另外,在前支撐件Ilf和制動器轂500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l,在與制動器轂500總是連接的第四太陽輪24s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行星架23c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2。制動器BI的多個摩擦板501(各自的內周部)與在制動器轂500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各摩擦板501被該制動器轂500支撐為能夠與制動器轂500—體旋轉并能夠在軸向上移動。另外,制動器BI的多個分離板502(各自的外周部)與在從前支撐件Ilf沿輸入軸20i的軸向延伸的鼓部(筒狀部)lld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分離板502被前支撐件I If支撐為不能夠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而能夠在軸向上移動。
[0065]進而,活塞540被前支撐件IIf支撐為不能夠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而能夠在軸向自由移動,與該前支撐件Ilf 一起劃分形成制動器BI的接合油室550。經由在前支撐件Ilf上形成的油路,向接合油室550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用于使制動器BI接合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另外,多個復位彈簧SP5在活塞540和環狀的彈簧支撐構件570之間沿周向隔著間隔配設,并與接合油室550相向。彈簧支撐構件570以相對于活塞540位于與接合油室550相反一側的方式,使用擋圈固定在前支撐件Ilf上。此外,作為制動器BI的復位彈簧SP5,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簧。
[0066]如圖1以及圖4所示,離合器Cl以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第三行星齒輪)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齒輪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之間。另外,離合器C2以由離合器Cl的構成構件包圍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第三行星齒輪)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齒輪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之間。進而,離合器C3以接近第二行星齒輪22的方式配置在該第二行星齒輪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之間。另外,制動器B2以包圍離合器C3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齒輪22的方式,配置在該第二行星齒輪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之間。
[0067]如上所述,離合器Cl以及C2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作為共同的連接對象部件。因此,如圖4以及圖5所示,離合器Cl以及C2共用鼓構件120,該鼓構件120與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總是連接(固定),并且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轂以及離合器C2的離合器鼓發揮功能。另外,如上所述,離合器Cl以及C3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作為共同的連接對象部件。因此,離合器Cl以及C3共用鼓構件130,該鼓構件130與第三齒圈23r總是連接(固定),并且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鼓以及離合器C3的離合器轂發揮功能。進而,如上所述,離合器C3以及制動器B2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作為連接對象部件或固定對象部件。因此,離合器C3以及制動器B2共用鼓構件360,該鼓構件360作為離合器C3的離合器鼓以及制動器B2的制動器轂發揮功能。
[0068]鼓構件120包括:轂部121,由離合器Cl利用;鼓部122,由離合器C2利用;連接部125,與離合器Cl以及C2的連接對象部件即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太陽輪22s總是連接(固定)。轂部121包括具有在外周面形成的花鍵的轂主體121a和從轂主體121a的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左端)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的凸緣部121b。在本實施方式中,轂主體121a的內周面形成為不具有凹凸的凹圓柱面狀。由此,不使轂主體121a的厚度增大就能夠確保轂部121的強度。此外,凸緣部121b的在徑向上的長度根據離合器Cl以及C2要求的扭矩容量來任意設定。
[0069]鼓部122形成為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左端)開口的有底圓筒狀,具有圓筒部以及從該圓筒部的一端(圖5中的右端)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側壁部。在鼓部122(圓筒部)的內周面形成有花鍵,鼓部122(圓筒部)的外周面形成為不具有凹凸的圓柱面狀。由此不使鼓部122的厚度增加就能夠確保其強度。連接部125具有長條狀的筒狀部以及從該筒狀部的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左端)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凸緣部,經由襯套(bush)或徑向軸承等被輸入軸20i支撐為同軸且能夠自由旋轉。連接部125的筒狀部(另一端)經由花鍵等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連接,連接部125的凸緣部通過焊接等牢固地固定在鼓部122的內周部。由此,鼓部122經由連接部125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總是連接。
[0070]如圖4以及圖5所示,鼓部122的開口側的端部壓入轂部121的凸緣部121b(開口)內,鼓部122的開口側的端部的外周面和凸緣部121b的內周面通過焊接而牢固地固定。由此,轂部121經由鼓部122以及連接部125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總是連接。另外,轂部121和鼓部122的圓筒部構成在外周側以及內周側的都具有花鍵的筒狀部。并且,在鼓部122的開口側的端部的外周固定的凸緣部121b作為環狀的肋發揮功能。另外,轂部121的轂主體121a的內周面隔著與凸緣部121b的在徑向上的尺寸相應的間隔,與鼓部122的外周面相向。在轂部121的轂主體121a和鼓部122之間,劃分形成在與鼓部122的開口側的端部或凸緣部121b相反一側開口的環狀的空間121c(儲油部)。
[0071]鼓構件130包括:鼓部(筒狀部)131,由離合器Cl利用;轂部133,由離合器C3利用;環狀的支撐部135。在本實施方式中,鼓部131、轂部133以及支撐部135通過對例如鋁合金等進行鑄造而一體成形。鼓部131具有:圓筒部,具有與離合器Cl以及C3的連接對象部件即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總是連接(固定)的開口側端部(圖4以及圖5中的左端部);環狀側壁部,從該圓筒部的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右端)向徑向內側延伸。在鼓部131(圓筒部)的內周面形成有花鍵,鼓部131(圓筒部)的外周面形成為不具有凹凸的圓柱面狀。由此,不使鼓部131的厚度增大就能夠確保其強度。
[0072]鼓構件130的轂部133從鼓部131的環狀側壁部向與該鼓部131(圓筒部)的開口側端部相反一側(圖4以及圖5中的右側)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轂部133形成為具有比鼓部131小的外徑的筒狀。另外,在轂部133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鍵,轂部133的內周面形成為不具有凹凸的凹圓柱面狀。由此,不使轂部133的厚度增大就能夠確保其強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部135從轂部133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其內周部經由襯套或徑向軸承等被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的外周面)支撐為同軸且能夠自由旋轉。
[0073]鼓構件360(離合器結構構件)包括:鼓部(筒狀部)361,形成為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左端)開口的有底圓筒狀;連接部365,與齒圈凸緣(連接構件)220總是連接(固定),該齒圈凸緣(連接構件)220與離合器C3以及制動器B2的連接對象部件(固定對象部件)即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體旋轉。鼓構件360的鼓部361具有圓筒部以及從該圓筒部的一端(圖4以及圖5中的右端)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側壁部。在鼓部361(圓筒部)的內周面以及外周面形成有花鍵,在鼓部361(環狀側壁部)的內周部通過焊接等牢固地固定有連接部365的外周部。
[0074]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被例如鋁合金制的環狀的中心支撐件(中間的支撐部)llc在徑向上支撐(調心),該中心支撐件Ilc以位于鼓部361(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與第二行星齒輪22之間的方式固定在變速器箱體11上并構成該變速器箱體11(靜止構件)的一部分。如圖所示,中心支撐件Ilc從變速器箱體11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并包括具有中心孔的內筒部115。在內筒部115的內周面壓入(固定)鐵制的套筒117。另外,連接部365具有在自動變速器20(輸入軸20i或輸出軸20ο)的軸向上延伸的筒狀部366(參照圖6),該筒狀部366插通到在中心支撐件Ilc的內筒部115上固定的套筒117內并與第二齒圈22r連接。進而,在套筒117和鼓構件360的筒狀部366之間配置有襯套(軸承)118,由此,鼓構件360(筒狀部366的外周面)被中心支撐件11c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
[0075]另外,連接部365的筒狀部366的頂端部367具有比由中心支撐件Ilc的內筒部115的內周面包圍的部分小的外徑,在該頂端部367的內周面形成有花鍵,從徑向觀察,該花鍵與襯套118在軸向上重疊。進而,齒圈凸緣220具有與連接部365的頂端部367的花鍵嵌合(花鍵嵌合)的內周部221和與在第二齒圈22r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花鍵嵌合)的外周部222。由此,鼓構件360(鼓部361)經由在齒圈凸緣220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設置的兩處的嵌合部(花鍵嵌合部)與第二齒圈22r總是連接。
[0076]在本實施方式中,齒圈凸緣220的內周部221和鼓構件360的頂端部367的嵌合部以及齒圈凸緣220的外周部222和第二齒圈22r的嵌合部中的至少某一個為不具有調心功能的嵌合部。不具有調心功能的嵌合部具有比相互相鄰的花鍵齒彼此的在周向上的齒隙更大的徑向的間隙(內周部221和/或外周部222的花鍵的齒底面與頂端部367和/或第二齒圈22r的花鍵的齒頂面的間隙即游隙)。另外,如上所述,鼓構件360的筒狀部366的頂端部367具有比由中心支撐件Ilc的內筒部115的外周面支撐的部分小的外徑。因此,連接部365的頂端部在比中心支撐件Ilc對連接部365(筒狀部366)的支撐位置更靠內側的位置(更接近中間軸20m的位置)與齒圈凸緣220的內周部221嵌合。
[0077]將上述的鼓構件120、130作為構成構件的離合器Cl除了該鼓構件120、130外,還具有多個摩擦板(摩擦接合板)11、與摩擦板1I交替配設的多個分離板(摩擦接合板)102以及底板、按壓摩擦板101以及分離板102來實現摩擦接合的活塞140、以使活塞140從摩擦板101以及分離板102離開的方式對活塞140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l、環狀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劃分形成構件)170。
[0078]離合器Cl的多個摩擦板101(各自的內周部)與在以由鼓構件130的鼓部131包圍的方式配置的鼓構件120的轂部121即轂主體121a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摩擦板101被作為離合器轂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20支撐為,能夠與轂部121—體旋轉并且能夠在軸向上移動。另外,離合器Cl的多個分離板102(各自的外周部)與在鼓構件130的鼓部131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分離板102被作為離合器鼓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30支撐為能夠與鼓部131—體旋轉并且能夠在軸向上移動。
[0079]活塞140配置在鼓構件130的鼓部131和鼓構件120的鼓部122之間,被該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支撐為,能夠與鼓構件130—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解除板170配置在活塞140和鼓構件120的鼓部122之間,S卩,相對于活塞140配置在與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相反一側,使用擋圈固定在該支撐部135上。并且,活塞140與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一起劃分形成離合器Cl的接合油室(第一接合油室)150。進而,解除板170與活塞140以及支撐部135—起劃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150內產生的離心油壓的離心油壓解除室(第一離心油壓解除室)190。
[0080]由此,離合器Cl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1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190由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第一輸出部件)一體旋轉的鼓構件130(支撐部135)、活塞140以及解除板170劃分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以及圖5所示,離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190劃分形成為,比鼓構件120的轂部121和鼓部122更遠離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齒輪22
[0081]經由在輸入軸201、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用于使離合器Cl接合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另外,經由在輸入軸201、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心油壓解除室190供給來自油壓控制裝置的動作油(例如潤滑及冷卻用的排放油)。多個復位彈簧SPl以位于活塞140和解除板170之間的方式,在離心油壓解除室190的內部在周向上隔開間隔配設。此外,作為離合器Cl的復位彈簧SPl,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簧。
[0082]將上述的鼓構件120作為構成構件的離合器C2除了該鼓構件120外,還具有離合器轂200、多個摩擦板(第一摩擦接合板)201、多個分離板202 (第二摩擦接合板)以及底板、按壓摩擦板201以及分離板202來實現摩擦接合的活塞240、環狀的油室劃分形成構件270、以使活塞240從摩擦板201以及分離板202離開的方式對活塞240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2。
[0083]離合器轂200具有:軸部230,從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沿軸向延伸;環狀的壁部231,相比該軸部230的與第三太陽輪23s相反一側的端面(抵接端面)230s,在軸向上位于第三太陽輪23s側,并從該軸部230向徑向外側延伸;筒狀部232,以包圍軸部230的方式從壁部231向前后(圖中左右)沿軸向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軸部230與第三太陽輪23s—體成形,壁部231和筒狀部232—體成形。壁部231從筒狀部232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并且,相比上述端面(抵接端面)230s在軸向上位于第三太陽輪23s側,經由花鍵與軸部230總是連接(固定)。
[0084]如圖所示,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經由徑向軸承被輸入軸20i支撐為同軸且能夠自由旋轉。另外,在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行星架23c總是連接的輸入軸20i(第三行星架23c)和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3。進而,在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的與第三太陽輪23s相反一側的端面230s和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凸緣部)之間,以該端面230s和座圈(race)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推力軸承T4,在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凸緣部)和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5。即,鼓構件120配置為,連接部125通過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鼓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30和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之間,向作為連接對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延伸。另外,在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和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6。
[0085]離合器C2的多個摩擦板201(各自的外周部)與在以包圍離合器轂200的方式配置的鼓構件120的鼓部122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摩擦板201被作為離合器鼓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20支撐為,能夠與鼓部122—體旋轉并且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離合器C2的多個分離板202(各自的內周部)與在離合器轂200的筒狀部232的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分離板202被該離合器轂200支撐為,能夠與離合器轂200—體旋轉并且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
[0086]活塞240配置為,被鼓構件120的鼓部122包圍,并且內周側的一部分進入離合器轂200的筒狀部232的內側。另外,活塞240被該軸部230支撐為,與構成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一體旋轉,并且能夠在軸向上自由移動。進而,油室劃分形成構件270以位于活塞240和鼓構件120之間、即相對于活塞240(其內周部)位于與離合器轂200的連接部和第三太陽輪23s相反一側的方式,使用擋圈固定在軸部230上。并且活塞240與油室劃分形成構件270以及軸部230—起劃分形成離合器C2的接合油室(第二接合油室)250。進而,活塞240與離合器轂200以及軸部230—起劃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250內產生的離心油壓的離心油壓解除室(第二離心油壓解除室)290。
[0087]由此,離合器C2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2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290由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二輸出部件)一體旋轉的軸部230、活塞240以及油室劃分形成構件270劃分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以及圖5所示,離合器C2的接合油室2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290以比離合器Cl的解除板170、即離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190更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方式劃分形成。進而,接合油室250以及尚心油壓解除室290尚開第二行星齒輪22且接近輸入軸20i。
[0088]經由在輸入軸201、構成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合器C2的接合油室250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用于使離合器C2接合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另外,經由在輸入軸201、構成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心油壓解除室290供給來自油壓控制裝置的動作油(例如潤滑及冷卻用的排放油)ο多個復位彈簧SP2以位于活塞240和離合器轂200(連接部)之間的方式在離心油壓解除室290的內部沿周向隔開間隔配設。此夕卜,作為離合器C2的復位彈簧SP2,也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簧。
[0089]將上述的鼓構件130以及360作為結構構件的離合器C3除了該鼓構件130、360外,還具有多個摩擦板301、與摩擦板301交替配設的多個分離板302以及底板、按壓摩擦板301以及分離板302來實現摩擦接合的活塞340、以使活塞340從摩擦板301以及分離板302離開的方式對活塞340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3、環狀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劃分形成構件)370。
[0090]離合器C3的多個摩擦板301(各自的內周部)與在向第二行星齒輪22側即車輛后部側延伸的鼓構件130的轂部13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摩擦板301被作為離合器轂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30支撐為,與轂部133—體旋轉并且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離合器C3的多個分離板302(各自的外周部)與在以包圍鼓構件130的轂部133方式配置的鼓構件360的鼓部361的內周面上形成的花鍵(內周部)嵌合。由此,多個分離板302被作為離合器鼓發揮功能的鼓構件360支撐為,與鼓部361—體旋轉并且在軸向上自由移動。
[0091]活塞340配置在鼓構件130和鼓構件360的鼓部361之間,并被該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支撐為與鼓構件360—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解除板370配置在活塞340和鼓構件130之間、即相對于活塞340配置在與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相反一側,使用擋圈固定在該連接部365上。并且,活塞340與鼓構件360—起劃分形成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第三接合油室)350。進而,解除板370與活塞340—起劃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350內產生的離心油壓的離心油壓解除室(第三離心油壓解除室)390。
[0092]由此,離合器C3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3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390由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體旋轉的鼓構件360、活塞340以及解除板370劃分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390劃分形成為,比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即離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190更遠離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并且更接近第二行星齒輪22。
[0093]經由在中心支撐件Ilc形成的油路116、在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形成的油路368等,向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用于使離合器C3接合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中心支撐件11 c的油路116和鼓構件360的油路368的連通部的軸向的兩側,分別配置有一個密封構件SR,該密封構件SR是對在中心支撐件I Ic上固定的套筒117和鼓構件360的筒狀部366的間隙進行密封的密封環。這樣,通過在鋁合金制的中心支撐件Ilc的內筒部115內固定鐵制的套筒117,能夠抑制由安裝在筒狀部366上的密封構件S R的滑動引起的內筒部115的磨耗。另外,經由在中間軸2 O m和鼓構件12 O的連接部125等形成的油路向上述的推力軸承T6供給的來自油壓控制裝置的動作油(例如潤滑及冷卻用的排放油),經由在鼓構件360的連接部365形成的油孔,流入離心油壓解除室390。多個復位彈簧SP3以位于活塞340和解除板370之間的方式在離心油壓解除室390的內部沿周向隔開間隔配設。此外,作為離合器C3的復位彈簧SP3,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善
O
[0094]如圖6所示,將上述的鼓構件360作成結構構件的制動器B2具有多個摩擦板(摩擦接合板)601、與摩擦板601交替配設的多個分離板(摩擦接合板)602以及底板、按壓摩擦板601以及分離板602以實現摩擦接合的第一活塞641、能夠按壓第一活塞641的第二活塞642、以使第一活塞641從摩擦板601以及分離板602離開的方式對第一活塞641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6。
[0095]制動器B2的多個摩擦板601(各自的內周部)與在鼓構件360的鼓部361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鍵(外周部)嵌合。各摩擦板601被作為制動器轂發揮功能的鼓構件360支撐為,與鼓部361—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制動器B2的多個分離板602(各自的外周部)與在變速器箱體11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各分離板602被該變速器箱體11支撐為不能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旋轉而能夠在軸向上移動。如圖4至圖6所示,制動器B2的摩擦板601以及分離板602相對于中心支撐件Ilc配置在與第二行星齒輪22相反一側、即配置在中心支撐件Ilc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側。
[0096]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中心支撐件Ilc上形成有朝向與第二行星齒輪22相反一側即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側(圖中左側)開口的環狀的第一凹部111和同樣朝向與第二行星齒輪22相反一側開口的環狀的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形成在第二凹部112的徑向內偵U,并被第二凹部112包圍。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被環狀的間隔壁113(參照圖6)隔開以使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相互不連通,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形成為彼此具有大致相同的軸長。
[0097]第一活塞641具有環狀的第一受壓部641a和按壓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板按壓部641b。第一受壓部641a能夠自由移動地嵌合在第一凹部111內,在第一受壓部641a的內周面和第一凹部111的內側內面之間以及第一受壓部641a的外周面和第一凹部111的外側內面之間,分別配置有一個O型圈等的密封構件。由此,第一受壓部641a被中心支撐件Ilc支撐為能夠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并與該中心支撐件Ilc一起劃分形成制動器BI的第一接合油室651。另外,板按壓部641b從第一受壓部641a向徑向外側延伸。板按壓部641b與變速器箱體11的花鍵嵌合,以能夠與最靠第二行星齒輪22側的分離板602抵接的方式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與第二行星齒輪22相反一側)突出。
[0098]第二活塞642具有第二受壓部642a和活塞按壓部642b。第二受壓部642a能夠自由移動地嵌合在第二凹部112內,在第二受壓部642a的內周面和第二凹部112的內側內面之間以及第二受壓部642a的外周面和第二凹部112的外側內面之間,分別配置一個O型圈等的密封構件。由此,第二受壓部642a被中心支撐件I Ic支撐為能夠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并與該中心支撐件Ilc一起劃分形成制動器BI的第二接合油室652。另外,活塞按壓部642b以能夠與第一活塞641的板按壓部641b的背面抵接的方式,從第二受壓部642a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與第二行星齒輪22相反一側)延伸。
[0099]經由在中心支撐件Ilc上形成的油路,向制動器B2的第一以及第二接合油室651以及652分別獨立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另外,多個復位彈簧SP6位于第一活塞641和環狀的彈簧支撐構件670之間并在周向上隔開間隔配置,并且與第一接合油室651相向。彈簧支撐構件670以相對于第一活塞641位于與第一接合油室651相反一側的方式使用擋圈固定在中心支撐件Ilc上。此外,作為制動器B2的復位彈簧SP6,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簧。
[0100]如圖6所示,在如上述那樣與由離合器C3以及制動器B2共用的鼓構件360連接的齒圈凸緣220的內周部221和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7。另外,如圖6所示,在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和第二太陽輪22s(以及第一太陽輪21s的齒輪軸部212)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8。進而,如圖6所示,在第一太陽輪21s(以及第二太陽輪22s)的齒輪軸部212和中間軸20m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9。
[0101]如圖4以及圖6所示,離合器C4在4個離合器Cl?C4以及2個制動器B1、B2中最接近輸出軸20ο配置。即,離合器C4相對于第二行星齒輪22配置在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相反一側,即,配置在第一行星齒輪21的車輛后部側(圖1中的右側)。如圖6所示,離合器C4包括離合器轂400、離合器鼓410、多個摩擦板401、與摩擦板401交替配設的多個分離板402以及底板、按壓摩擦板401以及分離板402來實現摩擦接合的活塞440、以使活塞440從摩擦板401以及分離板402離開的方式對活塞440施力的多個復位彈簧(螺旋彈簧)SP4、環狀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劃分形成構件)470。
[0102]離合器轂400經由襯套或徑向軸承被中間軸20m支撐為能自由旋轉。另外,如圖6所示,在中間軸20m和離合器轂400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10,在離合器轂400和輸出軸20ο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Τ11。進而,離合器轂400經由花鍵以及擋圈與第一行星齒輪21的第一齒圈21r總是連接(固定)。離合器鼓410具有:環狀側壁部411,通過焊接等固定于在輸出軸20ο上形成的擴徑部;圓筒部412,形成為一端(圖6中的左端)開口的有底圓筒狀,并且通過焊接等接合在環狀側壁部411的外周部,并沿輸出軸20ο等的軸向延伸。圓筒部412的開口側的端部(圖6中的左端部)經由花鍵等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總是連接(固定)。
[0103]離合器C4的多個摩擦板401(各自的內周部)與在離合器轂400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摩擦板401被該離合器轂400支撐為,與離合器轂400—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外,離合器C4的多個分離板4(各自的外周部)與在離合器鼓410的圓筒部412的內周面形成的花鍵嵌合。由此,多個分離板402(各自的外周部)被該離合器鼓410支撐為,與離合器鼓410—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
[0104]活塞440在離合器鼓410的圓筒部412內比環狀側壁部411更靠第一行星齒輪21側(車輛前部側),被該輸出軸20ο支撐為,能與輸出軸20ο—體旋轉并能在軸向上自由移動。另夕卜,解除板470以相比活塞440位于第一行星齒輪21側(車輛前部側)的方式使用擋圈固定在輸出軸20ο上。并且,活塞440與作為油室劃分形成部的離合器鼓410、輸出軸20ο—起劃分形成離合器C4的接合油室(第一接合油室)450。進而,解除板170與活塞440以及輸出軸20ο—起劃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450內產生的離心油壓的離心油壓解除室(第四離心油壓解除室)490。由此,離合器C4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4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490由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行星架22c以及輸出軸20ο—體旋轉的離合器鼓410、活塞440以及解除板470劃分形成。
[0105]經由在變速器箱體11和輸出軸20ο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合器C4的接合油室450供給由油壓控制裝置調壓后的用于使離合器C4接合的接合油壓(動作油)。另外,經由在變速器箱體11和輸出軸20ο等形成的油路,向離心油壓解除室490供給來自油壓控制裝置的動作油(例如潤滑及冷卻用的排放油)。多個復位彈簧SP4以位于活塞440和解除板470之間的方式在離心油壓解除室490的內部沿周向隔著間隔配設。此外,作為離合器C4的復位彈簧SP4,也可以取代多個螺旋彈簧而使用一個板簧。另外,輸出軸20ο經由襯套、徑向軸承被變速器箱體11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如圖6所示,在輸出軸20ο和變速器箱體11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Τ12。
[0106]如上所述,自動變速器20具有: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具有第三太陽輪23s、第三齒圈23r、以及將第三小齒輪23p以及第四小齒輪24p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并且被傳遞來自輸入軸20i的動力的第三行星架23c;離合器Cl (第一離合器),能夠使作為第一輸出部件的第三齒圈23r與在軸向上從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離開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離合器C2(第二離合器),能夠使作為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二輸出部件的第三太陽輪23s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連接對象部件)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鼓構件120,由離合器Cl以及C2共用。
[0107]鼓構件120具有:筒狀部,由在外周部嵌合離合器Cl的摩擦板101(第一摩擦接合板)的轂部121以及在內周部嵌合離合器C2的摩擦板201 (第二摩擦接合板)的鼓部122構成;連接部125,從構成該筒狀部的鼓部122延伸,并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連接。另外,鼓構件120配置為,連接部125通過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鼓發揮功能的鼓構件130和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之間,向作為連接對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延伸。進而,在離合器轂200的軸部230的端面230s和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凸緣部)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4。另外,在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凸緣部)和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5。而且,在自動變速器20中,在構成容納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等的變速器箱體11的一部分的前支撐件Ilf至離合器轂200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T1、T2以及T3,在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至變速器箱體11(的后部)之間,配置有推力軸承Τ6?Τ12。
[0108]并且,在自動變速器20中,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
21、22的齒輪,采用斜齒輪。因此,在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中,對外周側的第三齒圈23r和中心側的第三太陽輪23s作用相反方向的推力。因此,與第三齒圈23r連接的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鼓的鼓構件130和配置在該鼓構件130的鼓部131的內部并且與第三太陽輪23s連接的離合器轂200要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動。基于此,在自動變速器20中,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四太陽輪24s、第三齒圈23r、第三小齒輪23p以及第四小齒輪24p的齒線的方向被設定為,在從輸入軸20i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傳遞動力而使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第三太陽輪23s被向作為連接對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車輛后部側)施力,并且,第三齒圈23r被向與第一以及第二太陽輪21s、22s相反一側(車輛前部側)施力(參照圖4)。
[0109]由此,在從輸入軸20i向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傳遞動力而使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即使與第三齒圈23r—體旋轉的離合器Cl的鼓構件130和與第三太陽輪23s—體旋轉的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要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動,通過在鼓構件130的鼓部131的內部、即離合器轂200和鼓構件120的連接部125之間配置的推力軸承T4以及該連接部125和鼓構件130的支撐部135之間配置的推力軸承T5,也能夠在軸向上支撐離合器Cl的鼓構件130和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
[0110]結果,能夠良好地降低在容納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變速器箱體11(前支撐件Ilf)和離合器轂200之間配置的推力軸承Tl、T2以及T3、在鼓構件130和變速器箱體11之間配置的推力軸承Τ6?Τ12的負擔。因此,在自動變速器20中,尤其能夠使推力軸承Tl?Τ3以及Τ6?Τ12小型化來抑制裝置整體的大型化。進而,在自動變速器20中,由于利用鼓構件120作為離合器Cl的離合器轂以及離合器C2的離合器鼓,所以能夠抑制部件個數的增加,并且能更良好地抑制裝置整體的大型化。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第四太陽輪24s、第三齒圈23r、第三小齒輪23ρ以及第四小齒輪24ρ的齒線的角度等被設定為,在從輸入軸20i向第三行星架23c傳遞動力,構成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雙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第三行星齒輪)和單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第四行星齒輪)都傳遞扭矩時,作用于第三以及第四太陽輪23s、24s的推力與作用于第三齒圈23r的推力相互抵消。
[0111]另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具有:軸部230,從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太陽輪23s在軸向上延伸,并且,在與第三太陽輪23s相反一側具有與推力軸承T4抵接的端面230s;環狀的壁部231,在軸向上相比端面230s位于第三太陽輪23s偵U,從軸部230向徑向外側延伸;筒狀部232,以包圍軸部230的方式從壁部231在軸向上延伸,并且在外周部嵌合有離合器C2的分離板202。在這樣構成的離合器轂200中,在離合器C2接合時,軸部230的端面230s側的端部對扭矩的傳遞沒有貢獻。因此,如果能夠承受由推力帶來的壓縮負荷,則無需提高端面230s側的端部的扭轉剛性。由此,能夠實現離合器C2的離合器轂200小型和輕量化。
[0112]進而,在具有由斜齒輪構成的第三太陽輪23s、第三齒圈23r第三以及第四小齒輪23p、24p等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中,對第三以及第四小齒輪23p、24p實質上不作用推力(被抵消)。因此,通過使支撐第三以及第四小齒輪23p、24p的第三行星架23c與輸入軸20i總是連接,能夠在自動變速器20的動作中抑制輸入軸20 i在軸向上移動。由此,能夠進一步減輕自動變速器20所包含的推力軸承Tl?T12的負擔,使裝置整體更緊湊化。
[0113]另外,如上所述,自動變速器20包括:環狀的中心支撐件11c,從變速器箱體11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第一行星齒輪機構)25,被傳遞來自輸入軸20i的動力;第二行星齒輪22(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相對于中心支撐件Ilc配置在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相反一側;離合器C3,能夠使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某個旋轉部件)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制動器B2,能夠使第二齒圈22r與變速器箱體11連接以將第二齒圈22r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14]進而,在自動變速器20中,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在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以上,與離合器C3以及制動器B2對應的第二行星齒輪22的旋轉速度在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以下。即,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在形成前進第I擋以及前進第7擋時與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一致,在形成前進第2擋至前進第6擋、前進第8擋至前進第10擋的變速擋時,為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的大約1.5倍左右。另外,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第二齒圈22r的旋轉速度在伴隨制動器B2的接合而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4擋的變速擋時為值0,在伴隨離合器C3的接合而形成前進第7擋至前進第10擋的變速擋時,與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一致,在形成前進第5擋、前進第6擋的變速擋時,為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的大約0.3倍?0.7倍。
[0115]并且,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由鼓構件360(離合器結構構件)和活塞340劃分形成,鼓構件360并不是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而是與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體旋轉;該活塞340被該鼓構件360支撐。另外,經由在變速器箱體11的中心支撐件Ilc形成的油路116和在鼓構件360形成的油路368,向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給動作油。進而,在中心支撐件11 c的油路116和鼓構件360的油路368的連通部的軸向的兩側,配置有對在中心支撐件Ilc上固定的套筒117和離合器鼓360的間隙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SR。
[0116]這樣,從在該中心支撐件Ilc以及劃分形成該接合油室350的鼓構件360設置的油路116、368等,向以繞過變速器箱體11的中心支撐件IIc構成的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給動作油,能夠在不使油路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向離合器C3供給接合油壓。進而,通過鼓構件360和由該鼓構件360支撐的活塞340劃分形成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能夠良好地降低由在中心支撐件11c (套筒117)和鼓構件360之間配置的密封構件SR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損失,該鼓構件360并不是與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總是以輸入軸20i的旋轉速度以上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連接,而是與在車輛前進行駛時有時通過制動器B2與變速器箱體11連接而旋轉停止且有時以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以下的速度旋轉的第二行星齒輪22的第二齒圈22r連接。因此,在自動變速器20中,能夠進一步提高離合器C3的供油性,并且能夠良好地降低該離合器C3中的拖曳損失。
[0117]另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鼓構件360通過固定(壓入)在中心支撐件Ilc的內周面、即內筒部115內的套筒117的內周面相對于變速器箱體11調心。由此,由于能夠抑制套筒117(中心支撐件11 c)的內周面和鼓構件360的筒狀部366的間隙變大或偏差,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密封構件SR的偏摩耗等,減小拖曳損失,并且,能夠通過兩側的密封構件SR可靠地限制動作油從中心支撐件I Ic的油路116和鼓構件360的油路368的連通部泄漏。
[0118]進而,鼓構件360具有內周部與離合器C3的分離板302(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外周部與制動器B2的摩擦板601(摩擦接合板)嵌合的鼓部(筒狀部)361。由此,由于以包圍離合器C3的方式配置制動器B2,所以能夠抑制自動變速器20的軸長的增加。而且,通過由離合器C3和制動器B2共用鼓構件360,能夠抑制部件個數的增加,并且實現裝置整體的緊湊化。
[0119]另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在制動器B2接合時、即在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4擋的低速擋時,鼓構件360、活塞340、解除板370(接合油室350以及離心油壓解除室390)等不旋轉,因此,能夠抑制在形成低速擋時的旋轉慣量的增加,提高車輛的加速性能。進而,在伴隨在形成了該低速擋的狀態下車輛急加速等而使自動變速器20的旋轉部件產生急劇的旋轉變動時,能夠良好地抑制活塞340通過離心油壓移動而使離合器C3接合。而且,在自動變速器20中,由于在形成前進第5擋以及前進第6擋時,鼓構件360進行旋轉,能夠在該期間向離心油壓解除室390內充分地填充動作油,在形成前進第7擋至前進第10擋的變速擋時,能夠良好地解除在接合油室350內產生的離心油壓,使離合器C3的控制性良好地穩定化。
[0120]進而,自動變速器20的第二行星齒輪22具有:第二齒圈22r,其是離合器C3的連接對象部件且是制動器B2的固定對象;第二行星架22c,其是與輸出軸20ο總是連接的輸出部件;第二太陽輪22s,其是離合器Cl、C2的連接對象(第二連接對象部件)。另外,自動變速器20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在通過制動器BI將作為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陽輪24s固定為不能旋轉時,以作為第一輸出部件的第三齒圈23r的旋轉速度低于作為第二輸出部件的第三太陽輪23s的旋轉速度的方式對傳遞至第三行星架23c進行動力增速,并向第三齒圈23r以及第三太陽輪23s傳遞。即,在通過制動器BI將第四太陽輪24s固定為不能旋轉的狀態下使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第三齒圈23r以及第三太陽輪23s以高于第三行星架23c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由此,在使制動器B2接合時能夠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4擋的變速擋,并且在使離合器C3接合并且使制動器B2分離時,能夠形成變速比比前進第4擋小的前進第7擋至前進第10擋的變速擋。
[0121]此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也可以取代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使用包括2個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的辛普森型(SS-CR型)或CR-CR型的復合行星齒輪系。另外,上述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的齒輪的齒向和與離合器Cl以及C2關聯的結構、與離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關聯的結構,也可以適用于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置換為一個單小齒輪式或雙小齒輪式行星齒輪的變速器、將第二行星齒輪22置換為復合行星齒輪系的變速器。進而,在自動變速器20中,制動器B2也可以不以包圍離合器C3的方式配置,在該情況下,離合器C3可以取代鼓構件360而包括僅作為離合器鼓或離合器轂發揮功能的離合器結構構件。
[0122]此外,在上述的自動變速器20中,離合器Cl?C4、制動器BI以及B2中至少某個可以為爪形離合器或爪形制動器這樣的嚙合接合構件。例如,在自動變速器20中,作為在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4擋時連續接合并且在形成后退擋時接合的制動器B2,可以采用爪形制動器。另外,在自動變速器20中,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21、22以及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25中的齒輪比λ??λ4并不限于在上述說明中例示的值。另外,上述的自動變速器20也可以改變為在前輪驅動車輛上搭載的變速器。
[0123]如以上說明那樣,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一種多擋變速器,對從車輛的原動機傳遞至輸入構件的動力進行變速并向輸出構件傳遞,
[0124]具有:
[0125]箱體,具有從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的支撐部,
[0126]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具有多個旋轉部件,并且從所述輸入構件向該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傳遞動力,
[0127]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相對于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配置在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相反的一側,
[0128]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某個旋轉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所包含的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29]制動器,能夠使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與所述箱體連接以將所述連接對象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30]在所述車輛前進行駛時,所述某個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在所述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
[0131]所述離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的離合器結構構件與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劃分形成,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經由軸承被所述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從在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在所述支撐部和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之間配置有對所述動作油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
[0132]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具有:箱體,具有從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的支撐部;第一行星齒輪機構,被傳遞來自輸入構件的動力;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相對于支撐部配置在與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相反的一側;離合器,使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某個旋轉部件與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所包含的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制動器,能夠使該連接對象部件與箱體連接以將該連接對象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并且,在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中,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上述某個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在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離合器的接合油室由與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的離合器結構構件和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劃分形成。另外,離合器結構構件經由軸承被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進而,經由在箱體的支撐部以及離合器結構構件上形成的油路向離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在支撐部的油路和離合器結構構件的油路的連通部的軸向的兩側,配置有對支撐部和離合器結構構件的間隙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
[0133]這樣,從在箱體的支撐部形成的油路向以繞過箱體的支撐部的方式構成的離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從而能夠在不使油路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向該離合器供給接合油壓。進而,通過該由離合器結構構件和被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來劃分形成離合器的接合油室,能夠良好地降低由在支撐部和離合器結構構件之間配置的密封構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損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并不與在車輛前進行駛時以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的旋轉速度旋轉的上述某個旋轉部件一體旋轉,而是與有時通過制動器與箱體連接而旋轉停止的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因此,在本次公開的多擋變速器中,能夠進一步提高離合器的給油性,并且能夠良好地降低該離合器中的拖曳損失。而且,通過利用支撐部的內周面經由軸承將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能夠抑制支撐部的內周面和離合器結構構件的間隙變大或偏差。由此,能夠良好地抑制密封構件的偏摩耗等,降低拖曳損失,并且,能夠通過兩側的密封構件可靠地限制動作油從支撐部的油路和離合器結構構件的油路的連通部泄漏。
[0134]另外,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具有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經由所述軸承被所述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外周面以及具有與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花鍵嵌合的花鍵的內周面從徑向觀察,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的所述花鍵與所述軸承在軸向上重疊。
[0135]進而,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是具有筒狀部的鼓構件,該筒狀部的內周部與所述離合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該筒狀部的外周部與所述制動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由此,由于以包圍離合器的方式配置制動器,所以能夠抑制多擋變速器的軸長的增加。而且,通過由離合器和制動器共用鼓構件,能夠抑制部件個數的增加,并且能夠實現裝置整體的緊湊化。
[0136]另外,通過使包括所述離合器以及所述制動器的多個接合構件有選擇地接合來形成多個變速擋,
[0137]所述制動器在形成最低變速擋至規定變速擋中的變速擋時接合,并且在形成變速比小于所述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比的變速擋時分離,
[0138]所述離合器在形成變速比小于所述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比的變速擋時接合。在這樣的多擋變速器中,在車輛進行前進行駛時,能夠使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所包含的連接對象部件的旋轉速度總是在行星齒輪機構的上述某個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以下。因此,在這樣的多擋變速器中,能夠進一步提高上述離合器的供油性,并且能夠更良好地降低該離合器的拖曳損失。而且,在這樣的多擋變速器中,在上述制動器接合時、即在形成最低變速擋至規定變速擋的低速擋時,離合器結構構件和活塞(以及接合油室)不旋轉,因此能夠抑制形成低速擋時的旋轉慣量的增加,提高車輛的加速性能,并且,在伴隨在形成低速擋的狀態下車輛急加速等而使多擋變速器的旋轉部件產生急劇的變動時,能夠良好地抑制上述活塞因離心油壓移動而使離合器接合。
[0139]進而,該多擋變速器還具有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作為所述離合器的第三離合器、第一制動器、以及作為所述制動器的第二制動器,
[0140]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是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總是連接的輸入部件、可固定部件、作為所述某個旋轉部件的第一輸出部件、第二輸出部件的復合行星齒輪系,
[0141]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是具有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與所述輸出構件總是連接的輸出部件、第二連接對象部件的行星齒輪,
[0142]所述第一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一輸出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43]所述第二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二輸出部件與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44]所述第一制動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可固定部件與所述箱體連接以將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45]在通過所述第一制動器將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時,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以所述第一輸出部件的旋轉速度低于所述第二輸出部件的旋轉速度的方式對傳遞至所述輸入部件的動力進行增速,并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輸出部件傳遞。由此,在使上述制動器(第二制動器)接合時形成最低變速擋至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擋,并且,在使上述離合器(第三離合器)接合并使制動器(第二制動器)分離時,形成變速比小于該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比的變速擋。其中,行星齒輪機構可以是單一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可以是復合行星齒輪系。
[0146]另外,該多擋變速器還具有:
[0147]第一行星齒輪,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以及第三旋轉部件,
[0148]第二行星齒輪,該第二行星齒輪是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第四旋轉部件、第五旋轉部件以及第六旋轉部件的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
[0149]第四離合器;
[0150]所述連接對象部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六旋轉部件,
[0151]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是總是連接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一旋轉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四旋轉部件,
[0152]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輸入部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二旋轉部件與所述輸入構件總是連接,
[0153]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五旋轉部件和所述輸出構件總是連接,
[0154]所述第四離合器能夠使總是連接的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五旋轉部件以及所述輸出構件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三旋轉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0155]該方式的多擋變速器具有作為復合行星齒輪系的行星齒輪機構、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齒輪、第一至第四離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動器。并且,在該多擋變速器中,通過使第一至第四離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動器中的某3個有選擇地接合,能夠形成第I擋至第10擋的前進擋和后退擋。結果,在該多擋變速器中,能夠使范圍(齒輪比范圍=最低變速擋的齒輪比/最高變速擋的齒輪比)更大,提高動力的傳遞効率即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加速性能,使級比(某變速擋的齒輪比/高I擋的變速擋的齒輪比)合理化(抑制進一步變大),使變速感覺提高。因此,根據該多擋變速器,能夠良好地提高動力的傳遞效率和駕駛性能。進而,在該多擋變速器中,與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的輸入部件同樣,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二旋轉部件與輸入構件總是連接,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三旋轉部件通過第四離合器與輸出構件(以及第二行星齒輪的第五旋轉部件)有選擇地連接。由此,與例如在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三旋轉部件和第二行星齒輪的第五旋轉部件一起與輸出構件總是連接且第一行星齒輪的第二旋轉部件與輸入構件有選擇地連接的變速器中使第二旋轉部件和輸入構件有選擇地連接的離合器相比,能夠減小第四離合器的扭矩分擔。其結果,能夠使第四離合器在軸向以及徑向中的至少某一方實現緊湊化。因此,根據該多擋變速器,能夠使動力的傳遞效率和駕駛性能都提高,并且抑制裝置整體的大型化。
[0156]并且,在這樣的多擋變速器中,通過如下使第一至第四離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能夠形成第I擋至第10擋的前進擋和后退擋。即,前進第I擋通過使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另外,前進第2擋通過使第一離合器、第一制動器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進而,前進第3擋通過使第二離合器、第一制動器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另外,前進第4擋通過使第四離合器、第一制動器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進而,前進第5擋通過使第二離合器、第四離合器以及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另外,前進第6擋通過使第一離合器、第四離合器以及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進而,前進第7擋通過使第一離合器、第三離合器以及第四離合器接合來形成。另外,前進第8擋通過使第三離合器、第四離合器以及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進而,前進第9擋通過使第一離合器、第三離合器以及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進而,前進第10擋通過使第二離合器、第三離合器以及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另外,后退擋通過使第二離合器、第三離合器以及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
[0157]這樣,在上述方式的多擋變速器中,通過使6個接合構件、即第一至第四離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動器中的某3個接合并且使剩余的3個分離來形成前進第I擋至前進第10擋以及后退擋。由此,與例如使6個接合構件中的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4個分離來形成多個變速擋的變速器相比,能夠減少伴隨形成變速擋而分離的接合構件的數量。其結果,能夠降低伴隨形成變速擋而分離的接合構件中的拖曳損失,進一步提高多擋變速器中的動力的傳遞效率。
[0158]進而,所述輸出構件是經由差速齒輪與車輛的后輪連接的輸出軸。即,本發明的多擋變速器可以為在后輪驅動車輛搭載的變速器。但是,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多擋變速器能夠為在前輪驅動車輛上搭載的變速器。
[0159]并且,不言而喻,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本發明的外延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進而,【具體實施方式】只不過是在
【發明內容】
記載的發明的具體的一個方式,并不對
【發明內容】
記載的發明的要素進行限定。
[0160]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0161]本發明能夠利用于多擋變速器的制造產業等。
【主權項】
1.一種多擋變速器,對從車輛的原動機傳遞至輸入構件的動力進行變速并向輸出構件傳遞,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體,具有從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狀的支撐部, 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具有多個旋轉部件,并且從所述輸入構件向該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傳遞動力, 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相對于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配置在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相反的一側, 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某個旋轉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所包含的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制動器,能夠使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與所述箱體連接以將所述連接對象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在所述車輛前進行駛時,所述某個旋轉部件的旋轉速度在所述輸入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上, 所述離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連接對象部件一體旋轉的離合器結構構件與由該離合器結構構件支撐的活塞劃分形成,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經由軸承被所述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從在所述箱體的所述支撐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給動作油,在所述支撐部和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之間配置有對所述動作油進行密封的密封構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具有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經由所述軸承被所述支撐部的內周面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外周面以及具有與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花鍵嵌合的花鍵的內周面,從徑向觀察,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的所述花鍵與所述軸承在軸向上重疊。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合器結構構件是具有筒狀部的鼓構件,該筒狀部的內周部與所述離合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該筒狀部的外周部與所述制動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通過使包括所述離合器以及所述制動器的多個接合構件有選擇地接合來形成多個變速擋, 所述制動器在形成最低變速擋至規定變速擋中的變速擋時接合,并且在形成變速比小于所述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比的變速擋時分離, 所述離合器在形成變速比小于所述規定變速擋的變速比的變速擋時接合。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該多擋變速器還具有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作為所述離合器的第三離合器、第一制動器、以及作為所述制動器的第二制動器, 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是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總是連接的輸入部件、可固定部件、作為所述某個旋轉部件的第一輸出部件、第二輸出部件的復合行星齒輪系, 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是具有所述連接對象部件、與所述輸出構件總是連接的輸出部件、第二連接對象部件的行星齒輪, 所述第一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一輸出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所述第二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二輸出部件與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所述第一制動器能夠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可固定部件與所述箱體連接以將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 在通過所述第一制動器將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為不能旋轉時,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以所述第一輸出部件的旋轉速度低于所述第二輸出部件的旋轉速度的方式對傳遞至所述輸入部件的動力進行增速,并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輸出部件傳遞。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該多擋變速器還具有: 第一行星齒輪,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以及第三旋轉部件, 第二行星齒輪,該第二行星齒輪是具有在速度線圖上以與齒輪比對應的間隔依次排列的第四旋轉部件、第五旋轉部件以及第六旋轉部件的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 第四離合器; 所述連接對象部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六旋轉部件, 所述第二連接對象部件是總是連接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一旋轉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四旋轉部件, 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輸入部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二旋轉部件與所述輸入構件總是連接, 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五旋轉部件和所述輸出構件總是連接, 所述第四離合器能夠使總是連接的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五旋轉部件以及所述輸出構件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的所述第三旋轉部件相互連接,并且能夠解除兩者的連接。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二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I擋, 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一制動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2擋, 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一制動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3擋, 通過所述第四離合器、所述第一制動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4擋, 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四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5擋, 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四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6擋, 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三離合器以及所述第四離合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7擋, 通過所述第三離合器、所述第四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8擋, 通過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三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9擋, 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三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前進第10擋, 通過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三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接合來形成后退擋。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擋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構件是經由差速齒輪與車輛的后輪連接的輸出軸。
【文檔編號】F16H3/66GK106068403SQ201580012929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0日 公開號201580012929.9, CN 106068403 A, CN 106068403A, CN 201580012929, CN-A-106068403, CN106068403 A, CN106068403A, CN201580012929, CN201580012929.9, PCT/2015/58457, PCT/JP/15/058457, PCT/JP/15/58457, PCT/JP/2015/058457, PCT/JP/2015/58457, PCT/JP15/058457, PCT/JP15/58457, PCT/JP15058457, PCT/JP1558457, PCT/JP2015/058457, PCT/JP2015/58457, PCT/JP2015058457, PCT/JP201558457
【發明人】中島卓也, 神內直也
【申請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網友(you)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