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機械齒輪傳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
【背景技術】
[0002]氨綸的聚合物儲槽是氨綸聚合生產中的重要設備,在連續聚合工藝中,氨綸的紡絲原液在該設備中不斷發生擴鏈反應,粘度越來越大。這一過程大約持續60個小時,為保證反應溫度和粘度的均勻,整個生產是在一套復雜的攪拌裝置的緩慢運行下發生的,攪拌的作用是把擴鏈反應生成的熱迅速擴散出去,這樣罐體內的物料溫度波動會很小,從而粘度的波動也能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0003]隨著氨綸技術的發展,聚合物儲槽越來越大,傳統的螺帶式攪拌,已不能完全滿足工藝的要求。大量的物料儲存在一個儲槽內,高粘的特性使其即使在攪拌的帶動下,傳熱與傳質也變得很緩慢,溫度和粘度的波動經常發生。為改變這一不利狀態,我們在聚合物儲槽的外部加設了一束循環管道(例如由19個管子組成的一束管道),利用栗循環物料,使物料在儲槽和封閉管束間循環流動,在封閉管束與儲槽的連接處,我們專門設置了多軸攪拌,利用19個小軸帶動攪拌槳,以7.5?20rpm的轉速將管束內的物料輕輕攪動,以達到均勻溫度,均勻粘度的作用。
[0004]確保多軸攪拌對各封閉管束的物料攪拌效果均一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思考的難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設置在封閉管束和儲槽的連接處,實現對管束內的物料均勻攪動以達到均勻溫度、粘度的作用。
[0006]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設置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物料循環管束的連接處,包括箱體和設置在該箱體內的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若干被動軸系,所述若干被動軸系圍繞所述中心主傳動軸系布置并由中心主傳動軸系驅動,若干被動軸系與中心主傳動軸系并列設置分別與構成所述循環管束的各并列循環管道對應,以實現利用若干被動軸系或者若干被動軸系和中心主傳動軸系的組合帶動攪拌槳對各循環管道內的流狀聚合物攪動。
[0007]優選地,所述中心主傳動軸系包括中心傳動軸和套設在所述中心傳動軸上的中心傳動齒輪,所述若干被動軸系包括若干被動軸和對應套設在所述若干被動軸上的若干被動齒輪,所述若干被動齒輪以所述中心傳動軸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與中心傳動齒輪嗤合及相應被動齒輪間嚙合。實現了一軸控制,多軸分動,各軸控制的攪拌槳以相同的攪拌速度對各循環管束內的物料攪動,使不同循環管束內物料的溫度和粘度均一。
[0008]進一步地,所述中心傳動齒輪與被動傳動齒輪具有相等的齒輪齒數及齒輪外徑,各軸進而具有相同的輸出轉速。
[0009]具體地,所述被動軸系包括被動軸系2#至被動軸系19#共18組,其中被動軸系2#至7#為內層被動軸系,分別直接與中心主傳動軸系1#干涉;被動軸系8#至19#為外層被動軸系,環繞所述內層被動軸系2#至7#設置,所述內層被動軸系中的各被動軸系分別與所述外層被動軸系中的對應被動軸系干涉,所述外層被動軸系兩兩一組構成干涉。從而實現了包括中心主傳動軸系在內的共19各轉動軸系以相互干涉的方式一起做轉動,從而實現了對19個循環管束內的物料均一攪動。
[0010]為了防止被動軸系的被動齒輪間產生非作業干涉,所述被動軸系2#、被動軸系3#、被動軸系4#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和所述被動軸系5#、被動軸系6#、被動軸系7#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分別位于不同的兩個平面內。在實踐中,中心主傳動軸系1#的中心傳動齒輪需設計成軸向更長。
[0011]優選地,所述箱體頂面設置有打開或關閉該箱體的上蓋,所述中心傳動軸系的動力輸入端向上露于所述上蓋之上而外接動力源,如減速機,減速機驅動中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根據氨綸聚合物儲槽和循環管束之間的配合關系,在兩者的連接處設計傳動分動箱,與傳動系統的其他部分如攪拌葉、減速機連接,實現對循環管束各循環管道內的物料均勻攪拌,保持各循環管道內物料的粘度、溫度均一。分動箱的整體結構簡單緊湊,外形尺寸較小與儲槽和循環管束對應安裝,齒輪傳動構思巧妙,確保了物料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循環管束間循環的過程中,具有優良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分動箱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分動箱的正面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中心主傳動軸系1#與內層被動軸系2#?7#的齒輪組合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被動軸系5# 6# 7#分別與被動軸系8# 9# 10#的齒輪組合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被動軸系11#?19#與相關傳動軸系的齒輪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4]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設置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物料循環管束的連接處,循環管束由19根并列設置的循環管道構成,氨綸聚合反應物料在儲槽和循環管束間循環流通,實現散熱和粘度調整,為了確保各循環管道的物料溫度和粘度均一,減少波動,通過在儲槽和循環管束的連接處設置攪拌機構(包括分動箱、攪拌葉和減速機),對各循環管道內的物料輕輕攪拌。
[0015]本實施例中分動箱包括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18個被動軸系2#至19#,圓柱形箱體3,箱體3配置有可拆卸的上蓋2,用于打開或封閉整個箱體3。
[0016]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18個被動軸系2#至19#豎立設置在圓柱形箱體2中,整體結構為立式。18個被動軸系2#至19#環繞中心主傳動軸系1#設置,布置方式與循環管束的19個循環管道——對應。被動軸系2#至19#包括內層被動軸系2#至7#共6個,外層被動軸系8#至19#共12個。內層被動軸系2#至7#環繞中;L.、主傳動軸系1#設置并分別直接與中七、主傳動軸系1#干涉;外層被動軸系8#至19#環繞內層被動軸系2#至7#設置,內層被動軸系2#至7#中的各被動軸系分別對應與外層被動軸系中的六個進行干涉,同時外層被動軸系相鄰兩兩一組實現干涉。
[0017]進一步地,內層被動軸系中的被動軸系2#、被動軸系3#、被動軸系4#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和被動軸系5#、被動軸系6#、被動軸系7#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分別位于不同的兩個平面內,從而防止被動軸系的被動齒輪間產生非正常干涉。
[0018]中心主傳動軸系1#包括中心傳動軸a和套設在中心傳動軸a上的中心傳動齒輪,被動軸系包括被動軸b和對應套設在被動軸b上的被動齒輪,被動齒輪以中心傳動軸a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與中心傳動齒輪嚙合及被動齒輪間對應嚙合實現干涉,本實施例中心傳動齒輪與被動齒輪型號相同。
[0019]中心傳動軸a向上露于上蓋2以上,并與外部減速機配合,由減速機驅動做轉動,通過中心傳動齒輪與被動齒輪的嚙合以及被動齒輪間的嚙合實現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18個被動軸系2#至19#作同步轉動,中心傳動軸a和被動軸b帶動攪拌葉對19個循環管道內的物料進行均勻的。
[0020]上述結構的分動箱結構簡單,齒輪傳動構思巧妙,確保了物料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循環管束間循環的過程中具有優良的散熱效果。
【主權項】
1.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物料循環管束的連接處,包括箱體和設置在該箱體內的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若干被動軸系,所述若干被動軸系圍繞所述中;1_1、主傳動軸系布置并由中;1_1、主傳動軸系驅動,右干被動軸系與中;L.、主傳動軸系并列設置分別與構成所述循環管束的各并列循環管道一一對應,以實現利用若干被動軸系或者若干被動軸系和中心主傳動軸系的組合帶動攪拌槳對各循環管道內的流狀聚合物攪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主傳動軸系包括中心傳動軸和套設在所述中心傳動軸上的中心傳動齒輪,所述若干被動軸系包括若干被動軸和對應套設在所述若干被動軸上的若干被動齒輪,所述若干被動齒輪以所述中心傳動軸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與中心傳動齒輪嗤合及相應被動齒輪間嗤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傳動齒輪與被動傳動齒輪具有相等的齒輪齒數及齒輪外徑。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動軸系包括被動軸系2#至被動軸系19#共18組,其中被動軸系2#至7#為內層被動軸系,分別直接與中;L.、主傳動軸系1#干涉;被動軸系8#至19#為外層被動軸系,環繞所述內層被動軸系2#至7#設置,所述內層被動軸系中的各被動軸系分別與所述外層被動軸系中的對應被動軸系干涉,所述外層被動軸系兩兩一組構成干涉。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動軸系2#、被動軸系3#、被動軸系4#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和所述被動軸系5#、被動軸系6#、被動軸系7#所對應的三個被動齒輪分別位于不同的兩個平面內。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頂面設置有打開或關閉該箱體的上蓋,所述中心傳動軸的動力輸入端向上露于所述上蓋之上而外接動力源。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氨綸聚合物儲槽專用分動箱,設置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物料循環管束的連接處,包括箱體和設置在該箱體內的中心主傳動軸系1#和若干被動軸系,所述若干被動軸系圍繞所述中心主傳動軸系布置并由中心主傳動軸系驅動,若干被動軸系與中心主傳動軸系并列設置分別與構成所述循環管束的各并列循環管道一一對應,以實現利用若干被動軸系或者若干被動軸系和中心主傳動軸系的組合帶動攪拌槳對各循環管道內的流狀聚合物攪動,確保了物料在氨綸聚合物儲槽和循環管束間循環的過程中具有優良的散熱效果。
【IPC分類】F16H1/22, F16H57/023
【公開號】CN105134883
【申請號】CN201510584296
【發明人】尚永勝, 張益興, 韋蕊, 華雪嬌
【申請人】江陰中綠化纖工藝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