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xu)號:5557506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輪發電機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的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徑向軸瓦和潤滑組件,其中徑向軸瓦用于承載轉動的主軸,該徑向軸瓦由上軸瓦和下軸瓦對接固定而成。并且,上述徑向軸瓦設在軸承座上,軸承座與軸承蓋連接形成圓環從而固定徑向軸瓦,且徑向軸瓦由軸承蓋上徑向設置的連接銷定位。在上述軸承的一側設有所述潤滑組件,該潤滑組件包括葉輪罩和冷卻器,其中葉輪罩為具有側壁的圓盤狀結構,該葉輪罩內裝有一個葉輪,葉輪套裝在所述主軸上,且葉輪跟隨主軸一起轉動,而葉輪罩固定在徑向軸瓦上不動。所述葉輪罩底部的側壁上開有一個打油缺口,該打油缺口正下方的機座內裝有一個所述冷卻器,且機座的側壁與其底板之間形成有油箱。另外,所述葉輪罩的開口端朝向軸承,并在該開口端的頂部固設有一根進油管,該進油管的進油端正對所述葉輪的外圓部分,且進油管的出油端與所述徑向軸瓦上進油孔的外端相連,而該進油孔的內端貫穿徑向軸瓦的內壁。工作時,所述葉輪跟隨主軸一起轉動,從而通過離心力將機座底部的潤滑油打到進油管處,并經過進油管和所述進油孔流到軸承與主軸的結合面處,并對該結合面進行潤滑,且潤滑后產生的熱油流到所述機座底部的油箱中,并由所述冷卻器進行冷卻。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潤滑結構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只有一個潤滑組件,這樣就導致潤滑油的進油量較小,進而影響潤滑效果;2、由于潤滑組件位于軸承的一側,這樣又會導致潤滑不均勻;
`[0007]3、熱油流到軸承座底部的油箱后,由所述冷卻器進行冷卻,但冷油和熱油在油箱內混合在一起,并被所述葉輪帶到進油管處,最終對徑向軸瓦進行潤滑,這樣就會因為潤滑油冷熱不均而影響冷卻效果,從而導致徑向軸瓦的溫度過高,致使燒壞徑向軸瓦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欲改善潤滑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徑向軸瓦(I)和第一潤滑組件,其中徑向軸瓦(I)用于承載轉動的主軸(2),且該徑向軸瓦由上半瓦和下半瓦對接固定而成;所述徑向軸瓦(I)設在軸承座(3)上,軸承座(3)與軸承蓋
(4)連接形成圓環從而固定徑向軸瓦(1),且該徑向軸瓦(I)由軸承蓋(4)上徑向設置的連接銷(5)定位;在上述徑向軸瓦(I) 一側設有所述第一潤滑組件,該第一潤滑組件包括葉輪罩(6)和冷卻器(8),其中葉輪罩(6)為具有側壁的圓盤狀結構,該葉輪罩(6)內裝有一個葉輪(7 ),葉輪(7 )套裝在所述主軸(2 )上,且葉輪(7 )跟隨主軸一起轉動,而葉輪罩(6 )不動;所述葉輪罩(6)底部的側壁上開有一個打油缺口(6a),該打油缺口正下方的軸承座(3)內裝有一個所述冷卻器(8),且軸承座(3)的側壁與其底板之間形成有油箱;所述葉輪罩(6)的開口端朝向徑向軸瓦(1),并在該開口端的頂部固設有一根進油管(9),該進油管的進油端正對所述葉輪(7)的外圓部分,且進油管(9)的出油端與第一進油孔(Ia)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一進油孔(Ia)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一進油孔的內端貫穿徑向軸瓦(I)上半瓦的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軸瓦(I)另一側設有第二潤滑組件,該第二潤滑組件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潤滑組件完全相同,且這兩個潤滑組件關于所述連接銷(2)對稱設置;所述第二潤滑組件中的進油管(9)出油端與第二進油孔(Ib)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二進油孔(Ib)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二進油孔的內端貫穿軸承(I)上半瓦的內壁。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在所述徑向軸瓦(I)另一側增設了一個第二潤滑組件,該第二潤滑組件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潤滑組件完全相同,且這兩個潤滑組件關于所述連接銷(2)對稱設置;所述第二潤滑組件中的進油管(9)與徑向軸瓦(I)上第二進油孔(Ib)的外端相連,該第二進油孔的內端貫穿徑向軸瓦(I)的內壁。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潤滑組件同時打油,并將打上來的潤滑油從兩側注入徑向軸瓦與主軸的結合面處,這樣不僅能大幅提高注油量,從而保證潤滑效果,而且從兩側注入潤滑油可很好地避免潤滑不均勻。作為優化,所述第一潤滑組件還包括一塊下擋油板(10)和上擋油板(11),這兩塊擋油板的板面均與所述主軸(2)的軸心線垂直;所述下擋油板(10)位于冷卻器(8)內,該下擋油板的上部與所述上擋油板(11 )下部固定,且上擋油板(11)的上部正對所述葉輪罩(6)開口端的下部。采用以上結構,本潤滑結構通過增設下擋油板(10)和上擋油板(11)來將熱油和冷油有效分開,這樣就能保證葉輪(7)打起的潤滑油是冷油,進而保證冷卻效果,防止徑向軸瓦因溫度過高被燒壞。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進油孔(Ia)和第二進油孔(Ib)呈“V”字型布置。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潤滑組件同時打油,并將打上來的潤滑油從兩側注入徑向軸瓦與主軸的結合面處,這樣不僅能大幅提高注油量,從而保證潤滑效果,而且從兩側注入潤滑油可很好地避免潤滑不均勻;另外,本潤滑結構通過增設下擋油板(10)和上擋油板(11)來將熱油和冷油有效分開,這樣就能保證葉輪(7)打起的潤滑油是冷油,進而保證冷卻效果,防止軸承因溫度過高被燒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主要由徑向軸瓦1、主軸2、軸承座3、軸承蓋4、連接銷5、第一潤滑組件和第二潤滑組件等構成。其中,所述徑向軸瓦I用于承載轉動的主軸2,且該徑向軸瓦I由上半瓦和下半瓦對接固定而成。所述徑向軸瓦I設在軸承座3上,軸承座3與軸承蓋4連接形成圓環從而固定徑向軸瓦1,且該徑向軸瓦I由軸承蓋4上徑向設置的連接銷5定位。在上述軸承I的一側設有所述第一潤滑組件,該第一潤滑組件包括葉輪罩6和冷卻器8。其中,所述葉輪罩6為具有側壁的圓盤狀結構,該葉輪罩6內裝有一個葉輪7,這兩者同時套裝在所述主軸2上,且葉輪7跟隨主軸一起轉動,而葉輪罩6固定在徑向軸瓦I上不動。所述葉輪罩6底部的側壁上開有一個打油缺口 6a,該打油缺口 6a正下方的機座4內裝有一個所述冷卻器8,該冷卻器8為外購件,其作用是將熱的潤滑油冷卻成冷的潤滑油。另外,所述機座4的側壁與其底板之間形成有油箱(圖中未標出),潤滑油便盛裝在該油箱中。所述葉輪罩6的開口端朝向徑向軸瓦1,并在該開口端的頂部固設有一根進油管9,該進油管9的進油端正對所述葉輪7的外圓部分,且進油管9的出油端與所述軸承I上第一進油孔Ia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一進油孔Ia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一進油孔的內端貫穿徑向軸瓦I上半瓦的內壁。從圖1可看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進點,在所述徑向軸瓦I的另一側增設有一個第二潤滑組件,該第二潤滑組件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潤滑組件完全相同,且這兩個潤滑組件關于所述連接銷5對稱設置。所述第二潤滑組件中的進油管9出油端與徑向軸瓦I上第二進油孔Ib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二進油孔Ib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二進油孔Ib的內端貫穿軸承I上半瓦的內壁。并且,所述第一進油孔Ia和第二進油孔Ib呈“V”字型布置。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潤滑組件還包括一塊下擋油板10和上擋油板11,這兩塊擋油板的板面均與所述主軸2的軸心線垂直。所述下擋油板10位于冷卻器8內,該下擋油板10的上部與所述上擋油板11下部固定,且上擋油板11的上部正對所述葉輪罩6開口端的下部,并將所述葉輪7的下部遮掩,本實用新型的其余結構與傳統結構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贅述。[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徑向軸瓦(I)和第一潤滑組件,其中徑向軸瓦(I)用于承載轉動的主軸(2),且該徑向軸瓦由上半瓦和下半瓦對接固定而成;所述徑向軸瓦(I)設在軸承座(3)上,軸承座(3)與軸承蓋(4)連接形成圓環從而固定徑向軸瓦(I ),且該徑向軸瓦(I)由軸承蓋(4 )上徑向設置的連接銷(5 )定位; 在上述徑向軸瓦(I) 一側設有所述第一潤滑組件,該第一潤滑組件包括葉輪罩(6)和冷卻器(8),其中葉輪罩(6)為具有側壁的圓盤狀結構,該葉輪罩(6)內裝有一個葉輪(7),葉輪(7)套裝在所述主軸(2)上,且葉輪(7)跟隨主軸一起轉動,而葉輪罩(6)不動;所述葉輪罩(6)底部的側壁上開有一個打油缺口(6a),該打油缺口正下方的軸承座(3)內裝有一個所述冷卻器(8),且軸承座(3)的側壁與其底板之間形成有油箱; 所述葉輪罩(6)的開口端朝向徑向軸瓦(1),并在該開口端的頂部固設有一根進油管(9),該進油管的進油端正對所述葉輪(7)的外圓部分,且進油管(9)的出油端與第一進油孔(Ia)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一進油孔(Ia)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一進油孔的內端貫穿徑向軸瓦(I)上半瓦的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軸瓦(I)另一側設有第二潤滑組件,該第二潤滑組件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潤滑組件完全相同,且這兩個潤滑組件關于所述連接銷(2)對稱設置;所述第二潤滑組件中的進油管(9)出油端與第二進油孔(Ib)的外端相連;所述第二進油孔(Ib)開在徑向軸瓦(I)的上半瓦上,該第二進油孔的內端貫穿軸承(I)上半瓦的內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潤滑組件還包括一塊下擋油板(10)和上擋油板(11),這兩塊擋油板的板面均與所述主軸(2)的軸心線垂直;所述下擋油板(10)位于冷卻器(8)內,該下擋油板的上部與所述上擋油板(11)下部固定,且上擋油板(11)的上部正對所述葉輪罩(6)開口端的下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油孔(Ia) 和第 二進油孔(Ib)呈“V”字型布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水輪發電機主軸內循環軸承潤滑結構,徑向軸瓦通過連接銷固定在軸承座及軸承蓋上,徑向軸瓦同時用于承載主軸;在徑向軸瓦一側設有第一潤滑組件,該第一潤滑組件中的葉輪罩內裝有一個葉輪,這兩者同時套裝在主軸上,并在葉輪罩開口端的頂部固設有一根進油管,該進油管通過徑向軸瓦上的第一進油孔與軸承的內壁相通,徑向軸瓦另一側設有第二潤滑組件,該第二潤滑組件的結構與第一潤滑組件完全相同,且這兩個潤滑組件關于連接銷對稱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潤滑組件同時打油,并將打上來的潤滑油從兩側注入徑向軸瓦與主軸的結合面處,這樣不僅能提高注油量,從而保證潤滑效果,而且從兩側注入潤滑油可很好地避免潤滑不均勻。
文檔編號F16N11/08GK203114501SQ20132010455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李輝, 任家林 申請人:重慶云河水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wa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